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密部的大日經在內容大概為何?
可以讀嗎?
阿彌陀佛
------------------------------
2006-08-14 12:22:00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狂密與真密 第二輯 平實居士著
第七節 密宗之《大日經》亦誤解般若空性
密宗之主要經典《大日經》,全名為《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經中之「大毗盧遮那佛」,亦誤會般若經所說之空性,而以一切法緣起性空之「蘊處界空相」說為空性,所說悉不能觸及第一義心之實相。譬如卷一中之「大毗盧遮那佛」云:
《《祕密主!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淨故。心不在內、不在外、及兩中間。心不可得。……虛空相心離諸分別、無分別,所以者何?性同虛空,即同於心;性同於心,即同菩提;如是祕密主!心、虛空界、菩提,三種無二。……祕密主!若族姓男、族姓女,欲識知菩提,當如是識知自心。祕密主!云何知自心?謂若分段、或顯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受、想、行、識,若我,若我所,若能執若所執,若清淨,若界,若處,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大正藏》18卷第一頁下欄)
《楞嚴經》中雖亦作是說,然楞嚴如是說者,乃是說前七識妄心之性,並說前七識妄心所顯現之見性、聞性、…乃至知覺性等皆是七識妄心之功能,並說七識心及此諸功能皆不能外於種種緣及第八識如來藏而有之。依如來藏之常恒故,令六識心與此諸見性聞性…等功能,可以夜夜斷滅已,次晨復起,故說此等功能非斷非常;直言此等功能不得外於如來藏而言其常,皆是依如來藏而有「因緣所成」之見性聞性…等故。《大日經》中之「密宗大毗盧遮那佛」則誤會楞嚴之意,故以楞嚴所說之六識妄心體性作為真實心,以如是虛妄心而外於如來藏心、誤作般若經所說之實相心,迥異 佛說,不可謂為真正之佛法也。顯見《大日經》乃是密宗古時諸未悟之上師,假藉《華嚴經》大毗盧遮那佛之名義,所集體編造、長期結集而成者,絕非 大毗盧遮那佛所說經典。
《大日經》中之「密宗大毗盧遮那佛」,又云真實心即是阿賴耶識,然卻以意識心及末那心之體性作為阿賴耶識之體性,是故於卷一雖說心有五十九種相貌,然而所說彼諸心相,卻皆同以意識心及末那心之相貌,作為阿賴耶識之心相。如是以虛妄心為「真實出世間心」已,更言:《《祕密主!一二三四五再數,凡百六十心,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謂如是解:唯蘊、無我根境界、淹留修行。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緣,離建立宗等。如是湛寂,一切外道所不能知;先佛宣說,離一切過。祕密主!彼出世間心,住蘊中,有如是慧隨生。若於蘊等發起離著,當觀察聚沫浮泡芭蕉陽焰幻等,而得解脫。謂蘊處界能執所執皆離法性。如是證寂然界,是名出世間心。》》(《大正藏》18卷第三頁上中欄)
如是說心,即同現今印順法師及達賴喇嘛之說心也。凡此皆是因於誤解《般若經、楞嚴經》中之佛旨,而以「外於如來藏之緣起性空」來解說實相心,更謂此能住於湛寂境界中之覺知心為真相心、為出世間心。皆是以意識之清淨而不緣諸法,作為出世間之真相識也。
若有人否認余所釋此段經文之意,強謂《大日經》此段經文之意非是言覺知心者,且再觀下舉經文為證:《《爾時薄伽梵毗盧遮那佛,告執金剛手善聽法之相:「法離於分別,及一切妄想;若淨除妄想,心思起諸作,我成最正覺,究竟如虛空。凡愚所不知,邪妄執境界,時方相貌等,樂欲無明覆;度脫彼等故,隨順方便說。」》》(《大正藏》18卷第四頁下欄)
如是以意識覺知心「淨言說、除妄想」之後,而以離諸言說之明淨意識起諸作為者,便謂為離分別性。復言:能常常如是住者,即是已成究竟佛道。《大日經》中之「密宗大毗盧遮那佛」,如是以意識心不起語言妄想,而名之為真心,墮於意識心之我見中。又觀「覺知心外之一切法」皆空,名為「正覺之等持」,是故金剛手「菩薩」聞「佛」說法已,便作如是言:《《佛說一切空,正覺之等持;三昧證知心,非從異緣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來定,故說為大空,圓滿薩婆若。》》(《大正藏》18卷第九頁上欄)
如是《大日經》中之「密宗大毗盧遮那佛」與金剛手菩薩,以一念不生之覺知心作為真實不壞心已,又別行建立「虛空」為一切法界之根源:《《爾時世尊復觀諸大眾會,為欲滿足一切願故,復說三世無量決定智圓滿法句:虛空無垢無自性,能授種種諸巧智,由本自性常空故,緣起甚深難可見,於長恒時殊勝進,隨念施與無上果。譬如一切趣宮室,雖依虛空無著行;此清淨法亦如是,三有無餘清淨生。》》(《大正藏》18卷第17頁下欄)
如是前後所言,自相矛盾;前文既以一念不生之覺知心作為真實常住之不壞法,則應眾生身心等一切法皆是由此覺知心而出生,方名正說;今則又言虛空無垢無自性,能授種種諸巧智,卻以虛空為一切法之根源也,如是則與自說違背牴觸,所言前後矛盾;世間豈有如是之人而可名之為佛耶?並且尊之為法身報身之「大毗盧遮那佛」,得無誑人之嫌耶?由此可證密宗所崇奉之《大日經》,其實乃是未悟凡夫依於臆想之長期集體創作,假託為《華嚴經》中所說之 大毗盧遮那佛所說,絕非 佛說之真正經典,唯有尚無道種智之菩薩方為之所惑;若有道種智者,悉必有慧破之,一一解析於佛子之前。
,,,,,,,,,,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2013/book2013-2-1.htm
2006-08-17 18:15:1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4 · 0⤊ 0⤋
密宗在佛法中之定位密者謂身密、口密、法密。身密者,如諸佛法身,自受用法性身,他受用法身,應化身等;亦如九地菩薩三種意生身,八地菩薩二種意生身,三地菩薩無漏妙定意生身,是名身密。法密者,如二乘菩提、通教菩提之解脫教法;亦如別教所證佛菩提之教法,乃至究竟地之諸佛自覺自證聖智密意,是名法密。口密者,謂以真言起用;以種種密咒,成辦種種世間有為法事,未學者所不能知,故言口密;亦如佛語種種密意,非未悟之人所知,亦名口密。 密宗以口密中之真言立宗,故名密宗,亦名真言宗。雖亦自稱能知能證佛語真意,然實錯會,故其本質為持唸真言,求有為法之宗教,以真言立宗之祕密教派。至於覺囊巴,並非密宗初始即有之教派,法道亦異紅白黃花四大派,復已被滅,法道失傳,不屬於此節所論之密宗,略而不述。 密宗為天竺最晚期之「佛教」。相傳世尊滅度後七百年時,有龍猛菩薩﹙應非龍樹菩薩。龍樹乃證悟之初地菩薩,法道迥異密宗歷代諸祖,不可能同流﹚開鐵塔,禮拜金剛薩埵,受學胎藏界及金剛界二大部法門,展轉傳入中土及西藏。所奉經典主要有三大部:大日經﹙即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蘇悉地經、金剛頂經。 本書本節中,對於密宗內之教判、教相、體大、四曼之相大、三密之用大、以及此宗之行果、四種法身、五智等,皆不論述﹙謬誤極多,篇幅所限故不論述﹚;單從此宗根本依止之三大部經及即身成佛觀點,評論此土現實存在弘傳之密宗,及身口法三密,此二者在佛法中之定位。 此世界現實存在弘傳之密宗,分為東密與西密。東密為唐時日僧空海渡海來華,隨從慧果上師受法,回日弘傳至今,名為東密,由於近代已經式微,故類似神教信仰。西密即今藏密,其傳入西藏之歷史,如西藏密教史所載,今不敘之;西密有四大派:寧瑪,薩迦,格魯,噶舉;俗稱紅教花教黃教白教。此四大派勢力,控制全部藏地;自達賴喇嘛出亡印度後,教法即向世界各地擴散。近年顯宗有部份名師法師由於無力修證佛道,遂向密宗攀緣,欲藉密宗虛假之崇高名望,拉抬自己聲勢;復有陳履安居士,大力吹捧密宗;由此二緣,密宗法王仁波切之來台弘法﹙化緣勸募﹚者,絡繹於途,擾攘不斷,法會極多;故近年寶島密宗聲勢如日中天,達於頂點。東密則仍侷限於日本,無力擴張;故今密宗實以藏密為代表者。 然觀西藏密宗所弘傳法,及歷代祖師所著密續,悉皆言不及義﹙拙火、氣功、求甘露、雙身法...等,且暫不論﹚,口說「無上密、心中心法」,實則皆墮常見外道意識心中;口說「即身成佛、果位修法」,實則皆未曾入三乘見道之一。西密之所以至此者,肇因於初始已邪;此謂龍猛開南天鐵塔所得胎藏界《大日經》,及金剛界之《金剛頂經》,經文非佛所說,亦非初地菩薩所說,乃至亦非七住證悟菩薩所說,違第一義諦故,不到第一義諦故。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2012/Book2012-7-3.htm在 大展 出版社所出版-心靈雅集29--<揭密寶庫 密教經典>書中說:大日經和金剛頂經等中期密教經典,~並非~釋尊的教義,而是大日如來的教義………..又說:『釋尊是在西元前五世紀左右在印度活躍的佛教開基祖,至於大日如來是什麼時候的~人~,這是一個疑問』。又說:『可是大日如來卻不是一個像釋尊那樣活在世界上的歷史人物,而是一個從佛教教理上~產生~出來的佛陀』。又說:『一般的佛教經典都重視釋尊,可是在密教經典中,真理本身反而比釋尊更成為焦點,而釋尊簡直就像微服出巡,到這世界來說真理一樣。但是在佛陀來到這世界以前,不是本來就有真理了嗎?於是密教認為既然如此,何不把當家的真理直接拿來作崇拜呢?』又說:『把釋尊所悟的真理本身,當作佛陀,而這佛陀就是大日如來。就是把歷史上的人物隔開到一邊,而以「法」作為中心思考。將「法、真理」本身軀體化,就是「法身」。法身就是把真理本身具體的當作佛陀來表現,像大日如來就是如此。』綜上所說,密教所謂的大日如來,只是由後人所虛構而有,且多與佛法背道而馳,故切勿研讀,以免受誤導!
2006-08-14 15:16:5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正山 5 · 0⤊ 0⤋
【大日經】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梵Maha^-vairocana^bhisam!bodhi-vikurvita^dhis!t!ha^na-vaipulya-su^trendra-ra^ja-na^ma-dharmaparya^ya)
我國密教與日本真言宗之最主要聖典。七卷。唐‧善無畏、一行等譯。詳稱《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稱為《大毗盧遮那成佛經》、《大毗盧遮那經》。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冊。「大毗盧遮那」,意為「大日」。
此經為密教根本經典之一,與《金剛頂經》同為真言密教的聖典。係大日如來在金剛法界宮為金剛手祕密主等所說。全書七卷,共分三十六品,前六卷三十一品為全經的主體,開示大悲胎藏曼荼羅,後一卷五品揭示供養法。
第一〈住心品〉主要講述密教的基本教義(教相),理論方面的敘述佔大部分;第二〈具緣品〉以下則以有關曼荼羅、灌頂、護摩、印契、真言等實際修法方面的記述為主。
此經主要在開示一切眾生本有淨菩提心所持無盡莊嚴藏的本有本覺曼荼羅,並宣說能悟入此本有淨菩提心的三密方便,所說之核心主旨為「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之三句法門。又說菩提即是如實知自心,眾生自心即一切智,須如實觀察,了了證知。
【大日經】 佛光大辭典
梵名 Maha^-vairocana^bhisam!bodhi-vikurvita^dhis!t!ha^na-vaipulya-su^trendra-va^ja-na^ma-dharmaparya^ya。凡七卷。唐代善無畏、一行、寶月等譯。又作毘盧遮那成佛經、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毘盧遮那經。為真言三部經之一。係密宗胎藏界之根本大經,與金剛頂經同為日本東臺兩密所依聖典。收於大正藏第十八冊。本經乃大日世尊在金剛法界宮所說,旨在開示一切眾生本有清淨菩提心所具之無盡莊嚴藏,示以本有本覺曼荼羅為主旨,並宣說三密之方便。
本經共計三十六品,頓漸兼陳,理事並闡。全經以阿([fan(a)])字本不生之心地為宗,以如實自知,開悟無生智,獲無相悉地為趣。前六卷三十一品為本經之主體,第七卷五品屬供養法。前三十一品中之第一入真言門住心品為本經之序品,亦是本經之主要關鍵,此品闡釋密教基本教義(教相);其中「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三句,已統釋全經之宗旨,凡本經所說,皆不出此三句法門。第二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以下至第三十一囑纍品乃敘述密教之各種儀軌、行法(事相)。第七卷則說明供養等次第法。
內容如上述,至於可不可以讀 ?只要是佛經當然都可以讀,只是要清楚讀經的目的為何 ?才比較重要。
2006-08-14 12:58:4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龍哥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