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太深邃太廣闊無限,實在難以體窺視悟,若有智領慧悟之智者懇請賜教一解愚鈍
2006-09-20 19:50:22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老子道經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德經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生陽氣。陽氣不能獨生,又生陰氣。積冲氣之一,故云一生二。積陽氣之二,故云二生三。陰陽合孕,冲氣調和,然後萬物阜成,故云三生萬物。次下又云「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
莊子云「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又云「可傳而不可受」.又云「可得而不可見」.又云「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又云「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又云「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意云︰但有知有為,皆不為而為,故自然也。
周易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其注云︰夫有必始於無,故太極生兩儀也。太極者,無稱之稱.不可得而名。取其有之所極,況之太極者也。
以上皆以不知所以然而然,故曰自然。由此可見自然出以無因。
佛法是以因緣能生萬物,而認為萬物自然是無使之然,即無因也.如此自然就是邪因。因為萬物若自然而生.人亦是應自然生,人就不必由父母生.眾生菩提亦自然生,則一切果報不由修得.因此自然為因等是斷見義也,所以是邪因也。
佛法是三界由乎我心,由無明發業,愛能潤業。過去無明,現在愛取。而有生老病死。十二因緣品云「眾生癡所覆,為後造三行.以有此行故,識受六道身」。皆是貪瞋癡為根本義。
華嚴經以五教義,從因緣性空,真如妙有,分小始終頓圓五教。因緣有相是小乘教.性空真理,大乘通於初頓終教.妙有即是實教.若通於空有,交徹具德,即是圓教。
由此可知十二因緣、性空真理,已總破自然生.是知佛法之淺淺,已勝外道之深深。但是身外求法,明說三世,多信因果,知厭生死,欣求涅槃亦是外道。況此方儒道,善止一身.縱有終身之喪.而無他世之慮.雖齊生死,強一枯榮.但以生死自天.枯榮任分。天乃自然之理.分乃稟之虛無.聚散氣為生死.歸無物為至道。
以下略述佛與儒道不同︰
一、佛法立生滅因緣,無定初始。儒道有太初太始,為物之先。
二、佛法以心為法本,憑對憑緣。儒道以氣變為神,無為自化。
三、佛法以稟質色心,靈爽相續,隨緣起滅,三世遷流。儒道以聚氣為生,散氣為死.死則歸夫天地,不續不存.既止一身,寧知三世。
四、佛法以善惡由業,愚智習生.故積劫熏修靈識玄妙。儒道以善惡由分,愚智自天.稟純和則至聖至神.稟渾濁則為愚為暗。縱言慎習,止在一身.豈說積功,能資他世。
五、佛法以參羅萬象,並由緣生。儒道以富貴吉凶,皆由氣命。稟氣者不可改易.稟緣者則可增修。
2006-09-24 21:06:06 補充:
六、佛法以天地萬物,內識變生。儒道以人物蠕飛,皆由天地所變.所變在我,可變染令淨。所變在天,則任彼高底。七、佛法以四相遷流,浮虛變滅,皆由緣力,非曰自然。儒道以日化月移,趣新更故,力負自爾,非由我心。八、儒道以禍福吉凶派流為二︰一者天.二者地。佛法以果報因緣,以苦集.滅道、不住不染離斷離常.高出空有之巔,逈超生死之外。
2006-09-24 21:06:51 補充:
九、老子以仁毀於道,絕仁而道自停,不在於為也。欲害於性,去欲而性自得,不在於修也。利累於生,屏利而生自成,不在於益也。禮出於亂,棄禮而亂自除,不在於作也。理由於道,有道而理自至,不在於聖也。得在於時,時來而位自成,不在於爭也。是以不求而自得,不為而自成。為之者必敗,求之者必失.此老君之教也。佛法以善為福道之本,修善而受福人天.不善為惡道之根,積不善而沈淪三惡.慈為無害之徑.欲為生死之源.絕欲而生死必除.行慈而壽命長遠.是以為善者必得,為不善者必失。離欲者必超,不離欲者必陷.此釋迦之教也。教方既辨,異乃條然。譬彼寒溫,理難併合。
2006-09-24 21:09:38 補充:
十、佛法以生死苦也,從妄想而形.貪愛,垢也,因無明而起。因無明而起,則可剪可除。從妄想而生,則可搴可拔。搴拔緣乎性假.除剪由乎體妄。知體妄者,息妄而證涅槃。達性假者,棄假而歸寂滅。於是控御一乘,浮航六度。越生死苦海,出火宅樊籠.逈登般若之臺.妙入涅槃之苑。湛然常樂,與虛空而並存。嶷爾圓明,混境智而雙寂.此乃佛教之所歸也。
2006-09-24 21:10:44 補充:
老子以生與死,命也,悉是道之所為。聖與不肖,性也,但是天之所與。天與不可逃.道為不可捍。知天道不可迷捍者,則能安處生死,而守全性情。性情全而天不壞.死生處而道不虧.道不虧,則悅惡之慮消。天不壞,則喜怒之心滅。於是出囂塵之域,遊道德之鄉.理孤劭於寰中.神獨凝於方外.澹然玄寂,而累害不能干。泊爾無為,而邪氣不能襲。可以長生.可以盡年.此老教之所歸也。所歸既異.發軫復殊。相去渺然,千里非遠。此上十種不同.小乘因緣就以經破儒道之玄妙.何況華嚴經的真空妙有,事理圓融,染淨該羅,一多無礙,重重交映,事事無礙法界。
2006-09-24 17:04:5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希望這對你有所幫助壹觀天之道.執天行之盡矣.天有五賊.見之則昌.五賊在乎心.施行在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幾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星辰殞伏.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德.萬物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剋.姦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出焉.神明生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 能知. 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命.瞽者善聽.聾者善視.一而專也.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而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人以時物文理哲.我以天地文理聖.人以虞愚聖.我以不虞愚聖.人以奇其聖.我以不奇其聖.故日沉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貳唐代詩人張繼早年路過江南水鄉『姑蘇』,夜泊楓橋有感而成七絕一首: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情調蒼涼,韻味幽深,蘊含著空靈的禪意,卓然灑脫,獨具境界,膾炙人口。但很少人知道他晚年再度路過姑蘇時,舊地重遊,不勝感慨,又成一首:白髮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寒山寺,猗枕仍聞半夜鐘。詩人在垂暮之年,落拓江湖,重遊舊地,百感蝟集,仰望蒼芎,青山悠悠,烏啼月落,一如往昔,並未曾改變舊時容貌。惟自己年事已高,兩髮斑白,華髮如霜,中夜醒來,倚枕靜聽寒山寺鐘聲鏗然,彷彿昨日。詩人智慧過人,體會出人生代代,變中有常,常中有變,並不偏執一端,作繭自縛,在逝水年華的感傷裡,了悟生命永恆蓬勃的生機,在物換星移的迷惘中,發現生命的分限與諧和。所以詩人張繼的生命是完美的、充實的。
2006-09-22 07:49:27 補充:
誠如版大所說:老子的思想太深邃太廣闊無限,實在難以體窺視悟。
三民書局出版。禪與老莊。吳怡著。你可以參考。
2006-09-20 23:07:0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jeff 6 · 0⤊ 0⤋
〔道可道非常道〕
無道可得,非有常亦非無常,近道矣.
事事但求用心,成敗隨緣,心無掛礙.
世間的成敗.是非.對錯.乃至我們的感受好惡,
這都是由心分別而執於一方,若不順己願,則無明煩惱生.
重點就在這裡,如何讓自己不生煩惱?且看自心有無偏執,
莫怪外境不是.
在一條很長的石子路上行走,你不會在上面鋪滿地毯,
你只要穿上鞋子就可以了.
同樣的世間一切的順逆境,只是一個分別出來的感受而已,
它毫無實體,本無一物,何來何去,不得而知.
心把持的住,若能逆來順受,那就有些功夫了.
建議您可研究心經,以其道理循[道]施行.
2006-09-20 21:02:2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日月光 3 · 0⤊ 0⤋
老子與莊子同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老莊思想主要在表達宇宙觀及其對人、事、物的認知。
他們認為不論萬物外在的環境和形式如何變化,都有一個真實的力量在主宰著萬物,不會隨著外在的變遷而增減。
人一出生下來,就是稟受著自然的變化,但是人卻執著於自我,與外物互相摩擦、衝撞;到處奔走馳驅,終身勞苦忙碌而疲困,卻不能停止,甚且不知道自己的歸宿何在,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嗎?
人生在世,難道都是這樣的昏昧、糊塗嗎?
人類所以如此昏昧的原故,就在於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成見作為評判是非的標準,所有的是非都是因為人先入為主的成見而產生。
2006-09-20 20:56:1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