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是什麼??
並且造成什麼影響??
並且可提供古羅馬帝國對現代生活影響最深的又為何??
2006-05-13 22:15:37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烏賊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羅馬帝國衰亡的主因有6:
1,獨裁專政,元老院--執政--平民大會三者互相制衡,為羅馬共和支柱,雖紛亂,亦為國培養政冶人材,令公民敢為正義執言。
當內戰後,國體轉成帝制,奧古斯都施以詐術,架空元老院(參議院)與平民大會(眾議院)權力,一人獨裁,像中國帝皇,一旦出現宮廷內亂,或主少疑忌,誅殺賢臣(元老)的事當然發生,羅馬人於長期壓迫下,奴性日深,一如中國清末,當然會衰亡。
2,武人專權,羅馬共和末年,經歷了凱撒與龐培,安東尼與奧古斯都的內戰後,轉成帝政,由公民組成的國家軍隊,變相成了皇帝私兵,足以影響政局。
由奧古斯都至五賢君的200年間,軍人未自覺這能力,此後暴君康茂德當政,疑忌元老院,因此縱容軍隊壓制異己,暴君伏誅後,元老院雖能掌政,但手無軍權,禁衛軍恐自己利益受損,於是強推地痞之輩當皇,元老院不能對抗,遂開武人專權之例。
此後百年,禁衛軍,軍團屢屢干政,有奶便是娘,動爾弒君,或違法支持無能者當政,縱偶有賢君,皆是軍閥出身,再也無共和時期,或帝國盛時屢出的文武俱備之材,且多人亡政息,冶世無法持久。
3,奴隸人口下降,羅馬為奴隸制,一切生產力皆依賴奴隸,然而為令奴隸死心塌地,減少叛變,羅馬對給予奴隸自由公民權極寬,往往奴隸經歷兩代後,即成公民,帝國自BC200年盛世後,再無重大擴張,奴隸人口相對減少,公民又不願幹粗活,造成生產力下降。
4,金融失衡,羅馬盛時,大量入口東方絲綢,香料等奢侈品,令金銀等貴金屬流失,致通貸膨漲。
5,外族僱傭軍,羅馬帝末年,軍力不振,遂引入異族僱傭軍,然而非我族類,這無異引狼入室,僱傭軍叛變時有發生,加速滅亡。
6,基督教興起,羅馬人為現實多神論者,只要不犯法律,對任何宗教一律包容,學術言論百花齊放,自基督教被封國教後,一如漢時「獨尊儒學」,對大量異教者及學說進行清洗,甚至「亞歷山大圖書館」亦因此被焚,致學術衰敗。
基督教認為神權大於國家之權,傳統羅馬人的獻身公益美德,漸為獻身宗教取代,修建公路,水道,浴池,參加公職等事,變成修建教堂及入修道院,結果公民責任失去,社會活力喪失
另,基督教提倡末世之說,使人民面對外族或暴政時,只管末世來臨救贖,失去了對抗求生,求更好生活的勇氣。
羅馬人留給後世的三件事
1,法律,羅馬法分普通法和刑事法,對個人財產,自由的尊重,為今西方世界法律的基礎
2,組織規範化,羅馬人大至軍隊,建築修道,少至燒玻璃製陶,都以文學記錄,組織規範,令所有人得以遵從。
3,治國殖民之法,羅馬人由共和至帝國,統冶多個不同言語種族,長達數百年,其外交內政,分而治之,及殖民安邦之法,為後世帝國時代,諸列強所用。
2006-05-14 06:19:1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1. 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 & 帝國分裂為2狄奧多西一世(379年—395年在位)當政時一度恢復統一,但他死後,帝國分裂為兩部分:西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和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西羅馬帝國接連不斷發生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高盧的巴高達運動,北非的阿哥尼斯特運動動搖了帝國的政權。378年西哥特人大敗羅馬軍隊,410年攻佔羅馬城,418年在高盧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國。汪達爾人於439年在北非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匈奴人452年侵入義大利,在高盧東南部,457年出現了勃艮第王國。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軍長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洛·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滅亡。東哥德族的領袖狄奧多里克率領東哥德族人打敗奧多亞克,自立為義大利統治者。於是,西羅馬帝國的中心地帶——義大利半島——成了東哥德王國的土地。2. 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3. 拉丁語原本是義大利中部拉提姆的方言,後來則因為發源於此地的羅馬帝國勢力擴張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於帝國境內,並定拉丁文為官方語言。而基督教普遍流傳於歐洲後,拉丁語更加深其影響力,從歐洲中世紀至20世紀初葉的羅馬天主教為公用語,學術上論文也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現在雖然只有梵蒂岡尚在使用拉丁語,但是一些學術的詞彙或文章例如生物分類法的命名規則等尚使用拉丁語。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文言文稱為「古典拉丁語」(Classic Latin),而2-6世紀民眾所使用的白話文則稱為「通俗拉丁語」(Vulgar Latin)。而通俗拉丁文在中世紀又衍生出一些「羅曼語族」(Romance),包括中部羅曼語:法語(French)、義大利語(Italian)、薩丁島(Sardinia)方言、加泰羅尼亞(Catalonia);西部羅曼語:西班牙語(Spanish)、葡萄牙語(Portugese);與東部羅曼語:羅馬尼亞語(Romanian)。十六世紀後西班牙與葡萄牙勢力擴張到整個中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稱「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英語與拉丁語屬於同語系(印歐語系)但不同語族(英語屬於日耳曼語族,而拉丁語屬於義大利語族),因此文法上不盡相同。英國近代文學家試圖把拉丁語的語法適用於英語,例如強行規定禁止在to和動詞之間使用副詞的法則,並不能成功的應用於日常用語中。雖然如此,還是有超過一半的英語辭彙來源自於拉丁語。很多英語詞彙演變自羅曼斯諸語如法語或義大利語等,而這些羅曼斯諸語又從拉丁語演變而來(例如:Latin: mercēs → French: merci → English: mercy),有些則是直接由拉丁語演變而來(例如:Latin: serēnus → English: serene),有些則是未經變化而直接採用(例如:Latin: lārva → English: larva),由此可見,相當多數的英語詞彙由拉丁語演變而來。另外,有些拉丁語是由希臘語演變而來(例如:Greek: schǒlē → Latin: schǒla → Old Einglish: scōl → Modern English: school)。英語採用如此多數的外來語後,確實豐富了原本單調的英語詞彙世界。很多人習慣將A-Z稱為「英語字母」,事實上應該稱為「拉丁字母」或「羅馬字母」。因為英語的A-Z二十六個字母是採自於拉丁語的拉丁字母。
2006-05-13 23:06:2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naekuo 7 ·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