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證阿羅漢和辟支佛有什麼不同?
知道的人請說,不知道的人也可以說。
謝謝!

2006-09-30 00:24:22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4 個解答

辟支佛又稱作獨覺
若証得初果即見道位者亦可稱為覺
所以在初果以上者都可謂覺者(當然包含佛陀)
因此成為阿羅漢者(即四果)亦有可能是獨覺者(辟支佛)
依此而說:
阿羅漢是指果位
辟支佛是指非依佛說而能自覺的人
兩者指涉不同呀

2006-10-15 20:06:4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2 · 0 0

若有人聽聞三藏十二部經典之佛法,因而開悟;或者是聽聞一部經典之佛法,因而開悟;或者是聽聞佛陀一字之說之佛法,因而開悟,那麼此人為聲聞緣覺證得「阿羅漢」果。
因此,有人會因聽聞佛法開悟而成佛,那就奇怪了?
我:釋迦牟尼佛,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2006-10-02 00:06:0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修四聖地圓滿證阿羅漢果︰
修十二因緣法證辟支佛︰

四聖地者︰【苦、集、滅、道】︰分為三轉十二行相︰
苦集是屬世間法︰
苦→是苦果→初轉→示相→此是苦,逼迫性。次轉→勸修→此是苦,汝應知。
三轉→作證→此是苦,我已知。苦謂逼迫,即生死果,論迴相續,故令厭棄。→苦→三苦、八苦:三苦→苦苦、壞苦、行苦。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集→是苦因→初轉→示相→此是集,招感性。次轉→勸修→此是集,汝應斷。
三轉→作證→此是集,汝已斷。集為招感,為見思惑,及諸業俱,故令斷除。→見思二惑→見惑→妄見、我見、邊見。思惑→三毒起妄惑。
滅道是屬出世間法︰
滅→是樂果→初轉→示相→此是滅,可證性。次轉→勸修→此是滅,汝應證。
三轉→作證→此是滅,我已證。滅謂苦因,苦果滅已,證涅槃理,故令信願。→二種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
道→樂因→初轉→示相→此是道,可修性。次轉→勸修→此是道,汝應修。
三轉→作證→此是道,我已修。道是趣向,即正助行,戒定慧等,故令修習。
五蘊十二緣,八萬四千塵勞解脫,總在其內。一切世間,不離苦集.一切出世間,不離滅道。滅盡諸苦,名為滅諦.滅盡涅槃,名為道諦。

華嚴經十地品.五地菩薩作十種諦觀,以四聖諦為體。六地菩薩作十種十二緣生觀。此是如來隨位進修之法.大要總言此四聖諦、十二緣生法門。華嚴經法界不思議乘.於解脫道中,總有十乘.皆得究竟,無三界苦。
十二因緣法中︰明觀世間生滅.世間受生,皆由著我,若離此著,則無生處。又明,由有我故,常求有無.一切諸惡業邪道,皆由此生。三惡道積集增長惡業.欲界積集增長有為善業.上二界積集增長有漏八禪.聲聞緣覺淨土菩薩積集增長淨業,成變易生死之身.一乘菩薩積集增長具佛悲智。雖總十二緣生.乘緣各有差別。
經中告訴我們是於業田中,種識種子.為有取為漏。復起後有,生來世生老病死。這都是無明覆蓋自己如如之本智所造成。為智自無性,逐境緣迷故.隨迷苦極,自覺迷除故.以覺無我智,無明即無故。迷我成妄.覺我成智。覺之與迷,本無二性 .為智之與迷,各無自性.皆悉從緣而有迷悟。
我們發心學佛,要遠離常見與斷見.此二種俱非.不離斷常也.為一切眾生生死無性.本無生死.橫計生死.本非生死。一切諸佛,本無自性故.實無菩提.亦無涅槃.而眾生妄謂諸佛有菩提涅槃。要遠離因愛有生.遠離五見、及六十二見。由於諸見起,貪與名色俱起.由名色故.以眼耳鼻舌身對名色生觸.相觸生受。眼、 耳、鼻、舌、身隨五根中所現名觸.意根隨起名受.受之不捨名愛.愛增長生取.取增長生有。有生已,將前六根上六十五種意識所緣,於諸趣中成五蘊身為生。生已衰變名老 .終歿為死.於死時生諸熱惱,乃至憂愁悲歎,眾苦皆集.從此因緣故集。緣生無體.妄謂生死。隨順緣體.應如是觀。明十二緣體,眾生情有,而實理無。善達理無緣性,便即生死為不生死。 明由著我,因有十二有支。若作無我觀.得離我所諸虛妄緣.便為法界大智無作自性緣生故。

http://player12345.myweb.hinet.net/
詳解請上網站︰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離世間品。

2006-09-30 16:19:5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廣義的阿羅漢  通於大小二乘  狹義的阿羅漢專指小乘佛教中所得的最高果位1. 依據成唯識論卷三的記載  阿羅漢通攝三乘之無學果位  故為佛之異名  亦即如來十號之一2. 若依據俱舍論卷二十四的說明  阿羅漢乃是聲聞四果之一  為小乘之極果  係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  證得盡智  勘受世間大供養的聖者  證入此果位者  四智圓融無礙而無法可學  故稱無學  無學果  無學位3. 阿羅漢的翻譯名詞  包括殺賊  不生  應供等4. 聲聞四果中的阿羅漢  依其根性利鈍  可以分為六種  退法阿羅漢  思法阿羅漢  護法阿羅漢  安住法阿羅漢  勘達法阿羅漢  不動法阿羅漢辟支佛  又作緣覺  獨覺  係指無師而能自覺自悟的聖者  可分為下列兩種1. 出生於無佛之世  當時佛法已滅  但因前世修行之因緣  自以智慧得道2. 自覺不從他聞  觀悟十二因緣之理而得道

2006-09-30 03:00:5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