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香港政府及大商家不把「窮人」視作社會一分子、工作伙伴、鄰居、朋友。如何創造和諧社會?

就算立法通過「最低工資」,基層窮人的生活也十分艱苦。

2006-10-14 09:53:16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7 in 政治與政府 政治

3 個解答

以下是設立最低工資的利害:
利:

保障工人薪資:
當社會的失業率居高不下時,工人面對裁員減薪的威脅下,沒有協商的能力,僱主有可能趁機將工人的工資壓低。有了最低工資,低收入人士就業就能取得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薪金。

消除在職貧窮:
最低工資可以解決部分僱主剝削工資的問題,還有利解決低技術工人工作時間長、工資待遇卻很低的「在職貧窮」現象。即是,只要有工作,就有飽飯吃。

維持社會穩定:
低收入人士的薪金有保障,有機會減少因低收入而衍生的社會問題,如自殺、犯罪、家庭暴力等。

刺激經濟:
最低工資下限相對工人原來收入為高時,使到工人的收入增加,社會的消費水準亦可望隨之提高,有利於造成經濟繁榮。

減低貧富懸殊:
最低工資下限相對工人原來收入為高時,低收入人士的薪金可望提高,有利減低貧富懸殊之差距,從而減少貧富懸殊衍生的社會問題。

害:

加劇失業:
一些中小企業或服務性行業為降低成本,以裁員節省開支,代之以其他商業形式取代勞工,如設立自助櫃臺,減少服務人員、轉用黑市勞工等。如此一來,失業人口勢必提高。在經濟低迷時,最低工資令僱主成本無法壓下來,資金不及大企業雄厚的中小型企業,也只有裁員,或是倒閉。

拖挎經濟:
隨著失業人口提高,社會的消費水準大減。尤其在經濟低迷時,最低工資加速中小型企業裁員、倒閉,社會經濟將受到『骨牌效應』式急速下滑,其損失將難以估計及挽回。

扭曲了市場機制:
如果工人薪金不是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制定,代之以工人及其家庭合理的生活需求而定,可能會造成不同技術要求的工種,薪金水平確相同。

嚇怕外來投資者:
香港向來推崇自由經濟模式,因為自由經濟體系及不干與政策,香港歷來吸引了無數外資來港。設立最低工資,無疑是干預市場經濟之舉。

削弱競爭力:
最低工資是政府幹預了市場運作的行為,無形中增加了雇主運營成本,削弱了他們的競爭力。

損害年輕工人的就業機會:
年輕工人因為經驗缺乏的原因生產力較低, 所以雇主只願意支付較低的工資。如果有最低工資的限制的話, 雇主就只願意請有經驗的工人了。 所以最低工資反而造成年輕工人完全失去就業機會。這也是為什麼有經驗的工人往往支持最低工資的原因。

限制了資方對人力資源利用的彈性:
資方原本可以利用家庭主婦空閒時間或學生假期時的廉價勞動力去生產作業,但都會被最低工資阻礙而無法成事。一些低底薪、高佣金的職位或行業,如推銷員、地產經紀、保險從業員等,都會因為最低工資下限的設立,導致僱主不再願意投資培訓新人,而傾向聘請有工作經驗者,或是促使企業實行精簡人手,減少僱員數目或是降低僱員佣金收入。

促使通貨膨脹:
基於工人薪金增加,企業為了維持故有之利潤,除了透過精簡人手,就是提高其產品、服務之價格。資金不及大企業雄厚的中小型企業,面對成本提高,中小型企業的競爭力自然更不及大企業,這正促使中小型企業結業、倒閉。往後而來的結果,就是大企業壟斷市場,在沒有其他選擇之下,小市民只好承受大企業的大幅加價。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小市民的人工增加了,但生活卻更苦。

因為政府知道就算立法通過「最低工資」,基層窮人的生活同樣艱苦。另外,「最低工資」害多於利,所以香港政府不願意就「最低工資」立法。

2006-10-17 07:20:1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TimLui 2 · 0 0

發問者自己都不中立.

2006-10-19 06:36:2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chanchans 3 · 0 0

曾蔭權的這份施政報告,可以用「表面四平八穩,實則穩中隱藏雄心」來形容。「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曾蔭權要告訴人們現在應該做的就必須大膽去做,應該止於此的就不可貪戀不捨。
特首曾蔭權2006-2007年施政報告一出爐,便引發坊間頗為強烈的反應,在各取所需,各有所求之下,褒貶意見紛紜不一。平情而論,曾蔭權的這份施政報告,可以用「表面四平八穩,實則穩中隱藏雄心」來形容。原因既在於他一開始便提出「以民為本,務實進取」的理念,又不忘予人宏圖偉略之感。輿論都認為當明年曾蔭權能夠順利連任之後,想必會有大動作出台,絕對不會像目前般穩守。
香港已經遠離最艱難的日子,雖然明年的經濟發展被預測為「好中有險」,但只要政府能夠繼續堅持以民為本,相信即使出現困難,香港經濟也能化險為夷,獲得平穩乃至可觀的增長。
主調在「以民為本」
從曾蔭權去年初任特首以來提出的「強政勵治」,到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的「以民為本」,可以看到他的理念貫串著「不變中求變和變中求不變」的意識,曾蔭權公務員出身的背景,令他上台伊始便希望藉強化政府能力以達到提高政府威信的目的,同時也對社會產生帶動力。經過一年的實踐,「強政勵治」可以說收到了一定效果,從曾蔭權本人的民望總趨勢向上升和政府信任度提高來看,「強政勵治」可說功不可沒。
但是,「強政勵治」獲得成效之後,就應該在民本問題上尋求突破,才能夠令基礎更趨牢固,令「民本」真正成為政府運作的原動力。因此,今年提出「以民為本,務實進取」的施政理念,就應該解讀為鞏固和強化政府威信的關鍵措施。說得透徹一點,曾蔭權其實是在為他未來的連任打好樁,如果今年的民本基礎打得堅實了,明年連任便可以更得心應手,更能發現他心目中的宏圖偉略,令香港攀上新高峰。
事實上,整篇施政報告的著力點都表現了這種要打好基礎的民本意識。從重頭的金融、貿易和物流、創新科技、人才、勞工等各個角度看,都與市民息息相關,繼而是家庭、幼兒教育、社區鄰里,反映的又是最底層的民本事務。站在政府的角度,特首這些頗為詳盡的民本意識,可以說是以市民的基本需求為緯,以政府的承諾為經交織成的一幅社會和諧圖。如果未來一年政府能夠以打殷實戰的心態把這些事務處理好的話,相信就可以讓新特首新任期一開始便拋開煩惱,邁開大步,帶動香港走向更大的發展。
面對兩方面挑戰
正如坊間所指,特首的施政報告還沒有做到面面俱到,事實上任何一屆政府都無可能做到這樣。以這份施政報告而言,明顯就受著兩方面的挑戰:第一種是如何建構和諧社會。這說來容易,做起來便不簡單。最近有一條花邊新聞,說香港具備百萬美元以上的人竟有數萬之多,但同時,香港也有為數不少的窮人,兩者的差距何其強烈。全球化為香港帶來新機遇,凡與全球經濟高增值沾上邊的人士,如從事金融投資、創意科技,一般都會賺得不少,相反,低技術工人的生活卻愈來愈困難,辛勤工作也未必能夠改善生活。
在這樣的狀況下,建構和諧社會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正是考驗政府如何下苦功,做出成果來。當然,作為市民,同樣需要為此出謀獻策。
第二種挑戰是民主政制如何進一步發展。曾蔭權指出,積極推動香港政制民主發展進程是基本法的要求,也是香港普羅市民的普遍願望。但是,在目前人們對普選還沒有取得共識的情況下,政府既需要為市民解畫,也需要盡快尋求新的政改方案,令政改既能滿足市民的願望,又可以獲得中央賞識。因而,在未來一年中如何從香港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政治體制循序漸進地發展,最終達至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體議員普選產生的目標,便是特首和特區政府必須積極面對的一道大題目。
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認為,施政報告是一份注入了新思維的報告,它為政府未來定出藍圖,其中對不少曾經引發社會爭議的事件都有了清晰的指引,譬如空氣污染、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環保、人才計劃、文化創意等等,都一一羅列。當然未必事事都令所有人滿意,但起碼說明了政府已經聽到了種種聲音,並對之作出了積極的回應。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也表示,施政報告充分體現了「強政勵治」和「務實施政」的精神。施政報告回應各方面訴求,多項基建題目特首都作了說明,像爭議日久的西九發展項目,就明確指出會在明年初重新進行研討。
對於如何迎接經濟全球化到來,如何在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尋找自身恰當的角色,施政報告提出香港必須以鞏固和提升作為亞洲區內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首要點。因此,政府亦會盡快修訂上市規則,鼓勵更多有規模、合資格的各國企業來港掛牌、招股、融資。
注入新思維
所有這一切,如果看作是建造一幢大廈所打的堅實地基的話,那麼,它就可以說明,施政報告起到的是為迎接香港的大發展奠定穩固的先決基礎。用最直接和最易懂的話來形容,曾蔭權其實是在為他踏進明年連任之後大展拳腳做好準備工作。由此也不難看出,如果在曾蔭權剩下的八個月任期之中,他能夠把這一切都落到實處,那麼,他一定會在新任期開始的時候使出大動作,亮出新藍圖。這正是從施政報告中透視出來的一種新動向。
「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曾蔭權在施政報告的結尾,已經用上這樣頗具哲理的話。他要告訴人們的,正是現在應該做的就必須大膽去做,應該止於此的就不可貪戀不捨。

2006-10-14 10:06:5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郭靖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