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韻文中押韻是怎麼判斷的?
平仄不通押、可不可換韻又是什麼意思又如何判斷的?
2006-05-26 19:13:39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吐奶多 2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對於可不可換韻我用圖表幫你做解釋...
首先先告訴你基本韻文(五、七言)的平仄格律
A代表 ─ ─││─ a代表 ─ ─ ─││
B代表 │││─ ─ b代表 ││─ ─ │
一般我們所謂的標準格律可以分為平起式與仄起式,運用上方的abAB表示:
平起式(又稱長短調):A b B (a)A (←)
完整表示即是
A 平平仄仄平(可用a替換)
b 仄仄平平仄
B仄仄仄平平
a平平平仄仄
【首、頜聯(Ab)韻腳一是平聲一是仄聲,即是所謂的對而頜、頸聯皆為平聲,即是所謂的黏,頸和尾聯亦為對;此即是格律中所謂的黏對。】
仄起式(又稱短長調):B a A (b)B 【完整寫法如上】
再來是可否變韻之問題,其實變韻與否也是有一定的格律的,我把它簡化成表格...套上前面的標準格律...基本上就可以知道了!
以下是AaBb的變韻:
A:平平仄仄平→A1:仄平平仄平(為拗平,必須一三字同時變,
否則會犯孤平:仄平仄仄平) A2:平平平仄平
a: 平平平仄仄→a1:仄平平仄仄 a2:平平仄平仄(這個叫做特殊拗救法,
容許二四不分明,容許犯孤平;只有它可以。)
B:仄仄仄平平→B1:平仄平平仄(可以孤仄但是不可以犯孤平)
b:仄仄平平仄→ b1:平仄平平仄
上述可變者建議你拿紙筆一一寫下套入五七言韻文的格律中,會比較明白
總之變與不變的判斷再於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不要犯孤平(除非是特殊拗救法),還有近體詩只許押平聲韻...你可以參考一些詩詞曲格律解析的書,書上會說的更明白,只是格律的問題我覺得挺像數學的...建議你多運用,就會透徹!!
2006-05-27 00:41:19 補充:
平聲和仄聲的判斷中...有所謂的入聲字,如:孤獨的獨ㄉㄨˊ,但是其古音(用台語念)讀ㄉㄡˋ,視為仄聲;這類的自建議你找《詩韻集成》裡面有詳細說明、歸納。
2006-05-26 20:37:3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1 · 0⤊ 0⤋
第一.二聲為 平聲
第三.四聲為 仄聲
但這要以中原古音來看
(用台語唸聽說很有效)
有些現在是平聲 但古音卻是仄聲
所以要注意 :)
可不可以換韻首先可以先以文體判斷
判斷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
再去確定
另一種方法就是你抓韻腳
自己看看有沒有轉韻
另外可以注意
一三五不論
二四六通明的原則
韻和平仄都一樣
:)
2006-05-27 06:34:0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S 3 · 0⤊ 0⤋
每個中文字的讀音皆由「聲母」和「韻母」組成,民國以後用注音符號標示,在古時候則是用「反切」。
唐詩、宋詞、元曲等韻文作品關於其平仄及押韻都有既定的格律規範。詩韻集成、廣韻、平水韻部等韻書中,都有將每個韻加以分類整理,方便詩詞創作者檢索。
所謂的平仄不通押 就是每個韻腳的平仄都要相同。例如:東、風<< 在同一個韻部裡,都是上平聲一東韻。但「奉」<<是仄聲字...就不可以算是同一韻。
所謂的換韻或不換韻的問題..
古詩是可以換韻的..唐代近體詩(絕句、律詩)是不能換韻的,必須一韻到底。
假設我要寫一首律詩,我選定了 「下平聲七陽韻」的話,我所有的韻腳都要在下平聲七陽韻裡頭。
而可換韻的意思..當然就比較自由.. 我可以第一段押 下平七陽 第二段押 上平一東..第三段可能又押別的韻..或者換回來...
韻腳<<唐詩、詞、曲皆有格律規定.. 以 絕句 、律詩而言..偶數句的最後一字必定是韻腳..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其餘單數句一定不可以押。
2006-05-26 19:38:1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gnusDei 3 · 0⤊ 0⤋
重點:1.平聲是一二聲仄聲是三四聲2.可不可換韻,看韻腳而定,韻腳超過一種極為可換韻,古詩和樂府和新詩即為可換韻詩
2006-05-26 19:33:22 · answer #4 · answered by Starman 5 · 0⤊ 0⤋
平聲是一二聲
仄聲是三四聲
押韻的問題我不熟所以不敢亂說
2006-05-26 19:25:06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柏翰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