大家都知道漢朝末年大多是外戚和宦官掌權
為什麼外戚和宦官沒有辦法治理好國家呢?
還是剛好就是漢朝太衰 不但皇帝小 外戚跟宦官什麼都不會?
他們到底製造了些什麼樣的麻煩導致漢朝滅亡?
2006-10-15 15:33:49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葵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不知你講的西漢帝國還是東漢帝國雖然都是漢帝國但是狀況不太一樣西漢帝國的成立距離周王朝時間不遠又見秦帝國崩解之快因此一開始就採用周王朝和秦帝國的折衷的辦法,採用封建制及郡國制雙軌並行這封建制度一開始的確保衛了『劉氏的漢家政權』,因為呂后奪權,這些分封的劉姓諸王起了一定作用,在呂后死後成功奪回『帝權』,但是也埋下了未來『七王之亂』的伏筆,因為各諸侯王國,在漢帝國無為而治的政策下,使得人民休養生息,累積的實力,漸漸各諸王侯就嬌奢起來,甚至自行訂定法律,與中央分庭禮起來。因此『皇帝』無法相信同宗的親人,轉而向『皇后』的親人靠攏,給予『皇后』親人封侯及掌握中央的軍權,以制衡各諸王國,因此『后權』成為中央政治鬥爭的權利來源之ㄧ。例如景帝的竇嬰、武帝的衛青、昭帝和宣帝時代的霍光、元帝之後的王鳳、王音、王根、王莽都是《大將軍》輔政,原本因為多次擊敗匈奴才加封《大司馬大將軍》(衛青開始)也演變成專門頭銜,到了霍光之後外戚在《大司馬大將軍》後再加《領尚書事》,變成軍政權柄兩者都抓。漢武帝之後分封諸國已經因為推恩令及武帝大量的壓抑,已經實力大不如前,但是外戚力量卻因為帝王的更替日漸壯大,而帝王最因為生長於皇室之中,日益頹圮,再加上儒家學派與外戚結合,終於給王莽這個外戚良機,篡漢自立。這裡面的外戚只有衛青為人謹慎,不拉人結派,不搞權謀之外,其他的外戚都私心自重,以維護自己家族權利為先,但是基本西漢一代,國力還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真正發生動亂是王莽篡漢後發生大規模民變《赤眉民變》、《綠林民變》到了漢光武帝劉秀再度登上帝位,傳承漢帝國大統,劉秀是漢景帝的子長沙王劉發的後代,與劉備不同,劉備是不是景帝子中山靖王後代,很多人有疑問),劉秀這一點並沒有太多疑問,因為當時劉氏的諸王侯的後代,起兵反王莽的《新帝國》,非常之多,這高祖的分封政策,再度整拯救了漢帝國,但是最後勝利者是劉秀,史書為了區別,把這裡的漢帝國稱為東漢帝國。劉秀有一項國策就是《不准外戚干政》,這裡面馬援【成語馬革裹屍的主角】的女兒馬皇后(東漢明帝劉莊的皇后)表現出母儀天下、大公無私的精神,等到她當太后的時候,依漢例皇帝舅舅(馬皇后的兄弟)可以封侯,他卻阻止東漢章帝《劉炟》這樣做。 劉炟說:『幾個舅舅一直不被封侯,是否未免待之太苛。』馬太后說:『我不能讓後世議論你過於厚待外家。』劉炟侍奉馬皇后至孝,但也許受到馬皇后的教育,本身又是儒家學派的支持者,結果個性非常『仁柔』(史書這樣說的),《劉炟》的皇后竇氏(竇章德)的哥哥竇憲多有不法,這位『仁柔』的帝王只是說書般的教育一下這位外戚,果然竇憲只是一介武夫蠻不聽教誨的,等到竇氏當了太后(仁柔之帝死了),和帝劉肇(並不是竇氏生的)只不過10歲,而且竇憲更是大破匈奴,立馬封為《大將軍》,但是竇憲還是比不上衛青,還沒有立功前就已經是違法亂紀視法律為無物的個性,這當下大破匈奴,封《大將軍》之後更加專橫無禮,10歲的小皇帝無依無靠,只能相信身邊的太監,劉肇14歲的時候,竇氏家族想謀殺劉肇,想更換其他王侯入替帝王,劉肇不得以之下與太監《鄭眾》計畫反擊,果然有康熙圍殺鰲拜的味道,外戚竇氏家族被消滅,這裡開始埋下宦官與外戚火拼的伏筆。之後和帝、安帝的時候,外戚依然跋扈,但是宦官也開始嬌奢起來,兩邊看起來互相制衡,但是讀書人卻是意外的受害者,官僚階級受到兩方的壓迫,漢帝國的統治基礎開始崩解。公元132年外戚和宦官發生第二次火拼,公元159年發生第三次火拼,結果都是宦官獲勝,從此後宦官亂政之事再也無法阻止,宦官心理不同常人,因此危害比外戚更大,因為外戚危害的只是帝王本身的權利和生命,但宦官危害到帝國的統治基礎,例如大量使用自己的同黨,擔任地方官職,而且違法亂紀,迫害百姓,終於漢帝國發生民變(黃巾民變),加上儒家學派的知識份子因為過於『清議』(有點像現在call in節目),不斷詆毀宦官,終於爆發兩次《黨錮之禍》,從此後漢帝國的知識份子只好走武力革命路線,並與軍閥結合,先平定黃巾民變,再消滅宦官亂政,但是軍閥割據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漢帝國亡於當時最大軍閥曹操之手(雖然是其子曹丕篡漢)。這就是漢帝國的外戚和宦官鬥爭的歷史
2006-10-16 23:56:25 補充:
更正『七王之亂』是『七國之亂』
2006-10-16 19:25:2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6 · 0⤊ 0⤋
你好:我最近上課有上到漢朝的部份,我解析給你!其實在東漢時,外戚和宦官常常一直在爭主權,幾乎不理國事,又因得常防禦外患,國事和國庫一直腐敗虛空,又因東漢的皇帝大多都很短命,甚至被外戚毒害,所以主權很快又換邊,形成導致東漢滅亡的直接原因。以上皆為自己打字解說,絕無抄襲網頁!
2006-10-15 19:46:4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草帽魯夫 7 · 0⤊ 0⤋
簡單說一下 不然大家都睡著ㄌ
漢朝末年 都是年幼的太子上任 因為當時皇帝都早死 太子ㄉ媽媽就叫他爸爸那邊ㄉ人入政掌朝 當太子長大時 為ㄌ奪回政權 所以找ㄌ他年幼ㄉ好友<<宦官>>來幫忙 所以當時ㄉ朝政有宦官和外戚來爭奪
2006-10-15 17:26:5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Jeng 2 · 0⤊ 0⤋
西漢的衰亡
西漢平帝時\王莽已大司馬大將軍掌管朝政,平帝死後,莽立2歲的劉嬰為太子,
號孺子〉自稱假皇帝,公元8年王莽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
東漢王朝近二百年之歷史,其衰亡之原因大玫有如下幾方面
(一)外戚宦官亂: 和帝以後的一百多年間,外戚、宦官為爭
權奪利而相互傾軋,使朝政日非,王室力
量因而大為削弱。
(二)黨禍摧殘忠良:桓、靈時代的兩次黨錮之禍,延續時間頗
長,把朝廷忠良之士摧殘殆盡,使佞臣當
道,政治腐敗。
(三)外患耗費國力:東漢長年對西北羌人發征討,而東北之烏
桓、鮮卑又不時入侵,大大增加軍費開支
和百姓賦役。
(四)民變動搖國本:東漢末年,民變四起。黃巾暴動前後長達
十數年方完全平息,從根本上動搖了漢室
統治之根基。
(五)州邵割據稱雄:黃巾主力被滅後,州邵長官及地方豪強擁
兵自重,尾大不掉,東漢皇帝形同傀儡,
漢室天下名存實亡。至曹丕篡代,漢祚遂
斷。
參考資料
http://www.sokamonline.com/C-Hist/E_Han3c.cfm
2006-10-15 15:37:4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2 · 0⤊ 0⤋
西漢的衰亡
西漢平帝時\王莽已大司馬大將軍掌管朝政,平帝死後,莽立2歲的劉嬰為太子,
號孺子〉自稱假皇帝,公元8年王莽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
東漢王朝近二百年之歷史,其衰亡之原因大玫有如下幾方面
(一)外戚宦官亂: 和帝以後的一百多年間,外戚、宦官為爭
權奪利而相互傾軋,使朝政日非,王室力
量因而大為削弱。
(二)黨禍摧殘忠良:桓、靈時代的兩次黨錮之禍,延續時間頗
長,把朝廷忠良之士摧殘殆盡,使佞臣當
道,政治腐敗。
(三)外患耗費國力:東漢長年對西北羌人發征討,而東北之烏
桓、鮮卑又不時入侵,大大增加軍費開支
和百姓賦役。
(四)民變動搖國本:東漢末年,民變四起。黃巾暴動前後長達
十數年方完全平息,從根本上動搖了漢室
統治之根基。
(五)州邵割據稱雄:黃巾主力被滅後,州邵長官及地方豪強擁
兵自重,尾大不掉,東漢皇帝形同傀儡,
漢室天下名存實亡。至曹丕篡代,漢祚遂
斷。
2006-10-15 15:35:18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柏逸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