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對近代中國有什麼影響?
太平天國對近代中國有什麼影響?
能告訴我嗎?
2006-10-11 10:59:21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mo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1.天朝田畝制度
太平天國起義是一個反封建的革命,在這個新的政權建立後,自然要興起許多適應廣大的被壓迫群眾要求的制度與政策。太平天國的鬥爭愈擴大,群眾的要求反映到太平天國的制度與政策上的也就愈豐富。而成為此種種要求的中心問題的,就是土地問題。根據這個問題,太平天國的「天朝田朝田畝制度」應運而生
這個制度包含了太平天國的社會結構及經濟、教育、選舉、司法制度,此制度架構在其土地改革,以土地改革的基礎來從事其他改革。然而,只有某些制度有確實的實施,有些則是完全的失敗。而關於經濟的方面最為重要,而這些制度都以田畝為基礎。 田畝制度的原則:一土地公有。二計口授田。三豐荒相通。四為國庫可自給自足[12]。而它的思想在於 (一)按親緣和地緣關係建立稱之為””的基層社會單位。(二)農副產品一律充公。(三)各農戶的生活資料平均分配(四)凡”鰥寡孤獨疾免疫,皆頒國庫以養”。[13]來描畫出太平天國的烏托邦,從這裡可以發現到太平天國這種農業社會主義思想是 「手工業和小農經濟的產物」,與人民反封建剝削的實踐要求結合起來,再加上中國傳統的大同思想和周禮中制度而成[14]這根本無法對現實有充分的考量,只會產生不斷的矛盾,其結果祇是普遍的窮困而已,人民的生活沒有因此過的更好,因此,這個制度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2.鄉官制度和虛幻不實的婦女解放
在天朝田畝制度中,規定用軍制組織人民的制度- 凡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兩司馬都由民選叫做鄉官,在太平天國統治區域內普遍實行,這個制度是完全實現了的[15],這個制度鞏固了太平天國在地方上的政權,使得革命基礎得以穩固而且還實施了有限的民主這一個制度是當時中國從未有過的創舉。在天朝田畝制度中,對婦女解放也有兩項重要的規定:第一是分田。第二是婚姻,這規定是根據上帝教所宣示「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男女平等理論。然而,一如其他的制度,事時與理論往往相互矛--盾,婦女病危獲得真正解放,且備受壓迫荼毒, 其一,女館以軍法部勒,善於女紅者,分入錦繡營,於悉令解足,擔任勞役,折磨而死者,頗為不少。[16]其二故自一路以來,所有不遵天命,夫婦私自團聚者,無不被天父指出,奉行天法。[17]當天京城內大部分人鄭再實行男女分居不得團聚的時候,太平天國諸王卻是妻妾成群,然而, 洪秀全卻說:「今上帝聖旨,大員妻不止。」[18]大官員多妻制被說成是上帝所賦予的特權。這個男女平等的制度雖然實施了,但是上層卻破壞了這個制度,中國的婦女們並沒有達到真正的解放,太平天國的命令只是口號,而非實際的作為。
五.客家人洪秀全和革命
客家人在晚清的歷史上留下了光榮的一頁,其要角首推洪秀全,金田起義前,拜上帝會在貴縣、桂平、平南、陸川和廣東的信宜等地有了據點,而這些地區都有不少客家人聚居或雜居的村落,所以會首、會眾多客家人。客家人所點燃的太平天國革命烈火,曾燃遍大半中國,幾乎顛覆了滿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而後期太平天國的將士們,多來自蘇、浙、皖等省。以兩廣為主的客家人為領袖的太平天國革命,在地域的組成上成為全國性的運動。再來是黃遵憲,他雖然沒有康、梁二人那樣有名氣,但是他是戊戌變法的骨幹人物,而且是變法輿論製造者之一,他和康有為、梁啟超一見如故, 康有為從黃遵憲的言語中進一步加深了對西方和日本的認識,梁啟超則因他的推薦,出任時務報主筆,成為「輿論界之驕子」[19],他二人從黃遵憲處受益良多,在維新運動中有不可抹沒的貢獻。
六.太平天國對於維新運動的影響
進入十九世紀,清朝衰王的徵兆益發顯著了,期後又經歷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以及太平天國之亂、捻亂,國家的元氣更是大傷,清朝幾乎瀕臨滅亡的境地。然而,這個腐敗的政權卻奇蹟似地在內憂外患中生存了下來,祇是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而已。從這段期間到清朝真正滅亡為止,清廷中央推行了一連串的改革運動,包括自強運動、維新運動、立憲運動,這一連串的運動都是企圖使這艘超過兩百年歷史的陳舊的大船免於翻覆於歷史的洪流,而維新運動的主事者康有為和梁啟超除了受到之前的歷史包袱影響之外,他們也帶給了後代相同沉重的歷史包袱。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慘敗以後,除了證明自強運動的失敗外,影響未來政局的兩個主導力量:一是變法圖強呼聲日益高漲,改革的列車又到了即將啟動的地步,另一則是原本已暗潮洶湧的宮廷政爭逐漸激化,尤其是帝后黨爭衝突的表面化。人事權之爭、滿漢之爭、軍權之爭、甚至統治權之爭等等,鬥得朝政日非,而這許多爭端都是太平天國之後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包袱。
2006-10-11 11:05:2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柏逸 6 · 0⤊ 0⤋
創立及發展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與馮雲山、洪仁玕在廣東花縣首創拜上帝教。他們從《勸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義,後來自行洗禮。次年春天入廣西傳教,積極宣傳組織農民群眾。1844年,馮雲山跟隨洪秀全到廣西傳教。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到廣州跟隨美國傳教士學習《聖經》。7月,洪秀全與馮雲山一起制定「十款天條」。1848年春天,拜上帝會的領導人之一馮雲山被清朝官府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營救。1849年,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結為異姓兄弟。1850年7月,洪秀全發佈總動員令,會眾立即到金田團營編伍,達兩萬人。同年11月太平軍在蓉村江木橋伏擊清軍成功。12月,他們在金田村內的韋氏大宗祠,舉行拜上帝儀式,並宣佈國號為太平天國。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在金田村「恭祝萬壽」起義,史稱金田起義。洪秀全稱天王,建「太平天國」。楊秀清獲封為「左輔正軍師」、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同年秋季,太平軍佔廣西永安。12月在永安封東、西、南、北、翼五王,其他四王皆歸東王楊秀清節制。南王馮雲山制訂了太平天國初期的官制、禮制和軍制,又創造了一套獨特曆法,在太平天國內使用,並且實行公有財產制。1852年4月太平軍自永安突圍,離開廣西進入湖南,5月太平軍路經全州時,馮雲山被清軍炮火擊中,6月傷重死亡。9月,蕭朝貴攻長沙時戰死。太平軍攻長沙近三個月仍未能成功,撤圍北上。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昌,人數增至五十萬,3月攻佔南京,改名天京並定都在此,隨即展開北伐及西征。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最終在1855年全軍覆沒。西征軍的進展比較順利,先後攻下安慶、九江、武昌等地。1854年西征軍在湖南戰敗,清軍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翼王石達開大破湘軍,收復武昌。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編輯]天京事變(相關條目﹕天京事變)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另有圖謀,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萬歲。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後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鏟除東王。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凌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抵達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城外,韋昌輝其後盡殺翼王府中家屬。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討韋昌輝,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洪秀全為平眾怒,11月2日將韋昌輝處死,不久又處死秦日綱和陳承瑢。[編輯]後期1856年12月,太平軍撤出武昌。1857年春天,李秀成與陳玉成擊敗清軍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與捻軍會合。天京事變後,洪秀全開始提防石達開,任用洪氏兄弟牽制他,石達開日益不安,從天京出走到安慶,再從安慶出走,脫離天王指揮,跟隨他出走的太平軍有二十萬人,嚴重削弱太平天國的力量。1858年石達開經浙江到福建,1859年分兵入湖南及廣東再到廣西。1858年5月,九江失守,湘軍進圍安慶,11月太平軍在三河之戰獲勝,湘軍撤安慶之圍。1860年,李秀成在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1860年9月,太平天國部署二次西征,以陳玉成、李秀成軍為江北江南兩支主力,目的為進攻清軍後方以援救安慶。北路的陳玉成因英國官員干預而不敢進攻武漢。南路的李秀成在1861年上半年進至湖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軍吃敗仗後,放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向東進軍,攻下浙江大部份地區。石達開率十萬之眾,北上過湘西,入川東。部將彭大順、朱衣點、吉慶元等人與之決裂,重返天朝。1861年9月安慶失守。1862年1月李秀成率軍攻上海,在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下,太平軍久攻之下,仍未能佔領上海。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洪秀全令其回援天京,會師二十萬,大戰湘軍四十多天,無法攻退。6月陳玉成被清軍殺害。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長江。李鴻章攻江蘇南部,左宗棠攻浙江。1863年12月蘇州失守。1863年石達開攻下貴州遵義。石達開在四川南部時,多次企圖渡過長江北上,為清軍所阻。5月到達大渡河邊,當地土司千戶王應元拆橋防河,加上河水暴漲和清軍堵截了太平軍的進路和退路,石達開部隊在紫打地進退無路,困二十餘日,糧食將盡,部隊損失過半。6月13日,石達開向清軍主帥駱秉章請降以救全軍,清軍偽稱同意,縛送成都,6月25日在成都被凌遲處死。石達開的降兵中,老弱及新加入者被遣散,剩下的二千人不久被殺。1864年6月洪秀全去世,幼天王繼位。7月天京失守,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混亂中失散被俘,8月7日親書供狀數萬言後被曾國藩殺害。10月幼天王在江西被俘,11月處決。長江以南的太平軍餘部在1866年初被肅清,江北的太平軍賴文光部與捻軍合編,繼續對抗清軍直至1868年。最後一支使用太平天國年號的捻軍在1869年被消滅。
2006-10-13 12:34:0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yuwen598 6 · 0⤊ 0⤋
破壞了歷代封建王朝賴以維生的東南沿海富庶省份,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讓一批漢臣崛起,且因為清王朝國庫空虛,允許地方士紳自行招募軍隊,鄉團,導致晚清,民初軍閥割據.
2006-10-11 11:09:0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Bill Fang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