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出家與在家的愛(心)與責任(修行)如何說?我知道出家人有使命所以犧牲親情出家為眾生佈施佛法,精進不懈,我很尊敬。但是平常人修道修成只愛上師.佛理,一切時間精力全給宗教,對家庭親情人際看淡美其名放下,是否失去學佛做人的基本意義?
2006-08-31 15:00:39 · 9 個解答 · 發問者 再想想 7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這種人可能迷於經文聽不進去普通話,請有真佛學的善知識引經文勸一勸吧!說說佛要我們在家人怎麼修啊!功德無量。感恩。
2006-08-31 17:18:45 · update #1
http://book.bfnn.org/books2/1314.htm#a02 ◎釋功德淨土第二
韋公又問。.....。師言。吾與大眾作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頌曰。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師復曰。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時刺史官僚。在會善男信女。各得開悟。信受奉行。
2006-09-09 12:02:32 · update #2
謝謝大大們的回應^^
2006-09-09 20:55:45 · update #3
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世法是指世間法或人情世故。敦是指敦厚,實踐。倫是指儒家所謂的五倫,也就是指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的倫常。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本分,一定要遵守倫理道德。為人父,為人子,為人君,為人臣,為人夫,為人妻,為人兄弟姊妹,為人朋友,各自都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公司要扮演好上司或是部屬的角色;朋友的關係也要處理好。也就是說在家學佛者,不可以放棄這些倫常關係。放棄了五倫,等於連做人的資格 都沒有了,怎麼能夠學佛呢?
佛法有所謂五乘教法,以人乘為基礎。人乘的基礎,也就是五戒:不殺、不盜、不淫、不妄、不酒。這五戒的修行,等於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一直鼓勵在家人學佛。他不收出家弟子,其弟子都是在家人,因為他是儒家出身,深深瞭解儒家孔孟之道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也是學佛的基礎。孔孟之學,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如何發出生命之光,生命之熱,來服務眾生。儒家到宋、明兩朝出現理學,而有宋明禮教。在五四運動之後,被稱為吃人的禮教,被貶抑得一文不值,但這不是孔孟諸賢的本意,他們強調禮、樂、射、藝、書、術。做人不但要懂禮儀,還要會射箭、唱歌、騎馬等等,世間法都要會。
我們前面提到菩薩道和解脫道是不一樣的,菩薩道強調五明。出家眾是可以專業的修解脫道,可以閉關,而在家人要懂得世間法,具足五明。
醫方明 在家人要懂醫方明,懂得如何養生,保持健康,擁有保健的知識。不能因為學佛而不顧身體健康。比起藏傳的喇嘛,北傳的學佛者,身體相對的比較差;漢傳佛教的修行者太強調「心」,而不注重「身」。密宗、藏傳喇嘛的修行注重身心和諧。在身的方面,強調脈、氣、明點。脈、氣、明點的觀想,裡面就有運氣,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氣功,以鍛鍊身體。密法認為身與心源自同一個源頭,這個來源就是一般所說的佛性,本覺自性。在本覺自性之上,因緣和合產生兩個層面。一部份是精神層面,就是心的這條路。另一部份是物質層面,就是由氣脈,而有輪、有身。所謂輪,廣義的說就是指身體的器官等等,而後構成身,構成山河大地。漢傳的修行者太注重心,萬法唯心造,一切法的產生,皆是由於心識作用。但是如果身不健康,就會影響到心。在密法中,鍛鍊拙火、脈、氣、明點等種種功夫都是屬於醫方明的部分。
工巧明 工巧明是屬於技藝方面的,比如梁老師等義工所做優美的活動海報、照片整理、書法、修水電、修馬桶、修補桌椅等等技藝。
聲明 聲是指音聲。擴大來說,就是所有美化我們生命的文學、藝術等等。
因明 就是邏輯學。說話、寫文章、作事情要合乎邏輯,合乎理論,要有條理,不違因果。
內明 就是對於自身的瞭解,也就是對身、心五蘊的瞭解,起心動念的觀照,戒、定、慧的修持,以及對萬法的理解,啟發般若智慧。
盡分
學佛應從人乘學起,以人乘為基礎,也就是修五戒,之後再修天乘法,也就是十善。人乘法修不好,是不可能修佛乘的。世間的事情都作不好,是不可能去修出世間法,修佛乘的。太虛大師說:「人成即佛成。」這當然不是說把人做好,就等於把佛做好,而是說成佛的先決條件是先把人做好。
盡分就是盡自己的本分。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本分,比如當董事長的就要領導公司,目的當然是創造利潤,服務社會。不能說因為學佛了就不再創造利潤,那麼公司就維持不下去了,對員工及員工家屬影響的層面是很大的。創造利潤還可以增加服務社會,利益眾生的資糧。那麼,該以什麼方式來賺錢呢?以佛法來說,當董事長的,就以八正道來賺錢,來生活,而員工們也以八正道為工作及生活的準則。
剛才提到學佛的宗旨就是離苦得樂,破迷啟悟。在家人學佛,並沒有說要放下名利。很多人學佛之後都說名利是地獄五條根之一,名利就是不好的,名利是罪惡的。離苦得樂,破迷啟悟,是說你應當扮演好你的角色。當董事長的就要把公司帶領得能賺大錢,能夠讓員工享有好的福利,以好產品服務社會。經營的指導原則就是八正道,當然經營企業有其經營的策略。如果說你要兼顧學佛與做生意、開工廠、或是兼顧上班,最好的原則就是八正道。
2006-08-31 21:13:3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1 · 0⤊ 0⤋
這個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好像有這個規定喔!
凡出家之時,都必須經過父母和家長的同意,才可允許出家修行。
為何要讓自己生身的父母呼天搶地的哀嚎,這是不對的。
何處不可以修行,一定就要撇開自己的父母、家庭、責任以及承擔,才可以修行,這想法有點牽強。
殊不知,萬丈紅塵才是真正的修行之地,而且所結的果才是真實又豐碩的。
所以凡未經父母許可就冒然出家,寺廟之住持負有誘拐人口之嫌,政府應立法規定,懲處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不得假釋和交保之處份,再犯者,令其眾解散,不得有誤。
奉敕 金木水火土 急急如律令。
2006-09-08 22:41:3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美)是心中有真愛,(好)壞勿築堤.善導得圓滿,(挺)直腰桿做好人......
2006-09-04 08:27:5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再想想 7 · 0⤊ 0⤋
其實學佛修道者不可迷惑『出家之真諦』****************************************************標題:出家之真諦為何 依<無量壽經>開示:所謂『捨家去欲而作沙門』,可分(1)身(為了脫生死而著袈裟)心(不貪五欲六塵)皆出家(2)身出家(或因逃債,或因婚姻不滿而著袈裟)心不出家(尚貪戀家眷、五欲)(3)身不出家(或因照顧老弱眷屬,或因學佛較晚)心出家(為了脫生死,由聞思修三慧而看破五欲)(4)身心皆未出家(指一般未學佛凡夫)。而『沙門』,華譯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諸煩惱,並不一定要出家。是故在此應指前述(1)和(3)兩者。又『出家』,依古德開示是指(1)出煩惱家(2)出輪迴家(3)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火宅家,而不是形式的世間法的家。至於『出家之真諦』為何?茲依<維摩詰所說經>開示,分述如下: (一) 夫出家者,為無為法,無為法中,無利無功德。 (二) 夫出家者,無彼無此,亦無中間,離六十二見,處於涅槃,智者所受,聖所行處。 (三) 夫出家者,降伏眾魔,度五道,淨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惱於彼,離眾雜惡。 (四) 夫出家者,摧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無繫著,無我所,無所受,無擾亂。 (五) 夫出家者,內懷喜,護彼意,隨禪定,離眾過。 由此觀之,若學佛修道者能如是修行,是真出家,真出(1)煩惱家;(2)輪迴家;(3)三界火宅家,對於道行之增長,福慧之雙修,將有莫大之助益。蓋出家者唯有不計較功德與利益,秉持無利益無功德去度化眾生,功德與利益方能圓滿歸向他;出家者不執著而超越出家之定義,方能遠離六十二種邪見,進入智者方能感受到,聖者所追求目標之不生不滅永恆世界;出家者要降伏各式各樣之妖魔鬼怪,救度五道眾生,證得清淨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獲得五力(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與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方能圓融無礙,不使學佛修道者產生不必要之干擾與煩惱,尚能讓有煩惱之眾生起善心,而遠離一切邪惡因緣與環境;出家者須能攝服一切外道,剖析一切事物皆因緣生而不執著,如同蓮花出於污泥但不為污泥所染,亦無私我之希求,更無得失之心,對外界現象不計較,心湖平靜無波;出家者更應心存感恩心,心胸開朗喜悅,方能隨順眾生之心意,循循善誘,引導其步入正法,雖身在五濁惡世,但心常在禪定之中,而遠離一切過失。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若欲成就佛道,必須發心出煩惱家、輪迴家與三界火宅家,最好要身心皆出家,至少也要身未出家而心已出家,方能真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悲智雙運、福慧雙修,精進勇猛地向『成佛之道』邁進。願與諸仁者共勉之!Wednesday, August 07, 2002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2006-09-03 09:12:5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果前 7 · 0⤊ 0⤋
學佛要漸進,在家居士要把家庭照顧好,亦是功德一件。
佛教講放下是指內捨貪嗔痴慢疑,外捨五欲六塵,完全在自己身上。
在家居士可以參考優婆塞戒經,裡面有教導在家居士如何修學。
學佛要以戒為師,佛遺教經中講的很清楚。
祝福修學自在吉祥
2006-09-02 12:28:3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mf159 7 · 0⤊ 0⤋
要從[經文]中找到您想要的答案...可能很難.[佛陀為何出家??]...
只是學佛者當知[善因]是修持成就的[助力]...而居士當知[最大的善因緣]來自,自己的親人!!
2006-09-01 07:11:3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charlie 7 · 0⤊ 0⤋
這就是典型的迷信囉
把以前"執著"的"家
換成"執著"==廟
把以前執著的名利
換成"執著"==功德
還是在"執著"",那種人也是沒得自在啦,只不過以前你罵他家人他會生氣,現在不會,要罵他師父他才會生氣!
換個執著的對像罷了,,,,,,還系沒修行,,,,表面上是學佛,其實是學佛的樣子而已,佛的東西,他一點也沒學到,,呵
2006-08-31 21:43:21 補充:
老實說,要讓這種人清醒,還真是困難!提供點方法,您試試看吧你去問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怎麼解釋?他若回答完了,您再問他,那功德算不算夢幻泡影 那佛理算不算夢幻泡影 為什麼佛說他未曾說一法? 為什麼要去法執?佛說要放下,系放下什麼?,,,,放下家人還是佛法還是功德?還是對一切都不執著,都盡本分,都不分別,都顧到?佛說不要自私,如果只為自己學佛,不理他人,算不算自私?要如何才系佛滴好弟子?
2006-08-31 21:43:59 補充:
以上你隋便選個問問看,看他會不會清醒!先告訴你,用佛理和他爭辯是只會加重他的執著的,用問的方式,引他自己去想到,去明白,比較實際!您參考看看吧再不然只好找他師父告訴他囉,,,
2006-08-31 15:54:41 · answer #7 · answered by 松沙小 7 · 0⤊ 0⤋
每個角色伴演不同的時機
不同的時機做不同的事
出家的師父 就是修行 就是度眾
他受不了可以還俗 沒人逼他
如果你真的把愛擴大
不會執著於親情 愛情
但佛沒有規定人人要如此
2006-08-31 15:47:00 · answer #8 · answered by ? 6 · 0⤊ 0⤋
那就是修道者顛倒了,為何其是在家修行者,是因其與你家人有因緣,故親近善知識也要先把家人之間的因緣處理圓滿,佛理亦可在家找個時間修行,畢竟現在找法聞法極非常方便.該做要做,該辦要辦,其已根本顛倒.學佛理乃是在學做人的道理!
2006-09-01 19:52:53 補充:
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AHan/T010252b.htm佛說善生子經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此部經閣下可先參考看看!內有段經文如下引述"同苦樂之友。當以四事知。何謂四。施之以己所寶。施之以妻子利。施之家所有。言忠為忍言。頌其義曰 與其利己者 有財利亦與 與以家之利 言忠為忍言 如斯為友像 智者所習親 當與此從事 必益不為惡 問其是否對家人已盡了責任?該作已作,該辦已辦?
2006-08-31 15:42:07 · answer #9 · answered by 英融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