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教:

什麼是四聖諦?什麼又是緣起法?什麼是一切種智?什麼是
孝順父母?


請大德方便開示謝謝

2006-07-15 18:26:52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6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謝謝這位大德發心護法,本來這個問題是要給釋大懺法
師回答,但是他慢了一步,這位大德願意等法師一下嗎
?他可能再準備資料謝謝。

2006-07-15 19:13:07 · update #1

謝謝感恩那我們等一下交付投票謝謝。

2006-07-15 19:29:08 · update #2

不要刪因為講的怎麼樣都是法寶,我們依法不依人
,末學也常常都是沒人選阿,沒人選又不代表什麼
,反正選誰對大家都好沒關係。

2006-07-15 19:41:46 · update #3

3 個解答

四聖諦:
四聖諦(及三轉十二法輪):
*苦諦﹝苦果﹞〔苦聖諦〕:要先認識苦受的事實。
初轉示相(知道);有五蘊的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等。
次轉勸修(體證);此是苦大家應知道。
三轉作證(息滅):此是苦我﹝佛陀﹞已知。苦能令生死輪迴相續,故令厭棄。
*集諦﹝苦之因﹞
初轉示相(知道);此是集招感渴愛。
次轉勸修(體證);此集招感渴愛應斷。
三轉作證(息滅);此集渴愛我﹝佛陀﹞已斷。
*滅諦﹝涅槃﹞
初轉示相(知道);此是滅﹝息滅貪、瞋、痴﹞可證悟。
次轉勸修(體證);此是滅汝應證。
三轉作證(息滅);此是滅我(佛陀)已證。
*道諦﹝可以導致滅苦的八聖道﹞
初轉示相(知道);此道可修性。
次轉勸修(體證);此道大家應該修。
三轉作證(息滅);此道﹝八聖道﹞我﹝佛陀﹞已修。

缘起法是指十二因緣法則:
佛教的緣起十二支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憂悲惱苦。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惱苦。
十二支緣起:無明產生行(行為),行產生識(錯誤的行為所衍生的知覺),識產生名色(名就是受、想、行、識,色就是四大地、水、火、風和合體),名色產生六入處(眼、耳、鼻、舌、身、意六處),六入處產生觸(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觸產生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受產生愛(欲愛、色愛、無色愛),愛產生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取產生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有產生生(誕生、獲得五陰、獲得輪迴主體生),生產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一切種智---我沒在阿含經看過

孝順父母---
一、供給奉養令不缺乏。
二、凡有所作為,都必先告訴父母。
三、父母在日常生活上之要求,能給予隨喜或協助。
四、父母正當的教令,不可違逆。
五、繼承父母的志願或事業,並發揚光大。

2006-07-15 18:55:1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櫻花 2 · 0 0

四聖諦者︰明一切世間不離苦集.一切出世間,不離滅道。滅盡諸苦,名為滅諦.滅盡涅槃,名為道諦。大涅槃,無餘可得,名為道諦。
實義四聖諦者,達苦性真,無忻厭.無有他方別佛剎、別淨土.無有染淨涅槃生死、有忻厭所修道。所修道者,住如法住、修如法道.不厭不著、不欣不取 。一如法界,無去來性、無住處性.身塵毛孔,心之及境,皆稱法性。如是 信解、如是修道。
華嚴經十地品.五地菩薩作十種諦觀,以四聖諦為體.六地菩薩作十種十二緣生觀。此是如來隨位進修之法.大要總言此四聖諦、十二緣生法門。華嚴經法界不思議乘.於解脫道中,總有十乘.皆得究竟,無三界苦。
十二因緣法中︰明觀世間生滅.世間受生,皆由著我,若離此著,則無生處。又明,由有我故,常求有無.一切諸惡業邪道,皆由此生。三惡道積集增長惡業.欲界積集增長有為善業.上二界積集增長有漏八禪.聲聞緣覺淨土菩薩積集增長淨業,成變易生死之身.一乘菩薩積集增長具佛悲智。雖總十二緣生.乘緣各有差別。
經中告訴我們是於業田中,種識種子.為有取為漏。復起後有,生來世生老病死。這都是無明覆蓋自己如如之本智所造成。為智自無性,逐境緣迷故.隨迷苦極,自覺迷除故.以覺無我智,無明即無故。迷我成妄.覺我成智。覺之與迷,本無二性 .為智之與迷,各無自性.皆悉從緣而有迷悟。
我們發心學佛,要遠離常見與斷見.此二種俱非.不離斷常也.為一切眾生生死無性.本無生死.橫計生死.本非生死。一切諸佛,本無自性故.實無菩提.亦無涅槃.而眾生妄謂諸佛有菩提涅槃。要遠離因愛有生.遠離五見、及六十二見。由於諸見起,貪與名色俱起.由名色故.以眼耳鼻舌身對名色生觸.相觸生受。眼、 耳、鼻、舌、身隨五根中所現名觸.意根隨起名受.受之不捨名愛.愛增長生取.取增長生有。有生已,將前六根上六十五種意識所緣,於諸趣中成五蘊身為生。生已衰變名老 .終歿為死.於死時生諸熱惱,乃至憂愁悲歎,眾苦皆集.從此因緣故集。緣生無體.妄謂生死。隨順緣體.應如是觀。明十二緣體,眾生情有,而實理無。善達理無緣性,便即生死為不生死。 明由著我,因有十二有支。若作無我觀.得離我所諸虛妄緣.便為法界大智無作自性緣生故。
迷第一義故,名為無明︰真之為妄,皆有依報.以有依報,便有名色 。為迷真相,情識取境,與受想行識及以六根同時而取,名之為蘊。蘊不壞故,名為業識。心為主,六根及境三事和合而為所緣。為名色為境.情識為能緣.受想隨之名為行.尋思煩擾,迷其淨智,名之為蘊.六根境識三事和合名之為觸。因此五蘊,對於六根情識之上,十二有支同時而有。
明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明十二有支從一心起.以隨事貪欲,迷真心故。妄心生為妄想.想心乖智.妄辯為識。妄心所辯是識.緣境是行。於行迷惑者,所緣之境謂實有故,明曰無明。以心無明故,便生名色.從名色六根妄心,三事和合生觸.正觸相應,分別取著是受。
此已上心境六根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一時無前後體.妄作前後.迷如來之理智,本來無作者故.橫生諸苦波浪,苦流不息故。
無明及十二有支皆有二種業:
一、由無明故,令一切眾生迷無作智 。
二、由迷自性法界緣生,便作思想行緣故.故云與行作生起因。
行亦有二種業者:
一、由迷法界智,執成來世報。
二、由妄行心想,識種便生.是故經云【與識作生起因】。
識亦有二種業者: 一、由迷根本智種,妄生識種,令諸業有相續不斷。
二、由迷根本普光明智,所有無名相之微妙功德之名色.由識種所成生死業報之麤名色也。
名色亦有二種業者:
一、由識成名色,由名色成識,故云【互相住成】。
二、由名色故,對六根中現相,能令六根中情識取之。
六根亦有二種業者:
一、由迷無相體一相之理智,各隨別境別取境界色身等異。
二、為六根現境識心相對,妄情便起,故云與處作生起因。
觸亦有二種業者:
一、由觸能迷所緣,成諸喜怒。
二、由觸識種便生受.能受現世塵,成未來果故.又由受現世塵故,成當來有苦果故。
受亦有二種業者:
一、由迷一切法空,能領受愛憎等事.二、與愛作生起因。
此一段緣生,皆從無明迷理智為首。
明無明等十二有支,皆總由迷根本智,以妄心成識,更相助成分。於一一緣中,皆有十二。以互體更相助成,有一百四十四.於三世上各有一百四十四.總共為四百三十二。總由迷本真智,號曰無明。於無明中,因境六根識三事,而生五蘊。以五蘊對六根緣,生一切觸。總以意識為主.而隨根境識,能作種種生死業緣.乃至八萬四千一切塵勞,從此而起。八萬四千煩惱者,其名數至隨好功德品中具明。但自了識心根境三事一性。一性者所謂無性。達無性理.以普光明智,普印諸境.妙用恆寂.無明成智.名為一切種智海。
無明愛取三事不斷,是煩惱道.行有二事不斷是業道。所謂識名色觸受生老病死憂悲等,是苦道。前後際及現在三世上,前三段煩惱斷,即無三世及三段煩惱。
雖有分別相似生滅,了中虛無也.如束蘆葦,其相雖有,一一中虛。明六根及境雖有,法眼常虛.此明觀達也。
有三世無明。無明緣行,是當念中過去.是所緣前境.故經云是觀過去。識乃至受是觀現在.為識受是當念中現在 .為明識受是分別領受現在事故。愛乃至有是觀未來.愛有二事,是當念中未來故。為愛有二事,是當念中識受後,方計實有成愛染故。以此「無明緣行識受愛有」,成三世業,苦果相續不斷。但無明滅即行滅.即識受愛有并十二有支總滅。

2006-07-15 20:33:3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如來離於常斷、有無二邊,說於中道。

生命是剎那剎那變異且是異蘊相續!

前一秒的你與下一秒的你的差異可以從1%~99%的不同!

更不用說前一天(或前幾年)的你與明天(或後幾年)的你的差異了!

這就是無常的意思!

無常所以隨業變來變去,這就是苦!

生命是無常是苦!隨業流轉所以無法主宰(無自主性=無自性),也無法控制只隨所作的業流轉!所以無我!無我所有!

不是沒有色身!更不是空!

也不是押兩頭穩贏的不一不異!

請明察!

2006-07-15 23:39:46 補充:
佛陀四十五年宣教的核心教義是:
四聖諦 八正道 緣起法

四聖諦
一.
苦聖諦:苦果
一法:五蘊是苦。世間是苦。
二法:色身的苦、心識(精神)的苦。
三法:苦苦、壞苦、行苦。
四法:生、老、病、死苦。
八法:愛別離苦、怨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盛苦。
二.
苦集聖諦(集聖諦):苦因
貪欲渴愛,無明我見是苦的原因
三.
苦滅聖諦(滅聖諦):悟果
人類的智慧能夠自已解開纏縛而證得涅槃,解脫生死輪迴。
四.
苦滅道聖諦(道聖諦):悟因
解脫的確切方法
修行的人依八正道、四正勤、四念處(三十七道品)修行就能證得涅槃。

2006-07-15 23:40:22 補充:
要如何生活般那樣確切的修行,而不淪為口號或只作學問?

八正道的正語(不妄語、惡口)、正業(不作壞事)、正命(正當的職業)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人天善法的基礎。

然後才能進一步修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

釋迦牟尼佛剛成道為五比丘說四聖諦,五比丘得法眼淨。再為五比丘說緣起法,五比丘得阿羅漢果。四聖諦(法的實踐)與緣起法(法的根)是一體兩面
所以四聖諦與緣起法是佛陀四十五年宣教的核心教義。

2006-07-15 23:40:36 補充:
中道緣起法

佛陀說:「現在和從前一樣,我只有教導苦與苦的止息。」

如來體證中道緣起法,成就正等正覺。
如來離於常斷、有無二邊,說於中道。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緣無明故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純大苦聚集」,則不生世間無見。(非無非斷)

如實正觀世間滅者:「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純大苦聚滅」,則不生世間有見。(非有非常)

2006-07-15 19:37:0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釋大懺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