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在家眾的皈依,對高僧大德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全省各地的道場,常常要在家眾們參加皈依呢!
真的很不了解!
2006-07-18 15:38:13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善知識,末學引用六祖壇經,惠能大師對皈依是如此的認識,對於解除您的疑惑可能有幫助。無相三歸依戒〈四十二〉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日起,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凡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皈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歸是回轉,或是歸投,依是隨順。凡是回轉隨順的行為,都可稱為歸依。一般人講三皈依,有特定的儀式。屬有相的三皈依。直接想到的是皈依某某法師座下,非常容易落在外相上,如果是皈依同一個法師,彼此還覺得特別的親切,於是乎門派、宗教於此根深蒂固,落在色身香味觸法的流中,卻不住生命的水流裡,更不住三界共通的『覺』當中。為何惠能大師不傳「有相三皈依」?因為就算佛陀在世,那些開悟的阿羅漢,也不是佛以金臂摩其頂,再喊一聲:汝見性了。然後事情就成就了。我們看周利槃陀掃地開悟,佛陀問他過程如何,他說智慧如掃,煩惱如塵,外面有塵,內裡更髒。但用智慧掃除即是。周利槃陀也是自悟自度。若佛可用神通力讓人開悟,世人老早全開悟了。事實上可沒有,所以修行不能依賴佛。法華經大長者設羊鹿牛車珍玩之物,適其諸子願故,諸子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諸子出火宅亦非長者顯神通力。所以真修行,只是跟隨佛陀的腳步,覺者是如何過來的,我們亦如是。惠能大師在此點撥我們,要的是『無相三皈依戒』。無相者,自性也。於相而離相,要深入相之後的了義,才能於相而離相。佛者,覺也,妙湛總持不動尊,皈依覺所以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不以福德為福德故,是故福德多),名二足尊(在福、慧二足的有情中最為尊貴)。法者,正也,是自然天理、世俗人心,眾所遵循者,不逆天理而行曰皈依法。皈依正,念念正直,自己知道在生命的整體中我應做的部分(天命),也依適當的生命法則行事,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僧者,淨也,僧者的生命特點是清淨,於世間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名眾中尊。皈依不是儀式,而是改變想法,從五蘊轉到生命,顯現在生活上,就是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2006-07-19 06:30:3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http://book.bfnn.org/books/0157.htm
三皈介紹
看懂之後,就沒問題了!
2006-07-19 19:24:1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從善如流 7 · 0⤊ 0⤋
阿彌陀佛.
將軍善知識.末學向您問安.
2006-07-19 16:20:5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雲樹之間 5 · 0⤊ 0⤋
在皈依儀式完畢之前,通常都會聽到下面這段話
[我,某某法師,今天為你們(証明)你們昄依三寶,作三寶弟子-------------------你們不是皈依我--------------------]
請注意,法師衹是為人作証,証明你發心向佛菩薩學習做個[福],[慧]雙全的好人
佛希望眾生成佛,道場希望大家發願成長,有信仰,最不濟心中還會有是非善惡,因果報應,慚愧羞恥,這些觀念吧!
世上多個好人就少個X人,不是很好嗎?
對高僧大德而言,社會的淨化,就是無形的好處,說的通俗點說[成就]吧!
2006-07-18 20:32:2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丫丫 7 · 0⤊ 0⤋
接受在家眾的皈依,對高僧大德有什麼好處?***既然前提都已經說是[高僧大德]了...當然-----**接受在家眾的皈依,對高僧大德而言,只有菩薩的慈悲心與責任,沒有好處!!**您不是[高僧大德]...當然沒有他們的慈悲心念!只有猜忌的心而已!
2006-07-18 18:25:3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charlie 7 · 0⤊ 0⤋
個人的瞭解,接受在家中的皈依,對高僧大德應該沒有「好處」。
但是,高僧大德慈悲,願意接引在家信眾認識佛教(佛陀的教化),接近善知識,接觸經藏,從而發菩提心,逐漸斷除煩惱。
這就是法布施的一部份吧。
在家眾皈依以後,心要逐漸安定下來,就好像找到指引方向的明燈,找到了生命的老師,從接近法師,參加共修,瞭解苦集滅道、十二緣起、諸法性空的道理,養成實踐五戒(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和十善(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意:不貪慾、不瞋恚、不愚癡),改變習氣,讓內心逐漸清靜,煩惱逐漸斷除。
依據佛教的說法,菩薩不但要自覺,還要覺他。接受在家眾的皈依以後,如果還能夠不斷地為之說法,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不厭其煩地對眾生開、示真理,讓眾生逐漸悟、入真理,這也是覺他的重要工作。
2006-07-18 16:26:42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