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先看下篇, 從空門到教堂, 一個尼姑的故事 鄭麗津
http://b5.ctestimony.org/gb108/108032.htm

本版不論, 鄭小姐遇到的人、事與 23 年間遭受的對待.
本版限佛教徒參與討論, 因為他教進來, 恐怕會模糊了焦點.

我想比較的是, 文中,
- 信靠耶穌基督,人生的道路才有真正“盼望”
- 佛教的“修行”為的是“了生脫死”。卻只是無端地產生對生命的消极。

基督教, 生得以懺悔滅罪, 死得以進入天國. 還有不時的聖靈感動.
那麼, 佛教究竟如何好? 版上合雨前輩說的很好, 「捨正思維的過程而直接強迫信仰, 就不是正信」, 因此發表的文章, 避免託夢說、某某師父說、附身證明說等諸如此類的根據.

1. 鄭小姐他如何會進入教堂? 他誤解了佛教了嗎?
2. 如第一題為真. 那麼真正的佛教為何?

2006-09-30 05:07:08 · 22 個解答 · 發問者 ? 3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22 個解答

看完鄭麗津小姐的故事,心有戚戚焉,為什麼?
除了惋惜之外,還有一分難過,
因為當時末學曾經是佛學社的學員,
初聞佛法,也為這些塵境擾亂自心,
但這並不影響對佛陀偉大的情操,有所改變,
相反的,更加堅定對佛陀的信心。
佛陀在世,魔王就告訴佛陀,
在末法時,我要讓我的弟子示現出家相破壞佛教,
所以鄭小姐所見,就不足為奇。

真正的佛教為何: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重點是自淨其意,偉大的佛陀把真理告訴後世,佛弟子要依教奉行,才能受益。

佛遺教經:
佛陀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告知弟子,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以戒為師)。

2006-09-30 18:44:28 補充:
TO: 洲洲
鄭小姐陷入八苦中的求不得苦,被外境所轉,因此聞不到佛的法喜。

2006-09-30 08:30:4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mf159 7 · 0 0

很多見解諸位大德都說了,我要說的是,鄭小姐那篇文章很容易讓人懷疑她的忠誠度如何,發生的事一件都沒有交代清楚他心理的結論就先出來了,很難讓劣者信服,況,我也有朋友原信基督,也是發生不好的事才改信佛教得到平靜和心安的。

2006-10-16 20:16:1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7 · 0 0

佛教------輔弼之教,善奉父母之道,用 語言、文字......輕輕敲醒感恩的心。如果迷惑的心一敲就醒了,就不需語言、文字...總總;心有靈犀一點就通無彼此....說是多言了...心照不宣分秒去做.......(善奉可推之極大宇宙,可以齊家......百善孝為先......行般若)

2006-10-03 13:19:42 補充:
向外求玄無佛可得,家人因緣難逢只向心覓,回家吧....此生親情不把握,何有來時可報恩∼∼家--真正有溫暖有菩薩心腸的地方。

2006-10-06 19:16:33 補充: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61511785
    
回  答  者: 梧 ( 初學者 5 級 ) [ 檢舉 ]
回答時間: 2005-06-15 23:03:12  

好在能***推.敲***!

2006-10-07 12:25:07 補充:
僧應月下門?!

2006-10-07 13:36:43 補充:
僧出月下門?僧入月下門?生出月下門?還有門出入?從哪出?從哪入?三是一?一是啥?僧行月下門??僧隱月下門?∼∼^^    
賈島原詩︰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
幽期不負言 ,挂席從古路 .    
    
僧應月下門?!僧沒月下門?(ㄇㄛˋ)   
來者是天涼月色美,月光自入寺....更於天地間,月下無門亦盡是門。值得推敲推敲∼∼^^ 我心好奇...     
不過?若真要掛單一宿?還是敲門吧?!麥硬ㄍㄧㄥ!僧人有慈悲心的。家人的愛也是。那門在自心中吧。

2006-10-07 14:02:53 補充:
心受得愛,心關自悶。捫心當自問,慈嗚夜啼時。孝字--小兒能上口,老來求不得?    
    
慈烏夜啼   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畫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ps.另一個感恩母親的詩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006-10-07 14:42:04 補充:
金剛經云︰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度有緣人,鄭小姐若在基督處得心安也是好,能安心者皆正道,花非只蓮香,百花自開滿山倗。

2006-10-07 15:04:53 補充:
羅馬書七章:十八 —— 十九節,保羅說: “我也知道在我里頭,就是我肉体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惡,我倒去做。”
羅馬書七章:二十一——二十五節所說;“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愿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与我同在。
*******不思善不思惡,這是無所住生其心,與佛說並無不同啊。

羅馬書八章一 —— 四節說: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里的,就不定罪了。因為賜生命圣靈的律,在基督耶穌里釋放了我,使我脫离罪和死的律了。律法既因肉体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体,只隨從圣靈的人身上。”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自性能生萬法.......菩提只向心覓,何須向外求玄,......與 六祖說的並無不同啊。

2006-10-07 15:21:52 補充:
空.有.入門覓.真,都是徑。以假修真,以真輔假.....定慧生心行真理大道而已。春夏秋冬梅蘭竹菊一季.....空有不二,人生用心真愛適時花開花謝勿徒生遺憾。

2006-10-07 15:39:02 補充:
畏因圖果終行叉路,不昧因果秉善奉行,只見己過,不見他人過,平常心老實做人,廣施愛心施無求方是佛道......要常反省愛字說得多做的少。人必先節身自愛自尊愛人而後人尊之。尊重非強求可得。...........有點話多了 >"< 。

2006-10-07 16:42:07 補充:
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惡,我倒去做。”善解為︰我所願意做的善我之事---如以聰明才智權謀奪取之金錢名位地位,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做的嫌惡之事---佈施呆事傻事成人之美不居功,我倒去做。”

2006-10-08 10:34:10 補充:
海洋之心大大,我試著用我笨笨的腦袋回答︰
聖經傳道書傳達的也是無住心啊?!

人空空的來到世間,一切生活的方法經學習前人得來那是知識,智慧是學習的過程沈澱而出,有時智慧是反當時社會價值觀而行的,追求於智慧但不執著於智慧是一種智慧,真正的智慧無有增減人之本性原本純良,因為真正的智慧總跟隨善良而來,當下秉善行人生懂得愛人,時間是無情的,過去了又回復虛無,無有一絲財產終可留住,後人加以的榮辱亦無關緊要,至善的財富是純善的流佈,何時何人何地開花自有因緣,生命是珍貴的,好人壞人不因生命的長短與金銀的累積而論貴賤,品格是無形的財富,善良的心是神的恩賜.....

2006-10-08 10:35:48 補充:
多言而無行者實無智慧,在真理之前應心生謙卑,神是看我們所做的下結論,不是聽我們可笑的辯解................以我對基督的粗淺理解,在神面前我還是愚笨哦.....我這回答的真無次序章法,請見諒我初學者的愚笨。

2006-10-07 11:04:5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再想想 7 · 0 0

世界唯一可讓人解脫輪迴的宗教是佛教
其他宗教最多讓人轉世到天界 沒辦法解脫輪迴 福報享完還是一樣墮到惡道
其他人業重改信其他宗教就不要理他
趕緊修自己比較重要

2006-10-02 04:57:3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Irene 2 · 0 0

佛法教人了生脫死,捨去執著,但了生脫死也不是佛教!
曾見過一則公案:
一個弟子告訴老和尚:「我領悟到修行到最後就是要一絲不掛」
老和尚反問:「不掛什麼?」
弟子:「不掛一絲。」
老和尚:「您這不是又掛上了嗎?」
佛法教人不執著一法,請問了何生,又脫什麼死呢?
佛法雖教人不執著,但不執著也不是佛教!
認為什麼都不執著了,這樣才是自自在在,什麼都不用做了,所以放下。但怎麼還有自在,還有放下可以取捨?
佛法雖言一切皆空,但空無也不是佛教!
如果空無了,請問你所見所聞所觸為何?如果這是妄想,那空無也是妄想。
佛法雖教人修福增益自身,但修福也不是佛教!
永嘉證道歌中云:「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八萬法門雖出如來金口,但法門也不是佛教!
如果法門即是佛法,應該是絕對的,無法超越的。但法門是相對的,相對於你的因緣與根器,法門亦會因時機因緣不同而燮化。那麼它不會是究竟,如指月亮的手指頭,但它不是月亮。
如果需要用依靠來感受佛法,那麼將失去這個依靠,因為依靠也是相對的,因為自我的認知與執著所需,因此會在這時有依靠的需要,但當自我的認知與執著改變,之前所依又要改變了。
菩薩的示現、修行的感應、八萬四千種法門,這些都如同指著月亮的手指頭,要告訴你滿月的圓滿與光明,但手指頭卻不是月亮,眼睛盯著手指頭,永遠也看不見月亮。指著月亮的手指頭,可以有千百萬憶隻,有黑有白,有大有小,還可以從姆指排到小指頭,但月亮終究是那一顆,還不會因為手比較美而改變呢!^^

2006-10-04 16:38:33 補充:
TO洲洲,我已經寄信給你了,不曉得你收到了嗎?

2006-09-30 21:35:34 · answer #5 · answered by isaac 6 · 0 0

浮生若夢,在夢中"以為"自己已經清醒,並不是真清醒啊!

信仰,不過是種清醒的方法,而非清醒後的去處~

而且,信仰並非清醒的唯一方法~尚有許多方法能令人獲得覺醒~

所以,與其執著於佛或基督,不如先放下種種偏見,免得陷入更深的沉睡了!

~以上小小補充,祝安~

2006-09-30 17:12:36 · answer #6 · answered by 鑲夢者 4 · 0 0

佛法是以『探求人生宇宙真諦』為目的,所以是不迷信的。難怪 淨空法師主張『佛教』是佛陀對眾生的教育而不是宗教。眾生煩惱無盡,所以佛陀提出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雖然佛法似是浩瀚無邊,但是大致可以分為『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兩大類。修行『出世間法』的人,其基本態度是與一般人不同的,現在說明如下: (一) 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一般人都認為修行人應該是無病痛或少病痛的,否則就揶揄他們,而有些信心不足的修行人也可能因此而生『退道心』。其實病痛有因四大不調、業障或冤業等不同因素造成的,必須以不同方法來對治,何況身無病痛則無法體會『觀受是苦』,反而貪求五欲,不能精進勇猛修行,蹉跎歲月,等到『無常到來』而一事無成。 (二) 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一般人都認為修行人應該是事事如意,左右逢源,否則就怪佛菩薩沒有保佑而退失『菩提心』。殊不知『困難』也是增進道業的一種方法,俗語說『若無一番寒徹骨,那來梅花撲鼻香』,何況事事如意則無法體會『觀法無我』,反而貢高我慢,不求上進原地踏步。 (三) 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一般人都認為修行人『上求佛道』應該時時都有佛菩薩護念,是不會遭遇『魔障』,否則學佛不成反遭魔難,將使人人視為畏途。殊不知『魔考』的原因,可能是當事人貪求神通而被魔王乘虛而入,也可能如同 佛陀當年夜睹明星『證道』前,魔王波旬的阻擾。若是前者,當事人應該自我檢討,趕緊謀求改進;若是後者,當事人應該高興,因為一者證明自己的道業有成,足以讓魔王震驚而出面阻擾,一者更可堅固自己的誓願,能夠使之早日達成。 (四) 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一般人都認為修行人『探究心性』若無障礙,就可一日千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殊不知累劫造業,若有形體,將盡虛空遍法界,縱使能夠頓悟(上上根器之人),也要花費很長時間的『漸修』,才能消除見思惑、塵沙惑和無明惑而證得『佛果』。何況能夠頓悟的人,也是前世及今世受『佛法』長期薰陶,由戒生定,再由定生慧而達成的,否則所學會跳越等級(如同建築房屋,第一層沒建好,就直接建第二層),基礎不穩,易生危險。 (五) 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一般人認為修行人的『弘法利生』,是偉大的行為,眾生應該感激不盡,至少也不會毀謗或扯後腿。殊不知眾生有千百態,因為邊見、邪見而對『弘法利生』的修行人產生誤解,或曾吃『邪師』的虧而以偏蓋全,排斥佛法,甚至於毀謗佛法。所以有一位法師曾感慨地說:「眾生真是不好惹啊!」但是如果『弘法利生』毫無困難,則修行人一定志得意滿,到處受到信徒的逢迎供養,而追求名利失去道心。 (六) 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人與人的交往,不要處處爭名奪利,尤其是一位修行人不但要以『道義』會友,而且要以『四攝法(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來交友,使眾生愛我敬我信我,然後方能聽我勸導,修行佛道。 (七) 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一般人都認為如果人人都順從我,該是多麼挾意,尤其是家親眷屬都能夠跟我一齊修行,至少不要阻礙我。殊不知『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兒女是債,還債要債,無債不來』,若是『善緣、還債』的眷屬,故值得慶幸,但是也不要自矜而荒廢道業的精進;若是『惡緣、要債』的眷屬,更要把他們當作『逆增上緣』,好修『忍辱波羅蜜』,使自己的道業更加提昇。 (八) 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俗話說『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間法況且如此,修行『出世間法』的人更應該『三輪體空(施者、施物、受施者三者都不執著)』,不受福德而行布施,如此才是《金剛經》所謂的菩薩。否則如同梁武帝念念不忘其建寺供僧,只是『有漏的福德』,而非有助了脫生死的『無漏功德』。 (九) 見利不求沽分,利沽分則癡心易動。一般人都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何況『見者有份』乃是天經地義的事。其實如同《金剛經》所開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若因見利而求沽分,可能造成利害衝突而相爭,最後兩敗俱傷,得不償失,此不就是『癡人』的行為。 (十) 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一般人都認為有被壓抑,一定要求申訴,尤其是當『律師』的法律人,更是以『主持正義、為人伸冤』為己任。這在『世間法』來講是無庸置疑,但是在『出世間法』則非正確。一位求『無上道』的修行人,在他被壓抑時,可能認為前世曾壓抑對方,今世是還債解冤的機會(佛陀在《本生經》內舉了很多的公案);或認為對方在幫自己消業(即《金剛經》所謂重罪輕受);或認為藉此可修『忍辱波羅蜜(如《金剛經》內所述忍辱仙人)』以成就道業;或認為事情總會『真相大白』,而不加以申明。何況被壓抑而加以申明,有時可能『意氣用事』『親家變冤家』,與眾生結『惡緣』,這是發『菩提心』的修行人所最忌諱的。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2006-09-30 10:50:59 · answer #7 · answered by 果前 7 · 0 0

佛說眾生迷夢顛倒
先用佛這個字來解釋一下好了
佛==覺悟者
人==未覺悟者
以夢來說
佛==清醒者
人==作夢者
若要清醒,當然只能自己清醒,佛不能代替你清醒
學佛,只是跟佛陀學習如何令自己清醒的方法
不是去求佛,替你清醒

1. 鄭小姐他如何會進入教堂? 他誤解了佛教了嗎?
他是誤解了佛法了,因為她一開始就想要佛替她的心,清淨
因為她有所求,所以她[[想清淨]]這個慾望,不斷的增加,最後當然就更加的不清淨了
如同:你肚子很脹,那麼佛叫你別再吃就會好了,你卻一直吃你以為會幫助消化的食物,這樣,事實上你肚子是裝了更多的東西了,怎麼可能會好咧?

她是錯在[[有所求]],而無所得,所以最後當然失去信心,而離開了
她[[有所求]],[[求一個她以為的清淨法]],但,放下,就是清淨了,,無需再求更多東西來幫自己清淨!

信靠耶穌基督,人生的道路才有真正“盼望”
因她未曾領會到佛法,所以才想在夢裏向外追尋一個依靠

- 佛教的“修行”為的是“了生脫死”。卻只是無端地產生對生命的消极。
真正的依靠,是不再需要依靠,而若向外還有所求,則這依靠必然會是假的
佛要我們滅掉貪嗔癡等等的,就是要我們別再依靠這夢境中的任何物
要回到這原來不需要外在一切供給的覺性,也就是清醒之身!

卻只是無端地產生對生命的消极。從這句就可以知道,她完全沒領悟到佛法
實在是粉可惜!

2006-09-30 13:57:19 補充:
洲洲
你問的好,這裏就是關鍵處了]
錯在有所求,最後失去信心,放下,就是清淨了" 我來世上不為任何事, 不為任何事的我, 來到世上做什麼?

有為一件事,為了了脫生死這件事,為了離夢這件事!
佛也為了一件事,為了來叫醒人們這件事,,否則佛不用出生!

當初我們是因無明雜染,才受生死輪迴,入於此夢中的
不是為了要來夢裏作大事,才來的!
所以'''生死才會不由己'''啊
如果你是為了什麼目的才來出生的
那麼你應該也有能力決定自己何時要死
要如何死才對啊!

2006-09-30 13:58:18 補充:
你的出生不為了啥,那是你無法控制的
你的死亡也不為了啥,那也是你無法決定的
如果你能決定自己何時要死,你就無需怕死了,無需擔心一些不知名的危險是否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了!

因為,你仍執著活在夢裏,所以佛叫你放下你的夢,你就會清醒,!
這樣,你能明白嗎?
因為夢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假的雜
染,不是我們本來有的!
只要假的都除了,真的會自然顯出的,這就是放下,,的意思!

2006-09-30 16:48:16 補充:
那麼""放下""之後,人生會不會''無聊''?
答:不會,因為"無聊"也是你的一份"無明",若你真放下了,那份無明也會不在!
無聊,是來自於你""習慣動""這個習性
而生出的,苦感!
當一切習性都消除時,無聊感就不會存在了!

2006-09-30 23:03:44 補充:
沒錯
所以佛教我們,除了我執以外
還必需去除''法執''
也因為這樣,佛才說了一句
我未曾說一法!
佛教不是信仰而已,是一份可以實行的科學
所以,才會有預知時至,金剛不壞,等等的結果出現在,依照佛教的方法實行成功的高僧上!

信仰,不過是種清醒的方法,而非清醒後的去處~
信仰不是一種清醒的方法,信仰後能去照所信的學習實踐,才有機會清醒
否則只是信仰,那就是迷信了,,

2006-09-30 07:33:50 · answer #8 · answered by 松沙小 7 · 0 0

各位居士大德同修阿彌陀佛:

其實我自己覺得信上帝跟信佛都一樣的,因為你必須要遇
到好的老師也就是說你必須要遇到善知識,如果信上帝可
以享受性愛當然很多人願意相信,同樣的性佛也可以享受
夫妻之間的樂趣但是要節制,如果您願意出家奉獻給上帝
那您可以成為神父或者修女,末學是覺得當一個人不為自
己只為別人的時候就是神的兒子以及佛菩薩的弟子。

當我們為了別人默默的付出默默的犧牲奉獻,如果換來的
是無盡的等待或者沒有回報,您願意再繼續付出嗎?我相
信人家上帝也是默默的付出,佛菩薩也是默默的付出,如
果我今天當神父我可能會天天幫單親家庭禱告,也會天天
為單身想找伴的禱告,也會天天幫我已經遺忘的愛人禱告
,天天為我的長輩禱告天天為我的兄弟姊妹禱告,為所有
的人所有的眾生禱告,如果我今天當神父我會幫阿扁禱告
希望他能夠清廉執政不要若人口舌拿多少做多少。

其實我也考慮等我經典看完要來多多閱讀上帝教的經典,
因為每個宗教的經典都不一樣,你如果不去瞭解怎麼幫人
解決痛苦給予人家快樂呢?就算不用去閱讀也知道因為佛
經裡面介紹的非常詳細了,以前常常聽法師說知難行易,
現在終於懂了,如果沒有人跟你講般若你永遠不知道什麼
是般若什麼是阿含,所以說道理智慧是必須要去受持讀誦
為人演說的。

一般來說會想入教堂不外乎就是可以享受五欲樂,也可以
說他們讚嘆五欲樂所以正中下懷,這個道理很簡單的比如
你賺錢的時候很痛苦但是花錢的時候很快樂,意思道理在
這裡,當你在佛教裡修得大福報的時候就會想要去享受,
換個角度來說有可能沒有開悟,因為沒開悟所以得不到法
味,也可以說他發大心要去基督教度眾生,所以說只要是
行善只要是犧牲奉獻當然是最好的。

同樣道理只要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當然不會去做壞事,換
句話說他們可能會以為自己是替天行道,有時候你看我的
缺點我看你的缺點但是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因此就會
有很多誤會發生,學佛這麼久了當然要知道不可以少善根
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如果今天學佛之後沒有持五戒沒有修
十善當然出家會還俗,因為你基礎沒打好因為你沒有遇到
善知識沒有遇到好老師,末學這一輩子就是遇到善知識好
老師所以我人生才會有希望。



終日數他寶,自無半分錢;

於法不修行,其過亦如是。

2006-09-30 06:32:49 · answer #9 · answered by 楞嚴咒 6 · 0 0

ㄋ要看看ㄋㄉ想法,
ㄋ可以想想看佛教為何好
因為每ㄉ人ㄉ觀點ㄆ同
ㄊㄇ有自己ㄉ想法
ㄆ一定要看別人ㄉ想法

2006-09-30 05:10:09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