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國文課本的補充有飯後鐘一詞,希望可以了解他的由來和解釋,由來希望是白話文的,如是文言文請附上翻譯謝謝。

2006-06-11 19:07:59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Fanny 1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2 個解答

唐朝王播這個人曾經寄居在廟裡,寺中僧人欺負他貧賤看不起他一般寺廟中要吃飯了都會敲鐘告知全寺僧人,王播每次聽到鐘聲就會去吃飯僧人們就有一次說好了等吃完飯再敲鐘,王播去飯堂時發現大家都已吃過了所以王播又羞又氣,發憤圖強,後來終於當上節度使的大官後來他回到當初寄食的寺廟,就題詩說了"飯後鐘"的典故【飯後鐘】注音一式ㄈㄢˋ ㄏㄡˋ ㄓㄨㄥ注音二式f
圖片參考:http://140.111.34.46/dict/fonts/fe7c.gif
ng相似詞相反詞解釋唐代王播貴顯後,回憶微賤時寄食僧寺,為諸僧所厭棄,聞鐘而往,常已過吃飯時的故事。見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起自寒苦。這個故事在金庸小說鹿鼎記中曾經出現過一:題木蘭院  三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  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  三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王播〈題木蘭院〉二首二:禪智寺採花受辱  《鹿鼎記》第三十九回〈先生樂事行如櫛,小子浮蹤寄若萍〉寫韋小寶衣錦還鄉,要一報當年「禪智寺採花受辱」之役,說要拔光寺前芍藥,全憑慕天顏講了「王播碧紗籠」的故事,大拍韋欽差的馬屁,才得以保住數千株芍藥。韋大人目不識丁,還誤以為是甚麼「黃布比沙龍」。  金庸將王播的〈題木蘭院〉的第二首一分為二,說成上兩句先寫,下兩句三十年後續寫。  王播(七五九~八三○,唐肅宗乾元二年至唐文宗太和四年)先世是太原人,其父在揚州做個小官,落地生根,可以算是韋大人的鄉里。播父早死家貧,曾在木蘭院「吃白食」而發生「飯後鐘」的故事。其實這兩首詩是王播重遊木蘭院時一口氣寫的,碧紗所籠的是其他題名。  王播與慕天顏有相似之處。此時書中慕天顏當布政使管錢糧,王播長期擔任鹽鐵轉運使,同是管經濟的官員。慕天顏要為小玄子打吳三桂做後勤補給,王播時代藩鎮與唐室中央不時大打出手,需要搜刮民脂民膏應付軍需。 三:欽差與節度使  王播於唐穆宗長慶二年(八二二)擔任淮南節度使,於德宗貞元(共二十一年,七八五~八○五)時中進士,飯後鐘的故事,當發生在貞元初年(約七九二)。  韋小寶沒有如慕天顏所祝願,能夠繼他「祖先」韋臬封王,慕天顏也沒當上相當於宰相的大學士,只做到總督,結果得罪小玄子給免了官。王播後來官做得很大,太和元年拜左僕射,在唐代是尚書省的長官,等同於宰相。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未當皇帝前做過尚書令,此後無人敢坐這個位。王播死後還給朝廷贈了「太尉」的虛銜。  王播能作詩,是個能吏,與韋公爺不似。但他品行不佳,史書道:「隨勢沉浮,不存士行,姦邪進取,君子恥之。」這倒很像韋公爺。

2006-06-11 22:37:1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源自川劇「彩樓記」,主角呂蒙正是一個十年窗下的落泊書生,窮途潦倒,在於破棲身。宰相劉仲實之女月娥,在彩樓上拋毬招親,擲中窮秀才呂蒙正。劉宰相嫌他貧寒,強逼退親,月娥不從,卒被逐出相門,與蒙正居於寒度日。


  呂蒙正衣食無著,唯有每日到廟中覓食,廟中和尚不齒,設計戲弄,故意在齋後才鳴鐘,蒙正無法得食,懊喪而歸,這便是「飯後鐘」的故事。

飯後鐘一事,激勵了呂氏更加發憤讀書

2006-06-11 19:22:3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