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清朝大陸移民台灣.四次移民潮.時間,人數.傷亡情况.感謝您的鼎力大助

2006-10-09 16:27:00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尊謙 1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4 個解答

從明末到近代,大陸移民台灣大體有四次高潮。一是明崇禎年間應鄭芝龍之招徠,大批沿海農民入台墾殖;當時荷蘭殖民者也採取鼓勵大陸移民政策。二是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帶去大批官兵、家屬以及受招徠的農民(嗯!前面有人說「清朝統治台灣後把這些人都遷回大陸」這實在有點離譜,在沒有蒸氣機的時代,把十二萬移民全部移回大陸?說說而已,不可能真的實行啦!);三是清朝統一台灣並解除海禁後,入台人口大增。四是1885年台灣建省引起的又一次移民高潮。與這四波移民潮相對應的,是台灣開發地域的一輪輪的拓展。漢人到台初期和荷蘭殖民者統治時期,開發地主要局限於台南附近;鄭氏政權時代,開始分別往南、北拓展到高雄、嘉義等地,有些開發點分佈到北部的雞籠、淡水及台中等地;清朝統一台灣後,開發大軍開始大規模向北部推進,原先的開發點也逐步擴大,連成一片,到嘉、道年間,台灣西部及宜蘭地區絕大部分已開發完畢;1874年,沈葆禎受命辦理台灣事務,開闢東西通道以促進台灣東部開發。1888年,台灣正式升格為東南區域的一個省份,在首任巡撫劉銘傳的主持下,開發區域繼續向各高山荒埔延伸。到19世紀90年代,在農業土地資源的意義上,台灣已完成了全島開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瑯率兵收復台灣,全國政治統一, 自康、雍 始,至乾、嘉年間,福建民眾相繼赴臺(因為當時中國大陸也遇到了世上罕見的人**炸,人口從一億人增加到四億五千萬,求生壓力大增),導致台灣由南到北、由西向東的墾殖運動全面展開。尤其清政府於乾隆四十九年 (1784年)開放台灣鹿港與泉州蚶江港對渡,五十七年(1792年)又開放淡水八里岔與蚶江及福州五虎門通航,推動了移民潮的高漲。 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全台灣的漢族人口已達194.5萬人。光緒元年(1875年),欽差大臣沈葆禎的開禁建議得到清政府批准,歷時200多年對台灣實行半封鎖的政策宣告結束。為了更好地組織墾殖, 清政府在廈門、福州、汕頭、香港等東南沿海各設招墾局,免費運送移民渡臺,這樣移居台灣的福建等地人民又有增加。至1895年全臺人口已達370多萬。

2006-10-13 15:30:48 補充:
嘴巴上面說遣返,其實逃進山林遁居的可能性更大,若說明清戰爭不會讓人往內陸遷居是很奇怪的,而在還沒發明輪船的時代,六萬人有辦法這樣一聲令下攜家帶眷跑回去?即使說稅賦清查上人口減少,也不能說他一定跑回內地,他就不能往內陸或北部山林遁居?你以為客家人是哪來的?戶數為12727 戶,一家最低五口計算應該是六萬人,18834 人平均一戶一人,有這種家庭結構嗎?當然,沈建德之流飯桶最喜歡說「來台灣的都是男人,沒有家室子女後代」,先不說偷渡人口,來台的「羅漢腳」也不可能死守童貞到死,拜託你就別再掰啦!

2006-10-13 15:31:20 補充:
華夷變態是野史喔!而且當初根本就是有人要醜化清政府而特地著書而成的嘛!立場偏頗到這地步這也能讚不絕口啊?還有,台灣的第三波移民潮是於乾,嘉,道,三朝的人**炸時期,而對台禁令此時又因政治腐敗而形同虛設,時間點上處於乾隆統治末年,約是1780年代末期(同時間,鹿港,福州,淡水,泉州陸續開放對渡,台灣今天的方言幾乎都是閩南話而且深受泉州係影響源於此),1711年顯然太早,其實沈建德之流飯桶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專打著康熙年間的一紙禁台,對於接下來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的移民全部視之無物,但是看倌們可不是白癡啊!

2006-10-13 15:33:01 補充:
還有疑問可以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093006495

2006-10-20 23:29:44 補充:
是啊!我不否認,但是這是否能確實執行是其一,我說過幾十萬人不可能一聲下令全部搬空
其二,初期是初期,實際上也只是康熙一朝而已,我好像也說過,別把接下來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全部給自行蒸發了,不是嗎?

總之,這跟本無法支持沈氏所謂的「台灣人都是平埔後代」之謬說

2006-10-13 07:37:2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有效的人 6 · 1 1

同意3樓的
但是"台灣人都是平埔後代"是沒錯
他們都是原住民
而事實上
一堆自認為台灣人的那些人其實都是假的

2007-08-19 23:10:2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chu15 2 · 0 0

清朝的宮中奏摺顯示有四次申請開放攜眷,但實際只有批准三次,而且不是什麼移民潮,只是批准當地駐軍攜眷而已。

鄭家東寧王朝時代,鄭式高舉反清復明大旗, 清帝國為消滅防堵鄭家勢力, 於1661年起實施堅壁清野的戰術對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實施海禁,禁止人民跑到台灣,同時畫界遷民,在沿海地區的住民強制要遷到界內,並築界墻、立界石,派兵戌守,若越界則殺無赦。

1683年清帝國消滅鄭氏王朝,實施驅漢政策,把鄭式王朝的漢人通通驅離台灣。

清帝國納台灣入版圖,常駐在台灣的官士兵約一萬五千人,三年一到就離開台灣輪調,為防止反清復明或造反再發生(事實上還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官士兵選有家眷者,但家眷不可攜往台灣, 以其家眷為人質,這樣官員到了台灣就不至造反。 於是海禁不但不因此被撤消,而且再加上特別嚴格的禁令。從1661 年起超過兩百年的時間採嚴格的海禁政策,直到1875年「牡丹社事件」,日軍出兵臺灣,清廷在外強壓境之下,採納沈葆楨之建言才廢止。 期間此禁令只有在1732,1748,1760年短暫開過三次給官士兵能攜帶家眷一同前往台灣。而三次開放攜眷只有三萬人不到的眷屬來台。 而1760那一次甚至只有兩百多名眷屬來台。

2006-10-13 14:55:46 補充:
據《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人口篇.鄭式王朝時期, 漢人為十一萬左右。 1683年清帝國消滅鄭氏王朝,實施驅漢政策,把鄭式王朝的漢人通通驅離台灣。目的就是怕這些在台灣繼續作亂反清. 1684年施琅「諸羅減租賦疏」說得很清楚:「自臣去歲奉旨蕩平偽藩,偽文武官員丁卒,與各省難民,相率還籍,近有其半」。可見1683年滿清入台後約僅一年,就將鄭氏軍民趕回約有一半。

2006-10-13 14:56:11 補充:
到了1688年,「華夷變態」上記載:「以前台灣人口甚為繁盛,漢人民兵有數萬人,自隸清以後,居民年年返回泉州、漳州、廈門等地,現僅有數千漢人居住」。可見,從1683年的數萬趕到1688年,只剩幾千漢人在台灣,而驅漢行動並未因而停止。

2006-10-13 14:57:30 補充:
依照《台灣府誌》的記載1711年時漢人戶數為12727 戶,丁口僅18834 人.還有疑問可以參考: http://corgan.huang.googlepages.com/taiwanfaq

2006-10-18 17:49:16 補充:
清朝統治台灣初期的驅漢政策,很多書都有記載,不是亂掰.

2006-10-11 18:24:1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Brian Huang 3 · 1 1

不是驅漢,是驅叛軍盜賊,根本就亂掰!台獨竄改的很多書都有記載?事實證明林媽利受僱陳水扁造假的DNA政治騙局被拆穿,由原住民學者、長老及遺傳學陳叔卓醫師更詳盡的抽驗,證明這些人只是愛選票愛錢而不擇手段的詐騙集團!

2016-12-08 09:25:4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1 2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