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許久...
請問一下,什麼是心的造作?
為什麼說造作是生滅?
如何是稱不造作?
如何能才能離生滅?
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各位為不才講解十二因緣法。阿彌陀佛!
2006-05-27 19:23:58 · 12 個解答 · 發問者 沐 3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三世十二因緣法中於【流轉門】中,此有故彼有,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乃至生緣老死,是故,《雜阿含經》卷十二(二九八):《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緣起法法說.義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緣起法「法說」。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緣起法「法說」》由此一支引生彼一支,此支生故有彼支生,此即是緣起法之「法說」,唯對利根者所說而不釋義,謂之「法說」也。隨後 佛繼續開示「義說」《雜阿含經》卷十二(二九八):《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是名緣起義說》佛已先言,不知前際、後際、前後際者謂之無明,此【際】即是萬法之根源-如來藏-阿賴耶識也,若不知此際而逆推十二因緣法,則將逆推至無窮無盡之過,唯除篤信 佛所說此能緣名色之第八識之人;若逆推不能盡,則無法逆推十二因緣法而證解脫也。【流轉門】中,因無明故有身行、口行、意行,因身口意三種行,故引生此世六識現行,名色緣於有六識故有六入,有六入而產生六塵觸,六塵觸後產生覺受,由有覺受故產生愛、樂、貪…等等,有了愛、樂、貪而有追求取著,遂產生引生來世出生五陰身之業……等流轉之十二因緣法;故知︰十二因緣法之【流轉門】中,識緣名色之識謂六識也。於【還滅門】中,逆推至識緣名色者,因為名色有故有六識之緣名色而流轉,故又從名色支往前推究,名色乃因過去世所造之業種而引生此世之名色,故從導致受生之業種推尋此世受生而有六識之因,乃是過去世之種種身口意行等善惡業而來,由於身口意之行支種種造作而產生業種;而過去世所造諸善惡業則是無明所致,若非無明,則不造諸善惡業而成就諸業種,故逆推至此則知︰無明乃是眾生輪迴生死之根源。然而無明並非無因自起,也非存於虛空中,更不在 佛所破斥的神我、梵我之中,也不在四大極微中,乃是函藏於各各有情眾生之識中──阿賴耶識;是故推究六識所依之名色,推究名色所依之行支,推究行支所依之無明,則知:無明依止於各各有情之第八識-如來藏,若無如來藏則必無無明可言也。所以,逆推十二因緣法至無明支時,至第八識而還,不能再繼續逆推而上,故十二因緣法就唯有十二支,不會成為十三因緣法、十五因緣法或十八因緣法乃至推究至無窮無盡的過失,若逆推不能盡則無人能依十二因緣法而證解脫也。名色之中既然已經俱足十八界法,而十八界中又已俱有六識心以及意根心,推究至十八界名色所緣之行、行所緣無明,當知名色七識心等無明皆以各人之第八識為緣,當知皆因各人之第八識有故有名身與色身也;因此《雜阿含經》卷十二(二八七):「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謂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由此段經文則知︰【流轉門】中之識緣名色之識乃是六識,於【還滅門】中仍有識緣名色之六識,但再往前推究至無明支時,則說名色等六識心與意根心皆緣第八識而有,故【還滅門】中之名色緣識之識者,乃謂第八識也。是故, 佛說十二因緣法逆推至無明已,即便【齊識而還】--無明依附於各人自心第八識而有故,推究至彼第八識已,即至源頭,不能超過彼第八識,故說【不能過彼】。佛於此段經文中既云:是何法有故而令名色六識心等法現行而有?是緣於何法故令名色六識心等法現有?即正思維:有彼識-第八識為因故令名色六識心等法現有,由於彼識-第八識為緣故令名色六識心等法現有。而十二因緣法推究至最後,不能超過彼名色六識心所緣之識-第八識,則知十二因緣法及名色等法,悉皆以此第八識為因為緣故有、故現;由有第八識函藏無明以及行支業種,故有名色中之六識緣於六入觸受愛等、而流轉生死有海之中,成就十二因緣流轉門之【名色緣六識、六識緣愛……】等六識生死流轉法。
2006-05-28 07:56:2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11 02:15:3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GLDWZODWETSE 1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04 13:29:5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
2014-06-26 01:36:02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COLPQJCWORD 1 · 0⤊ 0⤋
什麼是心的造作
你現在就是心的造作了 因為你有懷疑 有問題
為什麼說造作是生滅
你有問題 問就是生 有人答你若能解惑就是滅了
如何是稱不造作
不要太多的絕對是或絕對錯 隨緣而生隨緣而滅
就能離生滅 雖然你身還在生滅 但心能離生滅
心不要執著 凡事看淡點 該做就做不該做就不要做
舉例:
吃飯就吃飯 睡覺就睡覺 不要吃飯還在批評東批評西
睡覺就睡覺 不要睡覺還在想東想西 不要胡思亂想
該想該動腦筋就動腦筋 如解決問題 完成作業等等
十二因緣法 你可試著先天天念 不要強背硬記
也不要逼自己去念 想念就念 生活中遇到一些事
睡覺前多反省 子曰一日三省吾身 反省過的慢慢試著去改
而且不要睡覺還在反省 久了慢慢能明白的
2006-05-28 10:38:40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小亮 4 · 0⤊ 0⤋
請問一下,什麼是心造作,如何而能不造作?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心能生萬法
設無鏡體云何能生鏡光?設無鏡光云何能映萬塵?
故知鏡體似心,心生自性,自性照萬境,萬鏡如空華,空華生非生
空華滅非滅,空華無所住,空華當體空.
金礦似眾生,真金似如來,煉火道種智,除渣現真金
金礦非金永不成金,金礦是金故能成金,金礦不假火煉不現真金
金性永不變,不變是真金,
大德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應觀法界性乃法界體性 体是心 性是自性 心本具性 性能映識 識生萬塵
一切唯心造:精神界與器世界乃八識所造
什麼是心造作? 答 能造者是八識
如何而能不造作?答 本心本自清淨無物故不造作無生滅
比如鏡面上的萬境是 外面映進來的,如幻華般體空 非鏡体本 身所生
但鏡面 卻能隨緣應物的
本心本自清淨無物故不造作無生滅 萬境皆是八識五縕和合的
發菩提心淨化八識中雜染種子淨盡後即歸清淨本源
十善業 身業三(離殺、離盜、離邪淫)
口業四(離妄語、離惡口、離兩舌、離綺語)
意業三(離貪、離瞋、離癡),意業加上 離我慢 離我疑 即成十二善業了
十惡業 身業三(殺、盜、邪淫)
口業四(妄語、惡口、兩舌、綺語)
意業三(貪、瞋、離癡),意業加上 我慢 我疑 即成十二惡業了
因有三業的造作產生定不定業 之業識種子
一十二因緣具足故流轉生死門
因有「無明」煩惱,而於過去世造作諸業「行」,故由「識」託胎,進而有「名色」,接著形成「六入」,出生時與外境接「觸」,便產生種種感「受」,由此起貪「愛」、執「取」,又復「有」未來之果報,繼續於來世受「生」,終至「老死」。眾生因無明不覺,而生死相續,永無休止,稱為十二因緣生死流轉門。
十二因緣法生滅門
而所謂"十二因緣法生門", 就是"無明緣 行緣、 識緣、 名色緣、 六入緣、 觸緣、 受緣、 愛緣、 取緣、 有緣、 生緣、 老死緣"。
而所謂"十二因緣法還滅門", 就是"無明斷 行緣斷、 識緣斷、 名色緣斷、 六入緣斷、 觸緣斷、 受緣斷、 愛緣斷、 取緣斷、 有緣斷、 生緣斷、 老死緣斷"。
業報大至上分 定業/不定業
不定業可轉 定業不可轉
定業 :有行為造作 不定業:有思惟未造作
定業/不定業: 比如有一賊人見一富家而心生偷念,此念起業識種子即落入阿賴業
此業識種子即成不定業,不定業須因緣具足且無善根方受報,
比如有富人全家外出,賊人因緣具足可偷,若彼賊人未偷不成定業,若彼賊人真偷
則成定業,若彼賊人未偷但偷念未斷仍有不定業種子,若彼賊人未偷日後遇善知識
心生懺悔誓不再偷不定業才消除
假使業未亡 因果還自報
定業乃不可轉業 因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法爾自然故
目健蓮尊者雖已證阿羅漢然最後業報身依舊受報
除非是 特別法門即是乘彌陀四十八願力帶業往生西方極樂
還有其他 特別法門通稱願力法門皆可迴向帶業往生西方極樂
2006-05-28 12:20:16 補充:
嗡 嘛呢唄咩吽 賀利^-^湯瑪斯妙啊!大德 答的好極了!嗡 嘛呢唄咩吽 賀利
2006-05-28 07:43:04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3 · 0⤊ 0⤋
很簡單想寫信 就提筆就嘰嘰喳喳 寄給某人 某人收到後 你們兩人展開一連串的六識六塵六根的糾纏不清 生起諸有現象不寫信 什麼都不會發生 因為心的清淨故 不染不取不捨 回到空無行住坐臥中 大自在大清淨 與虛空相應
2006-05-28 06:14:47 · answer #7 · answered by Mindfreedom 7 · 0⤊ 0⤋
十二因緣法︰凡夫無智.執著於我.常求有無.不正思惟.起於妄想.行於邪道.罪行、福行、不動行,積集增長。於諸行中植心種子.有漏有取。復起後有生及老死.所謂業為田.識為種.無明闇覆.愛水為潤.我慢溉灌.見網增長生名色芽。名色增長生五根.諸根相對生觸.觸對生受.受後希求生愛.愛增長生取.取增長生有。有生已.於諸趣中起五蘊身名生.生已衰變為老.終歿為死。於老死時生諸熱惱.因熱惱故,憂愁悲歎,眾苦皆集。此因緣故集,無有集者.任運而滅,亦無滅者。如是隨順觀察緣起之相。
於第一義諦不了故名無明.所作業果是行.行依止初心是識.與識共生四取蘊為名色 .名色增長為六處.根境識三事和合是觸.觸共生有受.於受染著是愛.愛增長是取.取所起有漏業為有.從業起蘊為生.蘊熟為老.蘊壞為死.死時離別.愚迷貪戀.心胸煩悶為愁.涕泗咨嗟為歎.在五根為苦.在意地為憂.憂苦轉多為惱。如是但有苦樹增長.無我無我所.無作無受者。若有作者則有作事.若無作者亦無作事.第一義中俱不可得。
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十二有支皆依一心而立。因為隨事貪欲.與心共生.心是事.事是行.於行迷惑是無明.與無明及心共生是名色.名色增長是六處.六處三分合為觸.觸共生是受.受無厭足是愛.愛攝不捨是取.彼諸有支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為老.老壞為死。
無明令眾生迷於所緣.行能生未來報.識令諸有相續.名色互相助成.處各取自境界.觸能觸所緣.受能領受愛憎等事.愛染著可愛事.取令諸煩惱相續.有能令於餘趣中生.生能起諸蘊.老令諸根變異.死能壞諸行.
此中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者:由無明乃至生為緣.令行乃至老死不斷助成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者︰由無明乃至生不為緣.令諸行乃至老死斷滅不助成故。
此中無明,愛取不斷是煩惱道.行有不斷是業道.餘分不斷是苦道。前後際分別滅三道斷.如是三道離我我所.但有生滅,猶如束蘆。
無明緣行者是觀過去.識乃至受是觀現在.愛乃至有是觀未來.於是以後展轉相續。無明滅行滅者是觀待斷。
十二有支名為三苦︰此中無明行乃至六處是行苦.觸受是苦苦.餘是壞苦。無明滅則行滅者是三苦斷。
無明緣行者︰無明因緣能生諸行。無明滅行滅者,以無無明,諸行亦無。餘亦如是。又無明緣行者,是生繫縛.無明滅行滅者,是滅繫縛。餘亦如是。又無明緣行者,是隨順無所有觀 .無明滅行滅者,是隨順盡滅觀。餘亦如是。
如是十種逆順觀諸緣起.所謂有支相續.一心所攝.自業差別.不相捨離.三道不斷.觀過現在去未來.三苦聚集.因緣生滅.生滅繫縛.無所有盡觀。
觀世間生滅,作是念,世間受生,皆由著我,若離此著,則無生處.又,由有我故,常求有無.一切諸惡業邪道,皆由此生。
緣生之法,性自本無.眾生橫計.諸聖嗟歎.枉流生死,無自覺知.故勞聖歎,大悲示護。是故諸仁,應當順理善觀,離諸慢業.便得識種業謝,智果開敷。三界報亡,等悲垂俗.任性緣起,不沒 死流.對現色身,應根利務。
種子於業田中,種識種子.為有取為漏。其漏有七︰見.諸根.忘.惡.親近.愛.念。復起後有,生來世生老病死。覆蓋自己如如之本智︰為智自無性,逐境緣迷.隨迷苦極,自覺迷除。以覺無我智,無明即無故。迷我成妄.覺我成智。覺之與迷,本無二性 .為智之與迷,各無自性.皆悉從緣而有迷悟。為根本智自性無性故.不自了知是智非智.但隨境起,逐境情生,起於我見 。非至苦極,厭苦求真.若自未厭苦源.設聖者化時.不信從斯發起。有二種發心:(一)久從生死苦厭苦發心︰有得三乘一乘之果.名自覺聖智.亦名佛智、自然智、無師智。(二)依先覺者勸令知苦本,方能發心︰
慢有八種:慢.大慢.慢慢.我慢.增上慢.不如慢.邪慢.傲慢。
由名色故.以眼耳鼻舌身對名色生觸.相觸生受。
觸體有十一種:澀、滑、輕、重、冷、飢、渴、堅、濕、暖、動。
眼色觸有二十五: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高下、正、不正、光、影、明、闇、煙、雲、塵、霧、麤、細、迥、表,空顯色故。
耳聞聲有十一種觸:可意、不可意、俱相違、因受大種、因不受大種、因俱大種、世所共、成成所引、遍計所執、聖言所攝、非聖言所攝.是也。
鼻有六種觸:香臭、好惡、平等、和合、俱生、變異。
味有十二種觸:苦、醋、甘、辛、鹼、淡、可意、不可意、俱相違、和合、俱生、變異。緣生無體.妄謂生死。隨順緣體.應如是觀。明十二緣體,眾生情有,而實理無。善達理無緣性,便即生死為不生死。 由此,明由著我,因有十二有支。若作無我觀.得離我所諸虛妄緣.便為法界大智無作自性緣生故。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十種觀諸緣起.知無我無人無壽命、自性空,無作者無受者,即得空解脫門現在前。觀諸有支皆自性滅,畢竟解脫,無有少法相生,即時得無相解脫門現在前。如是入空無相已,無有願求,唯除大悲為首,教化眾生,即時得無願解脫門現在前。菩薩如是修三解脫門.離彼我想.離作者受者想.離有無想。
詳解:請上網站論︰論60
2006-05-28 06:12:45 · answer #8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1.什麼是心的造作?---->用你的心想出一個法(辦法),這個法就是"心造作"。
2.為什麼說造作是生滅?---->因為此法為因緣所生(因你的心),當這種緣份消失了,此法就滅了,故 "心造作是生滅的"。
3.如何是稱不造作?---->採用別人的方法 (有公信力的方法),不自已製造方法。
4.如何能才能離生滅?---->生滅是因緣所生的,是自動的,要離開它,一定要找到不生不滅之法,然後,行、住、坐、臥皆不離此法,即可。
2006-05-28 04:47:24 · answer #9 · answered by ? 6 · 0⤊ 0⤋
欲不造做就已經是心的造做這樣就處於生滅時時知處於生滅稱為不造做時時知處於造做稱為離生滅 ~~其實基本的道理也是最重要的就"諸惡末做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2006-05-28 03:32:48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