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學佛會有很多疑問,這是心念的起行,請問:學佛群疑等於學佛存疑嗎?這一字之差,也許沒注意的人會以為是一樣的,但仔細用心去看,所謂的存疑,可能就是對佛抱著懷疑的態度,但這對嗎?佛不是說無信不立,有信才有願才有行,如果是存疑的話,真的是錯的嗎?學佛之人難道就不能懷疑佛嗎?

2006-10-11 06:48:33 · 1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12 個解答

我終於明白你的意思了,這個『信』與『疑』是指不同的事情,『信』是指信心,信心從哪裡來呢?從事實來,你看到事實於是你就相信了。

有一次一個基督教徒又到我家來渡我,我對他說:『你每個禮拜都來找我,我看到了你有很大的熱忱,這個熱忱從哪裡來?』,『這個熱忱是你對耶穌這個人的信任來的,如果有一天你發覺聖經是偽造的,耶穌完全不像聖人的樣子你還會每個禮拜都來渡我嗎?』,他猶豫了一下說:『這可能是一個最大的笑話』。

諸佛其實在你的內心深處留下了一個『信心』,你曾經是某位佛的弟子只是你這世忘記了,但是你以前看到的事件使你對於那位佛的宗教產生極大的信心,那個信心是有能量的,不然你會無緣無故的對宗教產生極大的熱忱嗎?我的『信心』是從釋迦牟尼那個老小子那裡來的,難怪我從小就對釋迦牟尼的一切產生極大的興趣,對耶穌就不感到興趣。

耶穌與釋迦牟尼的事蹟是真實的於是你就對於他們的宗教產生『信心』,這是一個微妙的問題,你相信或不相信耶穌或釋迦牟尼的宗教?這取決於事實,你信不信任我?你不認識我又怎麼信任我?所以你忘記了前世的記憶但是『信心』是一種能量,那種能量還留在你的心中。

什麼是『存疑』?你不是佛,你還沒証得佛果,你所存疑的是法門,如果把成佛的法門比喻做藏寶圖,寶藏還沒到手你一定有存疑。這種存疑是好的是你成佛、精進的原動力,你學電腦也會有存疑一樣,有個技巧你還不懂你一定會發問。

所以『存疑』不是對耶穌或釋迦牟尼的事蹟感到存疑,而是對你不懂的法門感到存疑,『信心』是來自於耶穌或釋迦牟尼真實的事蹟。就像是我最好的朋友一樣十年來他一直跟我在一起,他親眼看到我的一切,所以他知道我是怎樣的人,他相信我。

2006-10-12 18:20:1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凱文 3 · 0 0

有疑問,就要去解。不過一開始要先相信,你相信了就肯去修,修的時候,一邊證實,這樣才快。

2006-10-13 14:45:4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佛陀在《葛拉瑪經》中,提出一些非常明智的忠告:
1.因為所聽到的話,已長久這麼說,就信以為真,這是不智的。
2.因為所奉行的傳統,已長久實行,就盲目接受,這是不智的。
3.聽到謠言和閒話就去散播,這是不智的。
4.因為合於某人的書(特別是論、釋),就當做絕對的真理,這是不智的。
5.做去愚昧的假設而不去調查,這是不智的。
6.看到、聽到而未進一步調查就冒然下結論,這是不智的。
7.只憑外表或符合己意就抓住見解不放,這是不智的。
8.對精神導師,由於尊敬與尊重,就相信一切(而未仔細檢查所教的內容),這是不智的。

2006-10-12 06:02:1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呂太豪 5 · 0 0

老朽建議你不用懷疑『佛』,要懷疑的是那些還沒成佛,卻「打著佛的旗號說法」的人。

以下提供老朽自己修行的經驗,給諸位同修參考:

一、見聞(參研)真正的法教。
如果修佛法,就需參研原始的佛家經書(如金剛經、大般若經、楞嚴經或華嚴經等等);如修道法,就需參研原始的道家經書(如道德經、南華經、易經等等)。這樣原汁原味的求學,才不會被很多沒有開悟而自以為開悟的半弔子誤導,而壞了自己的慧根。(現世間有很多人在傳法,但只可以都拿來做為參考佐證,切不可盡信,因為他們都還不見得都是真正開悟。更何況,修行要靠自己實修實證,誰都幫不上忙。)

二、思考經書的內容,瞭解經書傳達的觀念。
首先需瞭解各經書想要傳授給讀者什麼樣的觀念,說法的尊者,必然是想傳達給當時聞法者所不懂的觀念。所以,要先瞭解說法者的動機、聞法者的程度、時代背景和環境等等,然後再反覆的逐字逐句去推敲理解經書傳達的觀念。如果想推敲說法者的觀念,就必須用自己以前曾經做過的事情或想法去對照反省,當逐漸明白自己往昔錯誤之處後,才能夠慢慢得到說法者的正確的觀念。

三、調整並常常檢討自己的行為。
當擁有了種種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無常觀、因果觀等等)之後,必須實用在生活的行住坐臥當中,如果用得好、用得對,那麼不但自己的生活環境會有顯著的改善,連周遭的親友都會受益;如果效果不佳,甚至於生活沒有任何改善,那就必須再重新讀並且重新參,看看自己是否沒有真正學到說法者的觀念。所謂修行,就是要不斷的修正過去錯誤的觀念和行為,並且最後能夠得到圓滿人生的結果中證明自己的修行成功。

2006-10-12 04:31:2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Raymond 5 · 0 0

有很多初學佛的人,因為過去鬼神信仰的觀念,會跟佛學混雜在一起,而產生許多疑惑,所以有高僧大德作「學佛群疑」來回應這些疑惑,目的是為了讓人明瞭佛學,而不是要人去懷疑佛「教(ㄐㄧㄠ 一聲)」。
學佛是可以存疑的,在存疑之後要去實證,當實證之後,您就會起「信」,信了才會真的「學佛」,學佛的慈悲、學佛的智慧、學佛的。
您看老番顛前輩,他一定很「信」,因為他就有實證過。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101104313
大悲水的例子.....

2006-10-11 22:45:1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每天都要成長 4 · 0 0

[信,解,行,証]-----------學佛的方式
從不懂到接觸了解進入体會,存疑是一定有的,問題一個接一個也完全正常
問題是光[聽人家說]是不夠的,衹有用[老實的心]去証明去印証經中所說的
而不是在文字上作文章,才有意義

2006-10-11 19:13:2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丫丫 7 · 0 0

因存疑---所以群疑 (很多疑問 或很多人疑問 )
存疑要化解---不可存疑
信解行證---存疑之時 信不深 不堅 解不明 行無力 證無期
疑需解 解需依經依師依善知識
可疑 不可謗 疑時 用功念佛誦經修法持咒 疑會因為功夫成熟而化解
理論與實修 解行並重 多疑少信 半信半疑 信多疑少 信心堅固 ---步步高昇

2006-10-11 18:44:25 · answer #7 · answered by 老番顛 6 · 0 0

學佛之人難道就不能懷疑佛嗎?
**[存疑]後,就要求証.找答案!!
..聽經聞法或親自身証...要不然您要[疑一輩子]..而死不瞑目??

2006-10-11 17:24:07 · answer #8 · answered by charlie 7 · 0 0

佛說要對我說的話存疑,這句話和要對佛說的話抱著懷疑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為什麼要對佛說的話存疑?不是不相信佛所說的話,而是,佛說,我今天告訴你們的話,你們要去證實是不是這樣,比如說,佛說一切皆空,那麼,我們就要去參,佛為什麼說一切皆空,真的一切皆空嗎?明明我們有色身,而且會有感覺,是那麼地真實存在,怎麼是假的?我們就要用存疑的態度去驗證佛所說的,而不是說不相信佛所說的,相反地,就因為相信佛所說的,所以我們認真修行,用實證實修來證實佛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佛不說虛妄不實的話。看文字不要被文字所迷惑了,這也是禪宗說”不立文字”的真義,不立文字不是說不要用文字,而是說,不要被文字相所迷惑,這個意思和對佛所說存疑的意思一樣。

2006-10-11 08:40:55 · answer #9 · answered by SL 7 · 0 0

學習佛法,最好能夠理智與信仰並重。只是,習性的不同的人,在入門時,有的偏重於理智,凡事都想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有的人,則比較以信仰為主,只要隨著「師父領進門」就行了,原理原則先別說太多。
隨著程度的提昇,不管是偏於理智或信仰來入門,終究都要兩者均衡發展的。論上說:「無慧之信,增長愚癡」。
所以,學習佛法,當然可以存疑,只是,存疑之後,就要從佛法的義理上去推理思考,再進一步去實踐佛法(修行)。
例如,學佛的人都說「佛法殊勝難聞」,你可以先存疑:「他們是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接著就要去了解佛教與他宗他教有何不同?佛法的修行方法、內容與目標是什麼?否則怎麼會如此珍貴?然後,試著「依教奉行」,觀察體會佛法與世間法,就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能確知佛法真的是「殊勝難聞」。

2006-10-11 08:31:55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小楊 3 · 0 0

禪宗說:
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

2006-10-11 07:09:31 · answer #11 · answered by mf159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