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一下,
微行星和原始行星有什麼不同呢??
 
太陽系形成時哪個先出現??

2006-10-10 16:37:28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 1 in 科學 天文與太空

2 個解答

繪架座Beta發現微行星帶,顯示有早期行星系統
圖片參考:http://www.universetoday.com/am/uploads/2005-0110collision-lg.jpg
 天文學家從 NASA 史匹哲望遠鏡 ( Spitzer Space Telescope) 的觀測中發現,織女星旁有一塵埃環,可能是直徑兩千公里以上的初生行星體,經過反覆撞擊所形成,在織女星的星光加熱下,輻射出紅外光。 織女星距離地球約 25 光年,是全天第五亮的恆星,本質發光能力比太陽高六十倍。天文學家最早是在 1984 年,從紅外天文衛星的觀測中發現了織女星旁有塵埃帶存在。 

2006-10-17 12:49:4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Mao Jason 7 · 0 0

在我們所屬的銀河系中,大約有2千億顆各類不同的星星。雖然複雜,卻以一定的秩序在運轉著。大約在46億年前,在銀河系的某個地方,有顆超新星發生爆炸。爆炸引發了強烈的震波,擴散到整個星際雲,導致星際雲的密度不平均。在星際雲的某個部份密度提高,最後開始收縮,形成了原始太陽系星雲。在持續收縮中,中心部份的溫度逐漸升高,就誕生了原始的太陽。原始太陽系星雲開始像圓盤一般,繞著原始太陽一直旋轉。

當收縮結束,原始太陽系星雲就開始冷卻,礦物粒子也凝結沈澱在圓盤的赤道面上。然後,礦物粒子又分裂成許多團塊,形成了無數個直徑10公里左右的「微行星」小天體。

微行星一再劇烈撞擊、合併,有些被撞碎了,有些卻撞成一團,就逐漸發展為原始行星。就這樣,擁有九個行星的太陽系誕生了。

而太陽系就是指太陽,和它附近的一些行星、衛星、彗星,還有許多小行星、微粒與氣體等行星間物質。 整個太陽系共有九顆行星,它們差不多在同一平面上,繞著太陽依近於圓形的橢圓軌道運行。我們以地球繞行太陽軌道的平均半徑(約一億五千萬公里)為一天文單位(描述太陽系最常用的距離單位),那麼,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軌道半徑,分別是0.4、0.7、1、1.5個天文單位;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軌道半徑,分別是5.2、9.5、10.9、30、40個天文單位。至於彗星的軌道半徑就不同了,它不但形狀狹長,而且軌道面和其他行星的軌道面常成相當大的角度。另外,大陽系中還有小行星,絕大多數的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九大行星的小行星帶」。

2006-10-10 17:26:0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