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煩請告知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水戰是發生於何時?何戰役?

2006-09-22 09:16:41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7 個解答

可否請樓主定義更清楚一些...

是人數最多?
傷亡最重?
參戰船隻數據或噸位?
水戰與陸戰有時不能完全劃分清楚時要怎麼算?

2006-09-24 20:11:43 補充:
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水戰?由於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大陸國家,所以中國歷史上儘管大規模戰爭屢見不鮮,但多以陸戰為主。即便是相當著名的赤壁之戰,水戰也只是其中一部份。況且還有不少翻案文章(三國志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指曹操曾於赤壁戰後致書與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純粹就水戰的規模與海軍傷亡來說,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水戰是發生在南宋帝昺祥興二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西元1279年)的宋元崖山海戰。此役雙方投入兵力接近卅萬,且幾乎全為水師。戰爭緣起:崖山位於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南崖門地區,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延伸入海,形如門半掩,又名崖門。宋度宗咸淳四年(西元1268),元世祖忽必烈用劉整計,兵困襄樊。(即金庸小說射雕、神雕故事背景)。圍城之役持續了六年,咸淳九年正月,元軍破樊城。襄陽守將呂文煥以宰相賈似道不遣軍來援,憤而降元。元軍隨即順長江而下,宋恭帝德祐二年(西元1276年),宋恭帝投降。宋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先後擁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繼續領兵抗元。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淪陷,泉州市舶司蒲壽庚(他是阿拉伯裔商人)叛降元朝,張世傑等奉端宗南狩廣東。戰爭過程:宋祥興二年(西元1279年),元將張弘範大舉南犯廣東,張世傑集宋軍水師約20萬、戰船千餘艘於崖門海域。元將張弘範、李恆以水師2萬人,戰船五十餘艘迎擊,惟元軍另有其他陸上武力支援。開戰之初,張世傑為防止士卒逃亡,用破釜沉舟之計,盡焚陸地上的宮室,並以大索連貫千多艘宋軍船隻成「連環船」。元軍先以小舟載茅草和膏脂縱火,但宋船皆塗泥,元水師火攻不成,乃改採封鎖策略,先以步卒斷絕宋軍汲水、樵採。二月七日,張弘範趁潮水之利,奇襲宋軍。宋師大敗,左丞相陸秀夫見無法突圍,負帝昺投海。宋史瀛國公二王本紀記載:「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楊太后聞昺死,撫膺大慟曰:「我忍死艱關至此者,正為趙氏一塊肉爾,今無望矣!」遂赴海死。張世傑葬楊太后於海邊後亦溺死於平章山下(約今廣東省陽江市西南的海陵島對開海面)。戰爭結果:南宋水師全軍覆沒,也結束了趙宋320年的統治。張弘範志得意滿,立碑崖山以誌其功曰:「張弘範滅宋於此」。後人因張氏身為漢人,竟領兵滅宋,改碑文為「宋張弘範滅宋於此」。另外,中國和外國發生的海戰,規模最大的應該算是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西元1598年)11月的露梁海戰。露梁海戰的緣起與過程:露梁海戰是朝鮮壬辰衛國戰爭中,最重要的一場水戰。時間是在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地點是在朝鮮半島釜山外海對馬島附近海域。可說是對馬海峽制海權的爭奪戰。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發生在明萬曆廿年(西元1592年),經過七年苦戰,日軍因後援不濟,逐漸退卻至半島東南部釜山附近,固守待援。萬曆二十六年11月,日軍由加藤清正率船自蔚山撤退。明軍分道進擊,由陳璘提督水師、派遣副將鄧子龍領軍。朝鮮水軍則由名將李舜臣率領出擊,以爭奪對馬海峽制海權,切斷日軍增援及撤退的管道。萬曆二十六年11月明、朝聯軍與日本海軍在露梁海域交鋒,聯軍主將鄧子龍、李舜臣皆不幸陣亡。李舜臣臨終前令其子領軍繼續戰鬥。最後聯軍獲全勝,日軍艦隊五百餘艘船艦脫逃者不到十分之一。立花宗茂殿後成功接應小西行長,讓部份日軍撤退。12月明水師提督陳璘終於在乙山全殲日軍。至於世界史上最大規模海戰當屬美日雷伊泰灣海戰莫屬,此役參戰艦隊計有美軍航空母艦17、護航航空母艦18、戰列艦12、巡洋艦24、驅逐艦141、戰機1500。日軍航空母艦4、戰列艦9、巡洋艦19、驅逐艦34、戰機200。規模可謂空前絕後。結果日軍損失航空母艦4、戰列艦3、巡洋艦8、驅逐艦12,以慘敗收場。

2006-09-25 13:10:25 補充:
我... 我自己掌嘴好了

大大說的沒錯, 鄱陽湖水戰的規模果然比崖山海戰更大一些

2006-09-25 18:52:37 補充:
鄱陽湖之戰:元至正24年(西元1364年)4月1日,陳友諒親率60萬人馬乘艨艟巨艦圍攻洪都(南昌),朱元璋親率軍20萬迎擊,兩軍相遇於鄱陽湖上的康郎山。有諒擁戰艦五千,元璋不僅兵少,戰船也比陳軍要小。元璋採納郭興的建議,用火攻偷襲,大破陳有諒軍。友諒中流矢身死。子陳理降朱元璋。六十萬眾非死即降,全軍覆沒。

此役兩軍動員超過八十萬,且均以水師為主力,規模更勝崖山海戰!

2006-09-26 13:26:09 補充:
唐島之戰規模也不小, 不過兩軍合計, 應該還不足十萬....

唐島之戰是今主亮南侵之役的一部份, 金兵動員達六十萬, 不過還是以陸軍為主力

2006-09-24 16:11:4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嵐兮 5 · 0 0

南宋的李寶消滅金水軍的唐島之戰規模大不大呢?

2006-09-26 05:27:3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至高無上,世界第一的巡音女王陛下 6 · 0 0

赤壁之戰因為動員人數最多的就是此戰而且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水戰

2006-09-24 11:44:48 補充:
大概八因為這一戰最*

2006-09-24 07:43:4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阿澤 1 · 0 0

那火神祝融與水神共工之戰,算不算呢??
哈~~~不要打我!!

2006-09-23 10:02:2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vincent 3 · 0 0

淝水之戰是陸戰吧!

2006-09-23 09:42:2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車狂棋痴 6 · 0 0

《肥水之戰》
蜀車騎張翼 (2003-12-13 23:26:09)
公元三八三年,一場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肥水之戰。
晉皇帝司馬炎派軍滅吳,統一中國,是為晉朝,後來爆發八王之亂,到八王之亂結束,匈奴人劉淵又反叛稱帝,繼而而起的國家,有十六個之多,其中前秦帝國王帝符堅,消滅了前燕帝國,前涼帝國,聲望浩大,在中國版圖中就只有前秦帝國和東晉帝國,而符堅打算南下,把東晉帝國都消滅。
三八三年秋天,符堅不理眾臣勸阻,決意伐晉,對晉帝國發出討伐令,他規定在國家中,每十個成年男子,就要抽出一個當兵,年齡20以下,家世清白又有才能的,全部都封作羽林郎(初級禁衛官),就是家世清白的人,都有三萬餘人,帶著戰馬來報到。符堅以趙盛之統領這班青年。
臨行前,就只有將軍慕容垂,姚萇和青年的將士贊成符堅親征,重臣符融一再勸阻,符堅都置之不理。然後,符堅命令符融都督將領張蚝和慕容垂,率領步騎混合的二十五萬人為前鋒。
八月八日,符堅親自從長安出發,率領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大舉伐晉,軍容壯大。直到九月才到達項城,涼州的部隨才到咸陽。而巴蜀,漢中的軍隨才出發,順長江而下,幽,冀二州的遠征軍,才到達彭城。各路大軍同時並進,符融先率三十萬人,到達穎口。符堅傾國而出,這時的軍力,已經約有一百餘萬。
晉帝國的情勢非常危急,皇帝司馬昌明,命令謝石,謝琰,謝玄,桓伊等大將,率領八萬人,抵抗前秦帝國的攻擊。另派龍驤將軍胡彬,帶兵先行救援前線的壽陽。到了十月,符融開始進攻壽陽,到十月十八日攻克,俘虜守將徐元喜,而西方戰場的慕容垂率另一支軍,攻陷鄖城;胡彬聽說壽陽被攻克,就退到硤石防守,前秦帝國衛將軍梁成,率五萬人,在淮河構築阻撓工事,阻止晉帝國的援軍。而謝石,謝玄推進到洛澗後,因害怕前秦帝國的軍勢,不敢前進。而在硤石的胡彬,糧草卻已用盡,命人報告謝石之際,前秦帝國又把密使捕獲,符融急忙報告符堅,符堅大喜,決定把大軍留在項城,之後親自率領騎兵八千,日夜飛奔壽陽,和符融會合,又派降將,度支尚書朱序,勸謝石說:實力相差這麼遠,你們都是投降吧。朱序傾心晉帝國,勸謝石說:前秦的軍隊如果全部到達,你們實在難以抵抗,應該在他們未集結之前,發動攻勢,若能打敗前鋒,即可挫他們的士氣,再進一步擊破他們,這是上策。
謝石聽到符堅已在壽陽,大為驚恐,謝琰勸謝石接受朱序的建議。到了十一月,謝玄派廣陵郡長劉牢之,率精兵強行渡過梁成報防的洛澗,劉牢之奮勇直前,大破前秦軍,斬梁成和將領王詠。爾後又派一支部隊,切斷前秦軍向淮河以北的逃走路線,前秦的軍隊再度崩潰,士兵死傷達一萬五千人。武器輜重都失去很多。於是謝石等,水陸並進。符堅在壽陽城樓眺望晉軍,認為山上的草木都是士兵(成語:草木皆兵),所以路出擔心的神情。
前秦大軍在肥水西岸,嚴陣以待,而晉軍就在肥水東岸,不敢再前進。謝玄派人說符融說:[你一支軍隊深入我方國士,卻只緊靠河邊構築陣地,這你只想長期抵抗,不是計劃速戰速決。如果你們的軍隊向後退,使我們渡過肥水一決勝負,豈不是更好的計策?!]所有的將領都反對,認為只要守住河防,阻止晉國前進,則是萬全之策,符堅卻說:[我們不妨退後,使晉軍渡河,再放出鐵騎衝剌,則勝利在望。符融都同意。
於士前秦大軍向後移動,卻想不到,一退不可衰遏止,前秦軍一片混亂,而謝石等就把住機會,渡過肥水,猛烈攻擊,符融想控制情況,馬匹卻突然倒地,被晉軍斬死。主帥陣亡,前秦的士兵更為混亂,全軍瓦解,士卒四散,只顧逃回,日夜不停的,聽到風吹都以為是晉軍的追擊。其實在秦軍後退之時,朱序在陣後大喊:[前秦軍敗了],大軍才狂向後退,朱序就把住機會,跟前涼王張天賜,虜將徐元喜等回到晉國,晉軍又奪回壽陽。而符堅,身中流箭,好不容易,才逃到慕容垂那裏。
而這場戰事中,只有慕容垂的三萬軍士,完整無缺。
其實如果符堅把住河邊,不讓晉軍渡河,這個的確是萬全之策,而符堅卻以為他的謀略更為有效,他再想不到,朱序竟會在後營大喊,而導致士兵狂向後退,終而混亂,全軍崩潰。這個和他的用人之明有著直接關係,又因為他太信任慕容垂,導致後來慕容垂建立一個後燕帝國(慕宮垂本是前燕帝國的王族),而姚萇又建立一個後秦帝國......
總之,肥水之敗,是前秦軍的轉捩點,後來也只好被後秦的姚興所滅

2006-09-22 16:35:04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同弟 2 · 0 0

應該是"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吧

赤壁之戰

蒲圻赤壁山上的「赤壁」二個大字。

赤壁之戰
戰爭
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點 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結果 孫權,劉備盟軍勝利
作戰各方
曹操 劉備,孫權
指揮官
曹操 周瑜、程普,
劉備
兵力
約160,000 約50,000
傷亡
不詳 不詳

赤壁之戰
長坂之戰–烏林之戰–江陵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進取荊州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其一,在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其二,派遣張遼、於禁、樂進駐兵許都附近,以備不測;其三,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其四,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其五,鏟除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七月秋,曹操親領大軍十余萬南下荊州,用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的話來說是「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企圖一舉消滅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天下。正當曹操疾趨宛、葉之時,八月間劉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劉琮在新野(今屬河南省)不戰而降於曹軍。荊州水軍數以千計的蒙沖、斗艦,悉歸曹操所有,至此曹軍水戰實力大增。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聞訊後率部南撤。

當時江陵(今湖北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因此劉備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九月,曹軍親率精騎五千,包括親兵虎豹騎,追擊劉備,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東北)擊潰劉備軍後佔領江陵。

曹操至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

孫劉聯盟
當曹操南下時,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吊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御曹。魯肅與劉備相遇於當陽,後劉備用其計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余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共謀抗曹之計。

魯肅又用激將法進言,說服了孫權,同時勸孫權立即把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召回。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兵敗烏林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樊口與劉備回合。然後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

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黃準備了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上插與曹操約定的旗號。

在南岸的孫軍主力船隊乘機擂鼓前進;同時劉備也自蜀山向烏林進發。盟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救,當即自焚余船,引軍退走。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併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加以瘟疫、饑餓,曹軍損失大半。幸得張遼,許諸等接應,才得脫險。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滿寵駐當陽。

後果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諸侯自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以少勝多的的著名戰例。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進圍甘寧,周瑜率軍救援,大破曹仁軍。劉備回師夏口,欲溯漢江迂迴曹仁後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以抗拒曹操。劉備乘勢取得荊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2006-09-22 09:37:46 · answer #7 · answered by 沒開餐廳的鴻霖 2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