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只是個新手 以前就有這個問題了 平常有練身體的習慣 運動量不少 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啞鈴單槓那些等等. .........一天不下百下 我練的是鄭子太極 總是強調鬆、柔 (雖然我是沒體會的很多) 整個功架沒有絲毫用力(應該說發勁)的部分 跟其他門派的有一點點差別 不過練功架的時候 總是覺得上半身很僵硬 手也是(尤其是手掌跟身體) 或者是說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的感覺 也說不上來 (或許什麼地方不正確才會導致這樣) 推手的時候 手是還好 但是如果有壓力施加在身體或肚子上的時候 會很自然反應的用力 放鬆不下來 尤其是肚子 很明顯會腹肌馬上用力 以前就覺得(也聽說過)練肌肉跟太極會反方向走 難道真的不能練嗎? 我練肌肉是為了防身 畢竟走在路上會發生什麼事情誰也不知道 老實說太極拳我自己認為要練個10年以上才可以擁有防身的功用(這是我自己的想法) 那如果這十年內遇到任何危險 我就沒有防身的辦法嗎?
2.教練常常強調說練太極膝蓋很重要 很容易受傷 要小心 最近我練的時候發現膝蓋開始有一點點痛了 不過真的跟他們說的一樣 我發現只要膝蓋過腳尖就會痛 我很怕繼續練下去會受傷 該怎麼辦? 再過一陣子 我想功架會再有進步 到時候就不會痛了吧 因為只要姿勢正確就沒問題了 雖然還要很久才可以
3.推手我可以說是完全不會 練了才幾個月 不過完全沒有絲毫進展 一個禮拜只能練一天 也不過才半個小時左右 都去找師兄師姐練 因為我找不到同樣的新手 同樣時間 同樣想要練推手的人 所以我想問看看 難道一個人練只能練拳架嗎? 有沒有什麼替代方法可以練習的 你們自己再練都一定是要找另外一個人來對練嗎?
4.常常在說鬆腰落跨 我不懂這句話的意思 所以更是體會不到 但是我在猜想 鬆腰落跨的用意就是要讓力量都放到腳底板 腳底板有平均受力 而身體(尤其是腿)都沒有出力支撐 用意是這樣嗎? 那如果即使我不懂 我只要可以抓到那個感覺 不要讓腿來支撐 放到腳底 這樣就算做到鬆腰落跨了嗎? 從以前就常常有教練跟我說我力氣沒有接下去 都卡在膝蓋 我也很明顯的感覺到我的大腿會用力 很酸 不過最近有拳架一些動作 我慢慢可以感覺到放到腳底的那個感覺了 腿就不會酸 不過也是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做到 這就是符合了鬆腰落跨嗎?
以上幾個問題請幫忙解答
2006-09-02 07:28:18 · 1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運動 ➔ 武術
恩.....我是在桃園練的
請問何謂渾圓樁? 以前問過如何站樁 有人跟我說功架就是站樁
因為那時候我剛開始學 想說應該要站樁吧 不過教練是這樣答覆我的 所以我就沒有在這方面想下去 有什麼解說還是圖解嗎?
2006-09-03 02:56:27 · update #1
回覆yehsting 妳說的我有點不太了解 可能是我見識太淺吧! 順便說說我剛開始練的情形 我從開始學 到約3個月的時候 手感覺有氣 然後接下來幾個禮拜感覺越來越強 不過一直都只僅限於手掌而已 但是過沒多久背後有拉傷 就休息了一段時間 半個多月吧 接下來就消失了 一直到現在都練不回來 頂多有一點點感覺而已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 都練不回以前那麼明顯感覺手掌充血了
2006-09-03 09:02:15 · update #2
首先先感謝大家踴躍幫我解決問題
回覆yehsting:我背後的傷已經完全康復了 當初是拉單槓受傷的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大概兩三天就跑國術館一次 給他推拿拔罐 才好的 請問你所說的擺氣 就只是站著擺動雙手嗎? 我如果用起勢的站姿 用身體讓雙手擺動 這樣對嗎? 還有關於妳說的練盪氣 我從沒聽說過
不過非常有興趣 請問有相關的書籍或知識可以介紹一下嗎? 因為我感覺不到氣蠻難過的
2006-09-04 13:23:35 · update #3
回覆黃師傅:我有一個很敬佩的老師 雖然不清楚他是練什麼的 不過我 覺得他內勁好強 你所說的這段 (太極拳很奇妙.....“有內勁”和“只有蠻力”兩者相比功夫可以說是“雲泥之別”) 我在他身上看的到 也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會這樣 雖然我不知道他平常有什麼訓練 不過
他看起來瘦瘦的 肌肉也沒有很大 但是力量跟肌耐力卻遠遠在我之上 以前我就問過練太極該不該繼續重量訓練這個問題 他的回答居然跟你一模一樣 他也是叫我要放的下 讓我好驚訝 所以看來 我真的要考慮大家的建議了
2006-09-04 13:25:24 · update #4
不過我在身上做的重量訓練不是普通的大 以及時間不短
老實說會很傷心....= = 因為這種東西很短暫 一兩個月內就可能完全消失到0 不過如果這方向是對的 我想我會這樣做吧! 原本想在這兩者之間找個平衡的 不過我想可能不行了吧
2006-09-04 13:25:34 · update #5
妳所謂的擺氣 是鬆身五法的其中一個動作嗎?
就是上半身左右轉 手擺動 這個動作嗎?
因為感覺跟你文字形容的有點像
2006-09-04 18:02:37 · update #6
恩~ 那天我看自修新法 有看到說起式就是渾圓功
2006-09-05 17:42:58 · update #7
存在太多自己幻想和武俠片的毒。
一:你指的練肌肉是指練肌力的話,那太極效果相當有限,甚至是沒有效。現代運動生理學來說,要增加肌力都要透過高負荷的重量訓練,要負重的。你練太極又沒有舉重,肌力如何增加呢?不可能的事。所有的專業運動員不管是什麼項目都要重量訓練包括高耳夫球,重量訓練的重要在國外已經被証明,就算是非職業運動員,重訓對老年人等也相當重要,由負重的阻力增加肌力,幫住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能力,還有強化骨架、預防背痛、肌肉痿縮等。都要經由wight training。你只是打打太極,肌力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運動要鍛練的項目很多,太極也許是著重吐納、調氣、細胞代謝,但是對肌力沒有幫助的。 還有你說太極要練十年才能防身,這真是太好笑了,投資報酬太慢,誠如你說,這十年內你有什麼事怎麼辦? 可見這說法是不正確。再者太極要防身,很難。太極不是武術,算是體操,和瑜加有雷同。要用太極防身不行的,真的要打架就要學架的招術,沒有什麼比真正把一個人放到他要環境裏來的真實。太極對於技擊來說,幫助也是微乎其微。
不正確的姿勢會使骨骼受傷,太極我不懂,幫忙不了你。如果你要練肌力,肯力要是經由負重來練習。包括健身房的器材等等。肌力除了負載力,還有肌肉的肌 耐力。一般說來強度愈低的,像馬拉松,這種屬肌耐力,強度高的像舉重選手,是屬肌力。不同的運動員有不同的肌群,肌肉的生長也會不同。游泳選手的肌肉發達,當然健美的也發達,拳擊的也發達,專業的百米選手也發達,馬拉松的選手也是。這些差異端看肌肉練習會導致的方向。你要馬拉松的選手打拳擊,他肯定無法應付3分鍾一回合激烈的強度。反過來說,你要舉重的跑42公里,這也很困難。太極拳不是強度高的體操或是武術,不若其他如少林寺表演的快動作的拳術兵器套路,很少太極拳的選手打完是氣喘虛虛,這就說明心肺功能、攝氧量在太極運動裏不是很重要。
一個肌肉男也是可習練太極。你要是要增加自己肌力,不重訓是不會有好的進展的。重訓也有方法,端看你練習的方向在此不多言。
回應黃師傅:
你說『太極拳很奇妙即使你從今以後不再練舉重肌力,那肌力也不會消失 真的練對,那力量會被儲存轉化為一種“長久模式”雖然會越來越看不到賁起的肌肉 但力量完全不會變小,反而成為一種稱為“內勁”的存在 “有內勁”和“只有蠻力”兩者相比功夫可以說是“雲泥之別”』
這真是太吹牛了。沒有什麼鍛練是一荒廢還能不退步的。一個口才好的人久了不練習不說話,一定會退步;一個作手術的人久沒有開刀手也不會巧,這很好理解,要保持在一個項目的技能,最好就是常常練習,不要生疏,要維持一定穩定沒有聽說不練習還不會退步的。 你說練太極的人不舉重肌力也不消失,這真是太扯了,有這麼神的話舉重選手都來練太極了,他們也不用一星期4天去健身房練習,因為練了太極肌力不會消失,不管你多久沒有舉重,世界紀錄每一天都能保持,5年不練也能舉出個人最好成績。這樣對嗎? 你那種觀念都不正確,也不科學,武術和體操不應神秘面紗,將他科學化,量化,不要搞虛幻。最常見就是什麼內功外功,外功是蠻力內功不會退,這些都很模糊。還有一些武俠片裏演的高手都是老頭子,我就不信老頭子的肌力還能這麼好,老頭子光有你們說的『內功』還能和年青人格鬥。 還有你說的蠻力,那不就是我們講的肌力嗎,你的『有內勁』和『蠻力』是雲泥之別的話,那裏你用你的內勁和一個有蠻力的選手比擲鉛球、標槍、百米、對打好了,看看是不是你說的雲泥之別。肌力是所有運動的基礎,強度愈強的運動所要求的肌力愈高,這就是田徑百米的選手身上肌群發達的原因。肌肉的能 力有很多,舉重的肌肉沒有速度,也不能多次運作他的肌肉,因為他是單次要舉起最重的負載,練習的範圍也在這,拳擊格鬥的肌肉不是在單次的負載,而是要求不斷的運動你的肌群,並且要有速度,太極要的肌力我相信不是這麼重要。因為大極不算是高強度的運動。
有心研究武術還需要現代的科學方法,而不是沈溺在那些吹虛的玄學裏才是。
運動生理學對什麼是有氧什麼是無氧運動、運動的攝氧量、肌酸的代謝、運動的能量都有一定的研究也有很好的成果,不是像你們這樣傳統的中式理論加以評判。
2006-09-10 05:40:5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q 2 · 0⤊ 0⤋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1400703.pixnet.net/blog
2014-07-10 14:17:2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不是腳底板~~
2006-09-07 11:40:3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懸絲傀儡 3 · 0⤊ 0⤋
練肌肉那是一定要的,但是怎要是要長肉,不然太瘦弱,說真的再厲害的發勁,效果也不好,但是要練成"型男",那樣的肌肉,對太極拳是有傷的,怎麼說呢?
太極拳大家辛苦鍛鍊無非為了能夠虛實分明,勁力合一,所以整勁是重要的第一步,過分的突顯某部份的練習會造成勁整的失敗,這也就是其他大大說的不連貫,所以體力要練,但是超大肌肉男就免了,還有如果做伏地挺身,也還好,大約3天就鬆回去,但是一定以鬆活連貫為中心。
至於膝傷,我想如果練習鄭氏都會膝傷,那表示你的下盤能力太差,基本上我不會建議你繼續練拳,在練習拳架之前,最好先練站基本樁,以求腿勁,不要只聽一個鬆字,對初學者鬆字往往是最害人的,就沒有基本功要怎麼鬆,最後還不是都跑到關節,讓韌帶在施力,對初學者我的建議,不是長了腿勁再練,要不然就是當自己在練養身,不要在乎鬆放,不然沒膝關節,往後什麼都不用練了。
至於推手,據我知道鄭氏的推手基本款,都是後坐轉化,這點都不困難的,但是不論你是初學還是老手,推手還是要有手推,才能感觸,練拳需要拳伴,好好找一個吧,還有有機會要和不同程度的前輩請教,會有提升的作用。
回到練拳架,我不是你師傅,不能要求你什麼,只以同好身分跟你說,就當自己是最差的學員,不要在乎自己的動作,先求舒服就好,太極以意念導引,這點不同門派不加多說,希望你自己好好和你師傅請教,保重身體,祝拳運順遂。
2006-09-05 10:09:2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Baby 6 · 0⤊ 0⤋
呵呵 我當初也是想從陳太練的 不過我家這邊沒有 而且既然都練了鄭子 我就會專注下去
2006-09-05 18:31:59 補充:
呵呵 是教練肯教 不然我根本不知道有這種東西 其實以前就有在練了 打拳之前先做兩次 不過也沒說是幹麻用的 可是我們只做第四動 妳說的那個動作好像是第一還是第幾吧....沒有教 我只跟著做了幾次而已 完全抓不到頭緒 不過知道這麼重要 我以後就專心練摟
2006-09-07 22:48:13 補充:
不是腳底板? 湧泉?!
2006-09-04 13:07:3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1 · 0⤊ 0⤋
胯要鬆落就沒有上面沒串好 +1
2006-09-04 01:27:19 補充:
TO各位大大:
為何有些人太極套路打到一半手掌冰冷?
2006-09-04 16:54:44 補充:
TO 黃師傅:
之前這問題我問過,
我所獲得的答案是[沒做收功這東西!]
問過指導楊太的老師答案跟您一樣!
小弟最初接觸的鄭太也是這樣...
大學玩楊太也是...
目前玩陳太就還好了! ^^
2006-09-04 17:05:26 補充:
TO 版大:
小弟倒是覺得您蠻適合練[陳太]的!
耐操!
小弟建議您可以玩[大杆]!
先[整]得[體]...
學習一下[彈][抖]的感覺,
或者 練一下下盤 ^^
[請參考臥虎藏龍的盤腿片段]
有助您去推倒老頭! ^^|||[說笑的]
2006-09-03 21:23:0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阿牧 6 · 0⤊ 0⤋
練太極拳, 不論那一門派都一樣, 都分幾個階段, 只是有很多大師或門徒未得竅門只練的入門而已.從所有門派的太極創始者的經歷史可以知道每一個人都是博學各門武術, 而最後獨衷太極, 這說明一件事, 練太極與外家拳是不衝突的, 練得滿身肌肉, 回頭再鍊太極, 其成效比只練太極者可謂天壤之別.除非只練養生太極, 不需用力, 否則練幾十年只練個不能打的內勁而已.練太極的第一個階段是練出氣, 可以以意引領的氣, 這一階段的練習最關鍵的動作就是放鬆, 當你練成以意領氣的時候就要練下一階段的功夫, 否則練幾十年也就是那樣, 只是有氣卻不能鬥陣.練太極第二階段是練盪氣, 也就是練鼓氣, 盪氣, 這就是拳經上所說氣宜鼓盪, 這一階段就只有部份放鬆的動作, 全程放鬆只會減低氣的力量.第三階段就是練哼哈二氣, 這種氣是突破練盪氣的瓶頸的唯一法門, 也就是說鼓盪的氣練到無法進步的時候要練哼哈二氣, 練成其氣已不可擋, 此一階段無所謂放鬆不放鬆, 根本不影響練習.第四階段以後的就比較玄了, 在此就不提了. 從練太極的幾個階段來看, 放鬆只是入門的方式而已, 永遠站在門口, 怎有可能登堂入室.
2006-09-03 13:36:39 補充:
練不回以前那麼明顯感覺手掌充血, 首先請確定一下背部拉傷完全好了沒, 怎麼發生的, 這對以後練習非常重要, 因為經脈有傷, 越強的氣越會造成大的傷害, 如為姿勢不良造成的, 那更要注意調整的.如果傷完全好了, 就可以試著擺氣, 這是練盪氣的第一部, 你搖擺雙手, 自然不會用力, 隨著手擺向前方時稍將手背挺一下, 當然這是要配合意念, 而且不可太大力, 練會此步, 再練太極拳一定會感覺氣強的多.
2006-09-04 21:43:00 補充:
練到會鼓盪之氣的人, 其實很少, 相信非關門第子學不到, 一般人練太極老師就讓他練個2,3十年再說, 懂得盪氣法練太極不需一年半載就可以參與搏擊了, 因為練法就不是全部放鬆了打拳的, 一般人多不能認同, 也無妨, 反正時間精力是自己的.擺氣是左右用身體去擺, 這主要是肢體補助練引導的方法, 可以很快練出以意領氣的方式, 打太極拳的時候就要以同樣的方式打拳, 如補以鼓氣的動作, 很快就可以體會盪氣的感覺, 之後就要一日用勁大過一日, 每日的進步都明顯感覺的到, 不過很忌諱中斷練習, 一中斷要練蠻久才能回到先前水準.
2006-09-05 08:41:53 補充:
鬆身五法, 版大懂得蠻多的嘛, 正確的方式就是最近的路.
2006-09-03 07:03:50 · answer #7 · answered by 速定 7 · 0⤊ 0⤋
一 , 鄭子太極 無法以外家拳練
鄭子太極 創始人 : 曼髯宗師 一生 未提一桶水
手插脊柱 手插脊樑 是無肩
舉凡 練肩 是幫倒忙
二 , 膝蓋痛 是 身體 重力 透過 腰 膝 腳踝 之 傳遞 結構 未達
合力 一貫之勁
身體 重力 以膝蓋承受 超負荷 ( OVER LOAD)
三 ,新手練 推手 增興趣而已 但增改錯之時間
未達 不動手 手插脊柱 手插脊樑 徒增改錯之時間
四,鬆腰落跨
膝蓋痛 是 身體 重力 透過 腰 膝 腳踝 之 傳遞 結構 未達
合力 一貫之勁
身體 重力 以膝蓋承受 超負荷 ( OVER LOAD)
要達 一貫之勁 要以 內氣 修正鬆腰落跨
元振
2006-09-02 17:15:09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1.這得看你的目的,是要練拳還是練肌肉,肌肉當然可以練,只是有但書,練了還是得鬆下來,因為肌肉的訓練,是讓整塊肌肉變大,而太極拳(內家拳)的要求卻是肌肉(筋)的拉長延申,所以,練是可以練,但練完後得鬆得回來,加強力量沒有錯,但你的目的是防身,那你可以思考一下,力量再強,若用不出來,防力的作用就不大,練太極拳除了是身體上讓你有能力自衛,重要的是,它還會轉換你的思維,讓你不會遇上麻煩,這才是練拳的真正益處。
2.膝蓋很重要沒錯,練拳時要注;意,膝蓋不過腳尖,膝蓋不可晃動,實腳以下不動如山。
3.一個人練拳的花樣可多了,單練、站定勢、拆開來練、虎背功、跟衣服練單推手、練練熊經鳥申、降魔降心、站站混元樁,自己選幾個好玩有興趣的來練。我個人自己練都是單獨練,只有想試手或推手時再找伴。其實跟比自己功力高的人推手,收獲會更多,就算被當試手的靶,收獲也可以很多。
4.鬆腰落跨講白了,就是讓全身的勁力可以貫穿,因為用力的地方,會造成力量
在傳導時,卡在用力(緊)的地方,當腰一緊,力量就卡在腰,下不到湧泉,勁就斷了,剛開始學,一定會覺得困難,學拳最大的成就,在於自我的突破,當你一關一關突破下去,這種樂趣,可不是金錢可以買得到的。
我們也算同門,想問問您是在何處學的~
2006-09-05 16:00:47 補充:
本門的混元樁就是預備式囉~其實拳架的定勢都可以當個樁來站,比如說單鞭(請參閱鄭師爺的故事)、右棚等等,初入門,當然是以混元樁最好囉~
2006-09-02 11:45:54 · answer #9 · answered by 百鍊生 2 · 0⤊ 0⤋
1「鄭子太極拳」首要求.「鬆」,一般練習者拼命練,勤快練都不容易鬆下來,你反而去練「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啞鈴、單槓」那些等等會用力的,當然就更放鬆不下來了,所以是真的不能練。至於防身,你認為要練個10年以上才可以擁有防身的功用,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如果你是「湧泉無根腰無主」的練,那是練一輩子也是不能應用的,豈止十年而已?當你果真遇到任何危險,只有另外找防身的辦法了。 2.練太極膝蓋很重要 很容易受傷 要小心,沒錯。要預防膝蓋受傷,你可以多練站樁--渾元樁,的確只要姿勢正確就沒問題了。如果你渾元樁沒基礎,那你想功架會再有進步,那是妄想。 3.拳架沒練好,就練推手,那是躐等,不但無用,還阻礙你功架的進步,你前面說「最近練的時候發現膝蓋開始有一點點痛了」就是拳架沒練好的證明。 4.「落跨」是結果,不是練的過程,你能練到「鬆腰」,自然會得到「落跨」的結果,「落跨」也就是「鬆跨」。你說「讓力量都放到腳底板 腳底板有平均受力 而身體(尤其是腿)都沒有出力支撐」、「我只要可以抓到那個感覺 不要讓腿來支撐 放到腳底」,把這些用在站樁--渾元樁上,你會漸入佳境。
2006-09-03 13:56:38 補充:
太極岐路何其多?唯有練習者作適當抉擇,才有可能選出通向太極目標捷徑。「鄭子太極拳」卻是從「初學」到「入門」到「登堂入室」到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都要求「鬆」,「鬆」是練成「鄭子太極拳」的「一以貫之」的不二法門。
2006-09-02 09:16:16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明道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