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 一般人初學佛, 該一門深入, 或博學多聞?
哪個宗派好?
哪一部經最殊勝?
學佛前, 應有哪些先修課程?
要素食嗎?
要斷絕男女愛欲生活嗎?
要持戒嗎?
還有哪些需特別注意的?
一定要出家嗎?

2006-05-29 07:24:04 · 12 個解答 · 發問者 未濟 4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12 個解答

一般人初學佛, 該一門深入, 或博學多聞?
**淨空法師常說學佛要有成就, 一定要一門深入, 在煩惱未斷前, 多學多煩惱. 像他走了38年, 讀了講了多年的華嚴經, 突然體悟到, 華嚴經最後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普賢菩薩, 文殊菩薩, 兩位華藏世界的大菩薩也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所以才專弘淨土法門.
不過夏蓮居居士說過淨土法門是"難信, 難信, 真難信". 我們常人, 那有辦法, 聽別人叫我念佛, 就深信不疑的念, 總是懷疑, 哪有這麼好康的事. 縱然聽入耳了, 也是半信半疑. 不要說常人, 印光大師在學佛前, 還因崇儒而劈佛像.
佛陀教育基金會有開不同的課程, 您可以去聽聽不同的課, 在慢慢比較, 您比較喜歡什麼法門. 不同的經書深淺不一, 如聽不懂的經書, 先跳過, 不要太勉強, 總以自己喜歡的為優先.

哪一部經最殊勝?
**佛陀說法49年, 因人因機講了許多經, 只要契理契機的, 就是殊勝的. 亂看經書, 亂學法門就如同生病了亂吃藥, 沒治好, 但吃死了. (淨空法師說的)
您以前一定學過佛, 當您看到該經時, 一定會歡喜不已. 如宗密大師看到圓覺經時, 歡喜不已, 發誓宏揚圓覺經.

學佛前, 應有哪些先修課程?
**佛學入門, 佛學十四講. 佛陀教育經金會有, 如架上沒擺出來, 可以跟師姐要,她會找給您.

要素食嗎?
**順其自然. 不過楞嚴經卷六 "汝等當知, 是食肉人, 縱得心開, 似三摩地, 皆大羅剎, 報終必沉生死苦海, 非佛弟子. 如是之人, 相殺相吞, 相食未已, 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吃人半斤, 還人六兩. 想出三界, 還是要吃素.

要斷絕男女愛欲生活嗎?
**佛法不壞世間法, 本是恩愛夫妻, 因為學佛了, 變成了仇家, 也不行. 所以淨空法師說: "在事上不妨, 不能有心." 楞嚴經卷六 "汝修三昧, 本出塵勞, 淫心不除, 塵不可出."

要持戒嗎?
**五戒是得人身的基礎, 十善是天人的基礎. 不守五戒十善, 就墮三惡道了.

還有哪些需特別注意的?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一定要出家嗎?
**不出家, 修清淨心--難
出家, 要守戒---難
在紅塵中修清淨心---更難

2006-05-29 14:53:26 補充:
是"吃人半斤, 還人八兩" 不好意思, 算數不好. 怎麼可能少還2兩? 沒那麼好康的事.

2006-05-29 10:33:3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Rob 2 · 0 0

我個人剛學佛的時候是一門深入,專唸佛號,現在學佛十年有了,也不算博學多聞,只是有機緣的話,會多看看書或電視、上網,增加自己的知識而已,可還是覺得自己少知少見,孤陋寡聞

2006-08-24 04:08:0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初學佛應先博學多聞,待找到法門下手處時才一門深入。原因︰
此生要學佛,絕對不是無因而起,有可能前生已是學佛人.然而受隔世之迷,此生無法連貫。又經典有如此多,與何部可以相契,只有一再讀誦,才能相應。法門也要自己ㄧ再深入才能成為自己的寳,然而現在看起來似乎浪費時間與精神,事實上絕對功不唐捐,將來一門深入時會發揮無量助道效果,更能在學習中教導眾生.如此教學相長,獲益更快。如此就能知道哪個宗派適合。持戒吃素是ㄧ種毅力的訓練,也是破除我法執的工具,吾人認為有其必要。出家是為續佛慧命,讓佛法永續下去。player12345.myweb.hinet.net
離世間品

2006-06-01 21:00:12 補充:
出家與否適因緣而定。哪一部經最殊勝,要看你能否相契。學佛前可以定三年讀經典,每部有緣的以108遍為準則。
所謂有緣就是不挑選,現前的就完成他。你也可以在佛菩薩前發願,願我讀此某部經典或咒語多少遍,願佛菩薩加持,找到你的法門。
男女愛欲是夫妻禮,不必斷絕,但不可邪淫。如果有需要認識佛法,請上網

2006-06-01 16:59:4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隨順因緣,莫執著!!!
喜樂自在最重要!!!
祝福您------
歡喜常隨!
身心自在!

2006-05-30 17:33:5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游景昕-able 7 · 0 0

慧根深淺因緣不同
當下隨緣合適當入
緣分到了自然明白

2006-05-30 12:03:2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如是我聞&文 7 · 0 0

charile:
是先信,願,行嗎?
但是末學和佛法的緣起是~~聞,思,修.
可能每個人的因緣不同吧.

2006-05-29 09:58:11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廣結善緣 6 · 0 0

*請問, 一般人初學佛, 該一門深入, 或博學多聞?
佛法...[信;願;行]....初學佛時,沒有博學多聞,沒有經過比較,其[信]就不會[真];往後也容易因為其他法門的論說而生[疑];自亂修持的心...
所以初學佛要[博學多聞][多比較]而後才[隨緣而一門深入].
*哪個宗派好?哪一部經最殊勝?
隨順因緣..[契機]就是好!!...目前讓您領悟最多的經,最殊勝!
*學佛前, 應有哪些先修課程?
只是個人建議....[聖嚴法師]的..[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二本書可以先看看..網路上應該也找的到內文!!

2006-05-29 13:08:24 補充:
*要素食嗎?要斷絕男女愛欲生活嗎?
初學佛時..這些都不要....以後隨順自己的修持因緣再說,沒有絕對]的東西!
*要持戒嗎?還有哪些需特別注意的?一定要出家嗎?
平常依循良心而作事,就是持戒...出家更是學佛有成的重大因緣,不是[初學佛]者所需要擔心的.....
**現在只要輕安自在的去用心了解[佛法知識],就好了!!

2006-05-29 15:25:19 補充:
謝謝sherry的指教...在下確信[聞;思;修]與[信;願;行]相輔相成!

2006-05-29 09:08:13 · answer #7 · answered by charlie 7 · 0 0

各位大德阿彌陀佛:

我們佛弟子剛開始的心都是很猛利得,比如說末學剛開始
道心是非常精進的用功,但是一旦時間久了就變成老油條
了,追根究底的原因就是說不知道原來要下這麼大的功夫
才會成就,原因很多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說環境,一個良
好的學習環境很重要,如果您沒有遇到好老師灌輸你一些
正確的觀念那您要學成就也很難。

2006-05-29 12:12:46 補充:
再來經典太多我們沙婆世界的眾生福報太淺無法受持,就算受持也是想沾醬油一樣那邊沾一下那邊沾一下不能全不的受持,所以說都是斷斷續續斷章取義不能連貫導致十學九不成,因此才會提倡一門深入常時燻修,那一般初學者也有分根器,建議依照自己的根器去選修法門。

2006-05-29 12:17:20 補充:
讀經典不是說我看過了我就比較了不起那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也可以說有看過讀過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因為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所以說只有瞭解但是做不到,這樣會升起我慢心大慢心,你們都不知道只有我知道我比較懂我比較會你們都不懂都不會因此就會產生邪見。

2006-05-29 12:20:29 補充:
又一天到晚行頭陀對於佛法都是身體力行也不行,人家會說你一天到晚念佛念到死也不會開悟(u6大德的名言),所以說您要會說法度眾生要有解有行才不會變成增長愚痴,所以說學佛要圓融不可以偏向一邊要解行相應。

2006-05-29 12:24:01 補充:
至於吃素很多人都不會懂,吃素是自己發心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忍心眾生因為我要吃他的肉使他受苦,殺眾生取其血肉養我身命實為大苦,因此如果您真的會感受到眾生被殺的痛苦您就會發心吃素,至於福德因緣不具足的就要自己找時間持齋,一個月持六天素齋並不難的。

2006-05-29 12:29:15 補充:
男女之間的愛欲就像是吃食物一樣肚子餓了就吃,吃飽了就繼續工作,因此我們佛弟子要持戒,這個戒是戒而無戒無戒而戒,比如說我本來持不淫慾戒因為我老毛病又犯了所以發露懺悔捨戒改受不邪淫戒,但是又因為犯了邪淫的毛病所以就發露懺悔我犯手淫的過失,因此又捨不邪淫戒,那變成最多是皈依三寶的佛弟子了。

2006-05-29 12:32:06 補充:
以上就是末學的學佛心得,末學最多可以稱的上是三寶弟子,不敢說自己五戒持的圓滿也不敢說自己菩薩戒持的圓滿更不敢說自己具足戒持的圓滿,末學感到自己很愚痴也很慚愧愧對三寶。

2006-05-29 12:33:30 補充:
佈施:就是以自己所有的施捨於人叫佈施。佈施分有財施、法施、無謂施。財施不只是錢財上的佈施。付出時間、付出力量、付出你的好言好語、你的愛心和關懷...等等都可以叫做佈施。法施是講些佛法和別人分享。無謂施如捐血、捐骨隨、捐內臟、就是不顧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別人的怖畏。既然佈施是修行中的重要一環,我認為要先從家 庭中做起,家中的成員要各個都能互相關懷,互相愛護,互相禮讓才能建立一個溫馨融洽的家庭,然後才有更多的精神和體力去照顧他人。佈施度悭貪。

2006-05-29 08:09:46 · answer #8 · answered by 楞嚴咒 6 · 0 0

這是我在這裡第一次聽到有人提起【心齋】!末學實在感到無比高興,也為仁者獻上摯誠的禮讚!

2006-05-29 11:46:46 補充:
我想,懂得心齋的人,在這裡恐怕不到萬分之一吧!....

2006-05-29 07:45:57 · answer #9 · answered by ? 6 · 0 0

一心生萬法,萬法歸一心。
與其你向外求法門,不如由心入門,
你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要修行?修行的目的是什麼?
要素食嗎? 心素比較好
要出家嗎? 心出家比較好

2006-05-29 13:16:30 補充:
用佛學專有名詞的人並不一起是修行的人,我只能這麼說

2006-05-29 07:34:40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境良 2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