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為什麼土地公廟前都會有一棵樹?
從小到大走到那看到的土地公廟前都一定會有一棵樹
2006-05-07 19:28:04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jam 3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台灣民間過節,都要拜拜。一年中拜最多的三大節,是清明、中元和過年。 這三節拜祖先和所供祀的大小廟堂神明外,鄉下人有做田種樹的,都還要拜自己的田園果園和樹坪。 做田的,在稻田菜園的田埂邊拜;種樹的,在果園樹坪的空地或隨便一棵較大的果樹下拜。拜田的,俗稱「拜田頭」;拜果園,因是在樹頭旁邊拜,故俗稱「拜樹頭」。實際上,兩者都是在拜土地,在拜土地公。拜的東西,一般是牲禮、粿、酒和菜飯,也燒壽金和銀紙。 土地公即古時所稱的「社」,也就是土地之神。 民間相信,土地是由土地公所守管,稻米五穀果樹既皆由土地所生,稻米五殼要豐收,果樹要開花結果,當然都要靠土地公的守護保佑。所以,民間在這三大節,都要虔誠祭拜土地公。所謂「田頭田尾土地公」,田地附近有土地公廟的,拜廟:無廟的,就拜自家的田頭樹頭。 拜土地公,一方面是祈福,祈祝土地公護佑農作物和果樹長育收成好;一方面是感恩,感謝土地生長稻米果子給我們吃,給我們賣,以維生活。 於是,我們的祖先,就由這拜田頭樹頭的習俗,而留下這句寓意深長的諺語:「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田頭。」——食果子,要謝拜生果子給我們吃的樹頭;吃米飯,要謝拜長稻米給我們吃的田頭。 這兩句諺語,本來是在說農夫祭拜樹頭、田頭的土地公的習俗,而簡說成在拜樹頭、拜田頭,再引申為教人在食果子、吃米飯時,應心存感念那些長年辛苦栽種水果稻米給我們吃的人。 也就是說,農人在說「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田頭」,是拜謝土地和土地公;一般人在說「食果子拜樹 頭,食米飯拜田頭」時,要感謝土地外,更要感謝那些拿鋤頭辛苦的農夫。 這句諺語,有的只說上句:「食果子,著拜樹頭」。對那些忘恩、過河拆橋、不念本源的人,則說成:「食果子,不拜樹頭;食米飯,無拜田頭」或「食果子,不諳(識)樹頭。」意在教人要知道感恩報本,要懂得飲水思源。 飲水思源頭,食果子拜樹頭,一個人能有成功、有所成就、有所享受,都應長懷感謝那些曾給我們幫助、啟導與賞賜的人。 台灣民俗諺語,說的都是台灣人在實際生活中,真的在做、真的在想的事,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的事,與讀書人和都市人憑空想像杜撰的格言短語不同。住鄉下,家裡有種田種樹的,應都知道逢年過節要拜田頭樹頭的風俗。筆者是從小就常挑東西到過裡和果園裡去拜。 有人把下句「食米飯」的「拜田頭」,說成「敬鋤頭」,解釋起來,其象徵的意思也很好。但,如從民俗觀點,卻不大合種田人直接取喻的思想模式。 當做田種樹的人在說「拜」說「敬」的時候,是真的在拜在敬的。像一些較大的樹,鄉下人信為有神而繫一塊紅布在拜,那是真的在敬在拜,那棵樹是不可動不可砍,也是不可冒犯無禮的。而農人在果園樹下拜樹頭那些樹卻可除可砍,正表示「食果子」的「拜樹頭」,實際上是在拜土地公,而不是在拜那些樹,也不是在拜那些樹的頭。而鋤頭是工具,人們用來挖糞,用壞了就丟,何敬何拜之有?益市人食米飯,才會說要「敬」鋤頭;做田人食米飯,是不會想到要「敬」鋤頭的。
2006-05-07 19:50:4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Mikoshino 7 · 0⤊ 0⤋
其實很簡單 都是先有大樹 然後土地廟才蓋在那裡
2006-05-10 22:21:1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BFD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