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看到此版很多善知識~讚嘆~^^v

我想請問一下一些精通佛典的大德或是修行很好的大德們一個問題。
佛陀怎麼教導和指引我們如何去面對自己的情緒或是如何調伏、運用自己的激動的情緒??

請各位佛教的大德善知識來回答吧!阿彌陀佛!

2006-08-28 06:25:06 · 13 個解答 · 發問者 3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還是喜歡還是小笨蛋兄的回答....

2006-08-31 16:03:46 · update #1

大家答得都很好,謝謝你們!!

2006-09-02 06:00:26 · update #2

13 個解答

節錄金剛經經文供參考,若能學習觀空,以空性之理觀察現象界一切法,就能用佛法的真諦來面對自己所遇到的順逆境,雖不容易做,但若有心也慢慢會改變你所遭遇的境界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答)
(1)佛告須菩提 (中略)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2)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3)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4)「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5)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6)「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7)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8)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9)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006-08-28 13:48:1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龍哥 6 · 0 0

有很多網友回答了許多! 我做補充吧!
大德啊!
以你目前的心的狀況, 你無法在一短短時間內, 練就**無我**工夫!
所以在此, 我只能教你一個很好用的對治方法! 至少能讓你在面臨情緒產生激動, 瞋怒, 悲傷, 不平, 怨忿時, 可以立刻排除被外境牽動的心! 讓起伏的情緒在短時間內恢復平靜!

1.用眼睛看遠方(沒有目標的往遠方看)!(越遠越好!)
2.接下來做深呼吸 慢慢的吸氣 再慢慢吐氣( 眼光依然停留在遠方或閉上眼睛皆可)!
3.再用耳朵仔細的聽! 聽外境一切音聲(沒有目標的 ! 只是聽!)
然後 你就能親身體驗到另一種意境與感受!
試試看! 你就能嚐到各種激動情緒突然消失的法喜!

2006-08-31 18:44:1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慧如 3 · 0 0

如何調伏、(運用)自己的激動的情緒??

情緒激動時調伏需淨心,靜不下來時呢?可做的多了,我的平凡經驗︰離開想念去空曠安全的公園走走舒展一下,或做點腦子單純運作卻得專一的事,掃地拖地整理環境、運動跑步、洗澡洗衣.......情緒也可以慢慢平服一些...又有身體勞動,免得腦子淨化了身體卻退化了?家住海邊的最高興了,可以喊出來一吐為快把情緒丟向大海(人別一起丟)....然後再回來淨心較容易.....

2006-09-04 13:00:33 補充:
對了∼∼網路也像海,若有人來丟情緒?別罵他!^^ 也別罵我哦!自己有自己以為的回音?!哦......我聽到了?!^^. "

2006-08-30 07:42:4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再想想 7 · 0 0

南無阿彌陀佛

在這些情緒感受中加入「南無阿彌陀佛」,在這些心想中加入「南無阿彌陀佛」,「任憑佛號,只管念佛」,靜觀其變。

2006-08-30 09:41:45 補充:
將「靜觀其變」改為「靜待彌陀來迎」!南無阿彌陀佛

2006-08-30 05:39:3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念佛娃娃 3 · 0 0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2006-08-29 06:45:15 · answer #5 · answered by mf159 7 · 0 0

佛陀有個故事。
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好長的一段路..
那人用盡各種方法 誣蔑他。

最後,佛陀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的?」

那人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

佛陀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已?」 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重點就在於,只要心靈健康,別人怎麼想都影響不了我們。

若我們一味地在乎別人的想法或說法,就會失去自主權。

2006-08-28 16:54:23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可樂 3 · 0 0

自己是大家眼中的鏡子戲
大家也是自己眼中的鏡中戲
隨時反觀自照自心
便能清楚念起的情緒和變化
輕輕放下
無影無踪
心寬天地寬

2006-08-28 15:36:29 · answer #7 · answered by 虛無 3 · 0 0

心經中 的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 看聖嚴法師的著作 苦惱登時超越了

2006-08-28 15:02:26 · answer #8 · answered by 幫助別人真快樂 1 · 0 0

佛陀的教導是安住在【四念處】,
以【四念處】為主的生活不斷觀照,
就可以觀察到無常、因緣等等的智慧。
進而調伏改善觀察貪瞋痴的升起~~

南無阿彌陀佛!

2006-08-28 12:34:19 · answer #9 · answered by 呂太豪 5 · 0 0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適當就好....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防範勝於治療
學習五戒十善,戒定慧,斷貪嗔痴
修慈悲喜捨
阿彌陀佛

2006-08-28 10:33:34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落葉歸根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