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禹治水嘛 這個故事顯示水患真的為當時的人所苦 黃河下游常改道也是事實 大禹到底怎麼治好水的呢?他不是治好才當皇帝嗎 那為什麼殷商又要一直遷都?如果水沒有治好 周公幹麻又要一堆人往東邊住 那些人怎麼願意呢?
2)\"尊尊親親\"的概念消失進而使封建 井田 宗法 等社會秩序瓦解 周朝破滅 , 那麼\"尊尊親親\"到底為什麼會消失呢?(高中 歷史課本的說法是犬戎為患 宗周有求於東方的世家大族 感覺很沒有權威 所以瓦解 .......這我覺得很牽強耶)
2006-07-28 13:18:58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葵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1.a大禹治水的方法是用疏浚方式,就是疏通黃河內的泥沙b.殷商遷都的原因不明,至少有四種,黃河淤積也是其一(老師沒說過嗎?)。至於周公東遷,和水患無關,而是武力移民。東邊是殷商的勢力範圍,商朝貴族多住那裡。周公利用武力將周人移民到東方,並將商人分散到各處,一方面利用其他周人監視,一方面分散商人勢力。至於周人為什麼會願意?應該說是周人早就想佔據東方。2.高中課本有點簡略,以下是說明尊尊親親存在的前題在於親族宗法及各階級間的禮樂。剛開始分封時,因為被封的人與周王之間的親屬關係相當密切(例如:以自己為例,愈與自己血源關係密切的人,愈認識),但久而久之,五代十代後,誰還認識誰啊(你會認識你曾祖父的姐姐的曾孫嗎?那曾外婆兄弟的的曾孫呢?)宗廟祭拜就形成一種形式,而非像宗親會一樣熱鬧。這是消失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周王的失德,也使得這種靠身份分等級的制度招致破壞。西周中期以後a.維繫宗法關係的宗親情誼因世代久遠而轉淡→後屬疏遠b.千里王畿因不斷分封而變小,造成王室的權威日漸衰微,諸侯勢長c.例證:(1)恭王後期,「格伯簋」常見土地租讓之情事 (2)「曶鼎銘文」顯示懿王時代,貴族互相爭訟、搶奪人口田財之事夷王:下堂迎見諸侯,不敢坐受朝拜B.厲王a.曾力圖振興王室,抑制諸侯b.為人貪暴,壓制輿論,終引起暴動,厲王奔彘(山西霍縣)c.共和行政(1)《史記.周本紀》:「召穆公、周(定)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2)古本《竹書紀年》:「共伯和干政」,共伯和即共和,「共」為國名,「伯」為爵號,「和」乃人名(3)共和元年(西元前841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d.「厲王奔彘」與「共和行政」是禮樂制度與宗法倫理的致命傷,動搖了周王朝的統治根本C.宣王a.革除弊政(毛公鼎銘文記載),大事征伐,號稱中興b.不藉:廢除天子親耕藉田的儀式 →顯示井田制度已嚴重破壞c.料民:統計人口並加強控制(1)因國力不繼,為姜氏之戎所敗,因此實施料民以作為農民征稅及力役的根據(2)已悖離君臣主從關係不及庶人、奴隸的封建傳統d.「不藉」與「料民」反映王室已不再堅持封建傳統,正是封建體制崩潰的前兆
2006-07-28 18:49:5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clint 7 · 0⤊ 0⤋
1)夏商周的歷史我放在一起想問題 所以有點亂 抱歉
我只是懷疑大禹根本沒有把水治好
因為商朝一直遷都 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水患
但是如果黃河的水患沒有被治好,我不懂為什麼周公東征的時候會在黃河下游多處封建諸侯
還有啊夏朝以後的很多朝代都在東邊耶 而且再也沒有提到類似疏導啊什麼的治水問題
整個感覺很怪 希望有高見者能幫我整理一下 感激不盡
2)"尊尊親親"這個名詞出現在龍騰版高中歷史上冊
組成是:動詞 名詞 動詞 名詞
說明當代執政者想要營造(尊重地位比較高的人 尊重長輩)的社會秩序
2006-07-28 16:43:5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小葵 1 · 0⤊ 0⤋
1. 禹治水–採用"疏導"方式治水
※疏導:在與之前的"鯀"以"防堵"的方式治水,洪水氾濫的情形更嚴重,禹改採用疏導的方式挖掘大溝,將河水引入海,獲得了成功。
禪讓制度:"堯"→"舜"→"禹"
禹是"夏朝人"這跟"殷商"有什麼關係呀@@?
※盤庚遷殷(商朝):至盤庚遷都於殷(河南安陽)後才停止遷徒,所以又名為殷商、殷朝。
遷都:"商朝"在"湯"得國前共遷都8次,至盤庚時期遷都5次,遷至殷後才固定下來。
那時夏朝已被滅,夏、商、周這個念法是有順序的˙˙
夏被商滅,商被周滅。
周公是西周人˙˙
看來你把朝代都搞混囉˙˙˙
2006-07-28 18:00:23 補充:
請問你的尊尊親親那一部分能再說仔細一點嗎?我不太懂˙˙˙
2006-07-28 13:58:5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Vina 1 · 0⤊ 0⤋
1.大禹治水是如何治的呢?其實早在大禹之前堯就已任命崇伯治水,崇伯是黃帝族的後裔,也是一個很能**人,只不過為人有些自負。接受堯的任命之後,他決定採用「墮高堙庳」的辦法,也就是將高的地方鏟低,把低的地方填高,換句換說就是用土把水填起來。當然,這是個失敗的方法。這時堯因年老而讓為給舜,舜見崇伯治水九年未有績效,決定由其子禹繼承父志,繼續治水。謙虛的大禹知道治水非一人可行,於是他先邀請了契、后稷、皋陶三位酉長幫忙他治水。他吸取父親給的教訓,親自率領大家「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勘測清楚水區的自然山勢與水流之後,制定「疏川導滯、鍾水豐物」的治水方案。大禹的治水不僅僅是消災解難,更化危機為轉機,在治水的同時「盡力乎溝洫」,一方面疏導流水,一方面開溝引渠發展農業種植,變水患為水利。且他工作這段期間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更令人欽佩。
至於周公東征,乃先因殷殘餘勢力聯合管叔、蔡叔起來作亂,批鬥不公周公的攝政,周公見此,決定東征。東征勝利後順道在該處建國。
2.尊尊親親?我只學過尊王攘夷,這個沒辦法回答你。提供你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作參考。
2006-07-28 13:48:5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lian 7 · 0⤊ 0⤋
http://www.rthk.org.hk/chiculture/fivethousandyears/index.htm 中國歷史五千年這個網站可以提共你所要的知識!!還有動畫可以看喔!!超讚
2006-07-28 13:48:15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流浪狗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