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唐高祖李淵為何要讓位於兒子李世民,自願退居太上皇?

2006-10-13 09:16:17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6 個解答

第一點不知道當時李淵的想法是否是『自願』我認為『自願』恐怕是臆測之詞當時的情況是李世民都弒兄殺弟整個帝國效力於反對李世民的陣營的武力軍隊一下子群龍無首(李建成、李元吉都死了)剩下的是天策大將精銳的部隊包圍整個帝國中心武力是最好的憑藉第二點李世民在府中開置文學館,延攬四方文學之士,基本上唐帝國的讀書人都倒向李世民的陣營,這是太子李建成做的最差的一件事。不但當時李建成不受知識分子的歡迎,死後更是美化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把李建成和李元吉說成酒色、淫亂後宮之徒。當時李淵正在宮中海池中泛舟,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立刻說項,李淵這時候大概也明白帝國中的官僚階級已經倒向李世民,李淵外失去武力憑藉,內失去官僚讀書人的支持,這個可以從蕭瑀和陳叔達對李淵說的話可以證明:「太子齊王,自高祖起義以來,屢屢設計謀害秦王。反觀一立儲,一封王爵,但不聞有甚麼功德,徒然離間骨肉,肇禍蕭牆。惟秦王功蓋天下,內外歸心,為陛下計,正當乘這事變,立秦王為太子,委以軍國重務。陛下便可垂拱而治了。」反向思考說明李世民已經『內外歸心』,不委以軍國重務,你這個老皇帝還有什麼辦法阻止史書說李淵轉驚為喜說:「這本是朕的宿願」,這實在誇張,我認為真實情況是李淵無奈對這些官僚階級的裴寂、蕭瑀、陳叔達說:「這本是朕的宿願」,因為可能說的是同一句,心境不一定一樣,由其兩個兒子死的這麼慘,何來『喜』可言,我認為史書有美化的嫌疑。我只能說玄武門之變的確是有預謀的的『政變』既然是『政變』必須對發動的所有人物有交代,因為當『太子』和『皇帝』是兩個層次,因為如果還是李淵繼續當皇帝,難保『秋後算帳』的效應,所以就算不是李世民的意願,發動的武將和官僚勢必要請李淵下台,就是這樣

2006-10-13 23:34:07 補充:
是的!打的太快是天策上將

2006-10-13 10:31:0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6 · 0 0

我聽建如補習班的歷史老師說,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去找唐高祖,那時李淵正在湖上划船,李世民對李淵大喊,父皇,因為哥哥跟弟弟為了爭奪皇位想要殺我,我不得以,只好把他們殺了,這很明顯一聽就知是謊話,李淵怎可能會相信了,但是李淵立刻對李世民大喊,做得好,你以後就是太子了,然後一個星期就傳位給李世民,那個時候,皇帝,一般來說都是做至死為止,李淵卻在生前就傳位給李世民了,老師說,因為那個時候,李淵如果對李世民大喊,你說謊,一定是你想要做皇帝,將你的哥哥跟弟弟給殺害了,你這畜生,你禽獸不如,李淵如果這樣說,那百分之百會翻船.怎麼能那樣說了.

2015-10-27 20:18:3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郭采潔翻白眼. 1 · 0 0

李世民是天策上將不是大將

2006-10-13 17:10:3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世民 7 · 0 0

唐高祖統一全國後,皇室內部卻發生了強烈的政爭,政爭的雙方對手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政爭的目的是皇位繼承權,政爭的最高潮是武德九年的一次政變-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共有二十二個兒子,高祖的元配竇皇后生四子: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三子玄霸早卒,四子元吉封齊王。建成、世民、元吉都有才幹,不過,太原起事前,只有世民參與策劃,而起事之後,討平群雄的戰爭中,世民立功最大,但是世民不是嫡長子,按照傳統習慣,皇位應由嫡長子繼承,所以,唐高祖即位後,便立建成為皇太子。
由於李世民能征慣戰,智勇兼備,成為唐軍的重要領導人,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竇建德之後,唐高祖特任命世民為「天策上將」,位在諸王之上,並兼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在秦王府中設置官屬,世民並在府中開置文學館,延攬四方文學之士,禮遇甚隆,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孔穎達、褚亮、姚思廉、李玄道、于志寧、蘇世長、薛收、陸德明、李守素、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勗等十八人並為文學館學士,輪流值宿,討論為史,世民每與學士們談至深夜,其後,世民令閭立本畫十八位學士的圖像,由褚亮為贊,號為十八學士,士大夫皆以為榮,為十八學士登瀛洲,這些人都是世民的謀民策士。此外,世民南征北討,在天策府中網羅了不少勇將猛士,如初唐名將李世勣、尉運敬德、秦叔寶、程如節、段知節等都在天策所內。

  既然擁有眾多的謀士與勇將,秦王世民自然形成當時政治上一個強而有力的集團,直接威脅到太子建成。在專制政體之下,政治權力是具有排他性的,太子建成為了鞏固太子的地位,確保未來皇位的繼承,必然起而與秦王世民抗衡,希望能消減世民的勢力。
武德九年六月,局勢對世民十分不利,秦的王府僚屬憂懼萬分,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都勸世民發動政變,誅殺建成、元吉,世民猶豫未決。這時,突厥數萬騎入寇,建成薦元吉代世民督軍北征,高祖從之,命元吉督右武衛大將軍李藝等出征,元吉請調派秦王府的幾位勇將尉運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等偕行。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說:「太子告訴齊王,現在你得到秦王的驍將精兵,擁數萬之眾,我與秦王在昆明池餞別你,命壯士把秦王殺死,再向皇上稟告說秦王得急病死去,皇上大致不會不信。」世民以王晊之言告訴長孫無忌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均以事機急迫,應該先發制人。事實上,世民也明白自己的險境,除了發動政變,真是別無選擇了。

  六月三日,世民向高祖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官,又說:「臣於兄弟,無絲毫負,今(建成)欲殺臣,似為(王)世充(竇)建德報仇,臣今枉死,永遠君親,魂歸地下,實恥見諸賊。」高祖十分驚愕,回答說:「明天當調查這事,你可早來朝參。」六月四日,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門內,這時張捷妤已將世民告狀之事告訴建成,建成召元吉商量,元吉主張建成不要入朝,勒兵以觀動靜,建成則以為兵備已嚴,而玄武門的守將是他的舊部,進入玄武門應該相當安全,於是,建成與元吉進入玄
武門。玄武門是長安太極官城的北門,它是宮廷衛軍司令部的所在地,有堅強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控制了玄武門便可以控制整個皇宮,甚至控制京師,所以玄武門的地位十分重要。玄武門的守將常何原是建成的部屬,所以建成認為玄武門是他的勢力範圍,但不料常何原被世氏暗中收買,所以常何原允許世民等潛入埋伏,建成卻一點都不知道。當建成、元吉到達湖殿側時,發覺有變,他們的侍衛都在玄武門外,二人立刻策馬逃回,世民從後面趕來,元吉與世民都以弓箭互射,建成首先被世民射死,尉遲敬德率騎兵七十人趕來,左右夾攻元吉,元吉墜馬,這時世民所騎的馬跑入樹林中,世民被樹技鉤住也落下馬來,元吉趕來要殺世民,尉遲敬德快馬奔來阻止,並射殺了元吉。東宮和齊王府的精兵二千人由建成的僚屬馮立、薛萬徹率領,向玄武門進攻,玄武門守兵應戰,守玄武門的雲糜將軍敬君弘和中郎將呂世衡都戰死,但東官和齊王府的軍隊終攻不進玄武門,尉遲敬德出示建成、元吉的頭顱,東官和齊王府的兵才潰散,於是勝利歸於世民及。這次政變被稱為「玄武門之變」。

  建成、元吉被殺後,世民派尉運敬德到高祖身邊「宿衛」,這時高祖正在官內湖中泛舟,見尉運敬德全面武裝前來,大驚,敬德向高祖報告說:「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高祖問左右近臣應如何處置,蕭瑀、陳叔達認為只要將國家政務交給世民便可無事,高祖說:「此吾音之夙心也。」於是下令內外諸軍都受秦王指揮,又派黃門侍郎裴矩到東官去曉諭將士,東官將士遂散去。接著世民入見高祖,號慟久之。高租下詔國家為事,皆由奏王處理。三天後,高祖立世民為皇太子,軍國庶事一切委太子處決。八月,高祖傳位於太子世民,自為太上皇。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

2006-10-13 10:13:0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2 · 0 0

給版主:自『玄武門事變』後,唐高祖李淵便立李世民為太子,實際上政權已經都交給李世民管理了,再者,宮廷內外的人員幾乎為李世民所掌握,李淵看到自己的二兒子已經大權在握,他便放手讓李世民為皇帝,自己退居於太上皇,但是,也有別人說,李世民是以武力威逼他父親讓他當皇帝。敝人不才,如有錯誤,請多指教。

2006-10-13 09:57:4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小崴 5 · 0 0

都出了人命了,再不讓位,恐怕老命不保。

2006-10-13 09:17:54 · answer #6 · answered by Lord Shih 4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