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印度教和佛教有什麼不同??
急!!!!!I need
thx~

2006-09-10 01:30:08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Polly 1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3 個解答

大家比較清楚佛教  茲整理印度教如下  可供自行比較:印度教(Hinduism),通常是指新婆羅門教,即印度古來正統思想之婆羅門教,攝取佛教與耆那教教義以及複雜的民間信仰,而發展成的一種宗教。與其說是一有明確體系之宗教,毋寧說在歷史之發展中由於教義、儀軌、制度、風俗習慣等,孕育而成之一種宗教社會乃至社會性宗教之總稱。婆羅門教可分為前後兩期或三期,亦有將最後一期之發展階段特稱為印度教者。西元前四世紀左右印度教始產生,四世紀以後才逐漸興盛,上層階級之信徒激增。狹義言之,印度教即為因佛教興盛而曾一度衰微的婆羅門教之復興。由於婆羅門階層之哲學論師輩出,相形之下,佛教遂陷於衰微之勢;而在政治上,由於西北部拉吉普特族之堅持種姓制度,亦使佛教徒勢力衰退。西元八○○年左右,印度教一方面繼承吠陀聖典之權威,另一方面則受奧義書及吠檀多學派濃厚之影響,而與民族兩大敘事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耶那以及毘濕奴之種族、薄伽梵歌與富蘭那、新奧義書之類、怛特羅、阿笈摩等有共通之主張。從神格而言,由吠陀神話發展成富蘭那神話(狹義的印度教神話),由於毘濕奴與濕婆二神之抬頭,而以此二神與梵同為最高實在之原理,確立一體三神之教理,此即其特色。其中,對毘濕奴化身的吉栗瑟拏、羅摩之崇拜,顯著的反映在民眾信仰當中。主要宗派有毘濕奴派及濕婆派、性力派、紹拉派、  那帕底耶派、斯磨魯達派,此外更有其他派別之分歧出現。十二至十八世紀之間,則有各種革新的宗派,例如喀比爾派以及其同系諸派、錫克教、達杜派等的興起。十九世紀蒙兀兒帝國滅亡,再加上英國入侵,促使宗教改革運動在基督教的活躍與歐洲近代宗教思想的影響下產生,而有梵教會及雅利安協會兩個教會開始活動,此外,同類之宗教運動派及傳道會等尚有多種。羅摩克利須那教派、神智教會等亦經常展開各種活動。印度教之思想體系乃在究明宇宙本質的「梵」與個人本質的「我」之間之一體相、精神與物質兩界之相關相、智慧(明)與無明之思辨相、信愛之實踐相,以及關於業、輪迴、解脫等之探討,樹立各種學說,後世各宗派均以此為依據而產生如下諸派:商羯羅之絕對不二論(不二一元論),巴史卡拉之二元一元論,羅摩拏遮之制限不二說,寧巴爾迦之二元一元論(不一不異說),婆爾羅巴之純粹一元論,摩陀婆之二元論(多元論的實在論),毘濕奴史瓦閔之二元論等。二十世紀初,奧若賓都遘須倡導整體不二論,用現代之觀點來解釋吠檀多哲學,對印度知識分子有很大影響。目前,以印度聯邦為中心的東西各地,印度教徒約有三億,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度獨立以來,自與巴基斯坦分裂後,其與伊斯蘭教間之爭端時起,至今不斷。

2006-09-10 02:09:1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釋迦牟尼佛在說法的時候,是以當時的印度文化為背景。因此佛法是建立在印度的文化之上。世尊的法能在印度獨樹一幟,最大原因就當時的印度,它是偏向宗教的儀式與專業的宗教師。也就是說在宗教的領域,是少數人的專利。他們認為掌握人類靈性的,只有專業的人才能做得到的,一般人是體會不到的 。因此主張必需以宗教儀式來領導。這些宗教儀式也必需專業的宗教師才能做到,所以修行就成為少數人的獨佔事業。釋迦牟尼佛就深深的體會到,宗教儀式不是必然性的。也就是說人與神之間的溝通,未必要經過宗教儀式。透過宗教儀式做媒界,只是一種方便性。而且發現即使透過宗教儀式,也未必就能夠人神溝通。因此宗教儀式不但非必然性,而且在效力上也產生極大的偏差性。因此世尊對宗教儀式,就採取很大的革命運動。

第二個:就是專業宗教師的問題。當時都是掌握在婆羅門的階級手中,而且是世襲傳承的。對於非婆羅門出來修行的人均稱為「沙門」,就是印度的和尚。婆羅門在承續修行的過程是有一定的規定的,例如:廿五歲之前必需過世俗的生活 ,是要結婚生子。廿五歲到五十歲之間,就可以在成長中,一面在生活中歷練人生,一方面可以實習宗教的訓練。到達五十歲以後,就可以完全投入修行,進而就能成就。因此他們對於修行是非常堅持的,所以他們非常堅持世襲的傳承。這樣的修行並沒有要人脫離家庭,也沒有說結婚生子不對。也就是說你對於法的認知,必需確立在正確的人生觀上。因此波羅門就獨占整個覺悟,或者通往神性國土的權威。世尊就是對這種獨占覺悟的權威不予認同。因為其它的人就喪失覺悟的權利,這是不公平的。所以就打破這種傳統,他就成為一個激烈的革命者。

在教義上,佛陀本身的教義與當時的「優婆尼沙陀經」四部大經典的內容差距並不大,因為他就是在這一種文化背景之下所完的。在教義上最大差別是在於,婆羅門主張要與梵天合一,梵天是擬人化的一個最高造物主。世尊不主張這種造物主,他主張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而生 。所以人類應該是平等的,因此人人都能通往神性的目標。假如有一個造物主存在,就很顯然的宇宙萬物都是造物主所造的,一切萬物都是掌控在造物主手上。但是我們發現,造物主何以要造一切宇宙萬物呢 ,它的動機與目的在哪裡呢。為何它造了宇宙萬物之後,又無法掌握宇宙萬物呢。這裡面就有一籮筐的問題存在。世尊告訴我們宇宙萬物皆是因緣和合而生的,不是某個造物主用意志使然的。這就是世尊在教義上與印度教義的最大差別,其它的部份都是大同小異。
想知道更多華嚴經修法,請上本人網站︰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離世間品。
http://player12345.myweb.hinet.net

2006-09-10 05:46:1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佛陀與印度的宗教哲學思想

印度的宗教哲學思想四種代表
佛陀的思想起源
六師的思想
異學的八種論述
三種外道論
佛陀的意見 http://www.dhammachanda.com/sutra/buddha_india.htm

2006-09-10 04:22:2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釋大懺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