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對於詭辯學派的看法如何呢?
好像大家都不太喜歡他們
雖然他們把政治法律帶入了哲學~或一些別的事情
但是他們的命題我都還滿同意的耶!
例如人為萬物之尺度、知識難以傳授他人等等
但好像很多人都不同意這些命題
例如:
人為萬物之尺度=否定了客觀真理~但哲學就是在追求客觀真理
但我覺得這跟哲學家的心理有很大的關係!
我覺得哲學家不太怕死~卻很害怕哲學的末日
我猜是因為他們的權力欲必須無限延伸
終止的答案除非是屬於自己的~否則根本不能接受
(知識難以傳授他人)雖然否定了知識傳承的可能
但是我覺得還是有他的道理在!
大家對詭辯學派的看法究竟如何呢?
我真的很想知道!
二十點唷!越清楚的立場越好!
2006-09-25 10:36:11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 3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詭辯學派(Sophists)──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之前統馭雅典人生命的哲學──也是著名的走路者,經常在日後亞里斯多德設立學校之小樹林中從事教學。由於柏拉圖對該學派的嚴辭攻擊,使得「sophist」和「sophistry」兩詞依舊是「欺騙」和「狡詐」的同義字,雖然其字根「sophia」實有智慧之意。不過十九世紀美國的詭辯學家所致力者,卻是一種娛樂式教學與公開演講活動。他們到處從事講演,以滿足一群群渴求資訊與觀念的觀眾。詭辯學派雖然將雄辯視為取得政權的工具,將勸說和辯論能力視為雅典民主的支柱,但是他們也傳授其他智識。柏拉圖在攻訐詭辯學派時其實有失真之處,因為他將詭辯學派學者編造為古今最狡猾、最具說服力的一群雄辯家。 不論詭辯學家的道德操守為何,他們都跟許多只忠於自己信念的人一樣,流動性很大。也許他們所效忠的是難以捉摸的信念,而一般人所效忠的對象多束縛於人物或場所,因此他們經常被迫四處遊蕩,因為他們的信仰需要跳脫各種束縛。再者,信念畢竟不像作物,如玉米一樣可靠或普遍,因此要有所收穫,必須四處尋求支援與真實。在許多文化中,有許多行業,從音樂家到醫生不等,都屬於遊牧民族,對一般地域性的爭執具有類似外交豁免的餘裕。亞里斯多德本人原先也打算繼承父親的衣缽,成為醫生。在那個時代,醫生是屬於一項祕密旅者公會,該公會自我宣稱是醫療之神的後代。如果他在詭辯學家時期成一名哲學家的話,他也可能四處遊蕩,因為哲學學派一直要到他在世的年代才首次在雅典定居。
2006-10-10 09:10:1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車狂棋痴 6 · 0⤊ 0⤋
謝謝健忘症病患^^~我覺得你的觀點很客觀清楚!
2006-10-12 07:16:1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3 · 0⤊ 0⤋
來看看..
我不是哲學系的
但是這樣的問題是很有趣的
在我聽過許多的觀念後
會發現真理的話辭設定也許會讓人偏頗了去追求的方向
因為 單一設定的觀念
很難滿足多元和動態的需求!!
所以 要滿足那樣的需求
我們需要的是可以變動和均衡設定
所以 我會比較想說用[合理]來代替
因為 那樣他可以依對象關西 時間空間
的不同而達到比較適當的變動答案!!
2006-10-10 11:15:4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亡友酸民肉勃顫 5 · 0⤊ 0⤋
哲學家的英文philo-sopher這個字的意思是「一個愛好智慧的人」。
詭辯學家教人道理,或多或少都有吹毛求疵的意味。這樣的詭辯學家千百年來不知凡幾。尤其是那些自以為無所不知而以既有的一丁點知識滿足的人,以及那些自誇博學多聞但實際上一無所知的人。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則完全不同,事實上他們與詭辯學家正好相反。他們知道實際上自己所知十分有限,這也是為何他們不斷追求真知卓見的原因。
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與詭辯學派。一個說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標準,一個說標準是不容置疑,且放諸四海皆準的。
各人而言,我並不認為這是誰錯誰對的問題,我想這應該是著眼點所造成的差異。
詭辯學派就某方面來說並沒有錯,他們遊歷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地的風俗、禁忌以及信仰,確然不盡相同,因此他們認為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標準。
我想他們並沒有錯,因為他們看的是『社會制度』的層面,一種向外求的標準。
相對的,蘇格拉底所說的『標準』,顯然是對於自身的一種省思,一種內向性的標準。就某方面來說他也沒錯,人『應該』是不會做令自己不快樂的事的。那麼,這算不算是一種行為上的『標準』呢?
但是我覺得蘇格拉底卻過度了忽略了人的情感對行為所造成的影響,有時候我們的理性是知道某件事是不好的,可是我們的情感卻會驅使我們往那走去。而且在這同時,我們還會不停地找能夠說服自己的理由。
2006-09-27 03:37:1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erg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