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幫我找學者對周瑜和赤壁之戰的評論,網路或書都可以,古人或今人的都成,但不要是無名英雄(我要交報告,要著明出處和作者),麻煩各位大大了。

2006-08-05 06:09:55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張書頤 2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非常感謝這位大大提供如此多之資料,不過我想找的是對周瑜的意見,如:某某云:「周瑜者,乃......者也。」以及對赤壁計謀的意見,可否再麻煩一下呢。

2006-08-05 07:15:22 · update #1

2 個解答

重翻史冊,三國謀將,還憶周郎。      本淮江英傑,氣死顏衡;旦昔之間,身名敗裂。      幸遇小喬,水川湖畔,弱冠擬定三世情。      正當時,恰適逢亂世,心懷天下。            一時豪強並起,有誰不在做黃帝夢?      義結孫伯符,肝膽相照;      勵精圖治,定國安邦。      志存高遠,胸懷堅定,不棄兄弟拒曹營。      是豪情,借三千兵甲,謀算江東。 歷代人士評周瑜(建安十三年集體整理)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三國·劉備    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三國·孫權    孤非周公瑾,不帝也!——三國·孫權    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三國·孫權    吾得卿,諧也。——三國·孫策    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楊,發眾及船糧以濟大事,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三國·孫策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三國·程普    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于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三國·諸葛瑾、步騭    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三國·蔣幹    謀無不成,規無不細。——三國·王朗    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西晉·陳壽    飭法修師,則威德翕赫。賓禮名賢,而張公為之雄;交禦豪俊,而周瑜為之傑。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以氣集,江東蓋多士矣。 ——西晉·陸機    公瑾卓爾,逸志不群。總角料主,則素契於伯符;晚節曜奇,則三分於赤壁。惜其齡促,志未可量。   ……   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讬霸跡。志掩衡霍,恃戰忘敵。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   ——東晉·袁宏《三國名臣贊序》    使斯人不死,當為操之大患,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奪之矣。孫權之稱號也,顧群臣曰:“周公瑾不在,孤不帝矣。”彼亦知呂蒙之徒止足以保據一方,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 ——南宋·陳亮《史論·酌古論·呂蒙》     說者謂天無大風,黃蓋不進計,周瑜未必勝。此不善觀人者也。方孫權問計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將軍擒之,宜在今日”;劉備見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正使無火攻之說,其必有以制服矣。——南宋·洪邁《容齋隨筆》卷五       孫策征劉繇,濟于橫江,大破之于牛渚(即採石磯)。周瑜從攻橫江當利及東渡擊枺陵,則知在江北。或曰:此功為大,每以語簡而忽之,遂令烏林之役獨傳。——南宋·蕭常   此數語所謂相時而動也。然瑜之言不悖大義,魯肅、呂蒙輩不及也。 ——元·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   規圖荊、益,及制曹、劉之策,著著機先,真英物也。——清·李安溪《三國志集解》    周瑜在則可,如無瑜者,權必不能獨擋曹,無玄德則無吳耳,子敬之謀未為非也。——清·李安溪《三國志集解》     公瑾生長江、淮,諳識險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濤,熟籌彼我,用能以寡擊眾,遁走阿瞞,一戰而霸,克建大勳,玄德謂為本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者,豈虛語哉。或曰:“公瑾不死,操之憂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 ——民國·盧弼 《三國志集解》      周瑜以弱者而具有“橫行天下”的氣概,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敢以數萬敵百萬”(毛澤東對《南史·韋睿傳》的批註。他在該傳記敍南朝梁將韋睿率兵兼程參加鐘離之戰的文旁批註道:敢以數萬敵百萬,有劉秀、周瑜之風。)的思想、並獲得成功的突出代表。——當代·軍事科學院《中國軍事史》    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當代·荊州市三國演義研究會名譽會長雪年·《周瑜---孔明沒有比贏的三國英傑》   關公這樣的義士也有不少,諸葛亮還有一個龐統對著,但綜觀三國百餘年,只有周郎一人空前絕後,國士無雙!——當代·韓唐《三國十講》   孫子說:“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司馬法》:“新氣勝舊氣”。周公瑾正是有一股朝氣或新氣。曹孟德在不戰而得荊州之後,則是一股惰氣雜以驕氣。而張子布則是頭巾氣未除,加上一股暮氣。故聞“誰步八十萬”之虛聲恫嚇,便自茫然無措,從表面現象來立論。而周公瑾在強敵之假像前,神志不為之搖,剖析敵情,入木三分。“進住夏口”,先占地利心細於發,氣壯如山。孫伯符謂之“英俊異才”,劉玄德歎為“文武籌略,萬人之英”洵不虛也。   ——當代·劉季高·《東漢三國時期的談論》   周瑜是三國時期文物兼備的軍事人才,運籌帷幄,決勝疆場,一身系東吳安危,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將領。平心而論,諸葛亮在軍事方面遠不及周瑜。——當代·雍國泰《三國演義的歷史真實與藝術加工》   這個人,對孫氏忠,對朋友直、諒,劃策有絕招,風頭足,名聲好,立功太驟,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輩,自慚形穢之流,難免不生嫉妒心。就是當時的友方劉備,敵人如曹操,也說過中傷周瑜的話。     ——當代·趙邇冬《閒話三分》   連蘇東坡提起這件事情來還表現出他的無限羡慕呐!我們去品讀一下蘇東坡的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家了”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反正我是羡慕他,你想這樣的一個人他怎麼可能會去忌妒別人呢?我們忌妒他還差不多。他又怎麼可能因為忌妒別人而會被別人氣死呢?那是不可能的。——當代·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 

2006-08-05 21:48:0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6sir 6 · 1 0

作者:蘇東坡
出處:http://cls.admin.yzu.edu.tw/su_shih/su_record/ism_su/all_comment_brow.asp?sPaper_id=4981
東 坡 黃 州 詞 云 : 「 人 道 是 三 國 周 郎 赤 壁 」 , 蓋 疑 其 非 也 。 今 江 漢 間 言 赤 壁 者 五 : 漢 陽 、 漢 川 、 黃 州 、 嘉 魚 、 江 夏 。 惟 江 夏 合 於 史 。 漢 陽 之 說 , 出 於 《 荊 州 記 》 。 漢 川 之 說 , 蓋 以 赤 壁 草 市 , 今 其 近 處 , 亦 有 烏 林 。 唐 《 漢 陽 圖 經 》 云 : 「 赤 壁 又 名 烏 林 , 在    川 縣 西 八 十 里 , 跨    南 北 〔    川 即 漢 川 〕 。 」 據 此 二 說 , 相 去 不 遠 。 然 曹 操 初 敗 赤 壁 , 再 敗 烏 林 , 赤 壁 、 烏 林 乃 二 地 , 今 指 一 地 二 名 。 已 失 之 。 況 曹 操 舟 師 , 自 江 陵 順 流 而 下 , 周 瑜 自 柴 桑 〔 今 江 州 〕 泝 流 而 上 , 兩 軍 相 遇 於 赤 壁 , 則 赤 壁 當 臨 大 江 。 今 臨 嶂 、 漢 川 , 皆 非 臨 江 處 。 《 通 典 》 、 《 元 和 郡 縣 志 》 皆 嘗 辨    川 繆 , 則 臨 嶂 繆 亦 可 知 。 黃 州 出 於 《 齊 安 拾 遺 》 , 以 赤 鼻 山 為 赤 壁 〔 見 《 水 經 》 〕 , 以 三 江 下 口 為 夏 口 , 以 武 昌 華 容 鎮 為 曹 軍 敗 走 華 容 , 其 說 尤 謬 。 蓋 周 瑜 自 柴 桑 至 樊 口 會 劉 備 , 與 備 進 軍 逆 操 , 而 後 遇 於 赤 壁 , 則 赤 壁 當 在 樊 口 之 上 , 今 赤 鼻 止 在 鼻 對 岸 , 何 待 進 軍 而 後 遇 ? 又 赤 壁 初 戰 , 操 軍 不 利 , 引 次 江 北 , 而 後 有 烏 林 之

2006-08-05 10:21:54 補充:
敗 , 則 赤 壁 當 在 江 南 岸 , 今 赤 壁 乃 在 江 北 岸 , 亦 非 也 。 又 曹 操 既 敗 , 自 華 容 道 走 保 南 郡 , 濮 南 郡 , 今 江 陵 、 華 容 、 監 利 、 石 首 、 武 昌 , 華 容 豈 走 南 郡 路 ? 嘉 魚 之 說 , 唐 章 懷 太 子 注 東 漢 《 劉 表 傳 》 云 : 「 赤 壁 , 山 名 也 , 今 在 鄂 州 蒲 圻 。 」

2006-08-05 10:26:00 補充:
還有一小段我在貼在發表意見假如不夠的話可以下面這個網址看看http://cls.admin.yzu.edu.tw/su_shih/su_record/ism_su/all_comment_brow.asp?sPaper_id=4981

2006-08-05 10:27:03 補充:
通 典 》 引 《 括 地 志 》 亦 同 。 《 元 和 郡 縣 志 》 則 云 : 「 赤 壁 山 在 蒲 圻 縣 一 二 十 里 , 北 岸 烏 林 , 與 赤 壁 相 對 , 即 周 瑜 用 黃 蓋 策 , 焚 曹 公 舟 船 敗 走 處 。 」 唐 蒲 圻 臨 江 , 今 析 為 嘉 魚 , 故 說 者 據 之 而 指 今 石 頭 口 為 地 。 然 石 頭 口 初 未 嘗 以 赤 壁 名 , 而 《 嘉 魚 縣 圖 經 》 亦 云 : 「 此 地 無 赤 壁 。 」 考 之 《 水 經 》 則 不 然 。

2006-08-05 10:27:27 補充:
《 水 經 》 云 : 「 江 水 左 源 流 至 今 巴 陵 之 下 。 」 云 : 「 江 水 左 逕 至 烏 林 。 」 〔 江 水 東 注 , 凡 《 水 經 》 言 左 者 , 皆 北 岸 , 右 者 皆 南 岸 。 〕 酈 道 元 注 云 : 「 村 居 也 。 吳 黃 蓋 敗 魏 武 於 烏 林 , 即 是 處 。 」 又 云 : 「 江 水 至 今 漢 陽 界 。 」 云 : 「 江 水 左 逕 百 人 山 南 。 」

2006-08-05 10:27:57 補充:
酈 道 元 注 云 : 「 右 逕 赤 壁 山 , 昔 周 瑜 與 黃 蓋 詐 魏 武 大 軍 所 起 處 。 」 據 此 , 則 赤 壁 、 烏 林 相 去 二 百 餘 里 。 《 元 和 志 》 所 指 烏 林 , 已 與 此 合 , 而 赤 壁 則 不 同 。 今 漢 陽 百 人 山 對 岸 大 江 中 , 有 赤 磯 者 在 , 《 江 夏 縣 境 江 圖 》 謂 之 赤 圻 , 為 江 夏 之 說 者 曰 : 「 此 即 道 元 所 指 也 。 曰 磯 , 曰 圻 者 , 壁 之 誤 耳 。 」

2006-08-05 10:28:28 補充:
嘗 以 為 烏 林 、 赤 壁 二 戰 相 繼 , 烏 林 之 捷 , 又 自 赤 壁 始 , 不 應 兩 地 懸 絕 如 此 。 及 觀 《 江 表 志 》 , 赤 壁 敗 後 , 黃 蓋 與 操 作 詐 降 書 紿 操 , 以 眾 寡 不 敵 , 交 鋒 之 日 , 蓋 為 前 鋒 ,

2006-08-05 10:28:49 補充:
當 因 事 變 化 , 至 戰 日 , 蓋 始 用 火 攻 之 策 , 操 敗 走 。 如 此 , 則 二 戰 初 不 同 日 。 方 是 時 , 操 師 八 十 萬 , 首 尾 相 接 二 百 里 , 不 足 訝 , 《 水 經 》 之 言 為 然 。 《 後 漢 紀 》 總 書 烏 林 、 赤 壁 , 故 後 人 指 為 一 地 。
相關對象或時代 尚未處理

2006-08-05 06:20:1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至偉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