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1.宿建德江
2.登幽州臺歌
3.絕句二首(其二) 唐 杜甫
4.雜詩

2006-05-13 18:57:30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魚 1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2 個解答

雜詩:「君自故鄉來,當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唐‧王維<雜詩>)。也是身處東海已屆二十年頭的人,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你從東海來,應知東海事。趨駕前來時,景物依舊否?由於當初留校服務者,最高曾有六、七人之多,在剛畢業的前十年間,同學們經常三五成群的回校探訪師長;也幾乎年年都在學校辦同學會,藉以回味大學生活的種種。每次見面,大家所關心的話題,除了各人的事業與家庭外,往往都圍繞在學校的變化,以及師長們的更替。人始終不能留住自己想要的部份,對於東海的人事與景物,也都有轉變的太快,仍然無法忘懷學生時期的情景,不能適應時代轉變的感嘆。要如何地抓住你我共同擁有的回憶,也成為彼此關心的焦點。

當初我們曾編製《畫說東海生活--東海漫畫選》(民國89年暑假),是彙聚早期畢業紀念冊中的插圖,並商請中研所幾位校友(也正在攻讀博士學位)以在校者的角度,就那些插圖中的景物重新加以詮釋。鐘明彥、董恕明與李皇誼三人分別提出或可將這些素材重新組合,透過類似「東海遊覽圖」或「大富翁」的編排模式,將東海的著名景點逐一介紹,希望:未到過者可以「按圖索驥」的「指」遊東海,揭開東海神秘面紗,建構他們對東海的第一印象;老東海們可以「據點逐夢」的「神」回東海,使在校生活的點點滴滴如泉湧而出,能串起你我之間共同的回憶。可惜的是他們三位都在忙著各自的學業與論文,尚無暇顧及於此,以致事未能果行。

孰知我們從未透露的小小願望,二年後(91年5月),相當幸運地,因張志遠與東海大學校園解說員社資深社員們的共同努力,和貓頭鷹出版社合作的《東海校園建築步道》順利出版問世,從該書所呈現的內容裡,看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通點:「身為東海人,當知東海事」的念頭---如何將東海最好的一面,透過一條軸線,貫串起東海的各個景點,使其有系統地呈現在眾人面前,讀者可以毫無拘束地,隨時隨地的依圖導覽,享受「紙」遊東海的樂趣。我們雖曾有心栽花,可惜花尚未開;而校園解說員社的勤於任事,如今柳已成蔭,想要揭開東海原始面貌者,可以此書為入門磚,翱遊於其中,此一作為,可說是造福世人,不論他是東海人,或非東海人。

《東海校園建築步道》是以約農路為軸線,起始於校門口,橫亙左右兩側的宿舍與教學區、教堂與學生作息活動區,落腳於康敦樓(校長公館),選擇了十六個景點,著重於建築主體與其歷史背景,所建構出來的校園畫面,透過「步道導覽圖」,頗能具體而微的呈現其編纂的用心。

大概很少人有我這種可以利用工讀的機會,在四年之中幾幾乎走遍了全校的教學區、行政區與宿舍區。當時雖處在洞天福地,卻「只緣身在此山中」,僅是矇矇矓矓地注意到:廣大舒適的草坪,春天裡男生宿舍的杜鵑花與視聽大樓羊蹄甲盛開的景色---「數大就是美」,夏季約農路、大學路兩側的鳳凰花與相思樹花開的美景,深秋銘賢堂楓香樹的轉紅,寒風颯颯中運動場黃沙四起的酷冬,以及濃霧時節,文理大道矇矓的燈色。渾然遺忘了以人為主體的校園,和景物共存的建築,以及歷來師長為打造東海所曾經付出的心血。

原先對於每逢週會、舞會或畢業典禮都是人車擁塞的校門口,總有為什麼不蓋大一點?周遭的空間為什麼不留多一些?以方便人車進出的疑惑,早先竟然是個沒有門的校門,當然就沒有所謂的擁不擁擠的問題。

昔日滾滾「南」流水的約農河,帶來多少東海人的理想,孰知原是日本人用來溉灌大肚山蔗田的溝圳---大社支線,也難怪初進東海之際,現今種滿牧草的牧場,本是一片廣大的甘蔗田,而蔗田中仍依稀可見到台糖小火車鐵道的軌跡;鳳凰木夾道成行,具有綠色隧道之冬暖夏涼效果的約農路,原來是在民國62年加以命名的,是用來紀念首任校長曾約農先生對東海的開創及貢獻。

曾經作為全校舉辦大型活動(如耶誕舞會、畢業典禮、校長宴請畢業生等)使用,上下兩層樓的碩大體育館,曾在其一隅來回走動,以協助背誦英文的地點,也因工讀的緣故,經常穿梭其間,對於它何以隱藏在大片的濕地松林,建築主體為什麼深陷地面,總覺得體育館下層的採光與通風不甚理想,誰知這是建築師刻意的利用地勢,將地基下挖,並透過植栽與斜屋頂等手法使它在視覺上變小。

至於人人稱羨的文理大道與路思義教堂,由於平日人群的來來往往,未曾留意到它們竟然是不在同一軸線的動線上---東海人往來於教學、宿舍、郵局及信箱間的樞紐,分別代表著無限延伸的意象及上帝與人最接近的地方,它們是人與建築、宗教與心靈寄託的橋梁。而路思義教堂、畢律斯鐘樓與銘賢堂的背後,又隱藏著少為人知的傳教士們奉獻、服務的熱忱和精神呢?

讀罷是書,不禁掩卷喟嘆,若有所悟的識得「盧山」真面目,方知二十年來活動於其中的東海校園,個人所認識的僅僅侷促於一隅,真的可以用「坐井窺天」這句話來形容,略知其皮毛而已矣。(按,此文部份已刊登於91年6月15日《東海大學校訊》第48期)

2006-05-13 19:29:1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我智障 1 · 0 0

登幽州臺歌是在一個很悲傷的場合所寫下的內心感嘆,所以未句「獨創…剔下」

絕句:絕句六首(卷一三(三)一一四一)
其一(頁一一四一)
日出籬東水,雲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昆鳥)(一作(軍鳥))雞。
其二(頁一一四一)
藹藹花蕊亂,飛飛蜂蝶多。幽棲身懶動,客至欲如何。
其三(頁一一四一)
鑿井交■葉,開渠斷竹根。扁舟輕裊纜,小徑曲通村。
其四(頁一一四二)
急雨捎溪足,斜暉轉樹腰。隔巢黃鳥並,翻藻白魚跳。
其五(頁一一四二)
舍下筍穿壁,庭中藤刺(一作到)簷。地晴絲冉冉,江白草纖纖。
其六(頁一一四二)
江動月移石,溪虛雲傍花。鳥棲知故道,帆過宿誰家。

2006-05-13 19:04:5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