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經言:\"證達實理,稱般若慧,得此慧者,心行寂滅\"

為何又要\"居禪定而不寂\"呢?

誠心請教高見.

2006-07-27 04:53:31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engage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感謝諸大德無私分享

2006-07-28 00:59:20 · update #1

6 個解答

對於這句的涵義 我淺說一下我的所知所見祈望仁者能僅供參考...^^若解的不對...我謗經謗佛 那罪過是我無法承擔的^^||所謂居禪而不定 是解釋為何處都能禪 何處都能定並非"坐禪"就是唯一禪定這句話是指示既然得了般若慧 就該實質的去行般若慧以無所住 而生其心...去做你已經知道的方法而不是知道正確做法之後 卻來空談這做法 樂於與它人談論正法平日卻很懶得實行你的智慧 你的知見...身體是一動也不肯動的...去實踐它= =所謂居禪定而不寂...就是要你行禪 以禪定的心去做任何事 而不隨境轉 心生迷惑顛倒淌若以解空之法來解釋禪 可能很容易會掉入無為坑會讓你覺得活在世界上得真諦~是啥都不用作 啥都不用煩最好最正確的...= =事實上這是很不正確的....所以它這話的意義是要你做活禪 而不是去坐萬般皆空的死禪簡單的以白話來說:就是把事情的成敗 先在心裡把他寂滅...先告訴自己我要去做了!但是會成功與否~我都不在乎~我都不牽掛!有點像俗語所說的:抱著志在參加 不在得獎的心情去做事...就是禪定而不寂了就是以上你所問問題的答覆~^^

2006-07-27 05:39:2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唯讀之心 7 · 0 0

ckcc11 講得好,寂滅者不起妄念.

寂寂惺惺是,寂寂無記非;
惺惺寂寂是,惺惺狂想非.

居禪定而不寂-->此禪定非沉空守寂,可說是<於第一義不動而善分別諸法相>,能起妙用才對!真空妙有!

2006-07-31 15:05:0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經言:"證達實理,稱般若慧,得此慧者,心行寂滅"
為何又要"居禪定而不寂"呢?
"證達實理,稱般若慧,得此慧者,心行寂滅"此處的寂滅,滅的是煩惱是妄想是無明。
"居禪定而不寂",「禪定」是清楚明白,不是斷滅,是能知能覺,是真空妙有,是不斷不常。不是枯定,也不是寂寞無聊。故"居禪定而不寂"。
禪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禪」不管如何跟你形容,說的再清楚明白,未悟道,還是聽不懂,看不懂的。唯一之道,如實用功,老實的唸佛、禮佛、拜佛、誦經、持咒二六時中不懈怠。時間因緣一到,自然能花開見佛。

2006-07-28 10:50:2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CHIN 3 · 0 0

善知識,大哉問!為何又要"居禪定而不寂"呢?因為再來娑婆世界的學佛行者,皆行「菩薩道」故。菩薩道的特徵,維摩詰居士說得清楚。經文:「文殊師利!有疾菩薩應如是調伏其心,不住其中,亦復不住不調伏心。所以者何?若住不調伏心,是愚人法;若住調伏心,是聲聞法。是故菩薩不當住於調伏不調伏心,離此二法,是菩薩行。在於生死,不為汙行;住於涅槃,不永滅度,是菩薩行;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非垢行,非淨行,是菩薩行;雖過魔行,而現降伏眾魔,是菩薩行;求一切智,無非時求,是菩薩行;雖觀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薩行;雖觀十二緣起,而入諸邪見,是菩薩行;雖攝一切眾生,而不愛著,是菩薩行;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是菩薩行;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雖行於空,而殖眾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雖行六波羅蜜,而遍知眾生心心數法,是菩薩行;雖行六通,而不盡漏,是菩薩行;雖行四無量心,而不貪著生於梵世,是菩薩行;雖行禪定解脫三昧,而不隨禪生,是菩薩行;雖行四念處,不畢竟永離身受心法,是菩薩行;雖行四正勤,而不捨身心精進,是菩薩行;雖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薩行;雖行五根,而分別眾生諸根利鈍,是菩薩行;雖行五力,而樂求佛十力,是菩薩行;雖行七覺分,而分別佛之智慧,是菩薩行;雖行八正道,而樂行無量佛道,是菩薩行;雖行止觀助道之法,而不畢竟墮於寂滅,是菩薩行;雖行諸法不生不滅,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是菩薩行;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捨佛法,是菩薩行;雖隨諸法究竟淨相,而隨所應為現其身,是菩薩行;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淨佛土,是菩薩行;雖得佛道轉於法輪入於涅槃,而不捨於菩薩之道,是菩薩行。」釋迦牟尼佛更為菩薩們講解: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是名盡無盡解脫法門。佛告諸菩薩:「有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何謂為盡?謂有為法;何謂為盡?謂有為法。何謂無盡?謂無為法。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何謂不盡有為?謂不離大慈,不捨大悲;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眾生,終不厭倦;於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軀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志常安住,方便迴向;求法不懈,說法無吝;勤供諸佛。故入生死而無所畏;於諸榮辱,心無憂喜;不輕未學,敬學如佛;墮煩惱者,令發正念,於遠離樂,不以為貴;不著己樂,慶於彼樂。在諸禪定,如地獄想;於生死中,如園觀想;見來求者,為善師想;捨諸所有,具一切智想;見毀戒人,起救護想;諸波羅密,為父母想;道品之法,為眷屬想。發行善根,無有齊限;以諸淨國嚴飾之事,成己佛土;行無限施,具足相好;除一切惡,淨身口意。生死無數劫,意而有勇;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劍,破煩惱賊;出陰界入,荷負眾生,永使解脫。以大精進,摧伏魔軍,常求無念實相智慧,行少欲知足;而不捨世法;不壞威儀,而能隨俗。起神通慧,引導眾生,得念總持,所聞不忘。善別諸根,斷眾生疑;以樂說辯,演說無礙。淨十善道,受天人福;修四無量,開梵天道。勸請說法,隨喜讚善,得佛音聲;身口意善,得佛威儀。深修善法,所行轉勝;以大乘教,成菩薩僧;心無放逸,不失眾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薩不盡有為。」 「何謂菩薩不住無為?謂修學空,不以空為證;修學無相無作,不以無相無作為證;修學無起,不以無起為證。觀於無常,而不厭善本;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寂滅;觀於遠離,而身心修善;觀無所歸,而歸趣善法;觀於無生,而以生法荷負一切;觀於無漏,而不斷諸漏;觀無所行,而以行法教化眾生;觀於空無,而不捨大悲;觀正法位,而不隨小乘;觀諸法虛妄,無牢無人,無主無相,本願未滿,而不虛福德禪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薩不住無為。」 「又具福德故,不住無為;具智慧故,不盡有為;大慈悲故,不住無為;滿本願故,不盡有為;集法藥故,不住無為;隨授藥故,不盡有為;知眾生病故,不住無為;滅眾生病故,不盡有為。諸正士菩薩!已修此法,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是名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善知識,能如是問,定能見經文而自解其意。不须末學多言。

2006-07-27 10:55:1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偶不喜歡貼經,可是不貼,又無法解得比祂好,只好貼了,,呵
圓覺經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心行寂滅===>以上這段話就系在說""""身心寂滅""
你要注意~~~六塵緣影為自""心""相~~這句
身和心,都寂滅了,,覺性自然會顯現哦
居禪定而不寂===>一樣,身和心寂滅了就是真正的禪定了
不是你誤以為的""令心不動"",為禪定哦
身心雖滅,覺性顯出作用,當然不寂了,,,覺性能生萬法啊

2006-07-27 09:15:1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松沙小 7 · 0 0

經言:"證達實理,稱般若慧,得此慧者,心行寂滅"為何又要"居禪定而不寂"呢?一、心行寂滅---------指的就是那個寂而常照不生不滅的「心之體」。二、不寂---------指的要任六根六識活潑自由,不加以拘限。兩者的關係是:心體是恆常不動的,這個「不動」「不染」是心體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不是靠修行修來的,即使是一個不修行的人,他的心體也同樣是不動不染恆常寂滅的。而學佛之人就是要去體認、活現這個心體,這是他唯一首要的目標。而六根六識是生理自然現象,稱之心相。就讓心相保持它原來的運作,不需要加以干涉、控制或修飾。因為任何一絲一毫的干涉都將使我們因為認同塵境而離開心體當下。所以說,若我們愈去整治心相,我們就偏離心體愈遠。若我們只是輕鬆的覺照心相,任心相生生滅滅來來去去,那我們就正好活在心體上。第二句「居禪定而不寂」是在提醒學習禪定之人不要想要約束身心或控制雜念來達到禪定上的成果。在六根六識上面做約束控制都是錯誤的。  六祖壇經云: 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   

2006-07-27 06:36:1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柳一刀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