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在余光中的作品中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在,牧童遙指以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
為何使用這些詩歌呢?
如何與主題相呼應

2006-06-23 14:11:15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孟 1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1 個解答

從餘光中的散文理論來看餘光中的(聽聽那冷雨)
高雄市立瑞祥高中■曾莉莉‧楊淑惠老師
【舉例】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
【說明】
  連綴了杜牧〈清明詩〉、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王維〈渭城曲〉。詩文典故的運用,可以拓展散文的時空氛圍,還可以使讀者在閱讀的當下感受到詩文之美、知識之美。這些詩句都是文人耳熟能詳的共同記憶,但卻都已不在,徒增物是人非的家國之思。
(1) 寫《聽聽那冷雨》一文時,作者身逢家國之變,作品常流露濃厚的家國之思。
(2) 本文以微寒潮濕的春雨象徵心情,並以雨聲、雨景為引子,回憶自己半生漂泊的經歷。
(3) 文中屢引古人詩詞,以襯托出對故國河山與傳統文化的追思嚮往之情。
(4) 行文時空交錯,句式多變,實驗性極強。
(5) 藉雨聲雨景,回憶生平往事,以寄託對故國河山與傳統文化的嚮慕之情。
(6) 以描寫望著雨中的家的心情中,作者在中間各段採取時空交錯的寫法:忽而過去,忽而現在;忽而故國,忽而異域,又隨時回到台灣,回到廈門街,文理知錯綜,是作者企圖以此表達訴說不盡的複雜情緒。
(7) 細讀之後發現主旨、內涵很簡單,都在表達作者的中國意識、對中華文化的讚美與眷戀。該文特殊之處其實在於形式,解構文字,打破書寫的秩序,以敲打樂的形式,依靠句子的長短組合變化,達成絕對的音樂感。大量運用中文的長短句,造成結構上的美感,又用同音異義的字造成錯綜變化。
(8) 這篇文章是那個充滿著昔日家國憂愁之思年代的文字。時日久遠,但今日讀之,仍然覺得是所讀過的音樂性韻律最強的一篇文字。

2006-06-24 18:09:3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Lisa Jiang 2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