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戰國的時候,各國國軍為求富強,紛紛「用人唯才」,形成「步衣卿相」的局面。
因為「用人唯才」而變成貴族或進入王室的,除了「蘇秦、張儀、范雎、呂不韋」之外,還有哪些人也是這種情形呀?

2006-05-28 10:29:22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腳ㄚ 2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1 個解答

1.孫臏(? - 西元前316年),其本名不傳,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因其受過臏刑(剔去膝蓋骨),故名孫臏。他是孫武的後人,生於中國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戰國時期曾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幫助齊國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
2.吳起,戰國時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縣西)人,曾經拜魯國曾子為師,學習儒術。敢於改革,善於用兵。
早年得魯國國君賞識,及後齊魯交戰,吳起因在魯國娶了一位齊國宗室女子為妻,魯國人對即將擔任統帥的吳起表示懷疑,吳起為博得魯國信任,竟將自己妻子殺死。魯國雖然保住了,但是吳起以殺妻來求得將位,這種行徑為魯人所惡,因而最終還是被魯國的國君所辭棄。
之後吳起到魏國,被魏文侯和李悝重用,任西河守,推行李悝的變法。後來又去楚國為宰相,同樣推行變法,想要廢掉疏遠的公族、蓄養戰士,但是做事過於急切嚴厲,被許多皇族所恨。
楚悼王死後,楚國貴族即向吳起展開圍攻,必殺之而後快。吳起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便來一招借刀殺人,同歸於盡。他逃跑至太廟,躲藏在楚悼王的屍體下。吳起雖然仍被亂箭射死,但也有不少箭射到楚悼王的屍體上。楚悼王的兒子即位後立即命人以楚悼王屍體上的箭捉拿在放箭的人,並以大不敬之罪誅滅了七十多家貴族,也算替吳起自己報了仇。
吳起的確是個與孫子齊名的偉大軍事家,他治兵有術,在戰略戰術上留下許多佳話;但母喪不臨、殺妻求將,在品德上沾上重大汙點。這種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性格,雖然使他治兵有術名揚天下,卻也注定了悲劇的宿命。
3.荊軻(?—前227年)中國古代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失敗被殺。
4.尉繚,戰國時代魏國大梁人,著有《尉繚子》的兵書,主張‘並兼廣大,以一其制度’。後入秦成爲秦國國尉,爲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
5.白起(?—前257年),也叫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郿縣常興鎮白家村)人,秦國名將,中國軍事家、統帥。為將三十多年,拔七十餘城,共殲過百萬敵軍,魏、趙、韓、楚等國皆畏忌三分,有伊闕之戰、長平之戰等輝煌勝利。因戰功被封為武安君。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白起在「長平之戰」,替代王齕任秦軍統帥,擊潰趙括率領的趙軍,俘虜趙軍40萬,但他害怕趙軍謀反,遂設下一計,以酒肉安撫降卒,又命令秦兵以白布裹頭,吩咐說「凡首無白布者,即系趙人,當盡殺之。」趙國降卒不曾準備,又無器械,束手就戮。40萬趙軍,一夜俱盡。史載當時「血流淙淙有聲,楊谷之水皆變為丹,至今號為丹水」。白起收趙卒頭顱,聚為頭顱山,又在山上建臺,謂之白起台。與王翦、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西元前257年,白起因病數次違抗秦昭王的委任,被秦王驅逐出鹹陽,出西門十裏至杜郵,秦王派遣使者賜劍令其自殺。
白起的事跡多見於司馬遷著作《史記》的《白起王翦列傳》。司馬遷的遠祖司馬靳亦參與這次的戰役,後來與白起同被賜死杜郵,因此很可能是家史。
6.王翦(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主要戰績: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7. 樂毅,戰國時期燕將。事燕昭王。本為趙人,有賢才,好兵法,甚為趙人器重。趙武靈王時期的沙丘之亂以後,樂毅離趙而至燕,被任命為亞卿。建議燕昭王聯絡趙、楚、魏等國共同對付強齊,遂被派往諸國行合縱之事。前284年,樂毅統率趙、楚、韓、魏、燕五國之兵伐齊,大敗齊軍於濟西。此後,列國之兵罷歸,樂毅獨率燕國軍隊追逐敗逃的齊軍,直至齊都臨淄。攻佔臨淄之後,盡取齊國寶貝、財物、祭器運往燕國。燕昭王大喜,親至濟上勞軍,樂毅被封為昌國君。樂毅留居齊地5年,接連攻下齊國70餘城,皆改為燕國郡縣,獨莒、即墨兩城未下。燕惠王立,田單施反間計,使燕以騎劫代樂毅。樂毅畏誅,遂降趙,被封於觀津,號曰望諸君。燕在齊之軍隊敗北之後,燕惠王復召樂毅,表示不忘其功,並封其子為昌國君。樂毅遂溝通燕趙兩國聯繫,被燕、趙任命為客卿。卒於趙。

2006-05-29 00:36:5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世民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