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 最初 周朝的管蔡之亂可以幫我條列一下然後大概說明原因嗎?我要自己整理過的... 我不要一堆資料!例如:(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周朝 管蔡之亂 管叔、蔡叔是諸侯,因不滿大權由周公輔佐而引起的宗室之亂。可以的話請把格式給我如上...!感激不盡哦 ~ ! 謝謝 ~ *
2006-05-05 15:42:39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 R 〃婷 ★ 6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我想大大誤會我的意思了~*
我要的是【﹝歷代﹞】的...
就是全部的意思,我們老師上課有說,
不多,但是我觀念不是很清楚,
所以..
2006-05-05 16:48:57 · update #1
1.西周 三監之禍 向東發展至黃河下游、淮水流域
2.西漢 七國之亂 1原因:景帝採晁錯之建議削楚、趙、膠西封地 2影響:國土縮小,行政權歸屬中央,封建實亡,走向中央集權
3.西晉 八王之亂 1原因:惠帝后賈氏亂政,引起司馬氏的自相殘殺 2影響:西晉覆亡的主因及五胡亂起,天下分崩離析
4.東晉 司馬道子之亂 1原因:謝安卒,司馬氏弄權 2結果:為劉裕所平定
5.元 阿里不哥之亂 海都之亂 1原因:忽必烈未經選舉自立於開平,與其弟阿里不哥爭正統王位 2影響:忽必烈與蒙古本位主義派不和,遷都蒙古政治中心南移
6.明 靖難之變 1原因:惠帝依齊泰、黃子澄之建議削藩,燕王棣以清君側抗之
2影響:宗藩權力大受限制及促使鄭和下西洋
這裡無法使用表格呈現
2006-05-10 22:28:42 補充:
http://content.edu.tw/senior/history/ks_rs/page/bg040.htm
2006-05-05 20:47:2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世民 7 · 0⤊ 0⤋
西漢的七國之亂:
起因: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建議進行削藩,引起諸侯國的不滿,終於爆發由吳、楚趙、膠西、膠東、菑州、濟南等七國的反叛,史稱七國之亂
結果:被太尉周亞夫平定,諸侯國勢力漸衰
東晉的八王之亂:
遠因:賈后弄權亂政,借故毒殺太子司馬遹,趙王司馬倫趁機假借為太子遹復仇之名義,聯合齊王司馬冏率兵入宮,殺賈后黨羽,並賜死賈后。
近因:後趙王司馬倫自立為相國,引起諸王不滿,進而相互起兵攻伐,朝政日衰,最後由東海王司馬越得到最後勝利。由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東海王越之間的相互內爭弄權,長達十六年之久,使稱八王之亂
結果:造成朝政敗壞、民心浮動,對五胡作亂朝廷無力平亂,導致被匈奴攻破洛陽,晉懷帝被俘,使稱永嘉之禍,西晉滅亡
明朝的靖難之變
起因:明惠帝削藩,引起燕王朱隸不滿,遂以「清君側」為由,從北平起兵,史稱靖難之變
結果:燕軍攻破南京,明惠帝下落不明,燕王朱隸即帝位
我所知道的就這麼多了。
2006-05-05 19:20:0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歐比王 2 · 0⤊ 0⤋
時間:
武王東伐商紂,殺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把殷朝的遺民封給商紂的兒子祿父。武王因為殷地剛剛平定,還沒有安定下來,就命令他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輔佐祿父治理殷國。然後命令召公把箕子從牢獄裏釋放出來。
周初對東方的控制:
在周初只能名義上佔有東土的客觀形勢下,為了加強對東方的控制,盡快實現對其的政治統治,周武王命其長弟叔鮮在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的管實行軍事統治。
管國是周武王弟叔鮮的封國,作為周初的一個諸侯國,雖存在時間很短,但地位非常重要。管叔是兼王官與地方諸侯雙重身份,受周王之命握有控制東方大權,相當於方伯的重要諸侯。方伯出現在西周初期,是商朝方伯制度的繼續。管叔作為“三監”之首,實際上是周初第一位被授予方伯地位的重要諸侯。
《逸周書•大匡解》第三十七:“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監,東隅之侯鹹受賜於王。王乃旅之,以上東隅。用大匡,順九則,八宅、六位。”
有二點要注意:其一,管、蔡不是自願留在管地監殷,而是受武王命居管的。其二,自從有了管叔監殷,東隅之侯,即東方的諸侯才“鹹受賜於王”。命管叔監殷是周武王控制殷地及東方的重要措施。
監有統治的意義,周人滅殷後並沒有改變殷人的社會組織結構,通過管、蔡二叔的監殷,實現了對殷地的統治。管、蔡均有自己的封國,靠近殷地,故而被授予監的權力。可見管、蔡,特別是管叔高於其他諸侯,整個東方的諸侯歸他們制約。正因如此,東方諸侯就歸順於中央的統治之下。
起因:
周王朝通過叔鮮在管來控制整個東方,賦予其相當大的權力,使之成為控制東方的方伯。一方面有利於對殷及整個東方地區的控制,有利於中央權力對東土的控制力度;另一方面也使管和武庚的聯系密切,這為後來管、蔡因不滿周公攝政,獨攬朝綱,為與周公爭奪中央權力而與武庚勾結,發動武裝叛亂埋下了伏筆。
因為管、蔡在受封後已經成為地方諸侯,屬於地方勢力,管、蔡與武庚的叛亂實質上反映了周初中央與地方諸侯國的矛盾。武王死後,“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同絆)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
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起因是周公自行攝行政當國,引起地方勢力的極度不滿,管、蔡已經成為整個東方地區地方勢力的代表,“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於成王,乃挾武庚以作亂”。“管、蔡、武庚等為果而率淮夷反。”這充分證明管、蔡對殷武庚及東方諸侯有控制能力。周公奉成王命出兵討伐,他此時完全是作為中央對抗反抗的地方勢力的代表,以王命討之。
附加:西元前1064年周武王分封諸侯,將其六弟姬處(史稱霍叔)封到霍國為侯。周武王去世後,其子周成王繼位,其叔周公旦攝政。因管叔、蔡叔、霍叔等人素與周公旦不和,便與武庚等聯合發動叛亂,史稱“管蔡之亂”,從史料看,霍叔處是協從者。周公旦奉周成王之命,東征很快平定了這場王室內亂。武庚被誅,管叔畏罪自裁,蔡叔被流放邊疆,霍叔被貶為庶民。西元前1052年,周成王念霍叔雖參與叛亂尚屬有德長輩,於是恢復了霍叔的封地,並將其侯爵降為伯爵,以安天下。http://www.huozhou.gov.cn/txhx.htm
2006-05-05 15:46:2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中仔 1 · 0⤊ 0⤋