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魯凱族的祭典,較特殊的,不用豐年祭(各族都有ㄝ- -|||)
2006-09-14 17:21:37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Joann 2 in 社會與文化 ➔ 節慶 ➔ 其他民俗與地方節慶
※魯凱族的祭典:
《成年禮》
第一次-嬰兒長牙齒時。(表示小孩可以活得久,不會短命。)
第二次-嬰兒會走會跑會跳。
一個家族若有一個小孩成年,就慶祝一次,(意思是說只要一個小孩成年就慶祝一次,不是一群小孩一起慶祝)。大家聚在一起吃東西、禱告。
《小米祭》 在很久以前「小米」就一直是原住民的主要食物,也是原住民五穀中最早種植的糧食。早在三、四百年前或更早就會種小米,種旱稻是近百年來才有,種水稻較晚。小米的收成好壞可以決定今年的溫飽,是延續族人生命的主要糧食,更是魯凱族論婚嫁不可缺的聘禮,釀製小米酒主要的原料。可想而知小米對早期的原住民的重要。
早期的族人種植小米完全靠天吃飯,一旦有了天災或蟲害,那就是飢荒年了,整年就必須挨餓。所以,祖先們立下了不少禁忌,也規範了不少拜天祭祖的儀式,讓後代子孫去遵循,希望得到老天的祝福和祖先的庇祐,好讓小米年年豐收。
《粟收穫祭 (Tsatsapipianu)》
以小米為主要農作的魯凱族,在每年八月左右,舉行收穫祭,作為一個年度的終止,並藉此迎接新的一年。收穫祭裡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是烤小米餅的活動(豐年祭裡有介紹)。
在以前,收穫祭長達七~十五天,現則集中於一天舉行,傳統宗教的烤小米餅儀式只有少數部落仍然保存。大多數的部落已改為歌舞比賽等聯歡、康樂性的活動,舉辦時間大都集中在八月中旬。
《搭巴嘎饒望(黑米祭)的故事》
高縣府文化局十一月二十六日在茂林鄉多納村舉辦「搭巴嘎饒望」祭(黑米祭),這項祭典活動包含一個動人的原住民神話故事,充分展現台灣原住民族風土民情,也是他們最真實的生活故事。
各民族傳統習俗,均有其傳衍的歷史文化背景,「搭巴嘎饒望」(黑米祭)是西魯凱族多納(Kongadavne)部落族民每年類似豐收的重要節慶。日人稱為「下三社」的多納魯凱族,對農事過程相當重視且嚴謹,族人深信若在農耕期間觸犯農事禁忌,會受到魔神惡靈咒詛,大家必須按規定進行農耕或祭儀,以保障農事順遂闔家平安。原住民本性憨厚,與世無爭,敬天思想是他們生活作息遵循的範疇,從尋找荒地、選地、整地、燒耕、播種、趕鳥、收割、入倉、用糧、甚至贈與等各項行為,都要先舉行祭儀趕走惡靈,做任何事都要祭拜神明,向神祗祈福,不得違反各種農事規範,整年生活中充滿各項規範和禁忌,只有到黑米祭時,大家才得以輕鬆舉行一年一度的祭典。黑米祭於每年冬季舉行,當每一戶完成收割稻米(黑米)雜糧並曬乾後,部落頭目和長老議定祭典日期,然後通告部落族人舉行黑米祭諸事宜,吩咐族中男士打獵、捕魚,其他族人準備祭典所需物品,在慶典期間有意結婚的青年男女得一併舉行。黑米祭主要向神明感謝一年來在農事耕作期間的保佑,使作物不致碰到傷害及詛咒,而能順利收成,他們同時在這一天向神明請求解除農事期間所有禁忌,並准許外族進入部落一遊,願神明容許族人享用這些豐盛的農產品,保佑往後農耕期間雨量豐沛、五穀豐收,祈求風調雨順、闔家平安。傳說中的黑米至今尚有人種植,曾漸趨式微,近二年來又有黑米食物和酒類出現市面,傳說中的黑米有兩類,一為稻米種、另一為小米種,黑稻米的傳說已無可考,黑小米的傳說卻還流傳至今---傳說族裡有位婦人揹著嬰孩到田裡除草,她把嬰孩放在搖籃裡留置工寮中,嬰孩哭泣卻無暇照顧,直到中午時分,那嬰孩哭得更加厲害,婦人忙著工作,她對嬰孩說:「乖寶寶,拜託妳再忍耐一下!只剩一行,除完草馬上就來餵奶囉。」沒想到過一會兒,嬰孩哭聲突然停止,婦人感覺奇怪,於是前往工寮查看,卻發現搖籃裡的嬰孩不見了,裡面放著一塊橢圓形石頭,那婦女既緊張又害怕,到處尋找卻不見嬰兒下落,她傷心地趕回部落,把發生的事告訴家人。當晚夢到一個奇怪的夢,一位托夢者說:「我是住在pelepelengane深潭裡的神明,嬰孩哭得太厲害,體念妳農事繁忙,小孩暫時帶回去幫妳扶養,等孩子長大成人會讓妳們見面,我幫妳撫養小孩,你們須與我們合作開墾,你們雖然看不到我們工作,但憑著石椅的多寡或耕作的行數,就知道我們有幾個神明到來幫忙。」果然每次工作時,只見田裡雜木或雜草很快被清理掉,卻看不到水神的身影,經過半年光景,一大片小米田竟長出了黑色小米,小米成熟收割後,神明和婦人的家人分配收穫的小米,神明帶走小米時,只見那一堆堆的小米在半空中飄向深潭裡去。光陰如梭,神明和婦人約定的日子已到,當年失蹤的嬰孩果真出現在多納部落頭目家旁邊的一塊大石頭上,據說這位青年長得很高大、英俊且容光煥發,是位標準的魯凱勇士。黑稻米和黑小米穀物的種子,據說是神明從 pelepelengane 的深潭裡帶來的,多納族人對傳說中的神明敬畏有加,每年收穫後舉行「黑米祭」,該項祭典也因此傳說而得名。
2006-09-14 17:36:0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5 · 0⤊ 0⤋
※魯凱族的祭典:
《成年禮》
第一次-嬰兒長牙齒時。(表示小孩可以活得久,不會短命。)
第二次-嬰兒會走會跑會跳。
一個家族若有一個小孩成年,就慶祝一次,(意思是說只要一個小孩成年就慶祝一次,不是一群小孩一起慶祝)。大家聚在一起吃東西、禱告。
《巫師的工作》
幫小孩收驚,治病,祈禱…等。有點像閩南的道士、乩童。
《小米祭》
緣起:
在很久以前「小米」就一直是原住民的主要食物,也是原住民五穀中最早種植的糧食。早在三、四百年前或更早就會種小米,種旱稻是近百年來才有,種水稻較晚。小米的收成好壞可以決定今年的溫飽,是延續族人生命的主要糧食,更是魯凱族論婚嫁不可缺的聘禮,釀製小米酒主要的原料。可想而知小米對早期的原住民的重要。
早期的族人種植小米完全靠天吃飯,一旦有了天災或蟲害,那就是飢荒年了,整年就必須挨餓。所以,祖先們立下了不少禁忌,也規範了不少拜天祭祖的儀式,讓後代子孫去遵循,希望得到老天的祝福和祖先的庇祐,好讓小米年年豐收。
《粟收穫祭 (Tsatsapipianu)》
以小米為主要農作的魯凱族,在每年八月左右,舉行收穫祭,作為一個年度的終止,並藉此迎接新的一年。收穫祭裡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是烤小米餅的活動(豐年祭裡有介紹)。
在以前,收穫祭長達七~十五天,現則集中於一天舉行,傳統宗教的烤小米餅儀式只有少數部落仍然保存。大多數的部落已改為歌舞比賽等聯歡、康樂性的活動,舉辦時間大都集中在八月中旬。
《搭巴嘎饒望(黑米祭)的故事》
高縣府文化局十一月二十六日在茂林鄉多納村舉辦「搭巴嘎饒望」祭(黑米祭),這項祭典活動包含一個動人的原住民神話故事,充分展現台灣原住民族風土民情,也是他們最真實的生活故事。
各民族傳統習俗,均有其傳衍的歷史文化背景,「搭巴嘎饒望」(黑米祭)是西魯凱族多納(Kongadavne)部落族民每年類似豐收的重要節慶。日人稱為「下三社」的多納魯凱族,對農事過程相當重視且嚴謹,族人深信若在農耕期間觸犯農事禁忌,會受到魔神惡靈咒詛,大家必須按規定進行農耕或祭儀,以保障農事順遂闔家平安。原住民本性憨厚,與世無爭,敬天思想是他們生活作息遵循的範疇,從尋找荒地、選地、整地、燒耕、播種、趕鳥、收割、入倉、用糧、甚至贈與等各項行為,都要先舉行祭儀趕走惡靈,做任何事都要祭拜神明,向神祗祈福,不得違反各種農事規範,整年生活中充滿各項規範和禁忌,只有到黑米祭時,大家才得以輕鬆舉行一年一度的祭典。黑米祭於每年冬季舉行,當每一戶完成收割稻米(黑米)雜糧並曬乾後,部落頭目和長老議定祭典日期,然後通告部落族人舉行黑米祭諸事宜,吩咐族中男士打獵、捕魚,其他族人準備祭典所需物品,在慶典期間有意結婚的青年男女得一併舉行。黑米祭主要向神明感謝一年來在農事耕作期間的保佑,使作物不致碰到傷害及詛咒,而能順利收成,他們同時在這一天向神明請求解除農事期間所有禁忌,並准許外族進入部落一遊,願神明容許族人享用這些豐盛的農產品,保佑往後農耕期間雨量豐沛、五穀豐收,祈求風調雨順、闔家平安。傳說中的黑米至今尚有人種植,曾漸趨式微,近二年來又有黑米食物和酒類出現市面,傳說中的黑米有兩類,一為稻米種、另一為小米種,黑稻米的傳說已無可考,黑小米的傳說卻還流傳至今---傳說族裡有位婦人揹著嬰孩到田裡除草,她把嬰孩放在搖籃裡留置工寮中,嬰孩哭泣卻無暇照顧,直到中午時分,那嬰孩哭得更加厲害,婦人忙著工作,她對嬰孩說:「乖寶寶,拜託妳再忍耐一下!只剩一行,除完草馬上就來餵奶囉。」沒想到過一會兒,嬰孩哭聲突然停止,婦人感覺奇怪,於是前往工寮查看,卻發現搖籃裡的嬰孩不見了,裡面放著一塊橢圓形石頭,那婦女既緊張又害怕,到處尋找卻不見嬰兒下落,她傷心地趕回部落,把發生的事告訴家人。當晚夢到一個奇怪的夢,一位托夢者說:「我是住在pelepelengane深潭裡的神明,嬰孩哭得太厲害,體念妳農事繁忙,小孩暫時帶回去幫妳扶養,等孩子長大成人會讓妳們見面,我幫妳撫養小孩,你們須與我們合作開墾,你們雖然看不到我們工作,但憑著石椅的多寡或耕作的行數,就知道我們有幾個神明到來幫忙。」果然每次工作時,只見田裡雜木或雜草很快被清理掉,卻看不到水神的身影,經過半年光景,一大片小米田竟長出了黑色小米,小米成熟收割後,神明和婦人的家人分配收穫的小米,神明帶走小米時,只見那一堆堆的小米在半空中飄向深潭裡去。光陰如梭,神明和婦人約定的日子已到,當年失蹤的嬰孩果真出現在多納部落頭目家旁邊的一塊大石頭上,據說這位青年長得很高大、英俊且容光煥發,是位標準的魯凱勇士。黑稻米和黑小米穀物的種子,據說是神明從 pelepelengane 的深潭裡帶來的,多納族人對傳說中的神明敬畏有加,每年收穫後舉行「黑米祭」,該項祭典也因此傳說而得名。
2006-09-24 13:29:1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YTTSAI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