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大大幫我解答
問題是" 我們居住的星球『地球』是如何形成的阿?
2006-10-14 15:54:19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阿平 1 in 科學 ➔ 天文與太空
地球是由許多大板塊所組成,如其表面的地形,即是因板塊碰撞所形成的高山及海溝。地球的組成由地表向下,就組成物質而言,概分為三大部分:地殼、地函、地心。但是就物質的強度及行為表現而言,卻可分為岩石圈、軟流圈、中層圈及地心。岩石圈由冷而剛硬的岩石所構成,包括了地殼及一部份的上地函,其厚度約為1 0 0 公里。岩石圈可在細分為許多獨立的單元,每個單元有它自己的運動方向及速度,這每個單元即稱之為「板塊」。 全世界大致可分為六大板塊,其分別為:非洲板塊、美洲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及南極板塊。這六大板塊可再加以細分為較小的獨立板塊,如位居台灣以東,馬里雅納海溝以西的菲律賓海板塊為一例,如圖一。 板塊運動學說是二十世紀自然科學發展上一項重大的成就。簡單而言,此學說主張板塊不但會運動,而且其運動模式遵守一定的法則:板塊的新物質在中洋脊生成,然後向外擴張直到與另一板塊相遇後,較重的一方就向下衝而返回地函,如圖二所示。因此整個運動過程即相當於一巨大的循環運輸系統,而板塊向下衝回地函的地區即稱之為「隱沒帶」。
圖片參考:http://public1.ntl.gov.tw/publish/book/b3-4.JPG
2006-10-14 17:54:2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Mao Jason 7 · 0⤊ 0⤋
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經歷了吸積、碰撞這樣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過程。地球胎形成始,溫度較低,無分層結構,祗有由於隕石物質的轟擊、放射性衰變致熱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縮 ,才使地球溫度逐漸增加。隨著溫度的昇高,地球內部物質也就具有越來越大的可塑性,且有局部熔融現象。這時,在重力作用下物質分離開始,地球外部較重的物質逐漸下沉,地球內部較輕的物質逐漸上昇,一些重的元素(如液態鐵)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一個密度較大的地核(地震波的觀測表明,地球外核是液態的)。物質的對流伴隨著大規模的化學分,最後地球就逐漸形成現今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等層次。補晶水汽化。
2006-10-15 15:49:1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兩遼王府 2 · 0⤊ 0⤋
有人說地球是從太陽分裂出來的,起初也是一團熾熱的氣體,經過長時期的冷凝後,就收縮成現在有硬殼的地球了!
另外有人說地球是由宇宙塵埃積聚起來的!
總之,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2006-10-14 16:53:0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鬍鬚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