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ㄉ生態
包含動植物.一年的天氣狀況
動物為的適應那裡的環境而用什麼方法來適應 植物ㄉ也一樣
急需
2006-05-12 18:10:38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敏*~ 3 in 科學 ➔ 其他:科學
還要動植物ㄉ說明 例:沙漠ㄉ駱駝有長睫毛和駝峰來預防風沙和缺水ㄉ情況
如果熱帶雨林ㄉ找不到也可以用其他的生態
有 草原.海洋.極地.沙漠.高原
2006-05-13 04:47:06 · update #1
有沒有熱帶雨林ㄉ
2006-05-14 13:52:30 · update #2
我要做報告用ㄉ
2006-05-14 14:08:02 · update #3
亞馬遜河流域
熱帶雨林主要分佈在南北緯10度之間的河盆、海島及丘陵,其中以南美洲亞馬遜河盆地及非洲剛果盆地部分的面積最廣,在東南亞則較為分散。熱帶雨林分布,還可細分為濕潤雨林、季風雨林、山地雨林等。下面是它的特徵:
1.全年高溫(平均溫度為26℃)。
2.雨量充足高達 2000毫米以上,而且全年分配平均。
3.沒有明顯的熱季和冷季或雨季和旱季。
4.溼度高。
5.對流雨很常見。
亞馬遜河裏的魚超過2500種;叢林棲息的飛鳥超過4300種;有三萬多種不同類別樹木,其中兩千種可以砍伐,共有一萬五千種動物。其間棲息著猴子、樹懶、蜂鳥、金剛、鸚鵡、巨大蝴蝶和無數蝙蝠。水中生活著凱門鱷、淡水龜,以及水棲哺乳類動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陸地生活著美洲虎、細腰貓、西貊、貘、水豚、犰狳、美洲豹、白蟻、箭毒蛙、吼猴、食蟻獸。
2006-05-13 20:58:13 補充:
草原上還有我們熟悉的獅子、獵豹等肉食動物。獅子之王的稱號,牠的視覺、嗅覺與聽覺都很靈敏,前肢有利爪,口中銳利的牙齒易於咬斷肉塊,並且採用群體合作的方式捕食,使被追擊的獵物幾乎無逃脫的機會,但獅子通常全力追捕動物的極限距離是100公尺,被捕獵物逃出這個範圍就可保住小命了。所有獸類中跑得最快的豹也是生活在草原中的一員,牠在捕食獵物前先將自己隱藏在草叢中或高樹上,再突然的快速衝向接近的獵物。豹與獅子一樣不擅長跑,超過三百公尺之後,豹就不再追捕。
2006-05-13 20:58:33 補充:
草原上最常見的動物多半屬於草食性的,為了躲避略食者的追捕,他們演化出了較長的腿,中央的趾頭變的有力,趾間的指甲變厚,形成了耐震的蹄子。由於降雨不規則以及爭取覓食的時間,草食動物都有一個大且多室的胃,可儲存食物並加以反芻,並有終生生長的臼齒,幫助咀嚼食物。大象藉由成群活動使捕食者不敢侵犯;斑馬、長頸鹿、鴕鳥等動物常聚在一起,利用長頸鹿、鴕鳥的長脖子,看得遠,以及斑馬的良好嗅覺可互相幫助,提早發現敵人。羚羊則利用牠善跳躍的雙腳迅速的奔跑來逃避敵害。一些小型的哺乳動物如穴兔、地松鼠則以挖洞穴居的方式躲避敵害。
2006-05-13 20:59:26 補充:
沙漠中雨量非常的稀少,植物為了因應這種特殊的環境而有一些特殊的適應。一般的植物是在白天打開氣孔行光合作用,但沙漠中的植物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必須夜晚才能打開氣孔,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他們的光合作用就分為兩階段:白天用陽光製造出中間產物儲存在葉片中,到晚上再吸收二氧化碳繼續完整個光合作用。仙人掌的莖呈現肉質,根短但分佈廣,當下雨時,根可快速的吸收大量的水分儲藏在莖中,莖則因吸收大量水分而膨脹;此外仙人掌葉退化成針狀,,一方面減少水分的散失,另一方面讓其他動物不敢吃它。
2006-05-13 21:00:56 補充:
沙漠中也有大型哺乳動物,其中最最有名的就是駱駝了。它的全身幾乎沒有一個地方不適合於沙漠生活。眼皮有三層,外面的兩層上有卷由的眼毛,可以防止風沙吹入眼中。耳朵小,上面罩著毛髮,連耳孔裡也有毛,這也是防止風沙的設備。鼻孔只是一道縫,遇到風暴時可以自動閉合。駝峰裡面主要是脂肪,在食物缺乏時,可以供應能量。走路時用寬闊的足墊走路,不會陷入沙中。口腔很硬連帶刺的仙人掌都敢吃。冬天時,食物中的水分較多,可以整個冬天不喝水;夏天時,喝足了水後可以連續二到五天不喝。
2006-05-13 21:02:09 補充:
我們熟悉的海綿以濾食的方式將這些小型的動物吸入取食,而腔腸動物的珊瑚、海葵、水母的觸手是捕食小型動物的利器,許多種類還有有毒的刺細胞能麻斃動物,小蝦、小魚只要不小心都成了牠們美味的晚餐。貝類、螺類等軟體動物也以小型的甲殼類等為食,但牠們也是其他動物美味的佳餚。海星強而有力的腕足能將貝類緊閉的殼打開,然後海星把自己的身體下方的消化器深入貝類的殼中,直接把貝類柔軟的身體消化吸收掉。
2006-05-13 21:02:27 補充:
除了一些無脊椎動物外,海洋中還有一些大型的脊椎動物。美麗的熱帶魚、利用與周圍環境相似的保護色捕食及保護自己的比目魚等小型的魚類,也是以小型甲殼類、節肢動物為食,令人害怕的鯊魚是海中著名的掠食者,也幾乎是海洋生態系食物金字塔的頂層。海洋中也有些哺乳動物,鯨魚是以浮游生物以及小蝦為食,海豹、海獅則以魚類為主食。海洋的表面常有些海鳥在空中遨翔,信天翁、海鷗有著狹長的雙翅能不費力的滑翔海面尋找食物,鸕鶿、塘鵝等海鳥則是潛水的高手,能潛入數公尺身的海水中捕捉魚類。
2006-05-13 21:03:00 補充:
由於沒有光線,許多深海動物本身可以發光。不同生物發光的位置與原因有些許不同,有些為了欺敵,在下顎長出一根像燈籠的發光器,誤導敵人攻擊的目標;有些則是為了誘敵,引誘食物向光源聚集,則自己能飽餐一頓,也有的是為了生殖,找尋配偶的方便。為了能在深海中看見那些微弱的光,深海的動物有一雙又大又突出的眼睛。此外,深海中的掠食者都有一個特大的嘴,以及鋒利的牙,能迅速確實的捉住獵物。
2006-05-13 21:04:02 補充:
因為字數上線,我把其他的列在其他意見那邊。
2006-05-13 16:54:3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裕國 2 · 0⤊ 0⤋
熱 帶 雨 林
※〈一〉生態特徵
1.全年高溫(平均溫度為26℃)。
2.雨量充足高達 2000毫米以上,而且全年分配平均。
3.沒有明顯的熱季和冷季或雨季和旱季。
4.溼度高。
5.對流雨很常見。
※〈二〉棲息的生物種類~動物&植物
〈熱帶雨林中的動物〉
洰嘴鳥
樹獺
〈熱帶雨林中的植物〉
高大喬木
陰溼植物
爬藤植物
※〈三〉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
結構 喬木可分為3~4層﹐但層次界限不大明顯。第一層樹冠斷續分布﹐高約30~40米﹐其中有高50~60米的巨樹﹔樹幹圓柱狀﹐皮薄﹑平滑﹑色淺﹐只在近樹梢處才分枝。第二層樹冠密接﹐枝葉茂盛﹐呈暗綠色。第三層樹冠連續﹐株數最多。林下灌木和草本很少﹐主要是喬木樹種的幼苗和幼樹。層間植物很發達﹐木質藤本徑粗可達20~30厘米﹐如榼藤子﹑買麻藤﹑黃藤﹑白藤等﹐並有附生植物如天南星科的麒麟葉 和蜈蚣藤等﹐常攀援至大樹頂端﹐有時從樹冠高處回伸至地面﹐或穿插於上層喬木之間。樹幹與枝葉上的附生植物種類很多﹐除藻類﹑苔蘚﹑地衣外﹐常見的多為蘭科的種類﹐如台灣蝶蘭極為顯著﹔蕨類植物如巢蕨﹑崖薑 等。中﹑上層喬木普遍具有從幹基呈輻射狀伸出的高而寬大的板狀根﹐如番龍眼﹑蝴蝶樹等﹔有的具有支柱根如大花五椏果。絞殺植物常見的有榕樹等和五加科的一些種類。老莖生花現象多見於中﹑下層的樹種如青果榕﹑木奶果 等。林中常見有楝科﹑無患子科和豆科等複葉植物。
沙 漠
※〈一〉生態特徵
一、沙漠生態系
沙漠生態系存在於年雨量少於250mm之地區,或年雨量較多而季節性之分佈不平均之炎熱地區。熱而乾旱是沙漠最常有的特性,然而此兩項特性並非永遠相互結合而存在。換言之,沙漠的本性可冷可熱,是其所處的緯度與海拔高度而定;然而所有沙漠都缺乏水分,使其中絕無連續狀態的植被出現,或其地面全部裸露而絕無任何植被存在。
沙漠地區雨水的缺乏,在中緯度的地帶往往是由於穩定的高氣壓帶的存在所 ;其在溫帶地區則往往由雨影所造成,即來自海洋之水氣被高山所阻斷的結果。
由於沙漠本性非冷即熱,所以沙漠可以分為兩大類型:熱性沙漠與寒性沙漠。
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與澳洲內陸大沙漠皆是世界聞名的熱性大沙漠。我國的戈壁大沙漠和西藏與新疆境內的大沙漠等均為寒性沙漠。
二、適應沙漠生態系的植物概稱為沙漠植物,就其體型而論,沙漠植物可以區分為下列四種類型:
1.一年生植物
此類沙漠植物僅在水分充足的期間生長,而可免受乾旱之苦。
2.沙漠灌木
生長於沙漠中的灌木可自其短小的基幹產生許多分枝,其小且厚的葉片可於乾
旱期間脫落。此類植物是利用其在尚未凋萎之前便已開始休眠的能力而得以存在於沙漠之中。
3.肉莖植物
例如美洲的仙人掌類可將水分儲存於體內組織之中,乾燥環境中生存
4.微小植物
此類植物如苔類、地衣及藍綠藻,雖是在土壤中處於休眠狀態,卻能在天涼或
潮濕期間迅速生長與發展。
※〈二〉棲息的生物種類~動物&植物
〈沙漠中的動物〉
黑暗蟲
長尾鳥
跳鼠
石龍子
駱駝
豐年蝦
陸龜
沙雞
鏟足蟾蜍
守宮
長耳朵兔
漠狐
〈沙漠中的植物〉
沙漠冬青
木餾叢
仙人掌
威爾威查
沙漠中的花海
※〈三〉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
〈植物〉
1.肥厚的肉質莖 儲存水分、抵禦陽光
2.長長的主根(逾十米) 吸收地下深處的水分
3.淺而廣的根系 迅速吸收最大範圍的水分
4.葉片分裂,促進凝結 收集露水
5.表面毛層 減少表面積,防止水分散失、抵禦陽光
6.厚蠟質表皮 防止水分散失、抵禦陽光
7.葉片化為幼小狀、針狀或刺狀 減少表面積,防止水分散失、抵禦陽光
8.氣孔於日間關閉 防止水分散失
9.向內捲曲葉片 減少表面積,防止水分散失、抵禦陽光
10.依賴外表皮組織進行光合作用 防止水分散失
11.種子有特別保護層 保護生存、感應環境變化
12.短生命週期 逃避乾旱環境
13.淺色葉片 抵禦陽光,加強反射
14.較圓的外形 抵禦強風,防止折斷
15.矮小主莖 抵禦強風,防止折斷;提高水分輸送的效率
16.耐鹽細胞 抵禦鹽鹼土,阻止細胞水分流失
17.再度生長 於被覆蓋時再長高
18.休眠 於環境情況欠佳時暫停生長
〈動物〉
因食物來源缺乏,動物種類較少。這些動物(如昆蟲或爬蟲類)體表具有外骨骼或鱗片以減少水分的散失,且尿量很少。鳥類、昆蟲和囓齒類動物能排出固體的尿酸或濃尿,以減少對水分的需求;蜥蜴和蛇白天埋在沙中或躲在洞穴內,以避免乾旱和高溫。 駱駝在沙漠中往返,頂著炙熱的太陽,運載人們和商品。
牠們的身體機能非常獨特,可以連續好幾天不喝水。為了保留水分,駱駝開始流汗前,體溫會提高很多,以減少汗量。駱駝以粗糙堅韌的沙漠植物為食,靠著貯存在駝峰裡的脂肪能存活相當長的時間。
2006-05-14 07:23:3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Japan 2 · 0⤊ 0⤋
熱帶雨林是以頂處形成濃密樹冠層的闊葉樹為主的植被類型。喬木可能是常綠樹,在熱帶季節性乾旱部分可能是落葉樹。雨林包含熱帶區和溫帶區一系列植被。雨林並不完全出現於經常降雨和大量降雨的地方,這與一般想法相反;舉例來說,在澳大利亞東北部所謂「乾燥雨林」,氣候穿插著乾季,使年降雨量減低。並非降雨量大之地的森林都是真正的雨林,美洲西北部太平洋岸極濕海濱區以針葉樹為主的森林就屬於溫帶常綠森林生態系統。所以,為了避免被這種氣候訊息所誤導,以rainforest這個詞代替rain forest較恰當。
植物
所有陸地生物主要群體在熱帶雨林都有豐富的代表。在較高大植物中,顯花植物特別多樣,包括許多原始形式,還有不見於他類生態系統植被的許多科。很多顯花植物是大型喬木,其中具有無與倫比的多樣性。舉例來說,在馬來西亞23公頃(57)的面積裡,記錄到375種樹幹直徑超過91公分(35.8吋)的不同喬木,在巴拿馬50公頃的面積裡,屬於186個種的7,614棵喬木的樹幹直徑超過20公分。每年都會發現新種植物,甚至明顯大如喬木者。然而,熱帶雨林裡相當少見裸子植物(針葉樹及其親緣),它們較常出現於熱帶雨林生長的較乾冷極端氣候區。棕櫚科(Arecaceae)等一些植物科別一般在熱帶雨林區是豐富的,雖然各區出現的種類不同。其他科別在地理上較受限制。龍腦香科(Dipterocarpaceae)包括許多粗大喬木,在馬來植物亞界西部大部分熱帶雨林中屬於最豐富、最有價值的樹種。然而,此科在新幾內亞和非洲不常見,在中南美洲和澳洲則無。雨林附生植物的主要大科鳳梨科(Bromeliaceae,包含鳳梨)完全限於新大陸。
熱帶雨林包含眾多不同樹種,很少受單一種類支配。然而,如果特殊土壤條件有利於這種情況或幾個喬木世代很少受到干擾,也可能以一種樹為主。熱帶落葉林較不多樣,常以一、兩種喬木為主。舉例來說,緬甸的大片落葉林覆蓋著廣闊區域,其中僅以柚木(Tectona grandis)和較小的豆科喬木Xylia xylocarpa等一、兩種喬木為主。在泰國和印尼,落葉林主要以Dipterocarpus tuberculatus、Pentacme suavis、Shorea obtusa等龍腦香科的成員為主。
蕨類、苔蘚、地衣、藻類也是豐富而多樣的,雖然不像較高大植物那樣受到研究和分類。其中許多是附生植物,可見它們附著於較大植物的莖,有時附著於葉,特別是在最濕和極濕的地方。真菌和其他腐生植物(在死去或腐敗物質上生長的植被)都是多樣的。有些在分解森林底層死亡有機物方面發揮重要角色,進而放出礦物質,礦物質又可被土壤表層的根利用。有些真菌與樹根營造共生關係(菌根)。
動物
同樣眾多的動物仰賴這些林林總總的植物,並與之發生交互作用。和這些植物一樣,一區大部分的動物種類僅限於一類或幾類熱帶雨林,結果,全部物種數量遠大於單一森林類型的數量。如研究巴西4類不同熱帶雨林樹冠層後,發現1,080種甲蟲,其中83%只見於一類森林,14%見於兩類森林,僅3%見於三或四類森林。較大型、較顯見的脊椎動物(哺乳類、鳥類和次要的兩生類及爬蟲類)很著名,僅少量分化極細的無脊椎動物(尤其是昆蟲)曾被收集,更不用說描述或命名了。
有些動物群體隨著植物出現於所有的熱帶雨林區。例如,各式各樣的食果鸚鵡、鴿子和食籽的象甲可出現於任何熱帶雨林。其他群體較受限制。在新大陸和舊大陸典型雨林的一般情況下,新幾內亞和以東、以南的地區完全沒有猴子。樹袋鼠僅棲息於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熱帶雨林樹冠層,風鳥也限於相同地區。
熱帶雨林動植物這些地理變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這些古老生態系統的長期地質史。在馬來植物地理亞界最能清楚證實,這個亞界到1,500萬年前大陸漂移使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北移而與東南亞並列時才成為單一實體。在那時之前,兩部分被廣闊的海洋分離,並歷經動植物的個別進化。如今它們之間僅存著相當小的海洋隔閡;爪哇、巴里、婆羅洲在一邊,帝汶、新幾內亞在另一邊,中間地區形成了西里伯斯群島、摩鹿加群島等島嶼。這種分隔線象徵著植物和(特別是)動物的改變,稱為「華萊士線」(Wallace's Line)。在哺乳動物方面,對比特別明顯。往西的雨林住著(或從最近開始住著)猴子、鹿、豬、貓、象和犀,而往東的雨林住著有袋類哺乳動物,包括負鼠、袋猴、袋鼬、樹袋鼠和袋貍。僅蝙蝠和齧齒動物等一些群體已遷徙過線,成為兩區常見的動物。從跨越同一分隔線的其他許多動植物群體可見類似的對比,儘管較不明顯。
人文活動或其他特色
現今熱帶雨林代表著寶貴的生物學遺產,不僅保存許多原始動植物種類,也是呈現出無與倫比生物多樣性和各式各樣生態互動的群落。非洲的熱帶雨林是人類始祖進化的生境,那裡仍住著人類最近的親緣——黑猩猩和大猩猩。熱帶雨林為當地人提供了各式各樣豐富的食物和其他資源,當他們利用這些物產時,不會使植被退化或使範圍嚴重減小。然而,某些地區的居民長期焚燒森林,被視為是引起莽原大舉取代熱帶雨林和熱帶落葉林的原因。
然而,直到上個世紀才出現廣泛破壞熱帶森林的現象。令人遺憾的是,為了取用木材等資源,為了創造出可用於其他目的(如牧牛)的土地,熱帶雨林和熱帶落葉林如今遭受快速摧毀。現在,熱帶雨林正遭逢史上(至少是從白堊紀大滅絕事件以來)規模最大而步調最快的生境改變和物種滅絕。
2006-05-12 18:39:4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柴.Huang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