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又為何要 稱 『善』知識呢 ?? 這不是分別心嗎
為何要把知識 作區分 ??有 善 就有惡阿 不是嗎

2006-09-04 20:02:48 · 14 個解答 · 發問者 靜止 1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還有
佛教 怎麼解釋 『道』家 提出來的東西??

謝謝

2006-09-04 20:31:48 · update #1

14 個解答

佛教主要探討『心』為一切的主導者!世間的器世間由眾生心共業所感、我人的六根身為其投胎識所和合而成、賴耶中的種子識也由心識的見聞覺知而來!
不管是宗教、哲學、教育、科學.......無非是心的產物或灌輸物,都以心為其中心點!佛教察覺世間問題產生的原因,直截其心來解決一切問題,謂治本不治標!
一般禪宗說:『不思善,不思惡,謂本來面目』意味就是要對善惡無分別,錯認佛教中的無分別。佛教宗有二大宗:相宗、性宗。唯識相宗分析世間一切作用、體性,以唯識無境趣入無境亦無心的能所對立,達到中觀空無自性的無分別!
佛教徒常說要無分別,並非就是不明事理或毫無感覺的無分別。如說是如此的別,佛就不用說三藏十二部了,應該出一本無字天書才是。因為論藏是智慧分別的產物,由於智慧的分別達到沒有遍計所執的虛妄分別,才是真正的無分別!
先善分別而趣入無分別,是佛法中無分別的真義!
由此可知,善知識要多親近,惡知識要遠離,就是要善分別。就以善知識能使我人進步,惡知識更使我人警剔、小心,佛教中都會尊稱二者都是善知識!

2006-09-05 08:11:0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1 · 0 0

佛教描述-心-的經典就是---心經
理面提到的-受想行識-就是對-心-的描述
因為-心-的變化太快,一般人連瞥見都有困難,所以要修習-專注,別稱定-,與-智慧-
程度提升的時候,就可以觀察到當下的心稱為-念頭-,念是-今心-的合稱

佛教的修持法是-定慧雙修-,所謂-定-就是專注力的提升,所謂-慧-就是破除不正確的見解
具體的做法就是-四念處-,四念處教導我們同時實做兩件事1專注2標記
透過正確的觀察與標記身心的狀態,可以讓我們破除錯誤的觀念與行為
同時依循從粗的現象標記到細的現象,我們可以完全了解身心的運作情形,這就叫做修行的次第-身,受,心,法-
而佛教的修行目的是-心解脫-,而不是-萬法唯心-等等

佛陀說修行的初階是-明辨是非-,唯有能-明辨是非-,才能使身心端正,身心端正了之後,才有可能引發正確的見解
因此要明辨善惡與善惡知識,時常能憶持五戒十善,就能端正身心

2006-09-05 18:40:0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野胖子--左鏡 7 · 0 0

這個心,猶如朗朗青天,光天化日,清清楚楚,分分別別的「心」。
這個心,好像日月星辰,閃閃爍爍,一晦一明,分分別別的「心」。
誰又能說「心」沒有分別呢?
因此「心」的作用就是用來分別的,沒有分別作用的「心」是愚痴的。
就好比,我們走馬路過紅綠燈,「紅燈停,綠燈過」,心裏清清楚楚的,己成為一種本能的反射動作,不需另加思索,因而所呈現的就是無分別心的狀態。
因為本來就是如此,還需要「竭盡思慮」,「枯腸搜索」嗎?
所以「無分別心」的大意就是這樣。
心的作用是無常的,因為是無常,所以就有了變化,有了變化,就會流動,心一流動,因而分別的心就產生,分別的心一產生,這個花花綠綠的大千世界就顯現在我們的眼前。

2006-09-05 10:39:4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我說個故事來解釋你對「方寸」與道家的疑惑?
三國時代,東吳的孫權,原無佛教信仰,這天有位印度來的出家僧叫康僧會,行腳到吳地,在街頭設立佛像,虔誠焚香膜拜。當地百姓以為他是妖異,即上狀告之,孫權得知這樁怪事,隨派人召請康僧會入宮。孫權問他:「佛有什麼靈感祥瑞之處呢?」僧回答說:「人如誠心,佛便應現無方」孫權問:「有什麼可以證明嗎?」孫權咄咄相逼,康僧會安然回答說:「佛的遺骨舍利,可為證明」。孫權遂限他21日祈得舍利,若得舍利即建寺供養,若求不得,截斷手足,驅逐出境。康僧會晝夜不斷念誦經咒,至誠求請佛骨舍利,此時聚集的人潮也愈來愈多,好奇百姓也交頭接耳意論紛紛著‧‧‧這位外來僧人在玩什麼把戲?更何況這輩子也沒見過什麼佛骨舍利,長得什模樣?日子很快的過去了,香案上的淨瓶依然空無一物,圍觀的百姓也都笑看這場鬧劇的結局如何?終於第21天來到,孫權帶領著大隊侍衛前來,只見官兵排列環伺,百姓也在屏息以待,正當一輪新月緩緩上升之際,忽然聽到如鐵豆般鏘然聲,落入磁盤的清脆,瞬間劃破了寂靜。此時康僧會手捧淨瓶呈與孫權,現場所有人等,只見瓶中舍利七彩光芒四射,目不可直視,孫權接過淨瓶舍利,轉瀉於銅盤中,只見碩玉如珠,銧耀入目,當眾人正嘆為觀止之時,舍利下衝,銅盤竟碎,孫權感到稀有而又驚異,但還是心存懷疑,再三試驗,命來人執千金大鐵鎚擊之,鎚身俱陷,舍利不損,遂又以大火燒煉,只見淨色蓮花朵朵飛騰。孫權見之後,心悅誠服,發大信心,敕寺名為見初,改所住地名為佛陀里,因此才有佛陀里的故事,這絕不是靈異神奇傳說事件。它給我們的偉大啟示是,由「信心」顯發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佛骨舍利是分身千處,旨在我們回歸「自性」,善用這顆珍貴的「心」,以「人」為本,來自利利他的行事準則,就是行「道」,就是「善知識」。更顯示這顆「金剛」不壞之心,是任何外來的捶擊、火燒、水攻都無法毀滅的「真心」。至此,樓主更該對「心」的觀念,應該有一種更廣義的解釋及領悟了吧。

2006-09-05 07:37:31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4 · 0 0

佛法所講的心是指本心 真心 又稱佛性 法性 不是一般我們的意識心
此心是宇宙的本質 佛家稱宇宙為法界 法界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法性
法性即 大自在王佛
宇宙之萬相萬物乃是此心(佛性)功能的呈現

善惡都是法界正常的現象 是人的意識心在分別

真正的善知識是指善於知曉眾生意識之活動者
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明師(非名師)

2006-09-05 06:11:0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usp 3 · 0 0

到底佛教怎麼解釋『心』
心有真心、妄心
理上講真心,事上講妄心
真心是如如不動,所以沒有善惡之分
妄心是有分別,所以有善惡之分

佛教 怎麼解釋 『道』家 提出來的東西??
平常心是道

2006-09-05 02:09:3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mf159 7 · 0 0

我用最簡單的引設來做解釋:
(心)是指單一人的(相由心生=想)
那麼[所有眾人心中所想的=善] 共同(點=心)
善如音同擅長的擅 =眾人所共同最擅長的動作或方式
故善是指眾人心中皆喜歡的行為動作
所以呢?
大家時常告訴大家
做任何的事或對待任何種種等一切....皆要有善心
皆不要違背共同體的方向
心有分好心和壞心 相是由心生 只要用了心 我們就叫做想 想當然有想好與想壞
善無分好善與壞善 只要向善即可

2006-09-05 20:15:08 補充:
為何要稱『善』知識呢?為何要把知識作區分?有善就有惡阿不是嗎?
當然不是的,因為善所指的是眾人心中所喜歡的共同點,然而惡卻不是大家所喜愛的,雖善惡為對立,但卻有眾體與各體之分
故 『善』知識 指的是為眾人大家所共同評斷認同的知識,而惡呢?就不用大家一起來評斷了,妳說不是嗎?這與區別心無關的

2006-09-04 23:55:38 · answer #7 · answered by 易賢Kaven 1 · 0 0

到底佛教怎麼解釋『心』這個東西?
這問題還真系難,,呵
心這個字,太多用法了,大概也系無量無邊的解釋吧
總歸一句,它指的就是,,,軟體,,,,的部位,念頭,思想,慾望等等的

又為何要 稱 『善』知識呢 ??
善知識大概有兩個解釋,,,,,,一,對人的尊稱
如:六祖壇經,六祖都稱大家為善知識,但事實上是他在教人家
二.於生活中能刺激自己成長的,,,為善知識
如:看到好人可以跟他學習,看到壞人自己可以借鏡,所以都算善知識
但,此處的[[[善知識]]] ,其實指的是你的想法,也就是心啦,不是指別人
如;看到好人你會忌妒,看到壞人你會學習,那就是惡知識了

分別心==>不是叫你黑白不分,別誤會了,若是都不分,那要智慧幹啥?
是叫你別[[[為了自己而分別取捨]]],如:我想要啥,我不想要啥
重點還是在[[[我執]]]
淺見,您參考看看

2006-09-04 21:18:29 · answer #8 · answered by 松沙小 7 · 0 0

因為"善"依八正道,如淤泥是善是惡呢??分別心??那您要看依什麼分別吧~~~如淤泥在您身上呢??何時是善??

解釋 『道』家 提出來的東西?? ~~~那道家又是怎麼解釋的呢??一切圓融自在,您怎麼解釋爸媽呢??其他人怎麼解釋呢??您又怎麼解釋其他人提出來的爸媽呢??

2006-09-04 21:08:05 · answer #9 · answered by ? 7 · 0 0

我們都還是凡夫,凡夫的境界當然是善與惡相對,使用分別心來看一切法,此時就需要善知識的引導才不會誤入歧途。因此在凡夫位不可能沒有分別心,而且我們凡夫更需要透過分別善與惡。才能使我們脫離分別執著的境界。

【善】佛光大辭典

梵語 kus/ala,巴利語 kusala。指其性安穩,能於現在世、未來世中,給與自他利益之白淨法。與不善、無記(非善亦非不善)合稱三性。其中,善為白法(清淨之意),不善為黑法(汙濁之意)。廣義言之,「善」指與善心相應之一切思想行為,凡契合佛教教理者均屬之;狹義則指法相宗心所法之一,包括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癡、精進、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善知識】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梵kalya^n!a-mitra,巴kalya^n!a-m!itta,藏dge-bah!i bs/es-gn~en)
  「惡知識」之對稱。指教示佛法之正道,令得勝益之師友。又作知識、善友、親友、善親友、勝友。《玄應音義》卷九云︰「彌窒,(中略)秦言善知識。(中略)一本作彌多羅尼子,亦是梵言,訛轉耳。」其義散見於諸經論。南本《涅槃經》卷二十三云(大正12‧754c)︰
  「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義故名善知識。(中略)諸佛菩薩名善知識,善男子,譬如船師善度人,故名大船師;諸佛菩薩亦復如是,度諸眾生生死大海,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華手經》卷十云(大正16‧204c)︰
  「若有四法,當知是為善知識也,何等為四﹖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礙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於正法,四者常能隨順教化。」  
  在佛典中,被明確指為善知識者,有佛、文殊等多種。舊譯《華嚴經》卷五十五謂文殊師利為大善知識,菩提心為善知識;《華手經》卷八云(大正16‧188b)︰「善知識者,謂諸佛是。」《法寶壇經》則稱現前大師眾為善知識。蓋凡能導人入善道者,莫不為善知識,故道綽《安樂集》卷下依《法句經》云(大正47‧20c)︰
  「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識者,是汝[3391.4]繩,能挽拔汝等出生死故也。」
  善知識乃出離得脫之大因緣,天台家謂其為二十五方便之一。《摩訶止觀》卷四(下)謂善知識有三種,文云(大正46‧43a)︰
  「善知識者,是大因緣,(中略)有三種︰(一)外護,(二)同行,(三)教授。(中略)夫外護者,不簡白黑,但能營理所須,莫見過、莫觸惱、莫稱歎、莫汎舉而致損壞,如母養兒,如虎銜子,調和得所,舊行道人乃能為耳,是名外護。二同行者,行隨自意及安樂行,未必須伴,方等般舟行法決須好伴,更相策發,不眠不散,日有其新,切磋琢磨,同心齊志,如乘一船,互相敬重,如視世尊,是名同行。三教授者,能說般若示道非道,內外方便,通塞妨障,皆能決了,善巧說法,示教利喜,轉破人心,於諸方便,自能決了,可得獨行,(中略)是名教授。」

2006-09-05 00:40:04 補充:
若使用中道觀來看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佛法,橫說豎說都與實相相應,若執著與兩邊及與佛法背道而馳,此時佛經也可能是毒藥了。

2006-09-04 20:37:04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龍哥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