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四禪八定如何修起呢?(譬如1...2...3....等等) 可以請各位大大解釋嗎 ?越詳細越好!還有四禪八定事屬於外道嗎?

2006-09-30 10:53:51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豬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非常謝謝各為大大!!!

2006-10-02 01:08:53 · update #1

我想請問一下釋大懺,要是數息觀練到你說ㄉ,體驗到一剎那(的定境),那之後還是修持一樣ㄉ禪定ㄇ?數息觀) 還有還有進一步ㄉ修持法呢?還有白骨觀是禪ㄉ一種ㄇ?

2006-10-05 04:02:09 · update #2

對釋大懺說:數息觀可以到達很高的境界!怎樣稱為很高的境界?還有,為何不建議使用 白骨觀ㄋ?

2006-10-10 12:42:02 · update #3

7 個解答

清淨道論(Visuddhi Magga)第三 說取業處品 第四 說地遍品 第五  說餘遍品 第六 說不淨業處品 第七 說六隨念品 第八 說隨念業處品 第九 說梵住品 第十 說無色品 第十一 說定品 第十二 說神變品 第十三 說神通品 http://myweb.ncku.edu.tw/~lausinan/Tipitaka/Post-Canon/Visuddhimagga/Visuddhimagga.htm什麼是定? 什麼是定的語義? 什麼是定的相、味、現起、足處? 定有幾種? 什麼是定的雜染? 什麼是淨化? 怎樣修習? 修定有什麼功德? 解答如下: 一、什麼是定 定是什麼?定有多種。如果一開頭便作詳細的解答,不但不能達到其說明的目的,反使更陷於混亂。為了這種關係,我僅說:善心一境性為定。 二、什麼是定的語義 什麼是定的語義?以等持之義為定。為什麼名為等持呢?即對一所緣而平等的平正的保持與安置其心與心所; [085]是以那法的威力而使心及心所平等平與不散亂不雜亂的住於一所緣中,便是等持。 三、什麼是定的相、味、現起、足處 什麼是定的相、味、現起、處?這裡的定是以不散亂為(特)相,以消滅散亂為味(作用),以不散動為現起(現狀),照「樂者之心而善等持」(03-001) 的語句,故知樂為定的足處(近因)。 四、定有幾種 定有幾種?(一)先以不散亂的特相為一種。 (二)(1)以近行、安止為二種;(2)以世間、出世間;(3)以有喜、無喜;(4)以樂俱、捨俱為二種。 (三)(1)以下、中、上為三種;(2)以有尋、有伺等;(3)以善俱等;(4)以小、大、無量為三種。 (四)(1)以苦行道遲通達等為四種;(2)以小小所緣等;(3)以四禪支;(4)以退分等;(5)以欲界等;(6)以優越等為四種。 (五)於五法中以五禪支為五種。修定有什麼功德 其次對於所說的「修定有什麼功德」 的問題,有現法樂住等五種修定的功德。即: (一)(現法樂住)諸漏盡阿羅漢既已入定,念「我以一境心於一日中樂住」而修定,由於他們修習安止定,故得現法樂住的功德。所以世尊說 「周那?此等於聖者之律,不名為損減(煩惱),此等於聖者之律,稱為現法樂住」。 (二)(毗缽捨那)有學、凡夫,從定而出,修習:「我將以彼定心而觀察」,因為習安止定是毗缽捨那(觀)的足處(近因),亦因為修習近行定而於(煩惱)障礙中有(得利的)機會,故得毗缽捨那的功德。所以世尊說 :「諸比丘!汝應修定,諸比丘!得定的比丘如實而知」。 (三)(神通)其次曾生八等至,入於為神通基礎的禪那,出定之後,希求及產生所謂 「一成為多」的神通的人,他有獲得神通的理由,因為修習安止定是神通的足處,故得神通的功德。所以世尊說 :「他傾心於彼彼神通作證法,具有理由,必能成就於神通作證之法」。 (四)(勝有)「不捨禪那,我等將生於梵天」──那些這樣希求生於梵天的人,或者雖無希求而不捨於凡夫定的人,修安止定必取勝有,而得勝有的功德。所以世尊說 :「曾少修初禪的人生於何處?生為梵眾天的伴侶」等。修近行定,必得欲界善趣的勝有。 (五)(滅盡定)諸聖者既已生起八等至,入滅盡定,如是修習:「於七日間無心,於現法證滅盡涅槃我等樂住」,彼等修安止定而得滅盡定的功德。所以說 :「以十六智行及以九定行得自在慧而成滅盡定之智」。

2006-09-30 17:45:46 補充:
修定的四十種業處
http://myweb.ncku.edu.tw/~lausinan/Tipitaka/Post-Canon/Abhidhammattha-Sangaha/Ven-Bodhi-2-Dhammagavesaka/vaggo9.htm

2006-09-30 17:52:21 補充:
安止速行(定)的心路過程

有分流--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遍作--近行--隨順--種姓--禪那-- 有分流


註:禪那即定
http://myweb.ncku.edu.tw/~lausinan/Tipitaka/Post-Canon/Abhidhammattha-Sangaha/Ven-Bodhi-2-Dhammagavesaka/vaggo4.htm

2006-09-30 17:55:30 補充:
定境的心

十五色界心

五色界善心
1. 尋、伺、喜、樂、一境性俱初禪善心。
2. 伺、喜、樂、一境性俱第二禪善心。
3. 喜、樂、一境性俱第三禪善心。
4. 樂、一境性俱第四禪善心。
5. 捨、一境性俱第五禪善心。

2006-09-30 17:55:43 補充:
五色界果報心
6. 尋、伺、喜、樂、一境性俱初禪果報心。
7. 伺、喜、樂、一境性俱第二禪果報心。
8. 喜、樂、一境性俱第三禪果報心。
9. 樂、一境性俱第四禪果報心。
10. 捨、一境性俱第五禪果報心。
五色界唯作心
11. 尋、伺、喜、樂、一境性俱初禪唯作心。
12. 伺、喜、樂、一境性俱第二禪唯作心。
13. 喜、樂、一境性俱第三禪唯作心。
14. 樂、一境性俱第四禪唯作心。
15. 捨、一境性俱第五禪唯作心。

2006-09-30 17:57:32 補充:
十二無色界心(無色界定的心)

1. 空無邊處善心。
2. 識無邊處善心。
3. 無所有處善心。
4. 非想非非想處善心。
5. 空無邊處果報心。
6. 識無邊處果報心。
7. 無所有處果報心。
8. 非想非非想處果報心。
9. 空無邊處唯作心。
10. 識無邊處唯作心。
11. 無所有處唯作心。
12. 非想非非想處唯作心。

http://myweb.ncku.edu.tw/~lausinan/Tipitaka/Post-Canon/Abhidhammattha-Sangaha/Ven-Bodhi-2-Dhammagavesaka/vaggo1.htm

2006-09-30 18:09:23 補充:
還有四禪八定事屬於外道嗎?
四禪八定的功能是生於色界天或無色界天與降服五蓋!是世間最高善法!
但只有一個缺點--福盡(也會死)仍要投生!
佛教也鼓勵世間善法!只是以解脫為主!
是否外道不易評論!

2006-09-30 18:17:14 補充:
有一個最為人所熟知、喜好而又是最實用的修習法門,叫做「憶念出入息法(數息觀)」。這是與身體有關的。只有在修習這一法門時,才需要採取一種經中指定的特別姿勢。經裡所指示的其他修習方法,就無此限制,無論行住坐臥都可隨意為之。但修習數息觀則必須跟據經典趺跏而坐,保持身軀端直而心念警覺。趺跏而坐不易實行,非一切國家人士(尤其是西方人士)所能清輕易辦到。因此,趺跏坐有困難的人,可以坐在椅子上,只要身體端直,心神警覺就行。這項修習中,端坐極為重要,但不是僵坐。兩手須很舒適地擱在膝上。如此坐定後,可將兩眼閉合,或凝視鼻端,隨各人方便為之。

2006-09-30 18:17:32 補充:
每人日夜呼吸不停,但自己絲毫不覺,因為從未有人以分秒的時間,將心神貫注在呼吸上。而如今要做的,正是這個。(方法是)照平時一樣的一呼一吸,絲毫不要用力。只將精神集中於這呼出吸入上,凝神觀察這吸進呼出的動作,保持對這呼吸的警覺,使時刻都了了分明於這一動態。你呼吸時,有時深,有時淺。這並不打緊,只顧自自然然的呼吸去。惟一的一點是你在深呼吸時,心中須有數這些是深呼吸,如此這般。換言之,你的心力須集中在呼吸上,使你對於它的動作變化,無不了然於心。忘掉你的周圍環境以及其他一切事物,不可抬眼視物,這樣的試練五至十分鐘。

2006-09-30 18:18:12 補充:
開頭的時候,你會發覺全神灌注在呼吸上,非常的不容易。你會奇怪你的心這麼這樣會跑,它就是不肯停下來。你想東想西,耳中只聽到外面的聲音。你的腦筋混亂、思緒紛飛。你也會覺得沮喪失望。但是如果你繼續不停的練習,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五至十分鐘,慢慢的,你的心就會集中在呼吸上了。過了一段時間,你就會經驗到一剎那(的定境),你的心神全部灌注在呼吸上,連近身的聲音也都充耳不聞,一時間外境俱泯。這一短時間的(定境),是一種了不起的經驗,充滿了喜悅與寧靜。

2006-09-30 18:18:45 補充:
這個念念不離呼吸的修習法,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一種。其目的在發展注意力,以達到非常高的禪定境界。此外,集中注意力(定力),對於任何深刻的了解、深透的內觀,以洞察萬物的本性包括體證涅槃,都是不可或缺的。

2006-10-03 09:05:15 補充:
我38歲數息觀二次
外境俱泯.內外小光明
但也沒有生起喜樂的覺受,
只禪那的一剎那外境俱泯(即五蘊暫停一剎那)
歡迎來
佛教法義實踐論壇指教
http://groups.msn.com/mindfulsati

上述數習觀是"佛陀的啟示"一書的記載

2006-10-09 14:36:08 補充:
我想請問一下釋大懺,要是數息觀練到你說的體驗到一剎那(的定境)!
那之後還是修持一樣的禪定(數息觀)嗎?

是的!以息為所緣境!
禪定是世間善法的果報除了要一直練習才不失去之外,福報不夠也會失去!
我已改修觀禪!以四念住為所緣!
數息觀是我的選修!

還有還有進一步的修持法呢?

數息觀可以到達很高的境界!
數息觀就很好,可以不必換所緣!


還有白骨觀是禪的一種嗎?

白骨觀是禪的一種,不建議使用此法!

2006-10-09 14:37:07 補充:
四念住為所緣的修法

詳:

http://home.kimo.com.tw/dhammachanda_1/n3/n1005.htm

2006-10-14 21:49:58 補充:
止禪小參或觀禪學習
歡迎光臨
台灣南傳原始佛教佛學院
http://home.kimo.com.tw/dhammachanda_1/ttm/ttm.htm

2007-06-18 17:26:55 補充:
已搬家

歡迎光臨

台灣南傳原始佛教佛學院

2006-09-30 13:30:0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釋大懺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26 13:17:2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

2014-06-25 12:43:3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1 · 0 0

《摩訶止觀》云:「事障未來,性障初禪。」
先障五蓋,初禪自然發。

性障即是 智者大師於小止觀所云五蓋:
1.貪欲蓋
2.嗔恚蓋
3.睡眠蓋
4.掉毀蓋
4.疑這蓋

除五蓋,不坐蒲團日用間可發初禪;
不除五蓋,坐破蒲團亦不見!

2006-10-01 07:45:3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4 · 0 0

凡間人修五戒十善就好了啦,就可以修到你頭昏眼花了,至少我是如此.至於禪定的修法,真的出家以後再修,而且要有師父教導這樣會比較好.

2006-10-01 05:24:43 · answer #5 · answered by 維平 2 · 0 0

大懺師父所言甚佳.讚歎讚歎
數息確實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得止方法
末學15歲當年
亦由此簡單法門而生淨信
不過末學當時的數息體驗之經驗是
外境俱泯.內外光明
呼吸停止.制心一念
但沒有生起喜樂的覺受

茲隨附大懺師父之慈悲開示
證實數息一法確實不可思議
雖然簡單易作
三歲小兒都會
但不可以等閒視之

2006-09-30 18:11:16 · answer #6 · answered by 蟀哥 4 · 0 0

學禪最好是到道場修學,因為在修學過程會產生身心變化。例如須要瘠錐骨矯正,及行法的正確與否乃,至過程中的八觸十功德等。。
行法必須從實修來︰一般禪分小乘禪與大乘禪及華嚴禪。
小乘禪的修法,分成︰數、隨、止、觀、環、淨.六個步驟︰
一、數法:息入息出的終點數一,次第至十,一再循環即是。此是呼吸的運作。心法最重要的是【看住息入息出,不讓它須臾走失】。
二、隨法:息入的終點數一、息出的終點數二。此不再次第至十,僅一、二循環即是。心法同數法
三、止法:以身中的一點,息入息出止於此,如風口或丹田,
以上三法是此是呼吸的運作,最重要的是心法的運作。
四、觀法:息入息出轉化為化境,一再凝具此化境。
五、環法:將化境成所觀境確立,如此觀境清清楚楚。
六、淨法:此時能觀所觀圓滿,入「心一淨性」初禪定的境界。
由此可精進入二三四禪,也可以透過無漏智,橫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

大乘禪是以【參話頭】為行:例如「此是普賢行、此是普賢境」:一切境界舉手投足行住坐臥都帶入話頭理,一再深入,就能從語言文字,進入到法義中,進而入本體,所謂的三玄中。此三玄各有三個次第,暫略。如此由一點直入核心,如打鐵釘般穿透。入佛體性、開智慧、起普賢大願,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圓滿法界, 入佛陀一真法界。
華嚴經有法界三止三觀的修法,可由真空止觀門進入︰所言止者,謂止息一切境界相。所言觀者,謂分別因緣生滅相。云何隨順,以三止三觀漸漸修習不相捨離。這部份的正修必須要對華嚴經前後勾鎖清楚,具足前行才能修學,因此在此略。
因為我們現在尚在三界六道輪回當中,首先十善進行,當欲望完全消除時,就能夠修學禪定。禪定成就後就進入色界天.這個時候就沒有欲望。進入初禪天時,鼻根與舌根就不起作用。進入二禪天時,六根都不起作用。三禪天尚有微細的喜,沒有粗相的樂。四禪天連微細的喜都沒有,因此喜樂全除。就能進入淨居天(五不還天)。如果不會修行,就會步入外道禪。因此禪修要慎重。經點只可供參考
生活禪是以「觀照法」進行的,是以透過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來觀照,開啟我們的慧眼、法眼、佛眼 。這種觀照是向內看的。透過向內看才能夠撞擊法身的核心.才能夠把自已生命的湧泉與生命的能量激發出來。
在禪行當中,又分為「饒益眾生禪」 ,這是利他的部份.「樂住正法禪」,這是自利的部份。成就之後神通是有無量無邊,屬於「引伸功德禪」。
饒益眾生禪,樂正法禪,引伸功德禪,稱之為三禪。
修色無色界四禪八定,隨順法性而行,能得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智、宿命通,五通︰
華嚴經告訴我們,能夠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住初禪。
滅覺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住第二禪。
離喜住捨,有念正知身受樂,諸聖所說,能捨有念受樂,住第三禪。
斷樂先除苦喜憂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住第四禪。
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種種想,入無邊虛空,住虛空無邊處。
超一切虛空無邊處,入無邊識,住識無邊處。
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少有,住無所有處。
超一切無所有處,住非有想非無想處。
但隨順法故行,而無所樂著。
版面有限不便再提。請上本人網站︰大方廣佛華嚴經合論︰離世間品︰
http://player12345.myweb.hinet.net/

2006-09-30 16:02:07 · answer #7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