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秋時期南北對抗的態勢走向戰國的東西對抗,是因為「張儀的連橫」還是「蘇秦的合縱」??
感恩回答~~
2006-07-19 18:03:20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Roger Lee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可是硬要從兩者中擇一呢??
2006-07-21 20:06:28 · update #1
↖☆〒大頭〒★↘你好:都不是,張儀蘇秦也是順局勢說話,順諸侯的意思的。春秋時期南北對抗,原因是晉楚爭霸,當時晉楚是頭號強國,任何國家都沒有他們強大,晉楚爭霸持續百餘年,所以成南北對抗。戰國時期東西對抗原因就是齊秦爭霸,當時齊秦兩個國家都是大國,但相隔很遠,無法正面衝突,所以利用各國關係擴展自己霸權。和縱的思想就是眾弱攻一強,連橫是一強而間眾弱。連橫或合縱不單是對一個國家,而是“強國”齊強則對齊國,秦強就對秦國。例如燕國樂毅率五國聯軍攻齊就也是一次和縱行動。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南北爭霸轉變東西爭霸,並不是由於連橫或合縱,而是由於霸權的轉變提供合縱連橫之意: 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並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于趙而欲攻秦”(《戰國策·秦策》三),他遊說六國諸侯,要六國聯合起來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與合縱政策針鋒相對的是連橫。張儀曾經遊說六國,讓六國共同事奉秦國。秦在西方,六國在東方,東西相連,故稱連橫。 合縱連橫的實質是戰國時期的各大國為拉攏與國而進行的外交、軍事鬥爭。合縱的目的在於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併。連橫的目的在於事奉一個強國以為靠山從而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併和擴展土地的目的。當時的最著名的縱橫家除了蘇秦、張儀之外,還有公孫衍。公孫衍曾於前318年聯合魏、趙、韓、燕、楚五國攻秦。時人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後來蘇秦和趙的奉陽君李兌也曾於前287年聯合五國攻秦,使秦被迫廢除帝號,產生了很大影響。然而,張儀在秦推行的連橫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散六國之從(縱),使之西面事秦”(《史記·李斯列傳》),真正達到了通過連橫政策的推行而兼併土地的目的。後來,因為秦國的勢力不斷強大起來,成為東方六國的共同威脅,於是合縱成為六國合力抵抗強秦,連橫則是六國分別與秦國聯盟,以求苟安。秦國的連橫活動,目的是為了破壞六國間的合縱,以便孤立各國,各個擊破。合縱連橫的鬥爭適應了戰國形勢發展的需要,對各國政治產生了很大影響。http://bbs.5432.net/viewthread.php?tid=20628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個人淺見,僅供參考還有不懂的地方歡迎在度提問☺
2006-07-22 01:33:27 補充:
想要補充,奇摩又莫名說我超過2000字,其他請見下面意見攔↓↓↓
如果是選合縱。
本來戰國初期是延續了春秋時楚晉爭霸對抗的局面,
後來隨著齊秦一東一西地強大起來和更後來的秦國一國獨大,
為了自保,山東六國聯合起來,“並力西向,以禦強秦”。
2006-07-20 16:49:2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震寰 5 · 0⤊ 0⤋
都不是唷!張儀和蘇秦都是戰國人,南北對抗是春期時晉楚兩國對抗,而後來韓趙魏三家分晉(西元前403)開始進入戰國!慢慢轉變為東西對抗(秦VS六國)
而蘇秦提倡東方六國聯合抗秦,號為「合縱」。但六國彼此利害不同,加上秦人復以挑撥,合縱僅能偶爾出現,隨即瓦解。繼合縱而起的,是張儀所提倡的「連橫」,也就是說服六國分別與秦連合。如此六國不能團結一致,且可造成彼此內訌。
例如:秦惠王時,張儀離間齊、楚,以割地為條件,勸楚懷王與齊斷交。齊與楚絕交後,秦卻不履行諾言,懷王憤而伐秦,為秦所敗,喪失漢中之地。張儀又乘機說服韓、齊、趙、燕等國,使連橫獲得極大的成功。
2006-07-20 14:28:5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藤原豆腐店 2 · 0⤊ 0⤋
其實正確的來說都不是而是因為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成功後國力變強而積極的侵略六國所以才會有蘇秦的合縱提出後來張儀為了瓦解六國的團結而提出連橫不過如果硬要選的話要選擇蘇秦的合縱才是
2006-07-19 21:42:0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世民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