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道與太極可否和佛教的業與因果一起談??
小弟同時看佛教的相關書籍 以及 道家思想的書籍
就我看的書來講 佛教認為 整個宇宙萬物都是業 因緣和合 產生出來的
其中存在一個因果法則
道家思想 就是講 道可道 非常道 這個道是不能去講清楚說明白的
感覺就好像佛教講的空
不過道家思想認為宇宙的生成是太極 太極的運轉產生了宇宙與萬物
當中最主要的是陰陽的概念
我是想問 道家思想與佛教思想可否一起談 感覺有點像
我是感覺
佛教欠缺陰陽的概念
道家欠缺因果的概念
但是翻閱兩種書籍後
覺得純學佛感覺少了什麼東西 剛好道有佛欠缺的 反之佛也有道欠缺的
不過佛與道有類似相通的東西
而且在佛教的科學論文上 也時常引述道家思想的文句 概念
這種佛道同修法正確嗎?
佛道到底是否可以同時學
還是說不能同時學 要分開?
還有在我看過法師與居士(不是蕭平實啦 別誤會)還有佛學研究者的著作後覺得
佛學修為的境界的與出家與否沒有太大的關係
例如 一位叫洪啟嵩的在家居士 我認為他寫的書 就還蠻不錯的
有他的看法而且還蠻客觀 條理分明 脈絡清楚.
2006-07-17 14:13:52 · 11 個解答 · 發問者 ? 1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總之在下目前認為 世風日下 道德淪喪
大部分的人已經沉淪到物質的世界去了
而忽略了心靈(精神)世界的探索
唯有在心靈的世界才有辦法找到真正的智慧
佛道哲學都有助於心靈世界的探索
世人不知道什麼叫做智慧
學習東西往往流於金錢報酬或是有用冇用來衡量
事實上賺錢的知識並不是真正的智慧 頂多只是小聰明罷了
讀了道家的心經(清靜經)和波若波羅密多心經
雖然講法有點出了 但確實有些共同的地方
就是 空與無 這種抽象的概念....
2006-07-21 07:07:24 · update #1
還有我認為智慧這種東西 是以悟得來的 而不是背記下來的 不之所以然的把心經背下來也不見得可以增加智慧
有沒有悟才是最重要的 別人的智慧講給我聽 我如果沒有經過"悟"的話 也不過是知識罷了....
(上述廢言,如有錯還請各位大師多多包涵與糾正,謝謝!)
2006-07-21 07:08:16 · update #2
大德您好啊。阿彌陀佛。
偶素青春洋溢的秀抖阿嬤啦。
因為大德您提這個問題深奧輝常。
秀抖阿嬤偶頭腦呆瓜只有一點點想法。
提供大德您參考,其俗不要看也沒關係啦。
比如很多人在讀《金剛經》啊吼。
有的人讀折頁本。(可以拉開方便作『科判』的那種)
有的人讀平裝本。(用膠線固定『方便攜帶』的那種)
有的人讀精裝本。(封面『軟硬膠皮』緞帶書籤那種)
有的人讀線裝本。(間隔『線裝』固定具古風的那種)
每種版本又有分:注音版、沒注音版、漫畫版..等。
啊吼秀抖阿嬤偶吼就只會看漫畫版啦。
有的人只讀經文、可素有的人還會讀註解。
啊吼秀抖阿嬤偶素只會看漫畫版就粉滿足了嚕。
如果說吼(不好意蘇,打個比喻啦),
把《金剛經》比喻成『那個不可說』:
那折頁本、平裝本、經裝本、線裝本,
那注音版、沒注音版、漫畫版..等,
就好像素『宗』啦、『教』啦..等。
到底有沒有『宗、教』啊?
當「人『存在』」的時候,有!
當「人『不存在』」的時候,沒有!
宗教是誰分的?
這是「人由語言轉變成文字運作下的『名詞』」喔!
這是「人大腦思維分別歸類運作下的『概念』」喔!
人產生以前有宗教嗎?
雲林省「前八百多萬年」有花現「臘瑪古猿(人?)」。
那個「元謀人」素在「前一百七十幾萬年」雲南花現的。
那個「山頂洞人」吼~就更接近現代多好多、好多了喔。
那個時候,釋尊還沒出生,所以就沒有『所謂的』佛法。
可素那時候【法、道】真的不存在嗎?那個沒辦華說啊。
可以確定有個【不可說(假名為『真理』)】在對不對?
有了人之後就像我們現在一樣還是同樣起了疑惑問問題。
那個問題和現在(秀抖阿嬤笨笨地猜)應該也素一樣喔。
可素不一樣的就在『人』的【聰明】起分別了作歸納了。
更『厲害』的素那個『人』的【聰明】竟然『執著』了。
執著那個『相』!秀抖阿嬤偶也素粉輝常執著也要反省。
現在偶們再反過來看,
給它好好思考思考這個問題吼:
到底有沒有『宗、教』啊?
當「人『存在』」的時候,有!有嗎?
當「人『不存在』」的時候,沒有!沒有嗎?
別~千萬不要~拜託~不要問秀抖阿嬤偶啦!
因為吼秀抖阿嬤這個『我』真的也不知道啦!
拍ㄙㄟ!拍ㄙㄟ啦!
不多講了!就醬!不客氣ㄋㄟ!
秀抖阿嬤敷面膜的時間又到啦!漂亮去啦!
秀抖阿嬤內心的OS:
喔~呵呵呵!大家都說偶青春洋溢!
永遠像十八歲!聽得真素心中不好意蘇起來ㄋㄟ!
啊~等一下!
秀抖阿嬤真的素呆瓜又粉不禮貌!
竟然忘記作結語、忘嚕向大德說聲『感恩』囉!
這一題吼...這個吼...就是上面那樣啦!
以上素秀抖阿嬤的小小看華。希望對大德您吼有點幫助啦。
都是一家人不要醬客氣ㄋㄟ。三Q囉!阿里阿斗!感恩喔!
秀抖阿嬤腦袋呆瓜呆瓜,說得不大好請多多指教。
秀抖阿嬤深深地一鞠躬,高興地都不知道在說啥。
三Q~三Q~阿彌陀佛。
感恩喔。阿彌陀佛。
感恩大德您以及各位大德菩薩。阿彌陀佛。
秀抖阿嬤恭敬合十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要常感恩!
念阿彌陀佛!
依靠自性彌陀!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呵~呵~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07-23 15:53:4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surfing 2 · 0⤊ 0⤋
道家與佛法是孑然不同的理論,所以不可能同時修,佛教主要的目的在於超越三界六道生死輪迴,絕非是學問的探討而已.如法華經方便品所說,如來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主要是要使眾生都能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就是要大家都跟佛一樣成佛,一樣來利益眾生.因此絕對是與道家之理論不同.
2006-07-28 12:43:5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龍哥 6 · 0⤊ 0⤋
在宋明時期有一群人將佛家道家儒家的哲學相融通他們叫理學家,他們沒有宗教的色彩,卻有三家的精隨,值得參考
2006-07-26 20:52:2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hojo 2 · 0⤊ 0⤋
我是楊伯伯 繼續回答你的問題 如下:
有一種水果 , 你稱之為橘子, 我稱之為甘仔 , 他稱之為 Orange , 你認為橘子比甘仔 , 比 Orange 還要甜 , 還要甘 , 還要營養 , 或認為甘仔及Orange 是依附在橘子上 , 或硬套在橘子上 , 因為在你的認知上 , 甘仔及Orange是柳丁(比較小) , 甚至是桔子(更小) , 只因為橘子就是橘子 , 不可以有別種稱呼 , 那是你的問題 , 但是我認為橘子,甘仔 , Orange 都是一樣的甜 , 一樣的甘 , 一樣的有營養 , 也沒有誰依附誰,也沒有誰硬套在誰 , 因為真理祇有一個若有兩個就不是真理了.
你又說
佛家以"緣起"來看世界,才建立「空」的概念。
它目的是什麼?要解脫!所以說「不生不滅、不來不去」,
我認為
生滅就是一陰一陽 , 不生不滅 , 不是沒有生 , 沒有滅 , 也不是沒有陰沒有陽 , 而是生也好 , 滅也好 , 不計較 , 無所謂 , 生滅 (陰陽) 都好 , 心是寂靜涅槃的 , 不動的 ,不動心就是一 , 就是太極 .
你又說
所有世間現象都有二元,解脫就是要跳出所有二元,
跳出和待著也是二元,所以連跳都不能有跳相,要無相。
這樣佛家怎麼會去強調陰陽二元呢?
我認為
跳出和待著就是一陰一陽
連跳都不能有跳相,要無相 , 那不就是太極嗎 ?
佛家雖沒有陰陽的名相 , 但有陰陽之實義 .
你又說
有憂鬱症,自殺的是不是陰陽失衡呢?
我認為
有病的人一定是陰陽失調 , 不是生理陰陽失調 , 就是心理陰陽失調造成的 , 而且生理與心理會互相影響的 .
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 以及人生觀健全的人 , 是陰陽調合的 , 致中和的人 , 是心平氣和 , 百病不生 .
2006-07-20 18:17:21 · answer #4 · answered by 乾戰玄 1 · 0⤊ 0⤋
<課後筆記>&<問題與討論>:
道家的體系,
是用<完整>的自我來修行成道。
在理論上、實踐上,
每一步都要看到考慮到陰陽兩面。
這很值得我們學習。
一般人的生命都是割離破碎的活著,
不能整個投入當下、
也無法兼顧到兩端的平衡。
Q1:想一想:我們看憂鬱症如此的多,自殺如此多,
以道家看,是不是現代人的身心、生活都普遍陰陽失衡呢?
佛法是繫在"緣起性空"的實相上,
它的真實不是像道家以<兩面完整>為標準,
而是以"一切法無自性"為標,
有執(執實有自性)就看不穿,無執自然見實相,
「破執」它的修行進路,
只要看穿一切幻妄就能活在如實裡,自得解脫清淨。
所以經典說:「觀空即觀佛」。
可知"性空"貫穿一切佛法的重心所在。
依佛家看,有自我才會有相對,
才會落入二元裡,
我們不該執著在這樣的顛倒夢想,
自己無明所創造的世界。
其實活在二元世界的心靈,
內在都充滿了衝突、矛盾,
處處是割裂而受限,念念離不開煩惱。
Q2:想一想:
道家和佛家在這方面的想法是有所衝突呢?還是各有千秋?
我們是否可以依著道家的精神來檢視自己生命的健全,
再以完整無分裂的身心投入佛法的修行?
Q3:想一想:
道家重陰陽,佛家重超越,
摩尼教則認為世界是絕對的善惡二元分立
天主信仰卻不贊成,認為沒有能與神相對的。
那您認為二元究竟是什麼呢?
是否一定造成分裂?或一定造成統一?
還是透過它往下沉淪即是割裂自困,
透過它往上努力即能找到統一甚至於超越呢?
2006-07-20 11:38:0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基本上我對道家的太極並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不敢亂答覆
但是研究學問基本上有幾個共通準則:
1親近善士:親近確實依據經典,而得實證的老師
2聽聞正法:多聽該門派正確的思想觀念
3內正思惟:自己冷靜的思考,吸收,消化
4法向法次:了解修行目的與次第,一步一步拾級而上
例如:佛教講的是"因緣果"法則,而不是"因果"法則,它要人透過"觀察,思惟,體會"來親自覺悟緣起法.因此如果不是開悟的聖者,而你去請教他關於佛道雙修的問題,那麼,你得到的將只是未證言證的答案,這對你沒有幫助,反而有害.
那麼,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你必須去找一個已經開悟的,或者已經證實道家經典境界的人來探討.所以你必須具備判斷他們是否已經到達這種境界的能力.以佛教而言,必須對緣起法了解,並且對佛法僧戒四不壞淨,才算的上有資格.
2006-07-17 21:21:17 · answer #6 · answered by 野胖子--左鏡 7 · 0⤊ 0⤋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link=vote_result&qid=1406071105165
大家快來投5號~
別讓正x同羞會再亂搞下去了
2006-07-17 19:13:46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5 · 0⤊ 0⤋
佛教三十六對法:
外境無情五對,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此是五對也。法相語言十二對,語與法對,有與無對,有色與無色對,有相與無相對,有漏與無漏對,色與空對,動與靜對,清與濁對,凡與聖對,僧與俗對,老與少對,大與小對,此是十二對也。自性起用十九對,長與短對,邪與正對,癡與慧對,愚與智對,亂與定對,慈與毒對,戒與非對,直與曲對,實與虛對,險與平對,煩惱與菩提對,常與無常對,悲與害對,喜與瞋對,捨與慳對,進與退對,生與滅對,法身與色身對,化身與報身對,此是十九對也。
道教太極兩儀便是相對與其三十六對同.
佛講空性.道講無極.其實明眼人一看便知講的都一樣
2006-07-17 18:10:03 · answer #8 · answered by ? 3 · 0⤊ 0⤋
佛法即道法 , 佛法講因緣 , 道法講自然 , 因緣法即自然法
你付出一分 , 就收穫一分 , 付出三分 ,就收穫三分
這就是一因一果
而付出之後接著而來的就是收穫 , 這不是自然嗎?
善有善報 , 惡有惡報 , 這不是自然嗎?
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與空是不同的 , 空與有相對 , 陰與陽相對 , 空有與陰陽相對
真空生妙有, 妙有生真空 , 與陰中有陽 , 陽中有陰 , 道理是一致的
佛是覺者 , 覺到一個圓 , 覺到有生就有死 , 有空就有有 , 有成就有毀
有陰就有陽 , 有陽就有陰
所以生死不二 , 空有不二 , 成毀不二 , 陰陽不二
不二就是一 , 一即是沒有分別心
一即是太極 , 太極是一個圓
所以佛道同修是正確的
2006-07-17 16:53:29 · answer #9 · answered by 小楊 3 · 0⤊ 0⤋
有一位有修有證的居士(現已是一位到各地教 解脫道 與禪修的法師)說過 道家的"道 " 類似 佛教的 "空" ˋ 並講解"老子道德經"ˋ本人滿認同的 .
"佛" 道 "的終極目標都是 "涅槃 ˋ無為 ˋ空"
道家 由上往下 直入 "無為" 比較不易讓人受用
佛教 觀相體空 觀相之無常 無我 而體悟空性 ˋ 萬法皆空 皆依緣起法 無第一因 無始無終 不講本體 因為講本體 就落入 實有感.
道家 講太極 就是講"第一因"與 "有"ˋ 這是與佛教最不同之處
2006-07-17 16:46:13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 3 · 0⤊ 0⤋
小葉大德說的很好。
我補充一些
1.旋轉的太極很像空性的表現。
2.如版大所說佛教很少討論陰陽。
2006-07-18 06:46:12 補充:
陽伯伯 說的好!
野胖子jim 說的有道理。
兩者不衝突
2006-07-17 16:38:59 · answer #11 · answered by 無所謂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