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宗教中
佛教來自於印度
天主教及基督教來自於西方國家
伊斯蘭教來自於中東
唯有道教是由中華民族所孕育出來的一大宗教.
可是, 大家對道教的認識有多少呢??
請大大們提供寶貴的意見!
(若方便的話, 可否告知您是幾年級生呢?! 拜託! 作研究資料用! Orz )
想請問大家對於道教的看法
2006-09-21 10:44:19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蛇精大大....這是您個人的看法..還是.....您覺得這一段不錯...所以跟我分享??!! 是很不錯....不過若有您個人的看法與見解的話...應該會更精彩喲!
2006-09-21 11:08:29 · update #1
ㄜ....請容我在補充一下....
大家對道教的看法 (尤其是在台灣的道教的看法..)
謝謝! 謝謝!
2006-09-21 11:10:58 · update #2
果前大大....我也看不到你的看法啦!!!
5555....要個人的看法有那麼難嗎?
為什麼都要貼一大堆東西給偶....5555
拜託拜託! 個人看法看法啦)))))
2006-09-21 11:13:43 · update #3
jerry and 156大大 好棒! 謝謝你們的個人看法分享!
希望有更多人上來發表意見~~~~~
2006-09-21 17:37:20 · update #4
嗯....我發現大大們的發言越來越精闢...而且不再是copy的資料.....(從大家的見解與看法..我也學到很多喔~~)
真是非常的感謝!! (再來~再來~越多越好~)
2006-09-22 05:59:11 · update #5
謝謝琉璃大!
2006-09-22 18:02:49 · update #6
道教原本有5大派別 , 行醫 丹鼎 積善 另外兩個忘了 , 五大派分別著重於一般民生所需的技術 , 例如 : 醫術與藥學以及行善 , 到後來才漸漸的有了風水~符咒~占卜...等
目前台灣的道教由於占卜~符咒~風水以及趨吉避凶之術對一般民眾有特別的吸引力 , 所以挺盛行的 , 漸漸的有了符咒速成班 , 風水速成班之類的 , 但就小弟了解 : 道教最後的目的還是要勸人向善 , 且心性雙修 , 並不是在於符咒占卜之術 , 現在有不少人把這類的數術當作一種偷機取巧的方式 , 例如 : 招財...等 , 這樣不止沒有辦法端正人心 , 甚至會更加造成好逸惡勞的心態
小弟就曾在神壇聽聞有人在求招財偏方及魅惑符咒之類的 , 但當下被壇主拒絕 , 壇主表示這類的咒術並不是沒有 , 只是這種方式除了增添惡業之外 , 還會造成人心的墮落 , 並勸人拜讀道德經 , 地母經...等之類勸人向善的經文
但小弟發現 , 近年佛教的盛行 , 一些修道的人覺得道教居於弱勢 , 便急於將道教壯大 , 卻有了心態上的反效果 , 在對佛教不了解的情況下漸漸有了偏執 , 他們認為佛教一昧的闡揚不殺生 , 即使面對十惡不赦之徒也是一樣 , 這是慈悲過了頭
但佛教並非如此
2006-09-21 13:13:4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6 · 0⤊ 0⤋
道教和佛教,還是有差別的,但現在民間很多信仰,都把佛教和道教放在一起,變成道不像道,佛不像佛,真的講,個人覺得,很多觀念都是錯誤的,可是人們習以為常,卻很難發覺
2006-09-22 04:48:4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無為~~~在中國的思想裡,常以道家的無為,儒家的有為來作為待人處世之道,王侯將相亦常運用在治世方針之上,以無為來制衡儒生,以有為來鼓勵有志之士,在道教上,在術法中無為的運用就更加的多了,看似有為卻帶無為,只是丹藥,卻能治病,只是符紙,卻能消災解惑,只是桃木劍,卻能斬妖除魔,只是開壇法會,卻能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陰陽~~~天、日、丈夫為陽,地、月、姑娘為陰,陰生陽,陽生陰,相合亦相剋,相融亦相斥,天干、地支,無不在陰陽卦象數理中,以氣為導,有為陽,無為陰,顯為陽,隱為陰,地理、風水、雕刻、藥理、食膳等等皆其有道,連人亦有陰陽怪氣之說~~~
想知道更多的話,請至道教版,應有更精闢之看法與見解~~~
2006-09-21 21:04:0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7 · 0⤊ 0⤋
對於 ”'道教” 您的認知是什麼?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為太上老君所應化,道教之始祖。
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
在中華文明浩如煙海的書籍中,被最為廣為翻譯和閱讀的一本書要算是《道德經》。《道德經》中所說的中心思想是:「道」。
而「道」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乃宇宙能量,亦是心靈之源。自然天成,清淨空寂,無形無象,萬物之本根。
大道無極,無形無象,凡是用語言文字所表達出來的「道」,都非真常之道。凡是用名稱形象所表示出來的「道」,也都非大道真實之名象。
太上老君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2006-09-21 17:02:30 補充:
四年級
2006-09-21 17:32:44 補充:
我是佛教學生,在無意中拿到道德經,看了覺的古德用心是一樣,與佛教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人的行為,而曲解聖賢本意。
2006-09-21 13:00:5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mf159 7 · 0⤊ 0⤋
標題:『佛教』與『神道教』之區別為何 臺灣的宗教拜近年來民主憲政的進步(信教自由更為推崇),各種宗教活動如雨後春筍熱鬧非凡,不像早期受『兩蔣時代』的打壓(獨厚天主教),尤其是適合民族風情的『神道教(迎神賽會等)』,和慈悲喜捨的『佛教(超度法會和弘法講座等)』,更是其他宗教所望塵莫及。然而此兩種宗教所舉辦的活動,卻是南轅北轍,大大不同,茲就其不同之點,略述如下: (一) 例如『仁王護國法會』,誦經等活動的目的,依《仁王護國經》的開示,在於教導眾生(包括人天道、餓鬼道等)學佛修行身、口、意三淨業,往生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或『西方極樂世界』等淨土,不要造『惡業』,來擾亂蒼生;而一般『弘法講座』法會,更是效法 佛陀在世時的弘法利生,教化學佛修行者,能夠積功累德、修心養性『福慧雙修』,早日了脫生死、超出三界為目的。 (二) 如同人間皇帝或王爺出巡,要求人民迴避,否則觸犯王法,須受制裁,也有威嚇功能(令人民不敢為非作歹),『迎神賽會』活動的目的也是在於驅逐邪神魔鬼,不犯人間,以權勢威力,壓抑邪神魔鬼不作亂,以保國境平安;而非如同『佛教法會』教化令其信服不作亂,不危害蒼生,以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三) 又佛教徒在飯前也有合掌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其目的在積功累德(財供養得財富),並提醒自己要效法三寶的『福慧雙修』,期望早日也可以了脫生死,超出六道輪迴;不像有些宗教教徒飯前的祈禱,在於感謝其上帝的賜食,認為其所吃的食物是上帝的賜與,而非自己勞力所賺取之不合邏輯。 (四) 佛教法會通常都佈置得非常莊嚴肅穆(如同阿彌陀經開示: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寶樹羅網之聲,都能令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讓人心情寧靜而不暴躁,就不會想造『惡業』;而迎神賽會大都注重陣頭表演,熱鬧非凡,只在調劑生活壓力,增加生活情趣而已。 (五) 佛教法會大都禁止大聲講話,鼓勵輕聲『念佛號』,以修清淨心,消除業障;迎神賽會大都鼓勵大聲喧嘩以助陣勢,而熱鬧有餘、教化不足,參加的教徒大都想求升官發財、健康長壽,此是『非因計因(不造善業以求福報,而一味求神明賜福)』,顛倒因果之舉。不過,如果人們能因迎神賽會活動,深入探討並思慕效法該神明(例如 天上聖母或某王爺)在世時之慈悲行善事跡,而努力行善去惡,以求『人天福報』,可說也是功德一件。 (六) 可是有些人往往假借神明名義,騙財騙色、無惡不作;甚或造惡業之後,想借巴結神明以求神明幫助,免受國法制裁,此更是刻舟求劍、緣木求魚、顛倒是非之舉。古德曾云:「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總而言之,信教自由乃是民主國家所保障及推崇的,但是信教目的則是信徒所應該首先注重的。因為有些宗教只求當世得名得利、富貴長壽;有些只求生天堂,享受天樂福報。殊不知這些只是短暫的享樂,縱使能生『非想非非想天』,享受八萬大劫的天樂,但是究竟天壽享盡,也是要再墮入『六道輪迴』,不如學佛修行可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永脫六道、超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如果自認沒把握『即身成佛』,也可以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再繼續修行,只要信、願、行三資糧俱足,就可以達成此目的。否則一生忙忙碌錄,毫無目的,等到『無常』一來,所謂「舉古盡從忙裏老,誰人肯向死前修;莫待老年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後悔莫及,所以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願與諸蓮友共勉之。Tuesday, March 27, 2001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2006-09-21 11:09:1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果前 7 · 0⤊ 0⤋
道 教 是 以 長 生 不 老 之 道 為 最 高 信 仰 的 中 國 本 土 固 有 的 宗 教 , 它 用 神 仙 不 死 之 道 教 化 信 仰 者 , 勸 人 通 過 養 生 修 煉 和 道 德 品 行 的 修 養 而 長 生 成 仙 , 最 終 解 脫 死 亡 , 求 得 永 恆 。 道 教 與 道 家 不 同 , 道 家 是 中 國 哲 學 史 上 的 一 個 流 派 , 而 道 教 是 宗 教 , 但 二 者 之 間 又 有 聯 繫 , 道 家 思 想 的 核 心 範 疇 「 道 」 為 道 教 所 繼 承 改 造 , 道 家 創 始 人 老 子 被 道 教 塑 造 為 太 上 老 君 , 《 道 德 經 》 和 《 莊 子 》 既 是 道 家 典 籍 , 又 成 為 道 教 的 「 真 經 」 。 道 教 在 多 方 面 繼 承 改 造 了 道 家 的 東 西 , 繼 承 顯 示 出 與 道 家 的 聯 繫 , 改 造 則 顯 示 了 區 別 。 可 以 說 , 道 教 與 道 家 的 價 值 取 向 根 本 上 還 是 不 同 的 。 按 照 後 世 的 劃 分 標 準 , 一 般 把 道 家 的 發 展 階 段 分 為 : 先 秦 老 莊 道 家 , 秦 漢 黃 老 道 家 , 魏 晉 玄 學 道 家 。 魏 晉 以 後 , 道 家 實 際 上 已 成 為 一 個 歷 史 名 詞 , 不 復 存 在 , 道 家 被 道 教 取 而 代 之 。 所 以 魏 晉 以 後 人 們 所 說 的 道 家 , 除 了 確 指 先 秦 和 漢 魏 晉 道 家 以 外 , 多 指 的 是 道 教 。 即 便 是 人 們 常 說 的 「 唐 代 欽 定 道 家 」 , 其 骨 幹 多 是 道 教 中 人 物 , 實 際 上 也 是 道 教 。 因 此 可 以 說 , 魏 晉 以 後 道 教 取 代 了 道 家 的 地 位 , 在 社 會 上 扮 演 角 色 , 發 揮 功 能 作 用 。 美 國 學 者 唐 納 德 ‧ 畢 肖 普 教 授 主 編 的 《 中 國 思 想 導 論 》 一 書 指 出 : 「 認 為 道 教 是 作 為 純 哲 學 的 道 家 思 想 的 普 遍 墮 落 和 腐 敗 的 產 物 的 看 法 是 毫 無 道 理 的 , 我 們 應 用 另 一 種 眼 光 來 看 這 兩 者 之 間 的 關 係 。 道 教 的 思 想 體 系 中 包 含 了 道 家 的 哲 學 思 想 所 缺 少 的 因 素 , 而 這 些 因 素 在 現 實 生 活 中 對 於 人 來 說 卻 是 至 關 重 要 的 , 例 如 , 道 家 訴 諸 心 靈 或 理 性 , 而 道 教 卻 訴 諸 於 人 的 情 感 、 情 緒 或 情 趣 。 道 教 充 分 普 遍 而 又 巧 妙 地 利 用 人 的 敬 懼 、 神 秘 和 驚 異 等 感 覺 , 而 道 家 卻 對 此 熟 視 無 睹 。 」 不 僅 看 到 道 教 與 道 家 的 差 異 , 而 且 認 為 兩 者 是 互 補 的 , 道 教 對 於 一 般 人 的 現 實 生 活 更 具 有 特 殊 的 意 義 。 要 認 識 和 理 解 道 教 , 必 須 明 確 區 分 道 家 與 道 教 , 同 時 又 不 要 忘 記 二 者 間 的 密 切 聯 繫 。
2006-09-21 11:01:11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