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無為法與出世間法是一樣的嗎?

還是有所區別?

內容如何?

請教各方大德.

2006-09-08 00:21:53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engage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感謝各位菩薩的分享.

2006-09-08 21:05:25 · update #1

5 個解答

華嚴經十地品︰
【世間出世間法行】者:三乘是出世間法行.凡夫是世間法行.一乘是非世間非出世間,能隨世間具普賢行法故。【無為法行】者:唯如來智地故。

由經文得知︰世間性空就是出世間法。

2006-09-08 18:41:5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白話直接說..可能會容易了解.1.根本基礎...此世間是一個[因緣果報]的世間!2.想要離開[因緣果報]的束缚,必須修持一些法門...這些法門就叫作是[出世間法]----舉例而言就是三十七道品![想要富貴健康,但無法脫離業力束缚的就是世間法!]3.若修學[出世間法],而有所成就,[証悟得道],証得阿羅漢以上的果位,則所有的行為都已經脫離[我執]..也就是,所有的行為都離開造作[業力果報]的因....那種行為就是[無為],無為的行法就是[無為法]!!

2006-09-10 17:43:3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charlie 7 · 0 0

下面的一些現象與情境,不知與你想要的答案是否接近?
在生活當中,我們雖然沒有感受到的,「行雲」與「流水」或「花開」又「花謝」的存在,但它依然在進行著。再觀察週遭的親朋好友,或有緣無緣的人們所面對的生、老、病、死與無常,無時無刻更不曾停止過。最近的氣溫也悄悄的在降溫中,這暗示我們,秋天要來臨了,因此世間四季的變化,春、夏、秋、冬節氣的運行。最後則是光陰的飛逝,轉眼的人生,漸漸由幼年時期,進入青少年,再進入壯中年,最後再進入老邁龍鍾,種種階段的變化──光陰歲月的作用,佛法稱之為「時」。以上的事實,那一件能夠離開世間來顯現?但又有那一件,可以由某人來操縱,可以讓它隨心所欲阻止或延伸?所以佛法把它──「百法名門論」裡歸類為「心不相應法」又稱之為「無為法」。只能儘量借用生活上題材淺顯說明,來作以上解釋有幫助嗎?

2006-09-08 09:57:2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4 · 0 0

出世間法是針對世間法來說的,因為世間是苦的,因此透過修行方法來出離世間,而此修行方法就是出世間法(因),因此法而出離世間(果);而無為法是相對於有為法來說的,舉凡不需要透過因緣造作之法都可稱為無為法。在唯識學有談到六種的無為法:(三藏法數)
一、虛空無為,(真空之理,離諸障礙,猶如虛空,無所作為也。)
二、擇滅無為,(擇即揀擇;滅即斷滅。以智滅惑,所顯真理,理無作為也。)三、非擇滅無為,(不假智力斷滅諸惑,性本清淨,無所作為也。)
四、不動無為,(即第四禪天得不動地,所修出世之理,無所作為也。)
五、受想滅無為,(受想心滅,所顯真理,無所作為也。)
六、真如無為,(不妄曰真,不異曰如,真如之理,無所作為也。)

蓋前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不相應行,皆是世間有為之法;此之六法,是出世間之法,故名無為。然百法不出乎色、心,而色則由心造也。若攝末歸本,唯心一法耳。

因此,無為法是需要透過因地修行,才能見到的境界。出世間法是談因,無為法比較偏在果來說。

【無為法】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有為法」之對稱。指離生滅為作的無因無果之法。《大毗婆沙論》卷七十六(大正27‧392c)︰「若法無生無滅,無因無果,得無為相,是無為義。」《俱舍論》卷六(大正29‧35a)︰「無事法云何﹖謂諸無為法。言無事者謂無體性。毗婆沙師不許此釋。若爾彼釋事義云何﹖(中略)說因名事,顯無為法都無有因。是故無為雖實有物,常無用,故無因無果。」

【出世間】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世間」之對稱。又單稱出世。世間是有漏的別名;出世間即謂出離有漏繫縛的無漏解脫法。《法華經》卷二〈譬喻品〉云(大正9‧15a)︰「令諸眾生知三界苦,開示演說出世間道。」《大方等大集經》卷十七云(大正13‧116a)︰「善男子,五受陰名為世間,菩薩善分別五陰,觀是無常乃至如涅槃性,已知此道中無有世間及世間法,知此道是無漏是出世間無所繫著,是名出世間。」又,《六妙法門》云(大正46‧553a)︰「世間果者即是苦諦,世間因者即是集諦,出世間果者即是滅諦,出世間因者即是道諦。」蓋以三界有漏之因果為世間,以無漏滅道二諦為出世間法。
  若就修道者的位次而言,地前是屬於世間,見道初地以上是屬於出世間。如舊譯《華嚴經》卷二十三〈十地品〉云(大正9‧544c)「菩薩發如是心,即時過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在佛家,種姓尊貴,無可譏嫌,過一切世間道,入出世間道,住菩薩法中。」梁譯《攝大乘論釋》卷三云(大正31‧172c)︰「正思正修慧從四念處至世第一法是其位。此心未證見四諦,故名世間心。已證見四諦,故名出世離自性法。」

2006-09-08 08:00:5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龍哥 6 · 0 0

無為法與出世間法,還是有些為差異。以下資訊請參考:部派佛教中的說一切有部,將一切現象分類為色法、心法、心所法、心不相應法、無為法等五大類,稱為五位。一、色法,就是物質界的現象。二、心法,就是構成心主體的識。三、心所法,就是心的作用。四、心不相應法,就是指色法、心法除外,而與心不相應的一切有為法。例如:「生住異滅」的存在現象。五、無為法,就是指生滅變化並非因緣所做,也不起作用的現象。世間法,是指自惑業因緣所生之三界有情、非情等一切現象,此等諸法皆為有漏無常。四諦中之苦、集二諦屬世間法。一切世間法中,以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者,特稱為八世間法,又稱八風。[1] 出世間法,就是飛由惑業因緣所生的現象,此等諸法皆為寂靜涅槃。

2006-09-08 04:28:18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