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大禹治水 和 夸父逐日
 
有收錄在 [史記] 嗎 ?
 
 
可提供2篇些大家都知道的史記內容嗎?

2006-08-26 08:04:44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林尾蛇 2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3 個解答

大禹治水 楊春 整理 (http://www.epochtimes.com)大禹,約生於公元前2297年6月6日,卒於公元前2198年8月,享年100歲。大禹是黃帝的玄孫,姓姒,名文命。大禹的父親叫鯀。 相傳四千多年前,水神發了怒,把天撞了個大洞,天河裡的水直瀉而下,把大地吞沒了,到處是汪洋。於是,鯀--大禹的父親被舜王叫去治水。 鯀上天偷了一袋“息壤”。這息壤是神土,見風就增長。鯀十分高興,治水時,他就取出一點息壤,放在水上,然後讓風吹,息壤就變成一條一條的堤壩。鯀想用築堤的辦法來減少洪火的衝擊。可是,他想錯了,水少可以用土堵一堵,可那樣洶湧的洪水,光用土是擋不住的。所以堤壩最後總是被沖垮,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鯀由於只相信築堤壩堵水,結果沒有把洪水治好,被舜處死了。 後來,禹長大了,他看到洪水滔天,民不聊生,決心治好洪水。大禹為治水穿山越嶺,腳趾甲都磨光了,一直到三十歲還沒有結婚。大禹愛上的一位塗山姑娘一直等待著他,終於等到大禹來迎娶,但婚後才四天,大禹又去治水了。《史記》中有這樣的記述:“禹抑洪水十三年,過家不入門”。在民間,“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是婦孺皆知,而大禹成婚的那四天至今仍是江淮一帶嫁娶的好日子。 大禹有神力,疏導黃河時,為防止河水倒流,大禹用神力把龍門山辟為兩半讓水流過,於是就有了龍門,“鯉魚跳龍門”說的就是這裡。 巫山神女相助 大禹治水來到巫山,這巫山綿延八百里,岩石堅硬異常,更有狂風驟起,刮得天昏地暗,山崖震動,江濤像山峰一樣矗立起來,鑿山的民工有許多喪命於狂風駭浪之中,幾個月來,無法鑿開那堅硬似鐵的岩石,大禹甚為發愁。 西王母第二十三個女兒瑤姬,心地善良,喜歡遊玩。有一天,她帶著侍女和一幫侍臣從東海遨游回來,駕著彩雲輕飄飄地從巫山經過。大禹見到瑤姬,連忙對空致意,請求瑤姬幫忙。瑤姬既憐遭受洪水災害的人們,又敬佩大禹為民治水的精神,慨然答應。她告訴大禹:要打通巫山,須用火燒。又派出神將狂章、虞余、黃魔、大翳去幫助大禹治水。 大禹非常感激瑤姬的指點,率眾百姓在巫山兩頭放起火來,瑤姬和神將也施展本領,或用電轟,或用雷霹。經過七七四十九個日夜,堅硬的岩石漸漸變軟起來,施工的人們很快就打通了巫山八百里,讓洪水從巴蜀境內流出來,直向大海奔去。 治理後的巫山成為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瑤姬也因在打通三峽時耗盡了神力,回不到天上,只能留在人間。她天天站在高崖上凝神眺望,看到三峽風險浪急,許多行船在風浪中沉沒,她就派遣了幾千隻水鳥,輪番在峽谷中飛行,擔任行船的導航,引導人們安全地從峽谷中通過。 瑤姬長久地站在高崖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久而久之,漸漸地化為巫山的一座山峰,後人稱之為“神女峰”。而陪伴她的侍女們,也化成大大小小的峰巒,永遠陪伴著瑤姬,這就是巫山十二峰。 讓人敬重的“禪讓” 由於大禹仁愛寬厚,以百姓疾苦為先,深受人們的愛戴。舜也十分信任大禹,便封他於夏地,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大禹州市。大禹成為“夏禹國”的國君,所以大禹也叫夏大禹。 大禹為人有功不居、仁厚可靠,雖然只是一個國君,卻很受舜的信任,每有要事都要請他去商量。 舜沒有把帝王之位傳給自己的子孫,而是於公元前2208年禪讓給賢能的大禹。開明、仁德的“禪讓”令現代人望塵莫及。現代中國不僅一黨制和任人唯親,還耗費巨資搶官當。而中國古人的以德治國卻為後人千古傳頌。  (正見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3/7/16/c13657.htmhttp://www.dajiyuan.com)夸父逐日上古神話故事。傳說夸父威猛好勝,乃與太陽追趕競走,總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黃河、渭水仍然不夠,再往北邊大澤去找水喝,卻渴死在途中。他隨身的手杖棄置在地上,後來長出了一片桃林。典出山海經˙海外北經。後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壯志但未竟大業。南朝宋˙釋僧愍˙戎華論折顧道士夷夏論:
圖片參考:http://140.111.34.46/chengyu/mandarin/wordpicture/fa41.gif
http://140.111.34.46/chengyu/mandarin/fulu/dict/cyd/2/cyd02469.htm#

2006-08-26 09:06:5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大禹治水有提到
誇父逐日沒有
第一篇:
聶政是軹邑深井裡人。他為殺人躲避仇家,和母親、姐姐逃往齊國,以屠宰牲畜為職業。
過了很久,濮陽嚴仲子奉事韓哀侯,和韓國國相俠累結下仇怨。嚴仲子怕遭殺害,逃走了。他四處遊歷,尋訪能替他向俠累報仇的人。到了齊國,齊國有人說聶政是個勇敢之士,因為迴避仇人躲藏在屠夫中間。嚴仲子登門拜訪,多次往返,然後備辦了宴席,親自捧杯給聶政的母親敬酒。喝到暢快興濃時,嚴仲子獻上黃金一百鎰,到聶政老母跟前祝壽。聶政面對厚禮感到奇怪,堅決謝絕嚴仲子。嚴仲子卻執意要送,聶政辭謝說:「我幸有老母健在,家裡雖貧窮,客居在此,以殺豬宰狗為業,早晚之間買些甘甜鬆脆的東西奉養老母,老母的供養還算齊備,可不敢接受仲子的賞賜。」嚴仲子避開別人,趁機對聶政說:「我有仇人,我周遊好多諸侯國,都沒找到為我報仇的人;但來到齊國,私下聽說您很重義氣,所以獻上百金,將作為你母親大人一點粗糧的費用,也能夠跟您交個朋友,哪裡敢有別的索求和指望!」聶政說:「我所以使心志卑下,屈辱身份,在這市場上做個屠夫,只是希望借此奉養老母;老母在世,我不敢對別人以身相許。」嚴仲子執意贈送,聶政卻始終不肯接受。但是嚴仲子終於盡到了賓主相見的禮節,告辭離去。
過了很久,聶政的母親去世,安葬後,直到喪服期滿,聶政說:「唉呀!我不過是平民百姓,拿著刀殺豬宰狗,而嚴仲子是諸侯的卿相,卻不遠千里,委屈身份和我結交。我待人家的情誼是太淺薄太微不足道了,沒有什麼大的功勞可以和他對我的恩情相抵,而嚴仲子獻上百金為老母祝壽,我雖然沒有接受,可是這件事說明他是特別瞭解我啊。賢德的人因感憤於一點小的仇恨,把我這個處於偏僻的窮困屠夫視為親信,我怎麼能一味地默不作聲,就此完事了呢!況且以前來邀請我,我只是因為老母在世,才沒有答應。而今老母享盡天年,我該要為瞭解我的人出力了。」於是就向西到濮陽,見到嚴仲子說:「以前所以沒答應仲子的邀請,僅僅是因為老母在世;如今不幸老母已享盡天年。仲子要報復的仇人是誰?請讓我辦這件事吧!」嚴仲子原原本本地告訴他說:「我的仇人是韓國宰相俠累,俠累又是韓國國君的叔父,宗族旺盛,人丁眾多,居住的地方士兵防衛嚴密,我要派人刺殺他,始終也沒有得手。如今承蒙您不嫌棄我,應允下來,請增加車騎壯士作為您的助手。」聶政說:「韓國與衛國,中間距離不太遠,如今刺殺人家的宰相,宰相又是國君的親屬,在這種情勢下不能去很多人,人多了難免發生意外,發生意外就會走漏消息,走漏消息,那就等於整個韓國的人與您為仇,這難道不是太危險了嗎!」於是謝絕車騎人眾,辭別嚴仲子隻身去了。
他帶著寶劍到韓國都城,韓國宰相俠累正好坐在堂上,持刀荷戟的護衛很多。聶政徑直而入,走上台階刺殺俠累,侍從人員大亂。聶政高聲大叫,被他擊殺的有幾十個人,又趁勢毀壞自己的面容,挖出眼睛,剖開肚皮,流 出腸子,就這樣死了。
韓國把聶政的屍體陳列在街市上,出賞金查問兇手是誰家的人,沒有誰知道。於是韓國懸賞徵求,有人能說出殺死宰相俠累的人,賞給千金。過了很久,仍沒有人知道。
聶政的姐姐聶荌聽說有人刺殺了韓國的宰相,卻不知道兇手到底是誰,全韓國的人也不知他的姓名,陳列著他的屍體,懸賞千金,叫人們辨認,就抽泣著說:「大概是我弟弟吧?唉呀,嚴仲子瞭解我弟弟!」於是馬上動身,前往韓國的都城,來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聶政,就趴在屍體上痛哭,極為哀傷,說:「這就是所謂軹深井裡的聶政啊。」街上的行人們都說:「這個人殘酷地殺害我國宰相,君王懸賞千金詢查他的姓名,夫人沒聽說嗎?怎麼敢來認屍啊?」聶荌回答他們說:「我聽說了。可是聶政所以承受羞辱不惜混在屠豬販肉的人中間,是因為老母健在,我還沒有出嫁。老母享盡天年去逝後,我已嫁人,嚴仲子從窮困低賤的處境中把我弟弟挑選出來結交他,恩情深厚,我弟弟還能怎麼辦呢!勇士本來應該替知己的人犧牲性命,如今因為我還活在世上的緣故,重重地自行毀壞面容軀體,使人不能辨認,以免牽連別人,我怎麼能害怕殺身之禍,永遠埋沒弟弟的名聲呢!」這整個街市上的人都大為震驚。聶荌於是高喊三聲「天哪」,終於因為過度哀傷而死在聶政身旁。
晉、楚、齊、衛等國的人聽到這個消息,都說:「不單是聶政有能力,就是他姐姐也是烈性女子。假使聶政果真知道他姐姐沒有含忍的性格,不顧惜露屍於外的苦難,一定要越過千里的艱難險阻來公開他的姓名,以致姐弟二人一同死在韓國的街市,那他也未必敢對嚴仲子以身相許。嚴仲子也可以說是識人,才能夠贏得賢士啊!」
從此以後二百二十多年,秦國有荊軻的事跡

第二篇:
曹沫,是魯國人,憑勇敢和力氣侍奉魯莊公。莊公喜愛有力氣的人。曹沫任魯國的將軍,和齊國作戰,多次戰敗逃跑。魯莊公害怕了,就獻出遂邑地區求和。還繼續讓曹沫任將軍。
齊桓公答應和魯莊公在柯地會見,訂立盟約。桓公和莊公在盟壇上訂立盟約以後,曹沫手拿匕首脅迫齊桓公,桓公的侍衛人員沒有誰敢輕舉妄動,桓公問:「您打算幹什麼?」曹沫回答說:「齊國強大,魯國弱小,而大國侵略魯國也太過分了。如今魯國都城一倒塌就會壓到齊國的邊境了,您要考慮考慮這個問題。」於是齊桓公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佔的土地。說完以後,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壇,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談吐從容如常。桓公很生氣,打算背棄盟約。管仲說:「不可以。貪圖小的利益用來求得一時的快意,就會在諸侯面前喪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對您的支持,不如歸還他們的失地。」於是,齊桓公就歸還佔領的魯國的土地,曹沫多次打仗所丟失的土地全部回歸魯國。

2006-08-26 09:18:2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梵天 2 · 0 0

有~~~~~
《史記》載:「當帝堯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後來黃河泛濫,洪水滔天,四嶽推舉鯀治水。鯀為人剛毅有膽量,但不知水性,他採用壅塞的辦法,哪裡出水堵哪裡,致使洪水四溢橫流,這樣過了九年水害不但絲毫沒減,災難反而更加深重,舜就在羽山將鯀處死了。聽族人說鯀的兒子寬仁有德善於治水,舜回朝向帝堯推薦他,帝賜名為「禹」,讓他繼父之職。詳全文http://www.epochtimes.com/b5/4/11/26/n729077.htm

好像沒有喔~~~~史記應該是紀錄比較有根據的事情
夸父追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山海經.海外北經》
題解要點:
1出處:本文選自《山海經.海外北經》
2主旨:文中著力於夸父勃勃雄姿和堪稱壯舉的行為描述。寓含了對夸父由衷的褒揚,寄寓了對敢於征服自然,追求光明的英雄行為的無限讚美。
作者精要
1作者:《山海經》的作者,傳統以為乃大禹、伯益。實則《山海經》並非一人一時之作。
2時代:《山海經》的著作時代,大約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至西漢末年劉歆
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本來只有十三篇,現在流傳的則有十八卷。
3內容:《山海經》書中主要記述古代的神話、巫術、宗教、地理、物產,也包
括古史、民俗、民族、醫藥等,是研究中國上古社會的重要文獻,具有多方面
的學術價值。
詳全文http://www.nssh.tpc.edu.tw/china/chinese/17.htm

另外兩篇:
1.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史 記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詳全文http://home.kimo.com.tw/lilburnkwan/guwen/505.htm

2.李斯列傳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Ⅰ年少時,為郡小吏,Ⅱ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懮。
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注Ⅰ索隱地理志汝南上蔡縣,云“古蔡國,周武王弟叔度所封,至十八代平侯徙新蔡”。二蔡皆屬汝南。后二代至昭侯,徙下蔡,屬沛,六國時為楚地,故曰楚上蔡。
詳全文http://www.starblvd.com/mem/l/a/lastwit/war-state/shiji/087.htm

2006-08-26 09:02:4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Bleach 2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