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詠螢〞詩,是〝杜牧〞,拜託幫我翻一下
銀?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做看牽牛織女星。
2006-07-25 08:59:49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是〝獨〞左邊〝犭〞改成〝火〞
抱歉喔!我不知道怎嚜念
我明天就要ㄌ
2006-07-25 09:01:52 · update #1
抱歉!
最後一句的〝做看牽牛織女星〞,的〝做〞改成〝坐〞
2006-07-25 09:06:26 · update #2
天呀!"燭"字竟然不認識!
2007-05-26 21:30:3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簾想窗簾 6 · 0⤊ 0⤋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做看牽牛織女星。
燭:ㄓㄨˊ
詩名應叫〝秋夕〞
詩意 :秋天的夜晚裡,點著銀白色般澄清的蠟燭,它的光冷冷的映在畫屏上,有些冷清的感覺。她拿了用質地很輕軟的布做成的小扇,捉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天空中夜裡的景色,清涼的跟水一樣,她悄悄的坐著,看那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
畫屏—繪畫的屏風。
2006-07-25 09:30:3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2 · 0⤊ 0⤋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七言絕句『秋夕』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賞析:
這首詩寫一個少女秋夕觀星的活動情景,讀了不禁使人眼前浮現出一個美麗的畫面: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屋內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照到屏風的圖畫上,增添了幾分幽冷的色調。這時,少女拿圓扇,走到屋外去,淘氣地追撲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夜已深沉,涼意襲人,她本該進屋去了,可是她還不想睡,獨臥在臺階上,仰視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想像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情景。
這首詩的特色在於寫景逼真,寫情含蓄。
第一、三句寫景,把秋夜室內、室外的景物十分真切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冷」字用作動詞,很有氣氛;把室內光線幽暗,四周朦朦朧朧的氣氛渲染出來。「冷」字不僅有光感,而且有溫度感。把夏秋之間晚涼的天氣暗點出來,到第三句則明用「涼如水」三字來呼應。
第二、四句寫少女的活動,把她率真的表現寫得活潑可愛。圓扇本是驅熱用的,但在室外見到螢火蟲,她便把它拿來撲捉流螢,顯得她是多麼頑皮。追撲了一陣,她累了便躺在露天的石階上看星星。
「臥看」二字有些版本作「坐看」。「坐看」,刻意去看的意味較濃。「臥看」則是仰面而看望,星星映入眼簾,就顯得更自然而富情韻了。她見到的,恰是牽牛星和織女星,讓讀者有更豐富的想像,聯想到牛郎、織女的故事上去。
全篇純寫形象,設色清麗淡雅,寫出一幅秋夜少女撲螢看星的的優美圖畫,所以一直廣受讀者歡迎。
作者:
杜牧 (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人。杜牧詩多指陳時局之作,懷古詩融入史論,對後世影響頗大。其詩風俊爽雄麗,為晚唐傑出的詩人,與李商隱並稱「李杜」。生於德宗貞元十九年(西元八○三年),卒於宣宗大中六年(西元八五二年),年五十歲。杜牧在大中二年中進士,又舉賢良方正科,頗有才華,詩文俱佳。杜牧乃憲宗的宰相杜佑之孫,為人不拘小節,永蕩不羈,風流韻事極多。晚唐大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因剛直疏野受到排擠的杜牧,應淮南節度使牛僧孺之聘,來到揚州為節度使掌書記.
燭,注音:ㄓㄨˊ
解釋:用蠟和油製成,可燃燒發光的條狀物體。如:「蠟燭」、「燭臺」、「紅燭」、「洞房花燭」、「秉燭夜遊」。
照、照亮。如:「火光燭天」。
察明、察見。如:「洞燭機先」。
燭光:計算發光強度的單位。當白金到達鎔點時,每六十分之一平方公分的面積所發出的光強度,稱為「一燭光」。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31/c4580.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0/20/c6740.htm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40601429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4%BD%9C%E8%80%85:%E6%9D%9C%E7%89%A7
http://140.111.1.43/b1/s-word.asp
2006-07-25 09:18:1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貞宜 6 · 0⤊ 0⤋
賞析:
詩中「銀燭」指白蠟燭。燭光清幽,陳設華美而氣氛黯淡,襯托出宮女的孤寂。二句「輕羅小扇撲流螢」,可看出時已秋季,小扇已非驅熱之物,但宮女仍然用它來扑打流螢,可見她是多麼百無聊賴。夜深階寒,夜涼如水,但被人遺忘的宮女仍然沒有入睡,久久仰望空中閃爍的繁星。而她所看的只是牽牛、織女二星。
還有啊~~
~~這首詩應該是叫【秋夕】吧
2006-07-25 09:06:0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閻魔愛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