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須---- 秋水 既寫作技巧係咩呀???
唔該,,,
2006-10-14 10:39:41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MiuMiuLau 1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莊子》一書中,主要是通過三種言說方式來表達思想。這三種方式是:
(1) 寓言:不直接說明事理,而是借外物來曲予表達。書中所用的寓言,多數是用鯤鵬蜩鳩、鴟鴉狸狌、河伯海神、山靈水怪等物作故事的主角,所表現的是物性;而寓意的對像是人,所要闡發的是人性的方面,故此兩者之間,存在著落差,如何能夠準確地去體會及把握莊子的真正寓意,是讀《莊子》一書的最大困難。
(2) 重言:所謂重言,是借重前人的言論或故事,來申述或證明莊子所要表達的思想。有時,重言與寓言是可能重疊的,即寓言中可能有重言,重言中可能有寓言。
(3) 卮言:至於卮言,可說是《莊子》整個立言的特色。莊子自謂:“卮言日出,和以大倪”。這是指《莊子》所有的話都是變化不居,層出無窮。但卻不是遊談無根,而是本於自然,法於天道的。換言之,書中所有說話,大都是話中有話、言內有言,那些看似是結論的話裡,其實也是另有其根本。要充份理解書中莊子所想表達的思想,就要層層疊疊地去發掘內中真正的含意,才不致生出誤解。這個「卮言」的特性,是貫通著《莊子》全書,不論是「寓言」或是「重言」,都含有此特質在內。
《秋水》篇首七段,是用「寓言」手法,透過「河伯」與「海若」的七問七答來討適價值判斷的無窮與相對性。但是「寓言」的表面結論並不是莊子想要表達的思想之終結,整組故事含有「卮言」的特性,話中有話、言外有意,要讀者因言而觸發思考,從而深入自行發掘事理的根本。「河伯海若」七問七答後,本來已經文意完足,餘下數節,疑是散段羼入。
「夔憐蛇」一節,是另一段採用「寓言」手法以表達思想的文章。同樣地,包含著「卮言」特性。
「孔子遊於匡」,是用「重言」手法來表達思想,當然,是含有「卮言」特質。
「公孫龍問於魏牟」一節,是「重言」之內又有「寓言」,本事是「公孫龍與魏牟」的對話,透過「魏牟」之言語,再嵌入「寓言」。一如前節,「卮言」特性依然。
篇末「莊子及惠施」等數段,也是既有「重言」也有「寓言」,本事是莊子自身的故事,「寓言」則是透過莊子作為本事內人物的身份而說出。「卮言」特質也是依然存在。
2006-10-16 11:17:2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tse127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