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一下,要有怎麼樣的行為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之為佛弟子,這不包括自己口裡唸唸都說自己是佛弟子的人,很多人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到處騙人,也很會說謊,也吃肉,教人煮肉(但這裡不討論佛弟子吃肉算不算錯,千百年來這個問題都是人們爭論的交點,要討論一時也是說不清的)
就是因為有太多所謂的佛弟子做了太多不如佛法的事,才讓社會大眾對學佛之人很不屑,能真正讓人心服口服的,只是還沒有抓到他的把柄,而大家也在觀望,看哪天會露餡,這樣讓人誤解佛弟子,真的讓人覺得很痛心
2006-09-17 03:49:21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至少已受『三皈依』者。何以故?蓋***************************************************所謂『三皈依』,通常是指佛教的皈依佛法僧三寶。但是依據 常照法師所說,目前社會上有些神道教、一貫道也爛用『三皈依』(所謂皈依某某王爺,或皈依老母娘),真是四不像。其實 佛陀主張學佛修行者應先『皈依三寶』,理由有五:(1)為翻邪教三事而立三寶,(2)為除有情煩惱而立三寶,(3)為令眾生心起緣念而立三寶,(4)為求三乘道人而立三寶,(5)為種福人好樂不同而立三寶。就『世間法』來說,皈依三寶就如同學生求學,首先要辦註冊手續,否則學校不會有其學籍,即使勉強旁聽,也不會得到學歷文憑。六道眾生,除地獄受苦太多,無法皈依三寶外,其餘不論人天神鬼畜,只要發心皈依,佛教無不接受,但是傳授三皈的法師,必受具足戒的比丘或比丘尼(不能是初出家,更不能是外道師或假和尚),才能得戒(為佛陀所承認),否則像一些想走偏路的臺灣學生,去參加並修完不被外國學校承認的在臺機構課程,也不能取得其學歷文憑。所以涅槃經說:「皈依於佛者,是真優婆塞,終不更皈依其餘諸天神;皈依於法者,則離於殺害,終不更皈依外道諸典籍;皈依於僧者,不求諸外道。」 何謂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三者。其種類大致分為(1)自性三寶(又稱一體三寶、同相三寶),(2)別相三寶(又稱化相三寶),(3)住持三寶,(4)理體三寶等四大類。現分析『三寶』之意義如下: (一) 佛寶。即『皈依佛,兩足尊』。佛是覺行圓滿者,一則覺悟義(從佛的洞徹諸法真理說),一則覺察義(從佛的明鑑萬法明辨事機說)。佛有三種身:(1)化身(又名變化身),(2)報身(又名受用身)(3)法身(又名自性身)。淨空法師主張修行『念佛法門』者,應是只皈依『阿彌陀佛』,以其四十八願為自己的別願(四弘誓願為通願),其『因地』的積功累德及福慧雙修的行為,做為效法的對象,如此方能契合 彌陀的本願,與 彌陀感應道交,臨命終時就能得到西方三聖的接引,所謂『物以類聚』之故也。 (二) 法寶。即『皈依法,離欲尊』。從其內容言分為(1)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典),(2)理法(包括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乘法),(3)行法(包括五戒、十善、三十七道品、四攝、六度),(4)果法(包括人天善趣、小乘四果四向、大乘五十二階位)。若從其勝劣言分為(1)涅槃法(以常樂我淨為體性),(2)中道法(指三十七道品),(3)文義法(指三藏經典)。淨空法師主張修行『念佛法門』者,應只皈依『淨土五經一論(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普賢菩薩十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往生論)』,因為三藏經典浩瀚如海,縱然窮其一生亦無法全部精通,況且要有所成,一定要『一門深入』,否則無常到來,遺憾終生。 (三) 僧寶。即『皈依僧,諸眾中尊』。僧者,眾也,比丘四人以上共住一處,和合無間,同修聖道也。又『和合』者,分為理和與事合,前者指『理和同證』;後者則指『六和敬』:即(1)身和同住,(2)口和無諍,(3)意和同悅,(4)戒和同行,(5)見和同解,(6)利和同均。但就其種類而言,有第一義僧(指諸佛聖僧)、賢聖僧(指四果、三賢、十聖、等覺)、福田僧(指未證果位的比丘、比丘尼),雖優劣懸殊,然同名僧寶。淨空法師主張修行『念佛法門』者,應以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賢聖僧為皈依對象,因為一者末法時代的出家人很難找到符合『六和敬』的僧團,一者我們要『取法乎上』,以賢聖僧為皈依(依賴)對象,才會精進勇猛地如法修行,才能有把握甚至上品上生『極樂世界』,也才能早證無生法忍而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來普渡眾生,福慧雙修,最後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總而言之,除非自甘墮落『六道輪迴』,否則要『了脫生死』學佛修行,必先『皈依三寶』,才能有朝一日證得佛果,況且『皈依三寶』,綜合佛經開示,至少有下列八種好處:(1)成為佛的弟子,(2)是受戒的基礎(才能進而受五戒八戒、十戒、在家菩薩戒),(3)減輕業障,(4)能積廣大的福德,(5)不墮惡趣(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6)人與非人均不能攪亂(四王天派遣三十六善神隨身護持),(7)一切好事都會成功,(8)能成佛道。因此,身為一位已『皈依三寶』的佛門弟子,不但要時時如法修行,而且要時時記住『三皈依』的意義,做完早晚課並迴向後,要念誦『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來提醒自己。願與諸仁者共勉之!Wednesday, February 28, 2001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2006-09-17 10:54:3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果前 7 · 0⤊ 0⤋
如果我說我是佛弟子
那我是佛弟子嗎?
不!我不是佛弟子
現下的佛弟子 哪個不是凡夫?
當慈悲心起菩提念行之時就是佛弟子
當嗔恨心起做諸惡業之時又只是凡夫
就因為慧光斷斷續續
才會還在輾轉輪迴
修行是為了要長智慧了因果
不是修給人家看
自身多精進吧
同一座山中有鑽石有泥巴
會看到什麼也都是緣
何必自尋煩惱
2006-09-19 06:34:2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3 · 0⤊ 0⤋
佛教徒以成為[佛弟子]為傲;為榮!將[佛弟子]此一名相,當作自己努力修持,行善的原動力..因為[承擔如來家業!]...當此一[名相]在過去世大德的努力下;成為[正]字標誌後.隨之而來的當然是[附骨之蛆].以佛弟子之名,獲取信任而後逐[自己的名利之實]..所以...現在的佛教徒,不能以[佛弟子]作為自己[承擔如來家業.]的原動力..要如佛所說,[以自己的修持為依歸]---所以不要問....應該如何做,才算[別人口中的佛弟子]....而要自問,應該如何修持,會讓自己肯定自己是[佛弟子]....怎樣才算佛弟子??...應該是佛教徒自己問自己..不應是向外找尋[作為標準與資格証明]的問題!![如同戒一樣;看自己,不去比較他人]
2006-09-18 16:53:3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charlie 7 · 0⤊ 0⤋
希望知識版跟拍賣版一樣...有黑名單的機制~~
2006-09-17 10:59:4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1 · 0⤊ 0⤋
光照塵埃~研究生大德
怎樣才算佛弟子??
汝在答些啥麼呢??
2006-09-17 08:55:4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2 · 0⤊ 0⤋
由佛教內部來破壞佛法,才是真正令人痛心的,例如︰印順法師說︰《《佛滅一百年以後,佛教才開始顯著的分化。一般人,稱這分化了的佛教為部派佛教,分化以前的佛教為原始佛教。原始,只是說這一期的佛教,在理論上、制度上,不論那一方面,都比較要來得切近佛教的原始態。研究原始佛教,自然要依據『阿含』和『毘奈耶』(律)。關於大乘經,有人主張一字一句,都是釋尊親口宣說的。有人卻否認它,說它完全是後人假託的。在我看來,大乘經有演繹整理的痕跡;說它全是後人的假託,卻未免有點過火。反之,現存的小乘經律,雖比較接近佛教的原始態,但也未嘗沒有相當的變化。 釋尊依自覺的境地,適應眾生的根機,用種種方便把它完美的表示出來。有的為個人說,有的為大眾說,也有為諸天說,像這樣的經過了四十九年的教化,它的遺教、景行,有誰能把它記得完全無缺呢?佛入涅槃以後,弟子們頓時失了指導者。迦葉們為了要使佛法長在世間,不致於人去法滅,才共同結集佛法。這個功績,當然是非常偉大。但這結集,時間只有三個月;參加結集的人數,又只有五百(或說千人);並且還是偏於摩訶迦葉一系的。像這樣匆促的時間,和少數人的意見,想使所結集的達到滿意的程度,當然是不可能。它的遺漏與取捨的或有不當,也可想而知。在結集終了的時候,就有人說「我等亦欲結集」,這很可以想見當時情勢的一般了。那時的結集,不過是一人口中誦出,經大眾加以審定,並沒有用文字把它寫成定本,經過展轉的口傳,也就難免漏落、錯誤和次序的顛倒。「不見水潦鶴」的公案,豈不是大家很熟悉的嗎?》》(《唯識學探源》P2~3) --- 由印順此段文字即可了知所欲表達之意乃為【當時的結集並沒有紀錄成文字,故在口耳相傳後,經點的原意是會改變的,所以在口耳相傳一段時間以後才紀錄成文字的四部阿含經典文句,不一定是正確的】 然而長阿含部《般泥洹經》卷2:「大迦葉即選眾中四十應真,從阿難受得四阿含:一、中阿含,二、長阿含,三、增一阿含、四、雜阿含。此四文者,一為貪婬作,二為喜怒作,三為愚癡作,四為不孝不師作。四阿含文,各六十疋素。眾比丘言:『用寫四文。當興行於天下。』故佛闍維處,自生四樹,遂相撿斂,分別書佛十二部經,戒律法具。其在千歲中持佛經戒者,後皆會生彌勒佛所,當從彼解度生死履。」(CBETA, T01, no. 6, p. 191, a19-27)於第一次結集時,已經明文記載:四大部阿含經點都以文字紀錄下來,而且每一部內容都具足六十疋素絹之多。 長阿含部雜藏中《佛般泥洹經》卷2:「大迦葉賢聖眾,選羅漢得四十人,從阿難得四阿含,一阿含者六十疋素。寫經未竟,佛宗廟中,自然生四名樹:一樹字迦栴,一樹字迦比延,一樹字阿貨,一樹字尼拘類,比丘僧言:『吾等慈心寫四阿含,自然生四神妙之樹;四阿含,佛之道樹也。』」(CBETA, T01, no. 5, p. 175, c2-7)顯然,早在第一次結集時,即已留下完整的紀錄,而印順卻謊稱【並沒有用文字把它寫成定本】,故意貶抑經文之真實性,令佛子對於經典不再具足信心,終而不依經教而修,導致眾生永劫流轉生死、不得出離也。---考證經典的結集應該以最原始、最早期、最具公信力的文獻為準,才能符合事實真相,然而印順法師考據不圖此途,卻大量引用後期一神教信仰者所提出來的文獻作為考證的依據,而完全忽視最早期的四部阿含經典中的文字紀錄;印順法師這樣的考據結果必然是錯謬的,是絕對與事實不符的,只能唬弄尚未深入研究之人。 ======= 由上舉證即知:印順擅長以錯謬、惡劣的手法,透過考據來毀壞佛法,完全符於魔之手法:住如來家,穿如來衣,食如來食,說如來法而破如來法。印順確實是佛法大獅中之蟲也。
2006-09-17 07:48:29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怎樣才算佛弟子?
在佛陀時代,魔王就對佛陀說過,在末法時代要它的弟子示現出家相來破壞佛教,這是已定的結果,所以不足為奇。
佛陀亦講過,佛教將來是被佛教徒毀滅,而非異教。
所以生在末法的我们,有幸聽聞無上妙法,好好觀照自己,修正自己的行為去證明佛法的殊勝。
不必浪費精神,在無意義的外境。
2006-09-17 05:40:30 · answer #7 · answered by mf159 7 · 0⤊ 0⤋
信 深信佛之所說願 發願學佛所說行 奉行佛之所行在家的佛弟子 必須遵守五戒 (戒殺生 戒偷盜 戒邪淫 戒妄語 戒飲酒)還要奉行十善 (不貪慾 不瞋恚 不愚癡 不妄語 不惡口 不兩舌 不綺語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經常接近正信佛教道場 以聽經聞法為樂修行六度波羅蜜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從外表看 一個佛弟子不論原來長相如何 真心歸信佛教以後 都會變得慈善慈祥 其語言也會比較多柔軟語 比較不爭不吵
2006-09-17 05:31:13 · answer #8 · answered by ?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