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經典被人曲解,感嘆人們竟失去清心。
佛曾說過:眾生皆有佛性。
但現在在虛擬世界跟現實社會裡,正面的力量在消失,負面力量在擴大。很多人常被文字障所束縛住,只看見字面上的意義,卻不曾思考佛是在何種情況下說這句話?卻不曾思考這句話是否另有含意。腦海裡就只是自私認為,自己已經了解佛所說的話、了解佛所做的行為,就認為自己已經開悟,修行要是這麼簡單,佛陀也不用在菩提樹下待那麼久!!!
如果說,書上寫的就是對的,而不去查證引述的正確與否,這不也犯了「依人不依法」?很多時候,我們向上師學習,但有很多時候,我們也是得自己修行,自己做研究,自己去思考,並將自己的疑問做適當的提出,請上師解惑。這才是作為一個修行者該有的態度吧!
若只是重複貼文,幻想那虛幻的阿賴耶識,忽略尊重佛法僧的精神,忽略佛法是如此的廣大無邊,整天沉溺在那些大香、小香、精液裡,那這一切的修行,這一切的功德都是枉然!
所以,我們該如何從互相尊重開始做起?怎樣才是真正修行者應有的態度?
2006-08-26 08:12:13 · 14 個解答 · 發問者 納蘭慈柔 4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給:密宗雙身修法是邪淫之法並非佛法
我乃藏傳佛教弟子,我的上師可是要我們尊重佛法僧,要我們能秉持慈悲、利他的精神去修行,希望我們對社會能貢獻一己之力。
而我所說的:整天沉溺在那些大香、小香、精液裡,那這一切的修行,這一切的功德都是枉然!是在指你們這些腦袋有幻想症的人,一天到晚像得失憶症般的重覆開題,只會討論雙修、大香、小香、精液,難道蕭平實沒要你們用功點學習?難道他的授課都是在講這些東西?難道他的授課都是在批評四大山頭嗎?這樣的不尊重佛法僧還算是佛弟子嗎?
2006-08-26 17:55:00 · update #1
還有,別在我的部落格裡貼些預售的文章。現在是怎樣?你們的書現在是賣不出去,所以拼命廣告放送喔?告訴你,像蕭平實這樣只會躲在角落,連露面都不敢露面的人,要我相信他的言行是多麼正直,我才不相信!
有本事請他出來見見大家阿,相信大家對他應該有很多疑問吧!可別說,不需要蕭平實出面,只要弟子代勞就好,這樣的理由我可是不接受喔!
2006-08-26 18:01:50 · update #2
朋友! 你在抱怨嗎?
你的心似乎一直處在不平與氣忿當中!
蕭平實我也聽過! 但我已不再對他做任意批評了!
因曾經我親自去證實過!去他的講堂聽過幾堂課!
所以我不再給這一號人物下任何好與壞之斷言!
你的佛法知見非常正確! 我非常佩服與認同!
我也與你有相同的佛知見!
然而人或事或物 如果你從遠方觀看
往往會失去它的真相!
所以我在此建議你:
如果你想了解蕭平實所講法的內容是否真的如你所言:
一直在大小香與精液中徘徊, 你不妨自己親自去聽聽看!
就能馬上知道蕭平實並沒有如你所形容的那般!
就因為我去證實過, 如果你也能去證實,
那麼你心中的疑問與不平與氣忿就立刻會消失了!
這對一個修行人的你而言, 何嘗不是一件意樂?
2006-08-28 05:50:4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慧如 3 · 0⤊ 0⤋
在知識+真的增長很多知識,然而身為一位皈依多年佛教徒, 我卻對佛教版面內的許多發言很失望. 對於藏傳佛教, 自己也曾發問, 但很少得到正面的回答, 反而都是鬧場亂貼文散播偏激理論的毀謗言論. 讓我除了失望更感嘆, 是否正知正見的大德們寧可選擇沉默了...我很認同版主的想法,也覺得劣幣逐良幣的趨勢正在此漫延. 真令人感歎!
2006-09-08 10:41:4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4 · 0⤊ 0⤋
無力無緣非此時能度他時---暫時遠離惡友惡知識--強諍強辯--也只不過是更結惡緣罷了
發菩提心當成就後--度他成就
2006-08-28 09:39:4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老番顛 6 · 0⤊ 0⤋
《大乘密嚴經》卷2:「諸仁者!阿賴耶識恒與一切染淨之法而作所依,是諸聖人現法樂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諸佛國土,悉以為因,常與諸乘而作種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CBETA, T16, no. 681, p. 738, a4-7)《宗鏡錄》卷47:「若有不信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別求真如理者。如離像覓鏡。即是惡慧。」(CBETA, T48, no. 2016, p. 695, a3-5) 永明延壽禪師開示:如果不信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離於阿賴耶識而別求真如之理體者,就如同離開鏡像而另外再去找一個鏡體般的愚癡,這樣的人就是惡知識也;如今樓主即是 永明禪師所訶責的惡知識也。
2006-08-27 07:56:2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其實身在台灣大家都不曾注意,的儒家的中心思想就在身邊。
看看詩經,看看論語、中庸,答案可能就在其中了。
可惜樂經失傳了,讀詩可以增加智慧,充實自己的涵養,讀樂可以訓練自己的情緒有正當的紓發,讓自己能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君子。
仔細看看唄!我想那應該能補助各位的佛學吧?!人成即佛成。
2006-08-26 22:36:33 補充:
其實身在台灣大家都不曾注意,的儒家的中心思想就在身邊。
看看詩經,看看論語、中庸,答案可能就在其中了。
可惜樂經失傳了,讀詩可以增加智慧,充實自己的涵養,讀樂可以訓練自己的情緒有正當的紓發,讓自己能成為一個真正不會太過怒不會太過喜,頂天立地的君子。
仔細看看唄!我想那應該能補助各位的佛學吧?!人成即佛成。
佛教是一個聖者的教誨,在下希望哪位佛教大德善知識能夠教導,對於自己激
動的情緒應該怎麼處理,我想...這才是當眾這個版面每位大眾真正需要的吧?
在下不才,致誠禮請佛教版的諸位善知識,如果您們真的真材實料,懇請你們不吝的,以法布施此版的諸位大眾,令諸位大眾能各取所需,不再受激動情緒的牽引,從中解脫,皆得清涼。
2006-08-26 18:36:33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沐 3 · 0⤊ 0⤋
不過我怎麼覺得?認識真理前要先懷疑自己?面對真理留一絲絲懷疑挺奧妙的!因為真理是什麼---無完美解答。100%對,也是一種迷信!睜眼目視太陽光全吸收?保證瞎眼!所以地球會有大氣層,世上沒有十全十美,忍受缺憾才無遺憾,無遺憾才能有真愛---可能較接近吧?!影印的圖片總非原件,效果好也只能稱讚原創人,無法像自己親手畫般感動,雖然自己可能畫不好。自己的孩子總是特疼?別溺愛就好。
2006-08-26 19:21:24 補充:
若有人修到一視同仁入聖了,該尊敬他別盲目崇拜,若自己能做到如聖人境界也無需崇拜他或自己,懂得尊重就可以了。∼∼我亂說聽聽就算.忘了也好,相信您自己實際體驗去做去吸收的,對自己較有用。別人的意見總是參考而已...............您不是別人,聖人之心也不容揣度,後人揣度自生妄自註解----這樣說好像又很矛盾----也許會刪了此意見吧!^^。對 佛祖我很尊敬/恭敬/信服。對 他人我還算尊重....我目前只是學到這裡。人因為有一點點小矛盾(只要不是代誌太大條就好吧?),所以才有意思吧?
2006-08-26 15:20:5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再想想 7 · 0⤊ 0⤋
佛世難值 佛法難聞 人身難得
末學想說
不要再互相做無謂的攻訐了
希望不久這裡會變成一個討論法義的地方
也不柱在此娑婆五濁互為有緣
大家都來加油吧
~~~~~~~~~~~~~~~~~~~~~~~~~~~~~~~~~~~~
若是有所法義上的研討
如果各方真的能累積不少的見第上的認知差別
末學再建議 何妨舉辦多一點的法義辯正的討論會
以解決彼此之意見分歧
~~~~~~~~~~~~~~~~~~~~~~~~~~~~~~~~~~~~~~~~~~~
和平並非唯一的解決之道 下下策者則以征戰解決之
~~~~~~~~~~~~~~~~~~~~~~~~~~~~~~~~~~~~~~~~~~~~
2006-08-26 15:16:54 · answer #7 · answered by EniinE 6 · 0⤊ 0⤋
起信論云「依一心法有二種門︰心真如門.心生滅門」。法義上二者是交融的.也就是無分別心。如一切起心動念起時,皆是心生滅門,此時是識性起作用。但是緣生無性,本質還是真如心。再如生死涅槃說︰生死即涅槃是清淨心,也就是生死的本體是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無分別,無分別就是涅槃,它是一體的。涅槃即生死就是本體,故中論云「生死之實際.即是涅槃際。涅槃之實際.即是生死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即交融也。但是經中又云「有諍說生死.無諍說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也就是空有一體。這就是告訴我們真如與識性是同一心。真如隨緣成一切法,明真如是因識性才顯出來的,如果能捨去識性真如心就不必求,因為它是本自具足的。所以修行首要是捨識性而用根性,就當下成就。識性就是第八阿賴耶識。根性就是我們本體,一般稱六根。因此華嚴經的行法就是根塵相接時,不可用意識到家第八阿賴耶識,要直皆消歸自性,那就是進入娑婆若海,也就是產生智慧。如此修行名為無修,無修之修,修即無修,為真修矣。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若是應用腦筋的震盪做接觸,就是屬於識性。六識與六塵在激盪時,六塵境界是幻化的。若是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時,六塵境界是永恆的,而不是震盪的。所以說:根塵相接用六識來接觸六塵的境界,稱為識塵相盪。這兩種的差異,最主要的是我們腦筋意識型態的灌入,是應用腦筋的方法。這是應用一種表面的反射作用。人有四種型態,最低層的人是「物理現象」,他就是反射作用。他像鏡子一樣,所有的境界現前時,就即刻做反射。這種反射就是識塵相盪的現象。這個就是腦筋的作用,這是世間識性的教育。識性的教育會反射快速,但無法深入。這是凡夫行為。
修行是要能深入與深耕,並且一再的深化,因此必需一而再的反複讀誦或精讀,這就是應用根性。經過日積月累的讀或誦,就能轉入專注。專注就能一再深入,深入就會使生命能量一再增加。所以應用根性就能一再深耕。這就是精讀而專注入深化,所促使生命能量源源不斷。反之,若應用腦筋就跟隨外境在轉,身體能量會耗盡 ,生命能量也會隨之枯竭,這就是用腦過度,而產生老人痴呆的。若用根性身體能量就不消耗,反而生命能量會增加,這個是禪定的功夫。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修行,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把一切境界流入根性,這就是活在當下。一個不是修行者,面對根塵境界,就會開始追求。這就不是處在當下,這是分別所致。用根性是直接融入境界中。這種融入是無分別的,但是是是清清楚楚的。
專注就是制心一處。譬如用眼根專注一物,那是不可思議的甚深禪定。識性就不如此,當我們看到一物時,瞬間就會投射出去,因為我們沒有穿透。用根性就是用穿透的,穿透生命能量就會增加。所以佛法是根性是覺悟的教育、是直接進入到我們的自性海中。換句話說:識性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是透過「第六意識」去分別執著,落入八識田中,再反射的起作用。根性是不經過第六意識的,它是用覺性直接引入娑婆若海裡 ,這就是捨識用根的方法。能夠應用捨識用根,法身慧命就能提升。
2006-08-26 17:34:54 補充:
錯誤︰『不可用意識到家第八阿賴耶識』。修正︰『不可用意識到第八阿賴耶識』。
2006-08-26 13:29:10 · answer #8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大部份的人都是選擇獨善其身的....
不容否認的事實~~
2006-08-26 10:18:47 · answer #9 · answered by ? 1 · 0⤊ 0⤋
感嘆無用,盡力而為
越難渡的人,你渡成功了,相對的過程中,自己所開悟到也更真實,更多
壞人,只不過是自己的鏡子罷了,,,
加油,別失去信心
2006-08-26 09:06:52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松沙小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