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蘆竹鄉人口約10萬人,鶯歌鎮人口只有8萬多人左右,卻已經是〝鎮〞了呢?請知者回!!!!
2006-09-15 18:23:54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dake 2 in 社會與文化 ➔ 其他:社會與文化
因為光復初期台灣的行政區劃,本來就是沿襲大正9年(1920年)日治時代最後一次,同時也是延續最長一次的行政區重劃─「州郡街庄制」。只不過把州和廳改名為「縣」,把郡改名為「區」,把街改名為「鎮」,把庄改名為「鄉」。不久後,又廢掉「縣轄區」這個行政單位,由縣直轄鄉鎮。後來又歷經大大小小的改變,但仍然看得出當初的痕跡。而鶯歌,在日治時代是台北州的海山郡的鶯歌街,光復後當然是鶯歌鎮,蘆竹在日治時代是新竹州的桃園郡的蘆竹庄,光復後當然是蘆竹鄉。很多人以為鄉與鎮的差別在於人口多寡(鎮比鄉多),其實完全錯誤,反例太多了,正確答案是要看光復前夕它的行政區劃是庄還是街,庄→鄉,街→鎮,不過庄是可以升格為街的,例如台北州海山郡三峽庄在昭和16年升格為三峽街,所以三峽現在是鎮,而不是鄉。另外,光復前夕全台共有11個州(廳)轄市,光復初期它們就已經是市,而不是鄉或鎮了。說什麼要認識台灣,結果一堆人連「州郡街庄制」都不知道,還時常問某某鄉為什麼比某某鎮還多人,嘉義人不知道台南州廳在哪裡(這是你的州廳ㄝ),景美人以為文山區的文山是與木柵合併後的「新」地名,彰化人不知道台中州有哪些州轄市(這是你家鄉ㄝ),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現在的台灣行政區劃正是延續「州郡街庄制」,如果一半以上的台灣人完全不知道「州郡街庄制」,那麼這樣的本土教育是失敗的。附帶一提,我家鄉當年是新竹州的州轄市,州廳所在地,也是全台11個州(廳)轄市之一。
2006-09-16 01:47:12 補充:
當初街的人口原則上會多於庄(看用字就知道街比庄熱鬧),所以改名後鎮的人口應該會多於鄉,可是因為時間一久,各鄉鎮人口成長速度不一,就會出現鄉的人口多於鎮的情況。但根本原因仍然是光復前夕它的行政區劃。
2006-09-16 02:10:06 補充:
反正蘆竹「鄉」也快不見了,就跟當年的中和鄉、土城鄉、平鎮鄉、八德鄉、永康鄉、竹北鄉、蘆洲鄉一樣,但是和香山鄉、小港鄉、木柵鄉、內湖鄉不一樣,後者是「嫁妝」。
2006-09-15 21:39:3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這位網友你好
我本身也有遇過這問題
急需用錢 找銀行真的太慢了
我知道 中壢仁寶當舖 有在幫人代辦二胎
估價速度快 放款速度快 息低保密
你可以去詢問看看
我之前有在那裡借過 服務態度好 辦事效率好
真的是短期週轉的好幫手
放心啦!仁寶當舖是政府立案合法當舖
網路上的風評也非常好
在 中壢YKK對面 03-4520077
2016-01-23 09:48:5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林佐興 2 · 0⤊ 0⤋
鄉、鎮現在都是對等的關係。只要人口數突破15萬人即直接升格為縣轄市 縣轄市是中華民國於台灣之最基層行政區劃。縣轄市地位與鄉、鎮相當。縣轄市的出現,在於台灣在日治時期所設立的市,由於有部分(花蓮市、宜蘭市)未達省轄市成立標準,其重要性又高於鎮,因此於1946年創制縣轄市的地方行政區。1999年頒布的中華民國地方制度法規定,人口聚居達15萬人以上未滿50萬人,且工商業發達、自治財源充裕、交通便利及公共設施完備之地區,得設縣轄市;再者依地制法頒布前的「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縣政府所在地,未滿10萬人(1992年後修改為15萬),也得設縣轄市(如澎湖縣馬公市、臺南縣新營市、嘉義縣太保市等),但有特例為嘉義縣朴子市:由於1993年新成立的嘉義縣縣政中心跨越太保鄉及朴子鎮,而縣政府位於太保,自然可升格為市。但縣議會位於朴子,在地方要求下亦比照升格。地方制度法已廢除縣政中心得以升格為縣轄市此條款。另外一般來說,沿襲舊制也是縣轄市設置的地界與準則參酌因素之一。例如日治時期的支廳、清治時期的巡檢,甚至鄭氏王朝的屯田。市公所為地方自治團體之公法人,市民可自選市長;但未來可能改為縣政府派出機關,市長停止選舉。縣轄市之下設里。里長由里民依法選舉之,市長與里長任期均為四年。截至2006年為止,台灣共設有32個縣轄市,僅有金門縣、連江縣未設置,其中以臺北縣擁有10個縣轄市為最多,而臺北縣縣治板橋市人口達54萬人,是台灣人口最多的縣轄市。近年(2006年)接近縣轄市15萬人口要求的鄉鎮有:楊梅鎮(13.9萬)、淡水鎮(12.8萬)、龜山鄉(12.6萬)、員林鎮(12.6萬)、蘆竹鄉(12.4萬)等。但由於台灣人口成長已漸趨緩慢,加上以上鄉鎮部分發展滯緩,短期內不易再有縣轄市升格。[編輯]沿革<>日期 新增 數目>1946年1月花蓮市、宜蘭市21950年8月16日嘉義市(原省轄市)31951年12月1日新竹市、彰化市、屏東市(原省轄市)61962年4月1日臺北縣三重市71962年7月1日桃園縣中壢市81971年1月25日桃園縣桃園市91972年7月1日臺北縣板橋市、高雄縣鳳山市111976年1月1日台東縣台東市121976年3月1日臺中縣豐原市131979年1月1日臺北縣中和市、臺北縣永和市151980年1月15日臺北縣新莊市、臺北縣新店市171981年12月25日所有縣治(原為「鎮」)升格為縣轄市 苗栗縣苗栗市 南投縣南投市 雲林縣斗六市 臺南縣新營市 澎湖縣馬公市 221982年7月1日移去新竹市、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201988年10月31日新竹縣竹北市(縣治)211991年7月1日嘉義縣太保市(縣治)221992年3月1日桃園縣平鎮市231992年9月10日嘉義縣朴子市(縣治)241993年5月1日臺南縣永康市25(首度適用15萬人口新門檻)1993年6月26日臺北縣土城市261993年11月1日臺中縣大里市271995年1月1日桃園縣八德市281996年8月1日臺中縣太平市291997年10月6日臺北縣蘆洲市301999年7月1日臺北縣汐止市31(首度適用地方制度法)1999年10月4日臺北縣樹林市32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8%A3%E8%BD%84%E5%B8%82
2006-09-15 23:26:07 補充:
差別在於有些鄉鎮人口成長之快或緩
因此鄉人口數多於鎮人口數是很正常的
2006-09-15 19:18:3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Tai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