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介紹一下孫運璿
介紹一下孫運璿
介紹一下孫運璿
介紹一下孫運璿

2006-08-12 11:29:07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2 個解答

孫運璿 

1913年11月10日—2006年2月15日
中華民國政治家,山東蓬萊縣人
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
曾任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 1962年-1963年
應世界銀行之聘擔任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 1964年—1966年
中華民國交通部長 1967年—1969年
經濟部長 1969年—1978年 
行政院長 1978年—1984年
任內推行十大建設
並促進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成立
主導台灣早期科技政策
為台灣科技產業之主要奠基者之一
1984年2月24日腦溢血中風
5月15日率內閣總辭而淡出政壇

孫運璿於2006年1月30日因呼吸困難送往臺大醫院轉到榮總
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併發急性心臟衰竭及急性肺水腫
2月2日曾一度發生心跳停止,後經搶救恢復心跳
2月14日晚上出現敗血性休克現象
2月15日0時33分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享壽93歲

工程出身
哈爾濱工業大學第一名畢業後,孫運璿先加入江蘇省連雲港電廠建設,隨後加入國家資源委員會,被派往美國田納西水壩管理局學習電廠的設計與管理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孫運璿奉命抵台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的機電處長,負責修復在盟軍轟炸之下,已經千瘡百孔的台灣電力系統

孫運璿在日籍技術人員紛紛返國,手中缺人又缺料的情況下,在短短五個月內,復原了台灣80%的供電系統。打破了日本人「三個月內台灣一片黑暗」的預言,更展現了他在管理方面的長才

此後近二十年,孫運璿由處長、總工程師、一路升至台電的總經理,並引進「目標管理」公司制度。台灣電力普及率超越當時日本、韓國達到99.7%。由於員工力行所謂的「台電文化」,颱風天中辛苦修復電力設備的台電員工形象也是在這個時期深入台灣民眾的心目中。

1964年因在台電的成績受到世界銀行的青睞,孫運璿受聘前往當時受世界銀行扶助的奈及利亞國家電力公司,擔任執行長職務。在任職三年內,奈及利亞的發電量增加了87%,昔因該國內戰開打,且在台母親病重因而辭職返台時為1967年

從政之路
1967年底孫運璿應總統蔣中正之命,擔任交通部長一職。時值十大建設之規劃期,而十大建設之中與交通有關者共六項,包括北迴鐵路、中正機場、臺中港、蘇澳港、鐵路電氣化、南北高速公路,均由孫運璿負責規劃

1969年因經濟部長陶聲洋突罹癌過世而轉任經濟部長, 1978年再升任行政院長一職。而在其部長與院長任內,台灣經歷了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台日斷交、石油危機等事件,台灣經濟不但沒有因此崩盤,反而蒸蒸日上,外匯存底迅速累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孫運璿可說功不可沒

1973年孫運璿力排眾議,仿效韓國的「科技研究院」,成立以政府資金為主的半官方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突破政府法規限制,以高薪聘請歸國學人,從事產業研發

當時立法院以工研院為政府出資,政府卻沒有管理權而大力反對,後因孫運璿之堅持才得以成立。日後工研院自美國RCA技術移轉,台灣成為當時可以生產積體電路的少數國家之一

工研院並成為台灣的產業火車頭,許多高科技人才如張忠謀等均出自工研院加上院長任內大力推動的新竹科學園區,奠定了台灣今日科技產業的基礎

年表
1934年 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
1936年 加入國家資源委員會
1937年 對日抗戰爆發,孫運璿負責將電廠拆遷至大後方的工作
1940年 擔任青海西寧電廠廠長
1943年 奉派至美國田納西河流開發局見習三年
1945年~1946年 抵台參加台灣電力設備接收工作,並於五個月內恢復80%之台灣電力
1950年~1960年 擔任台電總工程師,大力推動如火力發電廠建設,全島電力網鋪設,中央山脈東西聯絡線,農村電化工程等電力建設
1962年 升任台電總經理
1964年~1966年 應聘擔任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兼總經理,推動尼日河水力發電工程
1967年~1969年 任交通部長,推動南北高速公路、第三國際港、鐵路電氣化、桃園國際機場等計畫
1969年 轉任經濟部長
1972年 設置第二與第三輕油裂解廠,擴建核能電廠,一貫作業大鋼場、高雄大造船場等核心工業,建立台灣工業基礎
1973年 第一次石油危機,率團訪問沙烏地阿拉伯與約旦,穩定了台灣油源。
1974年 推動十大建設。工研院電子技術顧問委員會成立,開始自力製造積體電路之路
1976年 開始六年經建計畫,積極拓展貿易,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工業
1977年 籌建新竹科學園區。積體電路工廠竣工
1978年~1979年 任行政院長。台美斷交,推動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
1980年~1982年 策劃研製IDF戰機。明訂台灣八大重點科技
1983年 開放外資投資台灣證券市場。開始籌畫超大型積體電路投資
1984年 腦溢血(中風)開刀,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後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1989年 訪問傳記「孫運璿傳」出版,半年內發行至第五十五版
2006年 因心肌梗塞引發敗血性休克逝世

2006-08-12 12:07:2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貞宜 6 · 0 0

孫運璿(1913年—2006年2月15日,中國大陸亦有人寫作孫運璇),中華民國政治家,山東蓬萊縣人,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曾任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1962年-1963年)、應世界銀行之聘擔任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1964年—1966年)、中華民國交通部長(1967年—1969年)、經濟部長(1969年—1978年)與行政院長(1978年—1984年),任內推行十大建設,並促進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成立,主導台灣早期科技政策,為台灣科技產業之主要奠基者,被稱為「台灣經濟奇蹟的推手」。1984年2月24日因腦溢血中風,5月15日率內閣總辭而淡出政壇。早年生活孫運璿1933年發表於電汽機創刊號之論文,其下文章作者范緒筠日後為國際知名半導體專家1913年,孫運璿出生在山東蓬萊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孫蓉昌,是家中的老三,而孫運璿則是他父親的第一個兒子。孫蓉昌的父親早逝,而兩位兄長都在外經商,只有孫蓉昌在朝陽大學唸書。由於父親不在身旁,生活必須仰賴家族接濟,因此孫運璿與母親在家中常受到欺負,母子相依為命,也養成了孫運璿好強的個性。1925年,從小一直想當個文學家的孫運璿,接受了父親孫蓉昌「中國需要工程與俄文人才」的意見,與父親一起離開家鄉前往哈爾濱,進入專為俄僑子弟舉辦的俄僑實業中學,學習俄文。1927年,孫運璿如願考入俄國人主辦的哈爾濱工業大學預科,開始了七年(預科三年、大學四年)的大學生涯。在大學時代,孫運璿成績極好,在1934年畢業時,負責口試的俄國教授,一致通過將他的畢業論文打了「滿分+」的分數,孫運璿以當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而由於自小就必須看他人臉色過活,青少年時期又離鄉背井、寄人籬下,讓孫運璿培養了應對得體,苦幹實**態度,這段生活對他日後的性格,影響極大。工程師生涯抗戰時期1934年於哈爾濱工業大學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後,由於當時東北在日本人管制之下,日本人尤不願東北訓練出來的人才,回流關內,孫運璿只好改扮商人進入關內。回國後,孫運璿先與母親前往天津,投靠當律師的父親,後又經介紹加入江蘇省連雲港電廠建設。1936年因為發表的論文「配電網新演算法」受到賞識,而加入南京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參與湘潭湘江電廠的籌備與建設。1937年,抗日軍興,孫運璿一開始從事戰時臨時電廠的裝配工作,後又接受指示,在中央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就地組織了一個騾隊,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徒步越過秦嶺與大巴山,將湘江電廠鍋爐,從陝西遷移到重慶大後方去。後來他又奉派至青海,蓋了當地第一座的電廠,並擔任廠長。而後由於他在遷廠與建廠方面的表現,1942年,中央決定派遣孫運璿等人,前往美國田納西水壩管理局參觀見習,並獲准在美國進修,以便從事戰後復員的工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台灣電力公司當時負責修復台灣電力的工專學生合影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孫運璿奉命抵台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的機電處長,負責修復台灣電力系統。當時的台灣電力在盟軍轟炸下可謂千瘡百孔,發電量只有正常的十分之一。而原服務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的三千名日籍技術員,卻奉令必須撤退回日本。孫運璿在日籍技術人員紛紛返國,手中缺人又缺料的情況下,與台籍工程師朱江淮等人合作,找來了一群尚在就學的臺北工專、臺南工專三、四年級學生,四處拼湊零件,一邊修理,一邊學習,在五個月內復原了台灣80%的供電系統,展現了他在管理方面的長才。1950年,孫運璿升任總工程師。那時台灣的外匯存底將近枯竭,1949年美國國務院發表的白皮書更是給台灣以重擊,遷台的國民政府瀕臨破產。而孫運璿經過多方交涉,終於向美國西屋公司借貸了200萬美金,陸續完成了烏來水力發電所,東西聯絡線,立霧發電所,新竹變電所等設施。其中又以台灣第一個自力設計安裝的烏來水利發電廠最具重要性。由於這個階段的成績,美國也才恢復對台電的信心,開始大力支援台灣的電力建設。至1957年,台電的發電容量已經躍升了一倍。由於水力發電的不可靠,孫運璿決定了台電未來「火主水從」的電力政策,大力發展火力發電,結束了台灣輪流停電的歲月。此後近二十年,孫運璿由處長、總工程師、一路升至台電的總經理,任內爭取美國對大甲溪綜合開發計畫的支援,規劃德基水庫,並引進「目標管理」的公司制度,執行「鄉村電氣化」,在鄉村不惜成本鋪設電力網路,使台灣電力普及率超越當時的日本、韓國,達到99.7%,而由於員工力行所謂的「台電文化」,颱風天中辛苦修復電力設備的台電員工形象,也是在這個時期深入台灣民眾的心目中。前往奈及利亞1964年,因為在台電的成績受到世界銀行的青睞,且考慮到家中人口浩繁,薪水不敷開銷,孫運璿同意受聘前往當時受世界銀行扶助的奈及利亞國家電力公司,擔任執行長的職務。在任職的三年內,孫運璿率領國際團隊推動尼日河水力發電計畫,奈及利亞的發電量因此增加了88%。不過因在台母親病重,且孫運璿遵守當年對陳誠「回國服務」的諾言,因而於1967年辭職返台。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AB%E9%81%8B%E7%92%BF

2006-08-12 11:34:4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123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