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會學五大關鍵概念分析台灣的考試現象?
社會學五大關鍵概念如下:
社會結構、社會行動、功能整合、文化、權力
我應該要將這些概念如何排序會比較順暢?
我有想說先從文化開始說起先解釋一下歷史淵源
然後啊再來是社會結構吧(描述一下現在社會和考試的關係or如何評價考試制度之類的......)之後咧?該怎麼辦說比較好咧?
其實我的根本問題應該是對於以上概念也不是非常清楚,他們之間有何相關連?如功能整合和文化有何關係(跟涂爾**機械連帶有關吧?)...
附註:煩請"盡量"不要走學院派路線唷!多舉些例子解釋吧!(謝謝鬼王!)
2006-05-20 09:52:35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方平欣 2 in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恩,你的意思是說社會結構,文化,權力這三個概念用於解釋這個議題是可以理解的,而社會行動和功能整合就有點怪怪的嗎?還是說...?恩,而且你說的誤譯是指?因為我只是很"單純"...的看了雙葉出版的社會學(林瑞穗譯)書中提到三大主要思想學派的傳統觀點(功能衝突符號互動)對當前社會學課題並非完全恰當,所以引進這五個概念架構作為研究社會學的課題,
2006-05-20 21:05:34 · update #1
功能整合&權力&社會行動是採行功能論,衝突論及符號互動論的類似用語,不過,它們不完全是各種抗衡的理論或議題,而是所有社會學家都能使用的工具,"權力"取代相關用語的衝突,更能表達基本議題,至於社會結構和文化,則針對社會學分析的主要面向,這是三大舊有理論模型的模糊所無法比擬的...
書中用這五個概念分析了波斯灣戰爭的社會學透視...
2006-05-20 21:05:52 · update #2
妳的五個概念,其中社會結構、文化、權力比較沒有問題,但能不能提供社會行動、功能整合的原文或出處,因為這兩個詞曾發生過概念上的誤譯,我想先理解一下(功能整合應為功能論的基本概念,社會行動是社會變遷的一個行動動因,這是我的理解)...
不過,除去上述的兩個爭議,權力這個概念的出現,可能有點突兀,因為這是衝突論的觀點,在功能論的功能整合下,要加上衝突論的權力,論述上是會有點難度的(但還是辦得到的)...
2006-05-21 01:52:12 補充:
喔,原來你是拆解三大理論模型來看待啊!你還是給一下概念名詞的原文吧!照你說,社會行動是取自於符號互動論,但我所知的社會行動,是取自於韋伯,這裡就可能有理解差異...
2006-05-22 02:38:00 補充:
你這個問題,除非是發表論文的方式,不太能夠用上述五個概念一次說明,原因是彼此會打架...
我先把這五個概念的假定和條件說一下:
社會結構:社會學所說的社會結構,是靜態切片的,也就是假設在這一剎那,一切都靜止不動,好用力觀察社會的架構關係,多是鉅視理論.這個觀點通常多數社會研究的開端,除非你使用微視理論做基礎(如符號互動論).鉅視與微視的差別,就在於前者是假定社會各式現象的結構面已呈現,後者則認為社會結構是個人客體化的結果.也就是,是一種習以為常的習慣造成的(看結構也較狹窄鑽精,結構成了結果).
跟社會結構最相關的,則是功能論功能整合的觀點.這一套假設是,社會的一切多數為正常,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都是必須的.因此,罪犯是必須的,否則不會有法官;瘋子是必須的,否則不會有精神科醫生,這就是彼此關係是必須的.而合為正常,何為不正常,則視多數與否而定.如瘋子比正常人少,所以正常人是正常.你提的涂爾**有機連帶,那是在這套假設下的另一個命題,是在解釋現代主義下個人主義的興盛,卻為何又更需要社會.簡單來說,就是職業分殊化的結果,彼此需要更深的緣故.
跟功能整合的觀點相衝突的,則是權力的觀點介入.老實講,功能論是不太講權力的,即使有,有是很細微.權力是衝突論的強項,這個觀點的介入,便是完全不贊同功能論的最終整合,而是強調強勢迫使弱勢傾斜的過程.權力觀點的介入,絕對都是不斷動態的,這就會和功能論相左.
文化:文化講起來容易,其實很複雜;文化分兩種,一種是人類學偏向的現實觀點文化,也就是"生活方式的表現";另一種是指非物質的層次意念.文化是你其他四樣的總合體,按照馬克思說法,就是下層建築影響上層建築.光這個概念就夠你談了...所以,你說文化與功能整合的關係?什麼樣的功能整合模型,就代表其文化特色,就這麼簡單,但細緻的就要自己去論述了.
至於社會行動...韋伯和符號功能論的論述差很多啊!前者是鉅視理論,後者是微視理論.差異點在於,韋伯是以社會為觀察體,而符號互動論則是以人的個人行動為觀察體.韋伯的四種模型是:價值理性 工具理性 感性行動 傳統行動,也就是靠這四個理念型,去理解人們的不同行動中的差異.比方說,以考試為題,如今就可以被視為一種工具理性的行動模式,也就是考試只是一種工具型態,而不是最終的目標(甚至已經忘了目標).但如果在符號互動論,其行動則牽扯到自我 心靈等等,兩者差距很大呀!
因為我是衝突論者,所以我絕對不會使用功能整合這個觀點(很多理由懷疑,現今的考試制度是否為必須,若不為必須,又如何成為必要的功能?).我會先簡述結構面的歷史演進(如文官體制 萬般皆下品的典故至今),進而帶到文化上的蘊含與改變及特性(文人價值到考試主義的演進),再朝權力(社會權力壓力 家長權力壓力 學校權力壓力 同儕權力壓力)與社會行動(如價值理性被工具理性掩蓋,成為文人的價值忘卻,反倒是只為了取代象徵文人的文憑)的角力戰來做辨證等等.
暫時沒有辦法把五個觀點融合,你再繼續問一些問題吧!我看看能不能回答...因為真的有很多觀念要釐清...
2006-05-21 22:38:0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鬼王 4 · 0⤊ 0⤋
原文?這恐怕有點困難,因為書中並沒有寫的非常明確,那我還是大概說一下好了...可能比較需要說明的是社會行動吧!恩,是出自於Weber沒錯,就照你的解釋吧!(若從符號互動論解釋社會行動和Weber的定義來看不是差不多嗎?)
功能整合:涉及社會體系各部分之間的互賴.
權力:社會行動者驅使他人作為或是不作為的能力.
文化:構成生活方式的語言,規範,價值,信仰,知識,符號.
社會結構:社會關係,社會位置,人數..等等社會模式.
2006-05-21 19:49:3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方平欣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