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我在高中地理的資料裡面看到焚風的部分。
其中有舉例常發生焚風發生的地點:
第一個是大家都知道的「台灣東部」
第二個是「阿爾卑斯山山脈北側」春季,會發生焚風的現象。
我的問題是:為什麼阿爾卑斯山山脈北側會在春季的時候出現焚風?

2006-07-13 11:43:33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科學 地理學

那跟「風帶季移」有沒有關係呢?

2006-07-14 18:28:12 · update #1

那我想順道另外問:「風帶季移」的活動的緯度可以多大?跟太陽直接照射的移動有什麼樣的關係嗎?

2006-07-15 10:42:43 · update #2

3 個解答

看了你的問題,我查了一大堆資料,可是都覺得沒說到重點且屬片段性質,最後我決定融合消化並用自己的話跟你解釋啦~!
----------------------------------------------------------------------------------
首先,你知道焚風是什麼嗎?需不需要我再解釋一次??我個人覺得不需要(依照你的口氣啦!而且怕你覺得我在說廢話)~~如果需要的話我再補充!!記得告訴我~!
再來,既然你都知道焚風是什麼了,那我要說一些關於阿爾卑斯山焚風的前言:
1.焚風→是幾乎沿所有的山和山脈背風坡下沉的一種乾熱風(表幾乎所有的山
脈都有焚風的現象)
2.此名詞最先用於阿爾卑斯山地區,亦以該處發展最完善!!
【正文開始】:
為什麼阿爾卑斯山山脈北側會在春季的時候出現焚風?
(我回答的重點擺在"北側"、"春季")
因為→春季(更明確的說為初春)為季節(冬夏)交替、轉換之時;當阿爾卑斯山為夏季時,當地風向為"由南方的地中海"所吹來的"南"風(比熱性質~~海風嘛).
夏季的風非常濕潤,富含水氣→不易形成焚風!!
但我提到→春季~季節交替之時→所以水氣不多,明顯減少
再加上焚風的形成性質(只要是山脈的背風側皆容易形成)
所以!!!!
阿爾卑斯山山脈北側會在春季時出現焚風!!!
不知道是否完整~呵
【後記(我個人認為你必須附帶知道的,既然你問了這個問題~~)】:
初春在阿爾卑斯山北坡,自地中海溫暖的南風越過山脈後,在背風坡形成暖乾的「焚風」→會導致冰雪早融→牧草早發(生長)→利於瑞士、德國南部、奧地利西部居民《傳統山牧季移》的生活方式。
很重要的觀念喔~!!
【補充(俗稱廢言啦~別懷疑~但!可增進常識)】:
焚風的不同地方性名稱:
北美落磯山區→欽諾克風(chinook) ※意思是吃雪者,因為這個作用在春天特別顯著,會加速雪的融化。
利比亞→朝向風(ghibli)
阿根廷安地斯山區→乾熱焚風(zonda)
安得斯→普艾爾昔 (Puelche)
卡林齊亞→留甲(Ljuka)
波蘭→"Halny wiatr"
羅馬尼亞→"Austru"
瑞士→“Favogn”
法國之馬西(Massif central)中部→“Aspre ”
紐西蘭→開脫勃西北風(Canterbury northwester)
※※焚風的英文"fohn"一詞源自德文﹐原來專指歐洲阿爾卑斯山地區的焚風。
回答結束~~~~~~-------------------------------------------------

2006-07-15 10:50:12 補充:
恩.....我覺得沒關係耶因為阿爾卑斯山大部分位在西歐偏南,為高地氣候就算因為接近南歐而在夏季時會被"副熱帶高氣壓"籠罩到邊緣,但那也是在夏季,焚風主要出現在初春,似乎沒什麼交集..你不太了解的話再問喲~~

2006-07-15 15:50:15 補充:
你說活動的緯度??是指它活動的範圍大小嗎?因為會隨著日照而季移,所以大略是上(夏)下(冬)移動20~30度!不過妳要先完全了解行星風帶才行喔~~先可以確定的是,行星風帶的季移主因就是太陽的照射!!至於為什麼,國3課本有,我幫你找找資料(抱歉我自己無法說的很詳盡)~這是正式課程,還是要謹慎點啦~!

2006-07-15 16:02:43 補充:
給你個網站http://www.cwb.gov.tw/V5/information/knowledge/Data/dict/kn_index.htm如果不行就去http://www.cwb.gov.tw/中央氣象局→左列的氣象百科→ 一.大氣概述→ 8.風與地球上的風系 你就可以慢慢研究了看懂圖比較重要!!因為我不會貼圖~所以就給你網站囉...不好意思!

2006-07-16 15:57:28 補充:
可以說的更詳細點嗎??謝啦

2006-07-13 19:04:1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2 · 0 0

我覺得發問者比答者更了解題目。

2006-07-15 23:25:2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beechan 6 · 0 0

阿爾卑斯山高度三至四千公尺,雖有礙農業,卻成為林、牧業及觀光業發達的地區。當十九世紀時歐洲阿爾卑斯山(Alps)大部份的山頭早已經被人們征服了,此時全世界登山者將目光焦點放在亞洲的高山。喜馬拉雅山脈中更有8000公尺以上的巨峰十四座,七千公尺以上者二百五十餘座,都是未曾有人登頂的山峰。這時期的登山活動變成一種國力的表現,登頂成為政治、外交上的複雜因素,於是;全世界的登山家把挑戰陣地從歐洲轉移到亞洲。相較於阿爾卑斯山區而言;喜馬拉雅山區顯得龐大太多了,歐洲的登山者經過好多次的失敗後發現以往在阿爾卑斯山的攀登方式並不適用於喜馬拉雅山區,他們不可能像跟攀登白朗峰在48小時內就登上山頂。由於路程更遙遠、海拔高度對人生理的影響更明顯、食物飲水的補給己經不是個人的背負能力可以負載的。攀登聖母峰所需要的技術顯然已經超過了阿爾卑斯山的技術。阿爾卑斯攀登那種個人單打獨鬥的攀爬方式似乎在喜馬拉雅山區行不通,他們需要的是團隊的合作、更有組識的團體分工、有計劃性地達成登頂的任務。適應高度由於高山上的空氣稀薄與低壓會造成肺水腫與腦水腫,而對抗高山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慢慢地往上爬,我們的身體需要時間來適應高度,所以;來到喜瑪拉雅山區的登山者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適應高度。這也使得攀登的時間會拖長。高處爬山、低處休息我們的身體在出力時會比休息時更快適應,而且不論是否適應高度,到了海拔一萬八千呎時都會感到不舒服,所以應該避免在高海拔處停留太久。另外;為了能讓身體快速地恢復體力,必需在低拔處休息。登山者必須一面將物資運送到較高處,一面可讓身體適應高度,另一方面又必須回到較低海拔的營地休息。所以登山者必須來來回回走上好幾次同樣的路程,在各營地間往返。阿爾卑斯攀登的特色冰、雪、岩的混合地形由於阿爾卑斯山山勢險峻;高海拔處終年積雪,登山者需要使用到不同的技術才能克服途中各種不同的冰壁、雪地、岩壁、冰河等地形。所以阿爾卑斯登山家除了平時必需做好攀岩與冰雪地的訓練之外,也必須有很好的腳程與心肺能力。

2006-07-13 14:07:1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